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书成就名师》摘录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7: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书成就名师》摘录

【于永正:一辈子做个读书人】

1.谈及缘何走上阅读之路,于永正归因于遇到了几位爱阅读的好老师。 2.多年的读书习惯让于永正感觉读书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读书可谓教师最大的修炼。

3.他规定自己每天读50页书,睡前常翻的三本书是《论语》、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文集》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4.我读书并不多,读书速度也比较慢,但我肯思考,在认识上每有所得,便喜不自胜,并努力付诸实践,让理念转化为行为,转化为“生产力”。

5.“杰文斯看见水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起来;瓦特也看见水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这句话出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著的《成功的潜质》。这句话形象的说明,平凡人和不平凡的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不善于思考,一个则善于思考。

6.批评是深层次的关心。在于永正看来,鞭挞虽然让人疼痛,让人难堪,让人感到遗憾,但收获的却是自省,是奋进,是进步。 7.没有书晚上睡不着,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伴着阅读、思考与实践一路摸索。

8.学生时代一定要多读一些经典著作,这是为人生奠定底色的,也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9.记者:您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更容易被一线教师所学习和模仿。如果一线教师要学您,您更希望他们学您的哪一点?

于永正:要学我的话,多练基本功,比如,写一笔好字,会朗读,善于钻研教材,写一手好文章。语文教学说到底取决于教师的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怎么教都能教好。

10.记者:您觉得京剧在您的教学生涯中有怎样的作用?您是否建议每位教师都能掌握或学习这门艺术?

于永正:一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有点艺术细胞,这样才能在语文课上,把枯燥的文字变成一种视听享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其实,艺术对于成就一个人的作用非常大。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对人的熏陶,对灵魂的净化、想象力的激发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来说,一个人不喜欢艺术,就缺少一点灵气,可能把有生命力的课堂扼杀了。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东西,很多学校没有音乐课,是很令人遗憾的。

雷夫老师经常让孩子演戏,虽然表演的场景很简单,但孩子的投入程度非常高,在表演中了解了喜剧人物,认识了很多人生哲理,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

11.记者:您常说教学时一门遗憾的艺术,那么在您看来,您的教学生涯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你会怎样当老师?

于永正: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年轻时不会教,不懂得教育规律,跟着感觉走。过了四十之后才明白一点门道,真正懂得教育是怎么回事,进入自由王国是五十岁以后。其实,教育文很简单,一是多读,二是多写。我很后悔当初这方面教学生的东西太少。

在小学阶段,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多学国学,背诵古代经典名著。幼时背诵的东西记得非常牢,一生不忘。但是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已经退休了。 我很有一个遗憾是对学生写字重视不够,或者说没有按照习字规律去教。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想按照描红、仿影、临帖的习字规律去教,无论是硬笔还是软笔,都要这样。

12.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13.我最喜欢的书还是《论语》、《孟子》、《三字经》、《水浒》和《三国演义》,以及《唐诗》、《宋词》等古典名著。如果我真相别人说的那样正直、宽以待人、关爱学生,我身上真的有些许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这是与受这些古典名著的影响分不开的。这些古典名著是塑造我心灵的主要雕塑家。 14.《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记录下了我为了把课上好所付出的思考和努力。 15.上海京剧院演的《廉吏于成龙》,在剧的最后,于成龙说了这样一句话:“人人治人,国虽乱必治;人人治己,国虽乱必治。” 【吴正宪:人生两大乐事是读书、教书】

1.她渐渐懂得,每一个儿童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尊重儿童,用心地读懂儿童,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在一起。

2.“如果教师只是一架传授知识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是一片空白,课堂必然失去活力。”吴正宪说,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学,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这对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是盲目教书,而是真心育人。

3.因为懂儿童心理,吴正宪让孩子爱上了学习,让他们充分感受着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因为懂得儿童心理,吴正宪深受孩子的喜爱。

4.因为懂得儿童心理,吴正宪赢得了全国各地许多老师们的喜爱与信任,老师们纷纷向她求教,希望成为她的徒弟、朋友。

5.读懂孩子是教师的必修课。我特别建议老师们读一点儿童心理学的书,哪怕是浅显一些的。了解心理学知识,知晓与儿童交流的基本原则,这样不至于“好心办坏事”,有助于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6.“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教师只有源源不断地补充新技术、新知识,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7.记者:您认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好哪一点?

吴正宪:我认为,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是师德、人品。首先,做教师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教师要善于教学;再次,教师要善于学习、研究和反思。总之,教师既要具有优秀的人格魅力,还要拥有精湛的教学技术,要德艺双馨。

8.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我有一个十分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可以积少成多,厚积薄发,请拿起手中的笔,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做教学的有心人。 【程红兵:我原本就是一介书生】 1.他家里的藏书已达两万多册,每个角落都是“书香四溢”。

2.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程红兵都会布置特殊的语文作业:每课一诗、每月一书。第一节语文课的惯例是按学号让学生介绍一首诗,然后全班同学将之背下来。每个月他都要求学生读一本文化名著,先由他推荐,后来是学生相互推荐,再后来有学生自己选择一本文化名著。

3.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功底太差,不看书,只看教参,没有人文积淀,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够,与学生没有知识落差。 4.今天的教育环境已经变得非常浮躁,教育的外围---社会到处是急功近利的现象,这也影响了教育界认识,一边号召课改,一边马上树立典型;一边启动课改项目,一边开始经验介绍,展示课改成果。

5.要多务实,少务虚,做一些大样本的科学调查,做一些大规模的跟踪分析,力求科学严谨,力求切合实际。不要把力气都用在名目翻新上,不要期望建立个改变一切的教育模式。

6.我以为,名师与普通教室的区别就在于韧性、在于坚持。 【华应龙: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

1.多年的读书经验,让华应龙感觉到,爱看书与不爱看书的教师,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爱看书的人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而不爱看书的教师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有些木讷,缺少那么一点自信,不敢偏离教学计划,更不敢敞开心扉应对学生的挑战。 2.读书不仅能增加一个人的阅历,更会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读书不仅学的新知,而且能让人心态更宁静,宁静才能致远。读书不只是丰富自我,还是成为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3.记者:你的专业成长思考和读书,读书也是教师成为名师的必要条件。你对年轻教师读书的内容和侧重点有何建议?

华应龙:可以先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报纸、杂志,了解同行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因为书籍一般是三年前的认识,杂志一般是3个月前的,报纸则是3天前的。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既有实践也有理论,好学好用。 【窦桂梅:被阅读改变的教育人生】

1.语文教师的底线就是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获得、精彩课堂的生成没有他途,唯有广泛阅读。 【李镇西:读出来的真性情】

1.阅读是为了什么?有人用来打发时间,有人出于修身养性,有人为了获得新知,有人则意在专业成长。在李镇西那里,阅读是为了认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清醒地活着”。

2.只要你把读书当作内心的需要,同时养成习惯,就不可能没有时间。

3.教师应该多读教育经典,读懂、读透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某种程度上,阅读与其说是一种学习,不如说是一种追随。

4.作为担任学科教学的教师,阅读与教学相关的书一点儿都没有错,而且是必须读的。问题是,如果教师只读与所教学科有关的书,不但其知识面会越来越来越窄,其视野也会越来越窄,其精神含量也会越来越稀薄。我认为,除了与学科知识相关的书,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教师,至少还应该读两类书:教育经典和人文著作。 【王崧舟:诗意的源头】 1.要成就自己,一是悟,二是行。而真正的修行一定是“悟”、“行”不二的。在王崧舟看来,对教师而言,所谓“悟”,就是多读书、多思考;所谓“行”,就是沉到课堂里,沉到班级里,沉到学生中去。

2.完整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是“读书—底蕴—教学”这样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可以简化为两个转化: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我们称之为“积淀”;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我们称之为“创生”。积淀储存生命能量,创生释放生命能量。积淀是“吸”,创生是“呼”,在一呼一吸之间,你提升了读书的品质、更新了生命的能量,也因此成就了专业的精彩和卓越。读书的奥秘,全在“呼吸”二字。

【闫学:阅读,生命中最重要的遇见】

1.我的成长史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就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就是课堂实践的磨炼史,就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

2.在闫学看来,只有借助阅读,一个教师才能真正站稳讲台。不读书的教师生涯,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和受难。要避免这种痛苦和虚空,只有让自己更坚决、更深入地沉入阅读之中。一个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究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读书的态度。

3.她发现,通过机械练习、扩大阅读和学习艺术都能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但机械练习的学生到了高年级会与后两个学生群体呈现明显的差异。 4.记者:如何在阅读上体现质的提升,您对一线教师有哪些建议?

闫学:一是把完善知识结构作为阅读的主要目标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二是要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阅读上。三是要坚持有坡度的阅读。书目的选择必须对自己具有挑战性。四是关注学生的阅读热点。 【钟志农:从50岁开始做个读书人】

1.他从50岁开始系统读书,用10年时间完成了心理学知识的建构。阅读让他在58岁时成为浙江省首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而获此殊荣的在全国仅有两位。

2.他相信开卷有益,认为书是性价比最高的东西,那里有别人用一生时间总结的处世经验以及学习与生活的智慧。

3.密封酿蜜,有时要去很远的地方寻找花源,它停留的花越多所酿的蜜就越甜。读书也是这个道理。

4.学生身上形形色色的行为问题往往不是思想品质不好,而是心理出了问题。那么,解决的切口在哪里呢?分析来分析去,还是要通过学校层面的心理辅导,而这应该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

5.学好心理学,首先是帮助自己成长,进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处理好自己的家庭关系,最后自然而然地帮助我们更好地教育学生。

6.教师要读心理学书籍,重要的是《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前者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把握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后者帮助我们理解学生在班级集体中发生的各种矛盾、碰撞,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策略。

【周益民:不想长大的孩子王】

1.我入教育的门太早,同事们羡慕我早早找到当教师的感觉,而我却很后悔人文类书籍读得不够。现在回想起来,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被用在教学技巧的打磨上,耗在思考如何上好一节课上,实在不值得。说白了,只读教育类书籍,一门心思琢磨如何上好课,就是一个典型的教书匠。 【张云鹰:与书相遇是最大的幸福】

1.我之所以有现在的状态,关键是我沿着自己规划的人生轨迹“读书—教书—写书”三部曲成长自己。 【吴非: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1.有人说,读书有三种境界:一为读知识,长学问,从而高雅;二为读智慧,把知识变为觉悟、动力、谋略;三为读人品,就是修身养性。 2.如果不看书,我不知道早晨起来该干什么,我不知道怎么活下去。而且我越来越发现,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可怜。

3.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始终像儿童那样,睁大眼睛看世界,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心得体会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心得体会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书心得体会

阅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读书成就名师》摘录
《《读书成就名师》摘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读书成就名师 名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