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7: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质勘查队伍现状

####省地质勘查队伍,原分属地矿、有色、核工、化工、建材、冶金、石油、煤炭及其他9个部门。“八五”期末职工总数3.2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2万人,含工程技术人员4000人。“九五”期末,经过体制改革,大多数部门由直属中央各部门改为省管理,即“属地化管理”。地勘队伍的勘查实力虽无大变化,但主要力量投入商业性勘查,主要是建筑业工程地质勘察。按“九五”期间公益性地质调查投资水平与发展趋势,####省“十五”期间投入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数预期为1000人,其中原地矿部门500人,其他部分共500人。

二、地质工作现状

(一)基础地质调查

1、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省1956?1973年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共50个国际分幅(含###),是全国最早开展、最早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省。通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系统划分了####省地层,建立了地层层序和130多个地方性地层单位;划分出500多个岩体,确定分属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5个构造岩浆期,并将主要岩浆期分出5个侵入期;划分了构造阶段和构造运动,查明了区域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阐述广东省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发展史,全面和较准确地反映了####省区域地质构造面貌和区域成矿条件。

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完成5个图幅,面积6.19万平方公里。

3、1∶50万编图

鉴于####省1∶20万区调经历18年,前后数十个图幅认识都需要统一,由####省地质局部署,1974?1977年3月,历时3年3个月,以1∶20万区调成果为依据,由####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编制####省1∶50万地质图、普通矿产图、岩浆岩图、构造体系图。同时编制了铁、铜、硫找矿远景图,煤田预测图及磷矿分布图;寒武纪、泥盆纪、早石炭系测水期、晚二迭系龙潭期、晚三迭系、早侏罗系6个地质时代的岩相古地理图。编写了《####构造》、《####泥盆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第三系》8份专题总结。该次编图,奠定了现今对####省(含海南岛)地层、构造、岩石、变质作用等认识的基础。

4、####省区域地质志编篡

全国1∶20万区调基本完成后,由地质矿产部部署,####省地质矿产局1982-1984年10月,历时2年6个月,由区调队编撰了144万字的《####省区域地质志》及1∶100万####省地质图、####省岩浆岩图、####省构造图。该志以1∶50万编图成果为基础参考1∶20万区调资料,利用了其后

五、六年间阶段性新资料,弥补了1∶50万编图及《####省地质图说明书》的不足。

1991-1996年完成《####省岩石地层》。1997-2000年完成####省暨香港特别行政区1∶50万数字地质图。

5、区域矿产

1985-1988年由区调队编制####省、####省区域矿产总结,该项工作由原地质矿产部部署,要求在1∶20万区调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矿产勘查、科研等方面的资料,全面分析、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以提高区域地质矿产研究,为进行成矿预测、矿产区划、部署1∶5万区调,为指导找矿和专题研究、教学提供基础资料。该总结附1∶100万矿产图,燃料、黑色、有色、贵金属、稀有、放射、非金属6个矿组矿产图,内生、外生、变质、放射、离子吸附型矿产5张成矿预测图。按内生、外生、变质、复成四大成因类型,宇宙源、陆源、壳源、幔源、壳幔混合源5种矿质来源,确定了区域成矿7种控制形式,划分2个成矿省和12个成矿区带。提出超大型矿床并提出阳春盆地及英德、阳山、清远三县交界处为寻找超大型矿床的有希望地区。

6、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及局部异常勘查

配合1∶20万区调进行了磁法、放射性、土壤金属量、水化学、水系沉积物及重砂测量。发现大批磁异常,1000多个放射性异常,2251个化探异常。1979年,开展第二轮1∶20万化探扫面,系统研究水系沉积物,发现异常1271个,提供了找矿标志,1992-1996年完成广东省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图说明书(1∶50万)。

1978年12月完成####省1∶50万航空磁测、土壤金属量局部异常分布图编制。其中航磁部分,根据1∶5万---1∶10万航空磁测资料,推断解释航磁局部异常1016个;1985年12月编制广东省1∶50万航磁图及区域磁场推断解释报告,进一步解释航空磁测区域磁场,圈定25处隐伏岩体推定28条断裂,划分2个Ⅱ级、8个Ⅲ级、17个Ⅳ级构造单元;划出乐昌---仁化铅锌黄铁矿区等12个找矿远景区。1983-1987年12月广东省完成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划分Ⅰ级构造单元2个(内地构造区及东南沿海岩浆活动带),前者又划出6个Ⅱ级、4个Ⅲ级构造单元。推断23条较大断裂,推断香港-南澳断裂并认为属广东省几条著名骨架断裂之一;对84个剩余重力异常进行定性分析;利用钨锡矿分布与重力异常相关关系,圈出15个钨锡成矿远景区。1984年4月编制《南海中北部航磁综合研究报告》(1∶200万),阐述了广东及海域区域磁场与局部异常。

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①完成全省1∶20万水文地质调查,取得了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所提供的地下水资源量可作为国民经济规划和建设的主要依据。

②完成珠江三角洲1∶2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为珠江三角洲经济总体规划提供了充实可靠的资料。

③完成广东全省海岸带20km范围内1∶20万海岸带工程地质调查。

④完成全省1∶5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远景区划和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调查。

⑤完成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37个图幅。

⑥按需要开展了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提供了一批供水水源地,及对干旱地区1.1万km2农田开展供水水文地质勘查。

(二)1∶5万专项地质调查

广东省1∶5万地质调查自1960年起,在曲江大宝山矿、阳春石碌铜矿、云浮大降坪硫铁矿外围,在阳山、大朗、从化等一批选定的成矿远景区带,开展了1∶5万综合地质矿产普查,研究总结已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指导寻找同类型矿床及发现新矿床。累计完成170个图幅,面积7.08万平方公里。重要成矿区带大多已经覆盖。其中包括“七五”以来,在特区、中心城市和经济开发区 1∶5万地质系列图编测40幅,面积1.2万平方公里。

(文本附图

1、1∶2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程度图)

(文本附图

2、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

(三)地质矿产区划

各部门为找矿任务开展矿产区划,成矿预测或矿产总量预测,涉及多个矿组(种),如放射性矿产、冶金矿产、建材矿产等。

1、广东省1∶50万成矿预测(钨锡钼铋矿组)(1978-1980年7月)

认为该矿组成因类型以石英脉型裂隙充填矿床为主,花岗岩型、斑岩型及沉积改造矿床新类型有找矿前景。划分出5个Ⅲ级、17个Ⅳ级及44个Ⅴ级预测区(A类16处、B类9处、C类19处)。锡的重点找矿远景区主要是粤东区、粤西区。锡矿的Ⅴ级A类预测区有:锯板坑、坑头冲黄竹坪、许家山、大绀山、锡坪、战斗、小南山、汶水、长埔、西岭肚等12个。

2、广东省铁矿资源总量预测(1981年8月-1985年12月)

在阐述区域成矿条件的基础上,划分了矿床类型,总结了成矿规律,预测了铁矿资料总量并进行了远景区划,划分了18个找铁远景区。

3、金矿矿产资源总量预测(1985年1月?1987年10月)

提出了矿床成因类型,重点类型“河台式”,一般类型蚀变破碎带、石英脉、石英硅化破碎带型三种类型,同时提出注意新的类型。划出资源潜力大的两个靶区:罗定?广宁矿田及河台矿田,有一定潜力的靶区Ⅳ级8处、Ⅴ级14处。预测金资源总量482吨,并提出工作部署意见。

4、铅锌铜银矿产成矿预测(1989年1月?1991年7月)

划分气化?热液矿床、层控矿床、风化矿床三大成因类型8个亚类型,以莲花山断裂为界划分东西两个Ⅱ级成矿区,以一批重要断裂为中心或边界划出5个Ⅲ级24个Ⅳ级成矿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15个最有利、21个较有利、10个有利找矿远景区。最有利的远景区为:大麦山、三宝顶、大宝山、葵洞、茶排、七树、义容、白马山、钟秋洋、陆仔崆、银山里、宝山、凤凰、仙水沥、银坑。

5、石灰岩总量预测(1983?1985年6月)

论述了9个主要、8个次要石灰岩赋存层位与分布规律,预测了石灰岩资源总量。划出了3个Ⅱ级、9个Ⅲ级、19个Ⅳ级、57个Ⅴ级成矿区。

6、南岭及邻区稀有元素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稀有元素成矿远景区划(1981?1990年12月)

阐述了南岭地区稀有元素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建立了成矿模式,划分Ⅱ、Ⅲ、Ⅳ、Ⅴ级成矿远景区,并圈出了A类预测区24个、B类预测区29个、C类预测区43个。

(四)地质科研

地质科研工作涉及基础地质、普查找矿与成矿远景预测、矿产评价勘查、物探、化探、遥感、水文、工程、环境、测试、实验与应用技术、探矿工程、情报信息„„等各个方面。“八五”以来,完成主要科技成果和获奖科技成果145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三等奖各一项。原地质矿产部科技奖:二等7项、三等52项、四等31项。涉及普查找矿的有“粤北泥盆系中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广东省泥盆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远景预测”、“云开大山及其外围金矿远景区成矿条件与预测研究成果报告”、“诸广山花岗岩铀矿及成矿规律研究”、“南岭及邻区稀有元素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稀有元素成矿远景区划”、“广东、海南主要成矿区带成矿系列、成矿模式研究”、“广东红岭、石人嶂、师姑山花岗岩基本特征及其与钨矿成矿关系研究”等。近十余年来,主要研究课题有:《恩平-从化断裂带对金银铜铅锌矿床的控制及找矿靶区研究》(宜昌所1995.6);《广东-清远地区金矿带的构造分析、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研究》(宜昌所1989.3);《大宝山雪山嶂-带多金属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预测》(宜昌所、广东省局1990.12);《粤西及邻区的区域构造对金(银)成矿作用的控制》(宜昌所1993.5);《粤西信宜?罗定地区锡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广东省有色研究院1989.12);《广东横沥-淡水地区成矿预测靶区优选及钟秋洋铜矿综合信息量预测》(宜昌所1995.1);《粤东沿海(重点海陆丰)地区锡多金属矿隐伏矿床预测和找矿方法研究报告》(广东省地质矿产局756队1989.9);《粤、闽、浙三省高岭土矿产资源与应用前景的经济地质研究》(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989.3);《广东省金、银地球化学找矿远景研究》(1993?1997)等。

(五)地质找矿经验总结

“六五”期间,按原地质矿产部部署进行典型矿床研究并编撰矿床专著。要求深化对控矿条件的认识,提高对典型矿床的研究水平,为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提供素材。广东省研究并编撰了信宜银岩(锡)、英德西牛(硫)、及211矿床共三份矿床专著。

“八五”期间,按原地质矿产部部署,广东省各地勘部门、单位参与编撰《中国矿床发现史-广东卷》,1996年6月出版。阐述了广东省能源、黑色、有色、贵金属、稀有、稀土、化工、建材、地下水等61个矿种、226个矿床的发现史,回顾了勘查过程,初步总结了广东省矿产勘查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

三、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一)矿产资源现状

至1999年底,全省探明矿产129种(类),其中探明有储量的91种(类)(见表1)。矿产地1769处,泥炭、油页岩、铀、钛、铅、锌、锡、铋、汞、锑、银、铌钽、锆、稀土、冶金用脉石英、玻璃用砂、硫铁矿、高岭土、叶蜡石、陶瓷土、隐晶质石墨、饰面用大理岩、硅线石等23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6位。仁化凡口铅锌矿、曲江大宝山铁多金属矿、连平锯板坑钨矿、信宜银岩锡矿、云浮硫铁矿、茂名优质高岭土矿、南海海上石油天然气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在国内占一定地位。

在规划期内,按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将广东省主要固体矿产划分为四类:

一类:资源丰富的优势矿产。属于此类的有铀矿、铅、锌、铌钽、稀土及硫铁矿、高岭土、瓷土、玻璃石英砂、饰面花岗岩、饰面大理岩等。

二类、基本可满足需求的矿产。属于此类的有钨、锡、钼、锰、钛和水泥灰岩、膨润土、硅藻土、硅灰石、萤石、石墨、石膏、盐矿等。

三类:尚不能满足需求的矿产。属于此类的有石油、天然气、铁、铜、锑、金、银、滑石、耐火黏土等。

四类:资源贫乏的矿产。属于此类的有煤、磷、铝土矿等。

(二)矿产资源形势

广东省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能源矿产十分短缺。全省煤矿探明资源量85870万吨,经多年开采,目前保有资源量54708万吨,多为民用低值无煤烟、规模小,开采条件复杂,近10年每年开采量只有300万吨。石油天然气为南海海上油田和气田,目前探明资源量石油7000万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由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直接管理,产品由总公司支配,由于油气上岸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因此,南海石油天然气尚无法供应省内使用。

2、金属矿产基地不足,资源保证程度低。原已探明储量的大部份矿产地已停采或闭坑,一些大型矿床如大宝山多金属矿,凡口铅锌矿、河台金矿等目前保有储量不多,钨、锡、锰等矿原开采矿山已频临闭坑状态,无后续资源接替。

3、找矿难度加大,找矿效果差,新发现矿产地和可供进一步勘查基地逐年减少。“九五”期间,大部份矿产新增储量任务未能完成,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所剩无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质勘查

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存在的 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地质勘查单位生产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

地质勘查单位名单

地质勘查先进事迹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