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5:20: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摘要: 当前,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跟随他们进城的未成年子女形成了一个庞大群体。这些农民工子女在上学、管理、心理诸方面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而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他们同城市孩子一样,接受公平的教育,真正融入他们所生活的城市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法理问题,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它不仅与以人为本、走科学发展道路相抵触,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相冲突,而且它也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稳定、社会公平的实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能仅仅归结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二元模式的长期存在、义务教育体制的缺陷、农民工自身等原因,而从“政府行政作为”层面入手,应是目前最现实最有效的考虑。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最大教育问题是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的,基础教育为纯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出面提供。但是,目前政府在对待、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作为并不尽如人意。

1 现状

1.1 农民工子女的现状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 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 %。近200 万游荡在城市街头的失学农民工子女,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还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和尽快解决[1]。

1.2 有关政策与制度

近10 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令条例,如1996 年国家教育部、公安部制定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2001 年5 月22 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 2010 年) 》、2002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及转发的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2004 年3 月25 日关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取消的规定等,为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儿童平等就学提供了宏观的政策和法律保障[1]。

2003年12月,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出的《关于将农民工管理等有关经费纳人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又规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涉及农民工的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子女教育等有关经费纳人正常的财政支出范围。”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同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同样强调了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促进和谐社会

1.3 政策执行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和相关公共服务得到了质的改善。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城市都落实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学并免除借读费的政策。建立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考评制度,各

村镇民办学校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由于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的紧张,而且各地流动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加快,给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地方政府对执行的政策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政策无法得到落实。政策执行上的偏差成为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2]。

1.4 就学途径

农民工子女就学主要有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三种就学渠道。例如在重庆,公办学校是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就读于该类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占75.6%;民办学校也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实力雄厚,吸引了部分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民工子女就学;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收费相对较低、入学手续简化等优势也成为农民工子女人学的重要途径[3]。

1.5 教育基本状况

国家关于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政策出台后,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上基本体现了“两为主”的方针,也和“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就读公办学校百分比为83%,就读农民工子弟校百分比为12%,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失学率仅占9.4%,15-18周岁流动儿童在学率达48.2%[3]。

1.6 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基本状况

农民工子弟学校一般都采用边修建、边招生、边申报的办法,先斩后奏。这类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主要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学科不配套,质量不高,不少校长和教师无任职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 二是多数学校在房屋、消防、饮食、交通、防疫等方面存在着安全隐患,且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对儿童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三是学校教育管理不规范,教育质量低下。对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起高度重视,决不能听之任之[4]。

2 存在问题

2.1 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是遵循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原则,即户口在哪里就在哪里接受教育。但现在,由于流动人口在大量增加,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则由于城市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能适应农民工子女急剧增加的态势,致使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成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薄弱环节。

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由于收入有限,借读费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他们交不起。据调查,北京的农民工子女上学的费用平均每年比本地学生多交856元。这种状况就使国务院的“两为主”规定不能落到实处,从而使进城农民工子女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2.2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不公平境遇问题

既然公立学校不能完全接纳农民工子女人学,大批民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便应运而生。而实际上,目前政府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政策比较模糊,是“既不扶持又不砍掉”。大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存在很多问题。如办学条

件差、管理水平低、师资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存在安全隐患等,甚至许多农民工子弟学校至今还是“非法办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合法身份。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春季成都市的无证农民工子弟学校超过70所,就读学生接近5万人。并且这还是保守的数字,实际上应该更多。一些教育主管部门有比较严重的城市本位观念,不但不响应国家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对这些学校进行疏导和管理、给予财政补贴用以改善办学条件,反而以地区、部门利益为重,动辄以办学规模太小、条件太差为由将学校关闭、驱赶,不给予其合法的办学地位,更谈不上与公办学校享受平等的优惠待遇。主管部门的一封了之,全然不顾流离失所、无处上学的适龄农民工子女。如2006年7月初,北京地区取缔不合格打工子弟学校,致使1000 多名农民工子弟人学出现困难,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2.3农民工子女不良的生存环境问题

第一是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各方面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民工子女学校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关心少,对失学的农民工子女不闻不问,致使这些学生在缺乏生存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情况下过早流人社会

第二是自然环境差。不少地方自发开办了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但一般都建在相对偏远的郊区,生活、交通、卫生环境都不太好。有些学校附近的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少数学校还毗邻工业污染区,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均达不到国家标准

第三是家庭教育环境差。农民工进城后,多数从事脏、累、重的体力活,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去指导、督促和管理孩子的学习,有些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就很底,更不可能对子女进行文化辅导。因此,父母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与子女沟通,相反,不少父母还要求孩子帮助干家务活,包括买菜、做饭、带弟弟妹妹等,有的甚至要求已上学的孩子请假帮助照看菜摊、店铺。

第四经济环境拮据。农民工的收人一般不高,除了交房租、正常生活开支外,所剩无几,对孩子在学习用品方面的正常需求难以满足,更谈不上满足其他娱乐性的需求。有统计显示,北京市农民工家庭大多数平均月收人在150元左右,而家庭月支出在1000元左右,每月的平均剩余只有20元。按此计算,一个学期(6个月)的剩余经费只有120元,而为数不少的农民工家庭都有两个以上的学龄儿童,费用紧张可以想见。

2.4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问题

一方面,公办中小学不愿接收农民工子女;另一方面,即使接收了,也是采取“一校两制”的办法,不能做到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这些公办学校及老师,认为这些农民工子女户口不在本地,学习成绩好坏不影响自己学校的升学率,甚至担心这些孩子成绩差而降低了自己学校的升学率。于是有的采取与本地学生“划块”、“分班”上课的办法,有的给农民工子女编排大班上课。许多家长及学生也不愿与农民工子女同班同桌,嫌他们土、嫌他们脏,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

2.5失学现象严重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被迫或主动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农民工子女辍学现象依然严重。很多农民工家庭基本上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扣除每月的租房费、衣食花费、水电暖费、医疗保障费等生活必须花费,所剩无几。凭这么低的收入在城市中生活已捉襟见肘,更何况还要支付孩子的学习费用(学费、教材费、辅

导材料费、服装费、取暖费等) 。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读书没什么用,他们认为时下工人纷纷下岗,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他们的孩子即使读了书,今后未必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单位,与其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学做生意,多赚些钱,为结婚成家做好准备。农民工的这种考虑加剧了其子女辍学的态势。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在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上过学”者所占比例为4.0%,上过学后又辍学的比例为0.8%。两者相加,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按要求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4.8%,高于全国儿童的相应比例(3.3%)。据此推算,全国大约有42万流动儿童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接受应有的教育。此外,流动儿童在学比例(%.1%)和识字率(95.58%)也低于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分别为%.6%和97.2%)。[5]

2.6心理问题——学习成绩普遍低下

作为“城市二代移民”的农民工子女继承了“身份遗传”、“生活悬殊”、“保障中空”等“父辈遗产”,他们稚嫩的心灵无法承受巨大的现实反差,他们单纯的头脑无法理解世间的人情冷暖,他们好奇的眼睛无法摆脱现代文明的吸引;比起父辈,他们好像多了一些自信、开放、豁达,但又很容易自卑、封闭、内向,最后形成的价值观念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农民工大多数文化层次低,从早到晚为生计奔忙,很少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再加上农民工子女对新的教育环境一时难以适应以及一些不和谐因素的作怪,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差[1]。

参考文献:

[1] 宋国栋.兰州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对策[J].甘肃理论学刊,2006,2:115~117.

[2] 王 倩.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执行问题浅析[J].南方论刊,2007,7:52~53.

[3] 余昌海.谢袅鹏.重庆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 :10093~10094.

[4] 范先佐.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6,1:17~19.

[5] 沈年耀.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8:142~144.

农民工子女教育

论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

农民工子女教育之我见

农民工子女教育总结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

1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探析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

京津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