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0-03-01 19:36: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小题1】过尽千帆皆不是,。

【小题2】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3】受任于败军之际,。 【小题4】,人迹板桥霜。

【小题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小题6】“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情景。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

2.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小题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小题2】__________,千骑卷平冈。 【小题3】右手秉遗穗,。

【小题4】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5】赋闲在家的辛弃疾醉里梦里也不忘自己杀敌立功的愿望,在《破阵子》中用“ __________,”的诗句来生动地再现激烈战斗的场面。

【小题6】在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不乏写“离情”的诗句,请你写出两个相关的句子: __________,。

1.阅读《做一只生命的“候鸟”》,完成下题。 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②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下我们人类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富余的是狗熊式的生存哲学,缺乏的恰恰正是那种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③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古古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更多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好的前途。”

④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了更多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⑤候鸟们总在不停地飞行,飞行,所以它们生存得很好,过得很有意义。对人类而言,面对“悬崖”,我们何不有一点候鸟的精神,下决心对自己大喝一声“奋起”?或许生命由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一片辽阔的天空。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题2】请说说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巴尔扎克说:“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你认为这句话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合适吗?请说说理由。再为本文补充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聚焦“PM2.5”》一文,完成下题。

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⑤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带口罩。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最好不要锻炼,锻炼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 【小题1】“PM2.5”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结合文章第②段给“PM2.5”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提出两种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好 学 耽 书 以 昼 继 夜 父 母 恐 其 成 疾 禁 之 不能 止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为家人所觉士卒多为用者B.乃置《礼》于前凡三往,乃见C.由是声誉甚盛斯是陋室D.不遗一字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小题4】祖莹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文主要叙写了祖莹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②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③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原:原国。②击金:敲锣,古代作战收兵信号。③卫人:卫国人。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原三日即下矣A.原/三日即下矣B.原三/日即下矣C.原三日/即下矣D.原/三日即下/矣【小题2】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期(约定 ) (2)信(诚信、信用 )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小题4】晋文公攻打原国为什么只打了十天就撤退了? 【小题5】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①。梁之边亭人劬力②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④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⑤,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⑥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⑦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赧⑧然愧,以意自闵⑨也。告吏曰:“征⑩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注】①数:方法。②劬(qú)力:辛勤劳作。劬,勤劳。③窳(yǔ):懒惰。④搔:翻动。⑤尉:主管军事的官员。⑥褊(biǎn):气量狭小。⑦行:巡视。⑧赧(nǎn):因羞惭而脸红。⑨闵:忧虑。⑩征:调查,追究。

【小题1】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 ①因 夜 往 窃 搔 梁 亭 之 瓜 ②楚 亭 旦 而 行 瓜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因请其尉()②楚亭怪而察之 () ③因具以闻楚王()④此梁之阴让也()

【小题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一样的选项是:() A构怨,祸之道也孔子曰:何陋之有(《陋室铭》) B乃谢以重币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C楚亭旦而行瓜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蛇者说》) D则乃梁亭之为也至则无可用 《黔之驴》)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②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边小洲。。②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小题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所呈现的画面。(2分)

【小题2】“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2.阅读《客晓》,完成小题。(6分) 客晓沈受宏

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 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的画面。(2分)

【小题2】诗的

三、四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全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 金陵三迁有感① 宋·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小题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

怎样的心理状态? (2分)

【小题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2分)

1.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珍藏记忆,憧憬梦想。求学的天空里,纵笔驰骋笑看风云;生活的天空里,欢笑挫折谱写真情;精神的天空里,书香翰墨飘飞思绪„„自己的天空终是美丽,每一片云彩诉说着阴晴圆缺的秘密,每一颗星辰镌刻着悲欢离合的记忆。 请以“自己的天空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写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 代替; ③立意自定,不少于 600 字。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英语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惠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英语)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