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指导与体验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5: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作文指导与体验——模式篇

张利波

作文课应该透射出兴趣的光华,放射出智慧的光芒,折射出期待的目光,散射出采撷后的光环。如何在如此快乐的学习情境中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我觉得作文指导与体验课模式的合理运用应该是无怨无悔的选择。

模式化作文训练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模式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听说读写习惯,因为学生熟悉并掌握了作文课预设的环节,必然会积极的预设性的思考,使课堂中生成性的内容最大化,实际的作文指导与讲评课的实验中,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其次,模式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学习,学习的效率肯定要高于教师讲解或点评,而且也能真正做到让作文课成为学生的期待。让学生乐于写作文。

第三,模式的运用可以更好的按照作文指导与体验的序列有规律、有梯度的指导学生写作,真正让学生成为作文课的主体。而且作文课教学模式的运用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学习。

但模式化作文训练也一直备受诟病,主要原因有:

第一,许多人认为固化的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约束了教师的思想,程式化的学习使学生会失去兴趣,淡化了创造性。而且不利于教师熟练驾驭不同文体作文的训练。因而使学生畏惧写作文,害怕作文课。

第二,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新教师来说比较有效,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效果并不好,或者说无效。因为模式的运用忽略了学情、校情,特别是淡化了学生的创作程度,让学生在同一平面上学习,必然弱化学生的差异性,或漠视了创作能力较弱同学的发展需求。

第三,模式化教学有太多的应试作文的痕迹,也有是说现有的许多模式都不是为学生的创作素养而设计,多数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而创建,指导学生写程式化的作文而显得低效。

针对以上几点顾虑与看法,我觉得能够有一个大致的模块,然后变化模块的组合方式,甚至适当变化模块的内容,直至深度的分析学情,只要灵活的运用,上面三个问题一定能解决。就如同摆积木一样,同样是那些积木,只要设计好一定的图案,认真分析好每块积木的形状,仔细揣摩如何的组合。就能摆出不同的形状和物品。作文的模式化训练也是一样,因此模式不是模具。明确了这一概念,我想对于模式化教学教能更深入的了解了,其实效性也就更明显了。

下面就谈谈我在探索与实践作文指导与体验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模块化作文课堂训练每一个主题作文指导与体验分为四个主要环节,也就是需要四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指导与构思,第二课时创作与点评、第三课时讲评与提升、第四课时修改与体悟(或同主题写作与体悟)。这四课时中第一和第三课时需要在课堂完成,第二和第四课时可以在课余时间完成,当然最好是在校内时间完成。就是说如果每周有克课时的作文时间,利用两周的时间完成,如果每周只有一课时的作文课,那么若同样在两周内完成的话,

就需要第二课与第四课在自习课或其它课外时间完成。每一个环节全程都需要学生参与,改变指导课都是教师讲,创作课全是学生写的局面。真正做到指导与体验并行。

指导与构思

创作与评点

讲评与提升

修改与体悟

(一)第一课时:指导与构思

这一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主题解读:解读单元作文训练的主题,可用课内阅读的素材、也可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也可抒情描写,目的在于既阐释了主题的内涵,又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链接课文:扣作方法训练的重点,链接到课内学过的相关文章或文段,让学生有一定的已知作基础,更便于理解训练的重点和指导的方法。或者在体验课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本次主题训练的方法。

链接体验:给出精选的课外或生活的片断,引导学生分析,进一步的掌握本节课训练的训练重点和方法。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明确了训练的方法,可指导学生进行片断的写作练习,达到真正掌握训练方法的目点。这一环节实际上架设起的是已知与需知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通过课内学过的内容,分析出来训练的要点,并掌握训练的方法。

方法梳理:根据所给出的片断扣住本次作文训练点来分析,并归纳出用何种方法达到这一效果的。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下一环节的练习做铺垫,并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引,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运用归纳出来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

片断演练: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主题,确定文题后,选择文中需要写作的重要片断来练习,或者针对前面的训练要点,设计几个情境来通过片断的写作学会应用前面学到的写作方法。

例文示范:精选同主题的例文,选择例文时最关键的是此例文中要体现本节课的方法指导,同时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方面尽可能有示范的作用。推出例文后让学生学会分析此例文,当然分析时要扣作训练点哦,对于作文写作程度比较好的同学,还可以提示修改此例文,即例文既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还可以起到评价欣赏的作用。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在于,前面进行了点上突破后,对学生进行全篇作文面上的引领,包括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

构思演练:写作任何的作文之前,构思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可以书面构思,也可以只是在头脑中构想,不过训练初期最好还是让学生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书面写出构思的内容,这样教师或同学还可以在学生写这篇文章前对该生作文的构思进行指点与修改。实际的训练中,新个环节非常重要。

(二)第二课时:创作与评点

这一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构思修改:指导学生利用2分钟以内的时间修改第一课时完成的构思,让构思更完善,可以采用四人小组、同桌或前后桌、作文组长负责的方式进行构思的交流与点评。如果第二课时放在课上完成,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指点,或者是在上节课完成构思的基础上,教师收上来利用课外的时间批改一下也可,然后及时的发给学生。

创作实战:引导学生在3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不同每学段的作文,大部分学生应该达到该学段作文写作规定的字数。

同学互评: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分别任命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同学在创作完成后进行互评,根据学生的创作水评,可以组内不同的学生指定不同的评价任务,如找出并改正文中的错别字、指出并改正文中的病句。对文章的结构安排、材料选择、中心主旨、语言表达等进行分析评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评议内容就是组内必须有一名同学来评议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这样每名学生的作文至少有四名学生读过,即有了四个读者了。

评委评价: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或五个大组,每个大组的组长负责分析本组同学作文的优点或不足,并写出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中既可以全面分析本组成员的雁缺点,也可以抓住某一方面集中分析,但最关键的是要细致的分析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大组成员组长可以学期固定或按月固定,也可每次作文随机组成大组。还有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是,由四人或六人小组中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最好的作品,全班所有小组推荐的最好作品交由一名评委分析,其余的按自然组分成四组由四名评委分析。实阶的训练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变换评委分析的方法,这样才有新鲜感。才能保持好兴趣不减。

教师点评:大组分析结束之后,把作文和分析报告交给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对学生作文和大、小组的分析作出评价,特别是要抓住本次作文训练重点的得与失部分。最好能针对每名同学给出修改或提升的建议。

(三)第三课时:讲评与提升

此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教师总评:讲评课上教师结合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分析学生实际创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可利用多媒体或视频展台等(我一般多用展台),用时大约在三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

评委分析:由各自然组的评委分析本组学生的作品,由班级总评委分析各小组推荐的作品。此处内容可由学生自由安排,也可由教师设计统一的表格,无论哪种方式,必须有书面材料,但要限定字数。用时大约5分钟。

展评作品:依次展评两篇或三篇作品,展评的作品包括优秀的作品和进步的作品。展读每一篇作品后教师可做简短的评议,用时不要超过30秒钟,也就是一两句话而已。展评的两篇或三篇作品都读完后进入到学生评议阶段了,由教师根据本次作文训练重点提出评比分析的标准或要求,然后每个自然组都要出一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评议,采用打分对抗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处也可增加原始推荐小组的学生说明推荐的理由。评比的要

求或标准可以由老师设定,也可由作文评委设 定,但无论谁设定,都要有一条扣住本次作文训练的主题。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可以增加朗读等评比分值,但不建议初始阶段使用。

挑战作品:两篇或三篇由教师或大组评委推荐的展读的作品读完并评议结束之后,推出挑战的作品。挑战作品可民主产生,但教师要注意引导挑选立意方面没有问题的学生展读,其它方面可不做要求,如果挑战的作品质量不是很高,还可以作文一篇例析作文来评议。挑战作品展读之后,仍由各自然组出代表评议,仍采用打分的方式,不过此处的评分标准要增加比较的内容和建议的内容,即把展评的作品和挑战的作品比较,并对不好的作品指出修改的建议。

学生反思:前面的评比结束之后,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写出反思,即根据本次作文的学习重点,写出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方案,写出怎样修改就可以了。同时可以安排获胜是学生说说获胜感言和对同学的希望,还可以按排写的快的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反思。如果还有时间的话(一般情况下是没时间了),再次让小组同学进行修改的交流。

(四)第四课时:修改(创作)与体悟

这一模块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在全面修改本次作文(或同主题、同要点的不同文题的创作)和写出自己习得的创作方法,及本写作方面自己掌握的程度。

修改创作:在原作的基础上借鉴同学的评议和课堂展评作品的示范及师生的点评,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后,明确修改的方向,然后重新写作,如觉原作无法修改或有更好的同题(或同主题)的构想,可重新创作。

对比分析:无论是修改,还是创作后都应该与第一次同主题(或同题)作文相比较看看到底有哪些变化,真正的通过体验找到差距和优势。

习得方法:归纳总结通过本次主题训练自己对于本次训练点掌握的程度和掌握了哪些写作文时的技巧。这是一种真正的指导与体验中的收获。

情境体验作文指导课心得

感受生活 体验亲情 作文指导教案

体验作文

材料作文指导与

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与训练

作文指导与点评

作文训练与指导

作文指导与讲评

整理作文指导与

作文指导与体验
《作文指导与体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体验作文指导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