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7: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 1

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命好题理论学习(语文学科)

目前作文教学在“命题”上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如下:

一、命题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造成学生有话说不出,有劲使不上。例如1997年某市小学生毕业语文统考,作文题目是《期待》,而该市初中升高中语文会考,作文题目是《我懂事了》。这样的命题就没有顾及到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写“期待”能写出些什么呢?无非是“我期待每周能吃一次麦当劳”;“我期待能早日拥有一辆崭新的山地车,像中学的大哥哥一样潇洒”;“我期待天天都能打游戏机,也没有人来管我”„„当时正值香港回归前夕,不少学生都把迎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写入“期待”中,但限于认识水平和能力,这类文章大都写得肤浅而空泛。而初三的学生拿到《我懂事了》这个题目又如何呢?也无非是:我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爸爸妈妈老是说我“不懂事”,我自己也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直到有一天爸爸出差了,妈妈不在家(或生病了),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了。然后便是自己如何经历艰难曲折终于把饭煮熟了,不由心里一阵狂喜:哇,我懂事了!(或者爸爸妈妈回来后,抚摸着我的头赞许地说:“孩子,你懂事了!”)不少文章充满了自娇称谓和自爱自怜的情调,如“我是一个长不大的男孩”,“我是一个乖乖女孩”等等。把这两个题目交换一下,让小学生来写《我懂事了》,让初三的毕业生来写《期待》,或许更合适些。

二、命题缺乏新意,似非而是,大同小异,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有的教师命题时,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常常命一些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老师》之类的题目。应该说出发点是好的,这类题目也能写出好文章来。问题是这类题目小学写,初中写,高中还写,连某些权威机构组织全国性作文大赛出的题目也是《我的老师》。学生看到这类题目头就大了,哪里还有写作冲动?还有不少命题,看似有别,实则无异,如《记一个熟悉的人》与《我的老师》(同学、父母、亲友),《‘新风’与‘变’》与《美好的故事美好的人》,《学无止境》与《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知足者常乐》等题目就如此。有的教师曾批评说:“这类题目就像没有弹子的锁,什么钥匙都能开。”这类题目,学生第一次碰到,还会做一做,第二次碰到,就学会了取巧——把同样题材的文章改头换面即可,第三次碰上,连取巧的兴趣都没有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有新颖的题目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不会兴奋,就不会产生灵感,也就写不出新颖而独到的文章来。

三、命题隐晦,学生费解,因而失去兴趣。

与上面所说的第二种情形相反,有的教师在命题时刻意求奇,导致题目高深莫测,学生理解困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某年教师节,某教师让学生写社会各界尊师的新风尚,出的题目是《“程门立雪”新篇》。尊师的实例好找,而“程门立雪”难联。又如《自尊是人类灵魂的伟大杠杆》、《铁树开花》,亦使学生瞠目结舌,不知所云。近年来高考乃至中考多采用材料作文形式,因而不少教师在命题时都爱上了材料作文,可惜所选的材料常常寓意曲折,为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难以从材料中引出一个正确的观点。如有道题目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外地人初到某市,在公共汽车站候车,抬头看站牌,只见上面油漆剥落,字迹模糊„„这幅画到底寓指什么,学生理不出头绪,一头雾水,无从落笔,作文兴趣也随之丧失殆尽。

综上所述,说明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即重视作文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作文的心理需求。教师命出题目,提出要求,设置框框,逼学生就范;学生硬着头皮,审题度意,搜索枯肠,勉强成文。训练结果虽然每次也差强人意,但就总的情势看,学生作文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便讨厌作文。虽然训练一次接着一次,但学生就像被赶着推磨一样,走了一圈又一圈,到头来还是在原地踏步。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其中一条措施就是把作文题目命在学生的心坎上,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一拿到题目就有一种表达欲望,写作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切近学生生活实际。

初一学生跨进中学大门的感受往往比高中学生跨进大学校门的感受要强烈,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往往是几分兴奋、几分不安,也免不了对小学生活的几分怀念和回想。这时如设计一些诸如《新的起点》、《自我介绍》、《小学生活回忆》等题目,学生自然乐作不疲。到了初二以后,所学科目逐渐增多,可适量设计诸如《我的第一堂______课》(空格处可填写物理、生物等科目)的题目;随着第二课堂的开展,可拟一些如《说说我们的兴趣小组》、读后感之类的题目。到了初三,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伴的师友即将分离,小小年纪的初三学生也会躁动起来,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离愁别绪,此时可不失时机地拟一些如《聚也匆匆,散也依依》、《______情深》的文题,学生作文自然不乏真情实感。

二、命题时应尽量做到“简练明确,新颖独特, 表明文旨”,让学生“一见钟情”。 古人论诗,有“隔”(隐晦)与“不隔”(明确)之分,作文命题也如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在命题备课上,一定要费点心思,不能有“隔”,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样的题目,不喜欢什么样的题目,什么样的题目才能触及学生的痛痒处,以及每个老师在命题时对该题目的题意和写法,心里都要有“数”。教师命题在作文教学中不是为了自己写作,而是提供给学生作文,因而题意明确与否,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感觉,要充分考虑客观效果。一个好的题目应该是“简练明确,新颖独特,表明文旨”,让学生一拿到题目就能明白该题概括和揭示了哪方面的社会生活内容,知道“写什么”和该“怎么写”,从而“一见钟情”,产生好的“第一印象”,乐意写下去。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可巧妙合理地运用比喻(如《镜子》、《墙》),双关(如《成才与成柴》),引用(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设问(如《幸福在哪里?》),象征(如《飞瀑之下,必有深渊》)等,这样的题目较新颖独特,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也简洁、鲜明地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若是材料作文,记叙文所选材料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说明文所选材料要基本列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议论文所选材料要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启示。如果是一题多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材料,上述三个要求都要具备。

三、作文命题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树立正确的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重视“学生作文心理需求”不能理解为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生活圈子狭窄,命题应有利于引导他们观察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如深圳交响乐团为深圳中小学生义务举行百场演出,深受广大中小学生欢迎,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可据此命出《演出不为稻粮谋》、《我也听懂了交响乐》、《乐声铸就民族魂——听钢琴协奏曲〈黄河〉有感》等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丰富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书城的落成和开业,全国书市在深圳举办,作家明星签名售书,均可命出一系列题目:《逛书城》、《谁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我看_______签名售书》,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 非去“逛”非去“看”不可。《于细微处见______》可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报刊上选一些感人事例命题,让学生讴歌真、善、美,见贤思齐。亦可择少量负面报道命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并不是处处都阳光普照,也有阴暗面,从而鞭挞假、丑、恶,培养正义感。这样学生就能审题与认识同步,作文与作人并进。

四、作文命题应与社会发展同步,只有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生活,作文题目才能常命常新。

“人一生中不可能两次渡过同一条河”,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是作文题目常命常新的源泉。香港回归前夕,文化部、广电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的大型演出团沿京九线南下,演出慰问铁路沿线各族人民,最后一站到达深圳,这些都给作文命题带来契机。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看演出实况,要他们看完后从《我看(听)×××演小品(或说相声)》、《歌中飞出赤子情——听彭丽媛演唱〈父老乡亲〉》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或利用深圳的地缘优势,命一些《在迎接香港回归的日子里》、《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我为驻港部队送行》这类的题目。学生情动于衷,必然文思如潮。古人云:“世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作文如此,教师命题亦如此,应紧跟时代步伐,略有超前意识,洞察人间世相,关注社会进步,做到胸中有乾坤,笔底有波澜,才会时时有新题、妙题命出。对世事人情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是命不出新颖的题目,因而也是无法引导学生写出好文章来的。

五、命题应有分有合,有序有格, 让学生感到作前时时有激励,作后时时有成功感。如前所述,命题的随意性和训练的重复低效是对学生作文积极性的极大挫伤,因而教师在命题时应有一个统筹安排,从初一到初三(或从高一到高三)练什么,怎样练,要心中有数,做到有分有合,有序有格,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一步一个台阶。如写人,可先进行分项训练,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细节训练完后,再进行综合训练。叙事可分事件的多寡,叙事的顺序(顺、倒、插),叙事的技巧进行分项训练,然后再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等。说明文及应用文体亦可如此。在训练之前可举典型范例作示范,以激发兴趣,每练一次要及时找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让学生每次都有一种成功感

小学作文命题的针对性

小学教师教学作文的对象是小学生,命题就要面向小学生,因而命题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除了每册单元基本训练里的作文训练之外,教师往往要再命题让学生练笔,如何有针对性地命题就成了教师思考的一大难题。我以为针对性地命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即兴命题,命有所写。

即兴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因某事某活动而喜而忧,构思一道围绕此情此景为中心的命题,学生即景生情而写下一篇短小作文,写得真实而不离主题,这便是抓准了学生情不自禁的“情”而命题所产生的效应。因此,平时应留心学生的心理。当学生为集体活动、竞赛的胜利而欣喜若狂时,为班级期考平均分偶然下降而遗憾时,为中队连续获得四面红旗而喜悦时,为同学间发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激动不已时,即刻精心出一道题目,如《记一次教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班

级里的新鲜事》、《意想不到的事》„„写起来,特别深刻。这些题目在学生的内心已经有了感触,有酝酿,有材料,教师的命题也对准学生的思想感情,从而收到较好效果。

深入生活,提炼命题。

教师常常在一节课里让学生练笔,要求对准生活的某个镜头写短小精悍的文章。针对学生生活实际命题作文,是捕捉命题的好时机,也是利用短时间练笔的一种好办法。这就要求教师命题要小,选材要宽,一旦命题,材料就把握了。这种命题很灵活,很自由。教师先为学生示范命题,学生便跃跃欲试提炼命题了,往往会产生出更贴近生活,更新颖的题目,比如针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命题《紧张》;父母唠叨催命,作业多,补课多,命题《烦恼》;饥肠辘辘写《饿》,赶夜路出《怕》„„这种针对性地从生活的某个新的角度思考命题,作文时,虽然在《小学生作文逊之类的读物里找不到仿写材料,但以学生生活实际为立足点,消除了以往只服从教师的大命题的从众心理,做到命题常中有变,富有新鲜感,摆脱了没东西可写,人云亦云的僵局。学生感受到这种命题有趣,也有内容可写,写作兴致油然而生,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自己命题写下了生活中《乐极生悲》一幕,见闻《奇》,这事真《妙》,生活小曲《犹豫了》、《吃面》„„这样,深入生活自由地提炼命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审题、选材、确定中心的过程。在选择命题中,学生有了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融进了创造思维,发挥了创造想象力。

依纲扣本,深入浅出。

单元作文训练是本单元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与本单元阅读要求紧密相联的。要认真训练,力求过关,扎实巩固,就得研究它。比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基训一中的作文训练:写一件你听到或者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先确定中心,然后按顺序写,注意写得具体些。像这样一道只提要求,而无命题的作文训练,当我们帮助学生审清题意后,是否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笔写了呢?不,这当中如何为这一写作训练命题是个关键的环节。命题要抓住作文训练的内容要求部分:“一件你听到或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

事, ” 再思考给学生什么题目范围,接着去命题。命题时,既考虑“听到”、“看到”的地点(校园、庭、社会)又要思考表现“新风尚”的事。以内容命题《校园里的一件新鲜事》、《街头一件新事》„„以中心命题《助人为乐》、《心灵美》、《温暖》„„抒情式的命题《一股暖流涌进心窝》、《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难忘的深情》、《我心中的歌》。学生看到这些贴近生活的题目,就有了内容,有了中心,有了明确的训练目标,这样便使貌似难题实则不难了。

观察入手,移面于点。

教师带学生春游或秋游之后,往往以《春游》或《秋游》为题让学生作文,这样题目大,范围宽,难切题。是否从《春游》、《秋游》这个面上的大命题落实到点上去命题,让学生作文呢?这就要有针对性地在游览中,仔细察看周围景物,抓住一两个观察点,进行命题,达到移面于点,一题散写的目的。如游石竹山,山上一片野芋,美极了,可命题《天芋》;山间有棵奇特的树,树上一半长着绿叶,一半是枯叶,真神奇,可命题《双季树》;有个山坳全是岩石,千奇百怪,可写《岩石赞》。命题对准了大自然的绮丽,这些题目拓 宽了学生“春游”的视野,有着写不完的大自然景点。还可以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中心,从观察入手设计命题,如数不清的层层石阶,是劳动人民搬上山坡的,它高耸入云,我们设想命题《云梯》;他们亲手建造古香古色的亭,可让学生写《古亭》、《神亭》;有座小桥,似蓝天白云中架起,可谓天险,可指导学生写《通天桥》„„针对眼前事物,学生在大自然里通过观察,选择命题写作,这使是移面于点,一题散写的好处所在。

针对性命题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或许有人以为这与毕业会考命题有距离,初考时常有所谓“这题未写过,老师没围到题”之类说法,甚至要孩子背几篇范文带入考场,这显然不妥。其实,一旦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进入考场一 样应付自如,这就叫万变不离其宗吧。

命题作文的写作

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写作训练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写作训练

“生日快乐”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