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政治必修三期中试卷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6: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这表明()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D.当代社会人们都能享受到多彩的文化生活2.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辛勤劳动。志愿者通过参加世博会的服务和组织工作,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自身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①天生的,与生俱来的;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教育培养出来的;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美,也让我们感受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帐,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表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5.原生态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②③B.①③C.②④D. ③④

首届大连旅游节暨婚庆博览会历时4天,于2010年3月29日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落下帷幕。回答7-8题。

7.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婚庆博览会期间现场成交超过1000万元,意向金额超过3000万元。这说明()

A.婚庆博览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C.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D.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8.近年来,各类“博览会经济”的兴起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体现了()A.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动力;B.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C.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9.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在受到政治力量影响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政治力量。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与政治这种关系的是()

①某省发行2000万元的文化消费券,以扩大内需;

②加强网络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

④国务院出台振兴文化产业的相关规定;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0.2010年4月24-28日,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举办此次图书交易博览会有利于()

①繁荣当地文化市场;②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④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1.2010年3月23日晚,习近平副主席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出席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的“汉语年”活动开幕式。俄罗斯“汉语年”是2010年中俄双边关系的重要活动之一,“汉语年”的举办,将进一步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巩固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这表明()

A.文化高于政治;B.文化是政治的前提和基础;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政治合作主要表现为文化合作;

12.继2009年3月,中国“俄语年”在北京开幕,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活动又如期举行。举办“文化年”表明()

A.国家重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建设中的作用;B.文化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C.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强弱的唯一标志; D.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1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文化环境,它彰显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着人们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15.AA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在中国,文化程度高的群体比文化低的群体对AA制更易于接受,但是总体上对于AA制的认同度并不高,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

16.19世纪照相技术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电影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20世纪中叶电视机的发明,使得电视连续剧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品种;电脑的出现,使网络语言兴盛一时;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主要说明()

A.文化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B.科技进步决定了文化的发展

C.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17.“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这是比尔·盖茨对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这种描述表明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

②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网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春联、爆竹、团圆饭。而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圣诞树、圣诞歌,企盼圣诞老人的礼物,从以上两个节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各民族的文化是不相容的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9.2009年9月7日,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现在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说明()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③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又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1.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化为乌有,为此必须()A.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B.敢于否定一切传统

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D.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

22.针对目前台湾使用繁体字,大陆使用简体字的现状,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协议,两岸民间合编一本“中华大辞典”,把所有的字词、语汇都作一个比较陈列,以求两岸交流时有更多互动的基础。繁体、简体字都是汉字体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都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说明()

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地域特性②两岸人民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④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3.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24.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①孟母三迁;②耳濡目染;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某学校开展“三名”活动,引导学生读名着、赏名画、听名曲。这一活动:()①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②能够激励学生有更高的追求和发展;③只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④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A.①③B.①②C. ③④D.②③

26.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

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究品牌、款式,饮食讲究营养搭配、绿色健康等。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①经济生活水平是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础;②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是对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③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同步发展提高;④没有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没有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7.2009年1月9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常委会议提出,要大力提升文化传播能力,进一步提高广东省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广东省文化科学发展。下列对文化传播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商贸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等 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③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文化的传承就是文化传播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28.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圣火从水中被点燃,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传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思路再次打破“纸”与“火”难以共存的传统,从而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共荣共生的理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A.打破常规的思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B.各民族文化在奥林匹克精神中逐渐消解差异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经过程

D.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奥林匹克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29.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的统计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戏曲艺术不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在农村的演出市场也日益缩小,一些剧种正在急剧消失。面对这种状况,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艺术必须()A.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进行创新,促进传统戏曲艺术的现代化

B.用行政手段进行重点保护 C.遵循市场规律、优胜劣汰

D.加强对外交流,将其推向世界

2009年3月16新华网报道,由国内各领域百余名一流学者合着的《高端讲坛》丛书已由华文出版社出版。该丛书之一《大国软实力》通过讲述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与阙失,说明一个能够广泛影响世界的中国,一定是以中国精神建构的生命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理念,成就中国文化形象的整体高度和阔度--必须在整个人类文化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据此回答30-31题。

30.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③对外开放的同时,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文化

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 ②③

31.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的合理的做法是()①要抵制外来民族文化②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民族文化④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3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3.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

①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②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的社会主义文化③带有娱乐性的庸俗文化

④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4.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的喝茶方式又有所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盖碗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③中华文化有共性④中华文化有多样性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5.在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怀,不畏强手、奋力拼搏的旺盛斗争力,奋力争光、勇于胜利的拼搏精神,团结合作、同心协力的集体意识,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②为我们提供了投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③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精神.不具有普遍意义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008年12月21日下午在上海闭幕。据此回答第36题:36.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D.立足于社会实践

3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普遍,比:偏私)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D.注重团结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38.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近年来,全国政协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先后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地域文化进行调研,不断推动全国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此回答39~40题。

39.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③受各地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A.①②B.②③C. ②④D.①③

40.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非选择题

41.简述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发展的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4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因此,有人说:“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答:(1)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2)优秀的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所以优秀的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3)文化有优秀的、先进的,也有落后的、腐朽的。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才能使人的精神健康向上。

43.2011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郑欣森提交了两份提案。期中有一份建议将鲁迅诞辰9月25日设定为“中国读书日”。现兼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的郑欣森认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可是我国目前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2009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识字国民中平均每人每年阅读图书5.2本,相对于日本的40本,美国的50本,俄罗斯的55本,以色列的64本,差距太明显。 思考作答:

(1)文化如何影响人的?

答: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坏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生的?

答:①优秀的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世界。

③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围绕政协委员有关“中国读书日”的提案出一期黑板报,现需要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请你协助完成。(至少写出三句)

44.31.互联网出现以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⑴传媒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⑵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答:依托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5 背景材料: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着名社会学家塞缪·亨廷顿炮制了所谓“文明冲突论”。根据亨廷顿的理解,文明,是文化群体的最高形式,以宗教.历史.语言和传统划分。他认为,三个主要文明是西方的欧洲及美国文明.中国及东方的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他认为东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区域性文明,这两种文明存在着结构性冲突,而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因而这三种文明将在未来相互对抗和斗争。更甚之,亨廷顿相信,未来世界,伊斯兰国家和西方的军事对抗将会更为激烈,甚至导致暴力冲突。

问题: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亨廷顿的 “文明冲突论”进行评析。 答:(1)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优点,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2)尊重其它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世界丰富多彩的生动体现。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尊重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同的文化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4)文化霸权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夸大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鼓吹西方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否认其他文化的优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主张,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霸权主义。

(5)必须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坚持立足于本国优秀文化传统,汲取其他优秀文化精华,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6金融危机以来,温家宝总理在各地考察经济运行状况时多次强调促进动漫等文化产业的发展。2009年4月20日上午,在广东考察工作的温家宝专程到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温家宝对大家说:“历史上,经济萧条的时候恰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人们需要提振信心,需要精神生活,需要温暖人心。现在我们把科技、文化结合在一起,再加上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个雄厚的根基。靠你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定能够带来科技文化的大发展!” 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哪些?

答: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

⑵我们要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答: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政治必修二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一政治期中复习题

政治必修三

必修一期中试卷

高一政治必修二期中试卷及答案

10文科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期中试卷

八下政治期中试卷

高一政治期中试卷

政治期中试卷教师版

初一政治期中试卷

政治必修三期中试卷复习题
《政治必修三期中试卷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