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3: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纳二项目部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照JGJ46-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临时用电方案由电气工程师负责编制,由总工程师负责审核,项目部安全、技术、质量、工程、工会等部门进行会审签字,经理审批通过,上报监理审批。方案通过后,由编制人会同相关技术人员、质量、电工进行现场安装布设,安全人员进行监督,严格按照方案进行。设置完毕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合格进行试运行一周,运转一切正常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各种电器元件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标准,以及建委、安检站推荐、允许使用的产品。

具体安装、使用严格按照如下执行:

一、一般规定

1、电工作业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毕节地区特种作业操作证》(外部来毕节从事电工作业的人员,必须持原所在地(市)级以上劳动保护安全监察机关核发的特种作业证明,并申请换领《毕节地区特种作业临时操作证》)方准上岗独立操作。非电工严禁进行电气作业。电工进场前必须将特种作业证复印件一式两份,上交项目部。同时,电工进行施工现场后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且考试合格方准上岗。本现场电工统一佩戴蓝色安全帽,特种作业证件以胸卡形式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2、电工接受施工现场暂设电气安装任务后,必须认真领会落实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的内容,

施工用电线路架设必须按施工图规定进行,凡临时用电使用超过六个月(含六个月)以上的,应按正式线路架设。改变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规定,必须经原审批单位领导同意签字,未经同意不得改变。

3、电工作业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酒后不准操作。

4、所有绝缘、检测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挪作它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保证正确可靠接地或接零。所有接地或接零处,必须保证可靠电气连接。PE线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严格与相线、工作零线相区别,不得混用。

5、电气设备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维修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

6、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

7、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框架、部件、管道、金属操作台和移动式碘钨灯的金属柱等,均应做保护接零。

8、定期和不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的接地、设备绝缘和漏电保护开关进行监测、维修,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建立监测维修记录。

9、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应按顺序先断电源,后拆除。不得留有隐患。

二、三级配电三级保护

⑴三级配电,配电箱根据其用途和功能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级:

1、总配电箱。总配电箱是控制施工现场全部供电的集中点,应设置在靠近电源地区。电源由施工现场用电变压器低压侧引出的电缆

线接入,总配电箱内的开关均采用自动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开关)。引入、引出线应穿管并有防水弯。此项总包以提供,我项目部电工自负责使用和维修。

2、分配电箱。分配电箱是总配电箱的一个分支,控制施工现场某个范围的用电集中点,应设在用电设备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箱内应设总开关和分开关。总开关应采用自动空气开关,分开关可采用漏电保护开关。项目部已经对其进行了总体规划,我项目部电工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图和临电方案、以及项目部电气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安装。

3、开关箱。直接控制通电设备。开关箱与所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3m,与分配电箱得距离不得大于30m。开关箱内安装漏电开关、熔断器级插座。电源线采用橡套软电缆线,从分配电箱引出,接入开关箱上闸口。

4、配电箱及其内部开关、器件得安装应端正牢固。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得配电箱为固定式配电箱,其箱底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3m。移动式配电箱不得置于地面上随意拖拉,应固定在支架上,其箱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0.6m。

5、配电箱内的开关、电器,应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得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体内,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不带得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做到保护接零。保护接零必须通过零线端子板连接。

6、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面,并加护套保护。进、出现应分路成束,不得承受外力,并做好防水弯。导线束

不得与箱体进、出线直接接触。

7、配电箱内的开关等电器排列整齐,配线绝缘良好,绑扎成束。熔丝及保护装置案设备容量合理选择,三相设备的熔丝大小应一致。三个及其以上回路名称。三相胶盖闸开关只能作为断路开关使用,不得装设熔丝,应另加熔丝器。各开关、触点应动作灵活、接触良好。配电箱的操作盘面不得有带电体明露。箱内以应整洁,不得放置工具等杂物,箱门应有锁,配电箱分类编号。箱内应设有线路图。下班后必须拉闸段断电,所好箱门。

8、配电箱周围2m内不得堆放杂物。电工应经常巡视检查开关、熔断点的接点是否过热。各接点是否牢固,配线绝缘有无破损,仪表指示是否正常等。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配电箱应经常清扫除尘。

9、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阀、一露、一箱”制,严禁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⑵三级漏电保护。本工程规定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中必须全部配齐漏电保护器,实行三级保护。三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

1、施工现场的漏电保护开关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上安装的漏电保护开关的漏电动作电流应为50―100mA,保护该线路;开关箱安装漏电保护开关的漏电动作电流应为30mA以下。特殊潮湿环境的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的漏电动作电流应为15mA,如浇筑混凝土。

2、漏电保护开关不得随意拆卸和调换零部件,以免改变原有技术参数。并应经常检查试验,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查明原因,严禁带病适应,如果出现漏电失灵,立即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通知厂家进行维修。

三、照明施工

1、施工现场照明应采用高光效、长寿命的照明光源。工作场所不得只装局部照明,对于需要大面积的照明场所,本现场统一采用镝灯和碘钨灯,灯头与易燃物净距离不小于0.3m。流动性碘钨灯采用金属支架安装时,支架应稳固,灯具与金属支架之间必须用不小于0.2m的绝缘材料隔离。同时,灯具采用封闭式的防雨型产品,金属支架与其他金属部门部分必须做保护接零。扶手处做好绝缘处理。

2、施工照明灯具露天装设时,应采用防水式灯具,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3m。工作棚、场地的照明灯具,可分路控制,每路照明支线上连接灯数不得超过10盏,若超过10盏时,每个灯具应装设熔断器

3、室内照明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4m。每路照明支线上灯具和插座数不宜超过25个,额定电流不得大于15A,并用熔断器或自动开关保护。

4、本现场采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照明灯具,不得使用带开关的灯头,应选用螺丝灯头。相线接在与中心触头相连的一端,零线接在与螺纹口相连的一端。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得有损伤和漏电,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作保护接零。单向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

电保护开关。

5、现场局部照明用的工作灯,室内抹灰、浇筑砼等潮湿的作业环境,照明电源电压不大于36V。在特别潮湿,工作手灯应用胶把和网罩保护。

6、36V的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二次线圈、铁芯、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保护接零。

一、二次侧应分别装设熔断器,一次线长度不应超过3m。照明变压器必须有防雨、防砸措施。

7、照明线路不得拴在金属脚手架、塔机架上,严禁在地面上乱拉、乱拖。灯具需要安装在金属脚手架、塔机架上时,线路和灯具必须用绝缘物与其隔离开,且距离工作面高度在3m以上。控制刀闸应配有熔断器和防雨措施。

8、施工现场的照明灯具应采用分组控制或单灯控制。

四、施工用电线路

电缆干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敷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本现场规定现场电缆干线的敷设形式为木方槽式。

1、电缆在室外直接接地敷设时,必须按电缆埋设图敷设,并应砌砖槽防护,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6m。

2、电缆的上下个均匀铺设不小于5cm的细砂,上该电缆盖板或红基砖作为电缆的保护层。

3、地面上应有埋设电缆的标志,并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不得将物料堆放在电缆埋设的上方。

4、有接头的电缆不准埋在地下,接头处应露出地面,并配有电缆接线盒(箱)。电缆接线盒(箱)应防雨、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5、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m高度至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

6、电缆线路与其附近热力管道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7、橡套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着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做绑线。电缆间距大于10m时,必须采用铅丝或钢丝绳吊绑,以减轻电缆自重,最大弧垂距地面不小于2.5m。电缆接头处应牢固可靠,做好绝缘包扎,保证绝缘强度,不得承受外力。

8、在施建筑的临时电缆配电,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时,位置应充分利用竖井、垂直孔洞。其固定点没楼层不得少于一处。水平敷设应沿墙或门口固定,最大弧垂距地面不小于1.8m。

2013年3月1日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