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发布时间:2020-03-03 18:03: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诗歌鉴赏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与技巧,并会应用此技法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2015·辽宁沈阳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处,雁声远过夕阳楼。

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二.知识汇编

高考考查的常见的几种写景的方法与技巧归纳 1.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结合 2.从运用修辞的角度来写 3.注重炼字

4.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 5.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 6.从观察角度的立足点来写 7.注重景物的色彩搭配 三.讨论展示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他是怎样写景的呢?

四.应用体验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五.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下面问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只诗人所居之地。)

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5分)

诗歌鉴赏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与技巧,并会用此技法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三.导入新课

(2015·辽宁沈阳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处,雁声远过夕阳楼。

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5 分)

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写了“声”和“夕阳”,夕阳下的楼景为视觉,雁声为听觉,雁声为动,夕阳下的楼为静。大雁已飞过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畔回响,描写了一幅辽远却又寂寥的图景,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那么,写景常用的技法有哪些?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

四.知识汇编

1.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结合(重点)

“虚”与“实”,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往往是诗人由现实之景通过联想或想像而生发的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歌写诗人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变化莫测,虚无缥缈。诗人笔下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光耀夺人,群仙们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来迎接诗人的到来,场面多么盛大多么热烈,李白用奇特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虚拟的神仙洞府的美好图景,又用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依然存在,但是往昔的繁华已逝去,故国凄凉,不堪回首,突出物是人非之感,是虚象。 (3) 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是如何写别后相思的呢?是用了想象,设想未来分别后的景物和心情:一想到分别,就肝肠寸断,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没有了知己,一切都索然寡味。离愁之深,别后之苦,思念之情,伤感之意,都融入其中,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2.从运用修辞的角度来写:比喻 拟人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对偶 互文 通感等(重点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

“晨钟云外湿”(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这句写景用了什么手法?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由听觉而到视觉的通感。 3.注重炼字

侍僧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去拜见当时的诗人郑谷,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王安石前前后后用了“到、过、入、满”等众多词语,一路吟咏,一路揣摩,想了又改,改了又想,都不甚满意,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由于“花弄影”之“弄”是将人的感情、动作移之于花,表现出花的精神、活力,故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赞为:“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张先也因为巧用“影”字而被称为张三影。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写出了蓬勃的春景。“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而宋祁也因为这句词名扬词坛。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4.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

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丽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绘声、绘色。

5.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 以动衬静 以静写动

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他是怎样写景的呢?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清澈见底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以动衬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视听结合,“喧”“幽”互衬,具艺术感染力。

6.从观察角度的立足点来写(写景有层次):远近结合 俯仰结合 点面结合 空间的上下(高低)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例《沁园春·长沙》中,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七句写景,角度多样,远近高低,俯仰变换,点面结合,从实到虚(由眼前的岳麓山到全多的无数山岳)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图。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7.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来写: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重点) 例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三.应用体验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解 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本词描写南宋都城杭州市民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词作抒写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 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四.归纳小结 五.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下面问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只诗人所居之地。)

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5分)

(1)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3)色彩角度,“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每个角度1分;分析2分。)

诗歌鉴赏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方法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之写景角度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