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宣传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18:25: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宣传提纲

作者: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发布时间: 2011年06月27日 08:59

1951年5月23日,是西藏各族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历史实现伟大转折。从此,西藏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羁绊,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历经和平解放、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阶段,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西藏各族人民的面貌、西藏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岁月一甲子,辉煌六十载。全面回顾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新风貌,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对于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力推进西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历史进程,向世界展示一个美丽的西藏、和谐的西藏、发展变化的西藏,具有重大意义。

一、人民的选择

(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50年代对距今4000多年的昌都卡若遗址考古发现,当时西藏高原与黄河流域的文化内涵相通、发展水平相当,充分说明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西藏高原的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元7世纪初,唐朝建立了强大政权。与此同时,松赞干布第一次统一了西藏各部、建立了吐蕃王朝,并先后两次遣使赴唐求婚。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为西藏各族人民带来了酿酒、碾磨、纸墨等先进生产技术。松赞干布被唐高宗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并将其塑像位列于唐太宗墓前。此后,吐蕃历代赞普致力于与唐朝修好关系,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通过金城公主进藏、长庆会盟等,在政治上形成了团结友好的亲谊关系,在经济和文化上建立了亲密联系,为最终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元朝时期,西藏结束地方割据,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西藏地方事务。1247年,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号召西藏僧俗领袖团结起来归附蒙古汗国。元朝皇帝忽必烈册封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帝师,总管全国佛教事务。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西藏,并设朵思麻宣慰司、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宣慰司三道宣慰司对西藏全面施政。元朝中央政府还通过任命官员、设置军政机构、派驻军队、封王镇守、清查户口、确定赋税、设置驿站等措施,确立了中央对西藏的完全主权。

明朝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治理。在政治上,明朝对西藏的

2 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加强,在西藏中部和东部分别设立隶属西安行都指挥使司的“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和“朵干行都指挥使司”,在西藏西部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西藏僧俗官员均由中央任命。在宗教上,采取“因其俗尚,多封众建”的策略,把西藏地方各个宗教势力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格鲁派在明代兴起,第三世*喇嘛本是格鲁派的一个寺院住持,明朝中央特别开例,准予他入贡,1587年封赐他以“朵儿只唱”名号。第三世*喇嘛在给明朝宰相张居正的信中说:“我保佑皇上,昼夜念经”;“祝赞天下太平”。明朝的这些做法,既保持了西藏政治和宗教的稳定,又进一步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

清朝全面加强对西藏的治理。顺治和康熙皇帝分别册封五世*喇嘛和五世*额尔德尼,自此正式确立了*喇嘛和*额尔德尼的封号以及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清朝还设置驻藏大臣、建立噶厦政府和噶伦制度,加强对西藏事务的管理。1793年,清朝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人事、行政、宗教、财政、军事、外交等各方面作了明文规定。明确规定了驻藏大臣全面督办藏内事务,具有人事任免权;形成了金瓶掣签和中央政府认定的*和*灵童转世制度;规定了西藏各地军队设置的人数和驻扎地点;外事方面集权于中央,统归驻藏大臣负责办理。

中华民国一经成立即宣布是合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一体的共和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民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的一部分。设立直属国务总理的“蒙藏事务局”管理西藏事务,并任命了中央驻藏办事长官例行清朝

3 驻藏大臣之权。依历史定制,*喇嘛、*额尔德尼以及其他大*必须首先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册封,然后在西藏地方才有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合法地位。*、*多次表示维护祖国统

一、拥护中央政府。1919年,十三世*对中央代表团说:“余誓倾心内向,同谋五族幸福。”1931年,九世*参加南京国民议会,作了题为《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的讲演,期望“促成五族团结,共保国运昌盛。”1933年和1937年,十三世*、九世*先后圆寂,国民政府分别追封为“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和“护国宣化广慧大师”,并派专使致祭。1940年,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赴拉萨主持由中央颁布认定的十四世*坐床事宜。同年,设驻藏办事处作为国民政府在藏常设机构。1949年初,国民政府派特使参加了在青海塔尔寺举行的九世*转世灵童庆典。8月,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关吉玉作为民国政府特使,赴青海主持第十世*的坐床典礼。

始终向前、永不停息的历史脚步反复印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始终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旧西藏黑暗落后的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已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20世纪50年代,西藏社会仍然维持着极其黑暗、残酷、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旧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绝大部分牲畜,都由占西藏人口不到5%的三大领主(即官家、贵族和寺庙上层僧侣)占有。他们对西藏各族人民残酷剥削、无情压榨,使旧西藏成为世界上侵犯人权最严重的地区。

4 占西藏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连最起码的生存权都没有,更谈不上人身自由。旧西藏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把人分为三等九级,规定“人有等级之分,因此命价也有高低”,上等上级人命价为与其尸体等重量的黄金,而下等下级人的命价仅为一根草绳。农奴和奴隶作为三大领主的私人财产,被随意用于赌博、抵债、赠送和买卖。农奴和奴隶的婚姻必须经过领主的同意,生孩子还要到领主那里缴纳出生税,登记入册,并终生为奴。农奴为三大领主所支的乌拉差役,占劳动量的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70—80%。欠高利贷的农奴占农奴总户数的50%以上,而且至少三分之一的债务是利滚利永远还不清的子孙债。农奴和奴隶的生命随时处于危险的边缘,1925年,天花病暴发,三大领主非但不采取措施救助群众,反而将病人赶进深山,任其困死。

在封建农奴制度的长期禁锢下,西藏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一日益腐朽落后的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时任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的阿沛·阿旺晋美多次指出:“照老样子下去,过不了多久,农奴死光了,贵族也活不成了,整个社会就要毁灭”。

(三)帝国主义企图分裂西藏的罪恶行径严重危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分别从东南沿海和喜马拉雅山麓分两路入侵,开始了瓜分和殖民中国的罪恶行径。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两次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遭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英勇抗击和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在武力入侵没有完全达到目的情况下,又

5 变化手法,竭力在西藏上层集团中培植亲英势力,迫害上层爱国人士,制造“驱汉事件”,派出所谓“亲善使团”,成立所谓“外交局”,加紧从事分裂活动,妄图制造“西藏独立”,把西藏变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49年8月,美国人劳尔·汤姆斯以“无线电评论员”名义到达拉萨,与西藏上层反动分子秘密勾结。1950年5月10日,其子劳威尔·汤姆斯在给噶厦政府的信中写道,“美国总统是同情你们的问题的,关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国务卿最近告诉我父亲,他愿意派一个有资格和你们政府详细磋商的美国政府代表团到拉萨,国务卿建议这个特派的代表将是个表面上和我国政府没有关系的人,因而不致引起注意其为美国官员。”1950年1月12日,英国特务福克斯写信给藏军司令凯墨,“为了不使共军迅速到来,不仅要破坏大路、桥梁及各要隘,还要在重要的阵地、没有桥梁的重要河流,一切对共军有危害的地方,都埋上炸弹(地雷)”。1950年6月16日,先后担任英国和印度驻拉萨办事处负责人的黎吉生答复关于军事援助问题时说到,“所提枪支弹药等问题,愿意及时催办”。帝国主义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与团结,加重了西藏人民的苦难,使本已破败不堪的西藏社会更加难以为继。

(四)尽早解放西藏是西藏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

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打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枷锁,是西藏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也是西藏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1949年10月1日,十世*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给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

6 致电中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1949年12月2日,曾任热振*却本堪布的益西楚臣向记者发表谈话,愤怒控诉帝国主义指使西藏地方政府亲英分子杀害反帝爱国的热振*,请求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西藏。1950年1月31日,十世*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代表西藏爱国人民致电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速发义师,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1950年3月5日,藏族宗教界爱国人士格达*等派出代表赴京表示,藏族同胞渴望解放,愿尽一切人力、物力支援人民解放军,完成西藏的解放。格达*还于1950年7月10日亲往拉萨,沿途召开土司、头人和寺庙上层喇嘛座谈会,宣传中央的民族宗教政策,号召争取西藏早日和平解放。格达*的爱国行动引起了英帝国主义和西藏反动上层的恐慌和忌恨,1950年8月22日,格达*在昌都被英帝国主义特务福特毒害。

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从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出发,毛主席和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解放西藏宜早不宜迟”,并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于1950年1月正式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事宜。1951年1月18日,十四世*致信中央,表达了和平谈判的愿望。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复信*,表明中央政府欢迎他速派代表赴京和谈,并转达毛主席对他亲政的祝贺。2月18日,*和噶厦政府决定派出和谈代表团,全权代表西藏地方政府赴京谈判。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协议的签订得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拥护,桑吉悦希、阿旺嘉措、

7 洛桑顿巴等爱国人士纷纷致电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热烈拥护协议,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堪布会议厅声明:“协议完全符合中国各民族人民特别是西藏民族人民的利益”,表示要“为正确执行全部协议,为西藏民族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和西藏民族内部的团结而奋斗”。*还致电*,表示愿意与他精诚团结,彻底实行协议。1951年9月26日至29日,西藏地方政府召开全体僧俗官员、三大寺代表参加的大会,对《十七条协议》进行专门讨论,认为该协议“对于*之宏业,西藏之佛法、政治、经济诸方面,大有裨益,无与伦比,理当遵照执行”。十四世*于10月24日致电毛主席,表示“西藏地方政府及僧俗人民一致拥护(协议),并在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巩固国防,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

(五)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发展进步的崭新时代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羁绊,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平解放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为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度、为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为西藏各族人民的新生开辟了光明前景。

第一,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一切对外事务统归中央人民政府处理,是《十七条协议》的明确规定,也是和平解放后的首要任务。1951年5月25日,毛主席签署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训令。7月下旬,中国人民解

8 放军进藏部队陆续出发,分别从川康、青海、云南、新疆向西藏进军。昌都战役粉碎了帝国主义和亲帝分裂势力以武力抗拒和平解放西藏的图谋。人民解放军克服重重险阻,迅速完成进军任务,把五星红旗插上了边关哨卡,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外事帮办办公室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的领导下,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涉外事宜。废除了旧西藏在屈辱的状态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西藏的特权。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西藏土地上任意横行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

第二,为西藏各族人民的新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七条协议》提出“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并提出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的民族语言文字、学校教育、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围绕《十七条协议》的落实,进藏人民解放军和干部职工一方面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经济,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和当雄机场,改写了西藏没有现代交通的历史。建立工厂、银行、贸易公司、邮电局(所)等,开创了西藏的现代工商业发展史。建设综合农场,把内地先进的耕作技术带入西藏。兴办学校,在西藏逐步引入现代教育方式。同时,还为农牧民和手工业者发放无息和低息贷款,免费为群众防疫治病,广泛开展社会救济。和平解放为西藏社会注入了文明进步的新气象,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广大农奴和奴隶看到了改变自身悲惨命运的曙光。

第三,促进了中国各民族及西藏内部的大团结。长期以来,由于帝

9 国主义势力的挑拨离间,造成了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和藏民族内部的不团结。九世*被迫离开西藏、郁郁而终,十世*也长期不能返回西藏。*回藏是《十七条协议》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在西藏建立反帝爱国统一战线的首要任务。经过中央和各方的积极努力,1952年6月23日,*及堪布会议厅人员顺利回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历代*驻锡地,实现了西藏民族内部的团结。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民族团结的政策措施,建立了爱国青年、妇女文化联谊会和学习委员会,组织上层人士到内地参观,让西藏人民了解共产党、了解人民解放军,用实际行动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倒退、复辟都是没有出路的。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是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没有和平解放,就没有西藏的民主改革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西藏才有60年的辉煌发展和更加灿烂美好的前景。

二、辉煌的跨越

(一)政治制度根本变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和平解放后,历经民主改革和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由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人民

10 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确立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足发展,确保了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热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实施,标志着西藏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和历史性的跨越。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来,充分行使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地方国家权力,自治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600多名,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专题汇报380多次,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8205件,为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目前,西藏已初步建立了具有民族区域自治特点的法规体系,共制定了近270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涉及地方政权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为西藏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和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立法质量不断提升,在出台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之前,各级法制机构都要召集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扩大公众参与,保证了透明决策、开门立法。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自治区专门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区的

11 依法行政工作。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坚强、有效的保障。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195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委员会在平息*集团全面武装叛乱、实行民主改革的凯歌中成立。迄今为止,西藏政协已历经九届委员会,自治区政协委员从第一届的171人发展到目前的467人,各级政协委员近3000人,包含藏、汉、回、珞巴、门巴等10多个民族。各级政协委员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通过广泛调研视察、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提案和各类意见建议8000多件,积极协助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和平解放6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西藏全面贯彻落实,确立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形成了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199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月”,推动民族团结平等与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走上制度化轨道。截至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达1756名,涌现出像孔繁森、论白、李素芝等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人口较少民族得到重点扶持。自2000年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来,总计投资达6.2亿元,主要集中用于边境地区和区内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

12 水利、能源、住房改造、生产生活设施改善等建设,使边境地区和区内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二)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和发展,经济建设迈入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和平解放60年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奋力夺取了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连续10年实现12%以上的增长速度,是1959年1.74亿元的290多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0.99万户,注册资本达到612.7亿元。西藏站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起点上。

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为西藏发展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西藏经济社会的每一点发展进步,无不凝聚着中央的亲切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无不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和祖国大家庭的无限温暖。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适合西藏实际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60年来,中央对西藏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累计达到3026.7亿元。特别是1980年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不同时期的西藏工作,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为西藏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

13 障。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援助政策,1995年以来,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先后派出6批援藏干部4742人,支援我区建设项目4743 个,投入援藏资金155.97亿元。

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和平解放以前,西藏农业生产长期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牧业生产基本采取自然游牧方式,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广大农奴饥寒交迫。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西藏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牧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藏农牧业实行了“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草场公有、承包到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逐步形成了以土地、牲畜、草场“三个长期不变”为主的农牧区政策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农牧业综合生产力,西藏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2010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13亿元。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有统计以来1959年的11.6倍。全区粮油总产量分别达到91.23万吨和5.80万吨,是1959年的5倍和22.2倍;蔬菜产量达到58.12万吨,旺季蔬菜自给率达到80%以上;肉、奶产量分别达到26.31万吨和30.25万吨,比有统计记载的1978年分别增长4.6倍和2.2倍。

第二产业抓住重点不断取得新突破。富有西藏特点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特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带动就业、促进增收、培植财源税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2010年,全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3.92

14 亿元。矿业发展初具规模,玉龙铜矿、巨龙铜矿、扎布耶盐湖锂资源开发等工程顺利推进,尼木铜矿、扎布耶盐湖二期开工建设。藏药生产逐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轨道, 2010年藏药产值达到6.58亿元。电力能源建设迅猛发展。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全区发电能力几乎为零。经过60年来的不懈努力,西藏电力工业已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点多面广的电力体系,截至2010年,全区电网装机容量97.4万千瓦,全区电网年发电量24.16亿千瓦时;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地热资源开发研究成果居全国领先水平,光伏发电的累积安装量已经达到9兆瓦,居全国第一。现代化交通体系日渐完善。旧西藏没有一公里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全靠人背畜驮,走骡马驿道、过溜索桥、划牛皮筏。60年来,西藏交通建设全面提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青藏铁路通车,林芝米林机场、阿里昆莎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相继通航;2010年12月,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胜利贯通,即将结束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截至2010年,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8249公里。集铁路、航空、公路和管道运输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在“世界屋脊”形成。

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实现大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旅游、饮食服务、文化娱乐、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在旧西藏闻所未闻的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2010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5.41亿元,消费、投资并驾齐驱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形成。截至201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亿元,是1978年的78.47倍;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8.36亿美元,是1978年的49倍。西藏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跨越

15 式发展的支柱产业。截至2010年,全区已有各类旅游企业1351家,全行业拥有固定资产超过126.38亿元,2010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85.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1.44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4.1%。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0年,全区电话用户普及率为7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5%;乡镇通 光缆率达到90%;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0.4万户,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的现代通信网络。西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已经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突破千亿元大关。

(三)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和平解放6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兼顾,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和平解放6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初步建立起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成效显著,全区现有小学872所、初级中学93所、高级中学20所、完全中学9所,在校生55万多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2%、98.2%和60.1%。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现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生2.26万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现有普通高等学校6所、硕士学位授予点18个,西藏大学已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形成了包括普通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16 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3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8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56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科技体系不断完善。和平解放60年来,全区共建成各类国有科研机构33所,民营科研机构10所,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农牧业科研和推广机构18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3个,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66家。全区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21万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6.3%。科研从业人员1251人,科学家、工程师(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410人。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原特色科技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科技对我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对农牧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0%,科普率达到80%。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卫生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落后到现代的转变和发展。目前,全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已达1352个,全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到81个,专业卫生人员1226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包括乡镇卫生院)已达到3.02张。人均寿命从1951年的35.5岁提高到现在的67岁,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336.73和十万分之1.03。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藏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区有藏医院28所,地(市)级以上藏医医疗病床达到了3650张,未建藏医院的县均在县医院设立了藏医科,专门从事藏医药的技术人员达到1536人。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现代意义上的城镇化建设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座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城在高原大地上拔地而起。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拉萨市为中心、各地区所在地为次中心、各重点城镇和边境口岸城镇为支点的三级城镇体系,共1市、6地区140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25%,城镇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基本具备。

生态建设成效卓著。和平解放60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仅“十一五”期间资金投入就达106亿元。2009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投入资金155亿元,计划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自治区先后颁布了10余部资源与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目前,全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占全区总面积的34.47%,居全国首位。全面执行开发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区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一大批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相继实施。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11.91%,活立木总蓄积量居全国首位;各类湿地面积600多万公顷,居全国首位,玛旁雍错、麦地卡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西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窒息了西藏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使西藏文化日益走向没落和衰败。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新纪元。60年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西藏广为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

18 到有效保护和弘扬,现代文化事业长足发展,文化产业稳步推进,西藏文化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保护和弘扬,焕发出新的光彩。和平解放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西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投入大量资金,修缮和保护了大批文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财政和西藏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多个亿,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60多处重点文物单位进行维修和保护。截至2010年,全区已调查登记的各类文物点427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布达拉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昭寺、罗布林卡列入其扩展项目。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保护工作,先后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等十大文艺集成志书,抢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261部,许多濒临灭绝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全面抢救和有效保护,又焕发出新的光彩。格萨尔说唱和藏戏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全区共有7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53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222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27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勃发生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1956年,《西藏日报》正式创刊;1959年,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1985年,西藏电视台正式建立。目前,全区有省级广播电台1座(4个频率),省级电视台1座(3个频道);地级广播电视台4座(其中4个广播频率、4个电视频道),地级电视台3

19 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从1978年的18%和2%上升到2010年的89.20%和90.36%。全区现有国有、集体、民营图书发行单位245家,发行图书30多万种,600多万册,公开发行报纸23种、期刊35种。电影放映机构564个。文化产业逐步发展繁荣,全区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经营场所近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门类达到近20种,现有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艺术创作百花齐放,文化交流广泛深入。和平解放60年来,各族文艺工作者在继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艺术新的形式和内容,推出了歌曲《北京的金山上》、音乐舞蹈史诗《翻身农奴向太阳》、电影《农奴》等一大批特色鲜明、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优秀文艺作品。近年来,各级专业文艺部门不断加大艺术创作生产力度,创作上演了京剧藏戏《文成公主》、歌舞晚会《多彩哈达》和《魅力西藏》、群众性歌舞晚会《和谐颂》、话剧《穿越巅峰》和《扎西岗》、新编藏戏《朵雄的春天》等一大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西藏和反映西藏各族人民崭新精神面貌的舞台艺术(剧)节目。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广度、深度和频度等不断加大。先后派出360个团(组)近4000人(次)访问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到我区进行演出、讲学和举办展览,西藏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高原特色体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平解放60年来,自治区坚持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体育运动普及与提高互促进的方针,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登山运动和体育产业为重点,促进各项体

20 育事业全面进步。竞技体育捷报频传,我区运动员参加国内外体育比赛共夺得220枚奖牌,12人成为国家级运动健将,9人成为国家级裁判员。登山运动成就辉煌,我区登山运动员23人成为国际级登山运动健将,13人成为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自治区登山探险队历经14年顽强拼搏,于2007年创造了集体登顶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新纪录;2008年,胜利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火炬珠峰传递任务。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9届西藏登山大会、5届拉萨国际半程马拉松挑战赛、2届拉萨至加德满都汽车集结赛,西藏特色体育品牌逐渐确立。

三、幸福的生活

(一)政治权利

旧西藏,占西藏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根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可言。巴青县本塔乡3村77岁老人扎加谈起旧西藏十分痛恨:“在旧西藏,三大领主像三座大山一样压着我们,制度是为他们制定的,从不为我们着想,我们整天就是为他们创造财富,草地上生长的任何东西都是他们的,而且没有任何人身自由,更不用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各族人民砸碎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枷锁,主宰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充分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权利,充分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充分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族人民直接选举县(区)、乡(镇)人民代表

21 大会的代表,这些代表又选举出席全国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门巴、珞巴等人口较少民族在全国人大及西藏各级人大中也均有自己的代表。区、市、县、乡四级人大换届选举参选率不断提高。2007年全区四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全区选民登记率达到98.6%,参选率达到96.4%,有些地方参选率达到100%。经过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的3.4万多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

充分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西藏各族人民通过选举出的各级人大代表和选举产生的各级权力机关和政府机关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各级人大代表从西藏实际出发,认真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积极参加执法检查和立法调研,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行使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历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历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均为藏族公民。60年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支以藏族干部为主体的干部队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力军。目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 77.97%;占682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总数的84.65%;占三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干部总数的69.82%和82.25%。

西藏各族妇女获得平等政治和社会地位。为了保护西藏各族妇女的平等权利,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从西藏实际出发,先后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等10多部与保护妇女权益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以明确的法律形式切实保障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妇女享有同等权利。据统计,西藏自治区人民

22 代表大会中的妇女代表占人大代表总数的22%,全区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1.44%,并出现了众多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女法官、女检察官、女警官、女律师、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等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者。

(二)发展权利

旧西藏,农奴主占有几乎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广大农奴和奴隶连最低的生存权都难以保障,过着食不裹腹、衣不遮体、屋不蔽雨的生活。昌都县城关镇生格村普通群众旺加说:“60年前,我们生格村有9户差巴60人,每年支付乌拉、牛差、向寺庙交税就折合六千多银元。19户堆穷一年产粮3900斗,90%多都被领主剥削去了。另有15户农奴因为被剥削压迫而破产,到处流浪讨饭。我们家里也没有房子、土地和牲畜。从我记事起,穿的衣服是补丁加补丁,身上虱子多得很,到哪里都光着脚。我还记得,为了生存吃过很多领主酿制青稞酒剩下的酒糟,而现在酒糟都是用来喂牛喂猪的,我们那时的生活真是牛马不如。”和平解放60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藏各族人民过上了殷实富裕的生活,享受到了在旧西藏“想也不敢想”的全面发展的权利。

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平解放60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大力发展生产,促进群众增收,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过上了基本小康的幸福生活。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由1959年的142元提高到2010年的1731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38.71元,连续8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是有统计记载1978年的23.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0元。人均占有粮油由

23 1959年的148.94公斤和2.12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314公斤和20公斤,人均占有肉、奶达到87.64公斤和100.76公斤,是1978年的3.3倍和1.9倍。汽车、摩托车、电视机、收音机、洗衣机、照相机、移动电话等现代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讯设备已经普及到广大群众中。

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平解放60年来,群众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均住房面积由和平解放初期不足3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33.83平方米。特别是2006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以游牧民定居、扶贫搬迁和农房改造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并以此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牧民居住环境和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截至2010年,全区累计投资170亿元,完成了27.48万户、140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安居工程内涵不断丰富,水、电、路、气、通讯、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等“八到农家”工程整体推进,农牧区15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20个乡98.26万人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99.4%乡乡通宽带网络、85.7%乡镇通邮、99.7%乡镇通公路,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话、通广播电视,13.5万户农牧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围绕实施农家书屋、综合文化体育设施、村级广播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流动电影服务、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完善、太阳能公共照明、村庄道路建设、农村垃圾污水整治、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庄绿化美化工程等10项工程,全区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农牧民群众依托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的例子比比皆是,安居工程建设已成为驱动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车轮子。实践充分证明,实施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24 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就业得到有效保障。党和政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以高校毕业生、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就业服务,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比“十五”时期增加34.2%。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87.9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积极支持农牧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兴办农牧民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工劳动技能。“十一五”期间,实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371万人次。目前,全区共有公共职业介绍机构9家、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4家、劳务派遣机构10家,初步形成了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民办职业介绍和劳务派遣机构为补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三)社会权利

旧西藏,广大农奴和奴隶没有任何受教育的机会,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更谈不上任何意义上的社会权利。比如县香曲乡恰如村老党员索南旺堆说:“我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在旧西藏,人民过的是牛马不如的生活,根本谈不上人权,三大领主占有土地和生产资料,农奴深受领主的奴役和苛捐杂税的剥削,几乎生活在死亡的边缘。和平解放后,我们翻身做了主人,有了自己的耕地、牛羊、草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用上了现代化的家电,孩子

25 能上学,看病也方便,基础设施大大改善,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充分享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权利。

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文盲率高达95%。和平解放60年来,党和政府充分保障各族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国家累计投入400多亿元发展西藏教育事业。在全国率先对西藏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从1985年起,对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和助学金制度并逐步调整完善。2011年,“三包”政策及助学金制度已涵盖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及城镇困难家庭子女,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2000元。全区7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3年。为推动西藏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快速发展,1985年以来,在内地20个省市开办西藏班(校),办班层次涵盖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和普通高等教育,目前,在校生规模近2万人,已为西藏输送中专以上毕业生2万余名。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首位物理学博士洛桑、首位外科医学博士格桑顿珠等一大批藏族高学历优秀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基本建立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它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截至2010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多元,用于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实现了由农牧

26 民互助共济向财政保障为主的转变,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全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5.7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3.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1万人、失业保险10.31万人、工伤保险8.46万人、生育保险14.7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97亿元,待遇支出合计15.22亿元。“十一五”以来,我区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投入超过11亿元建设廉租住房1.08万套,累计投入超过31亿元建设周转住房2.65万套,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干部职工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医疗保障惠及千家万户。和平解放以来,国家一直对西藏农牧民实行特殊的免费医疗政策。全区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家庭账户、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全区100%的农牧民享有农牧区医疗制度保障,农牧民免费医疗经费水平由2005年的年人均80元,提高到2010年的180元。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自治区级统筹,城镇企业参保人员医疗费报销最高限额达到22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最高支付限额达13万元。农牧区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城镇医疗救助由点到面全面展开,逐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救助标准最高额度达到6万元。截至2010年,全区累计救助城乡医疗对象55442人(次),兑现医疗救助资金7320.65万元。妇女儿童健康得到了

27 高度重视。自治区和7地(市)建立了妇幼保健医院,47个县建立了妇幼保健站,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比和平解放前下降95.3%和94.2%。

(四)文化权利

旧西藏,广大农奴和奴隶根本谈不上享受文化的权利。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后,西藏各族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解放,真正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建设者和享有者。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充分享有使用民族语言的权利。和平解放60年来,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所有农牧区小学实行藏汉文同步教学,主要课程用藏语授课。中学阶段也同时实行用藏语和汉语授课,并坚持在内地西藏中学开设藏语文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法规,各级政府包括政府所属部门下达的正式文件和发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司法诉讼程序中,对藏族诉讼参与人,都使用藏语文审理案件,法律文书也使用藏文。各单位的公章、证件、标识以及机关、厂矿、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标牌和街道、交通路标等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西藏日报》和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电视台均开办了藏文版、藏语频率频道。目前全区共有公开发行的14种藏文杂志、10种藏文报纸,《人民日报》、《西藏日报》藏文版免费赠阅、进村入寺,藏语广播每天达21小时15分钟,西藏卫视藏文频道实现24小时播出。藏文于1984年实现了信息化处理,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得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

28

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县乡村文化馆(站、室)、农牧区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广播影视、图书报刊、文艺文化进农牧区、进学校、进企业,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至2010年,全区共建成群众艺术馆8座、公共图书馆4座、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74座、乡镇综合文化站149座、农家书屋2000座。全区共有县民间艺术团19支,各类业余文艺演出队近600支。广播电视“户户通”已覆盖到38.19万户农牧民家庭。电影放映覆盖到98%的行政村,农牧民群众平均每月可以看到1.64场电影。

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区共有19个县级民间艺术团、500余个基层业余文艺演出队和藏戏演出队。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艺术节、山南雅砻艺术节、林芝杜鹃花艺术节、昌都康巴艺术节、那曲恰青赛马节、阿里象雄文化艺术节等一批传统的民族文化节庆成为地域性民族文化品牌,极大地带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全区逐渐形成了农牧区文化、乡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警营文化以及少儿文化和老年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城乡群众体育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1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30个、“雪炭工程”和“民康工程”等35个,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3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营地1个、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4个,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25%。

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党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29 国家对各种宗教和各个教派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信教群众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充分自由。目前,西藏共有1700多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求。寺庙学经、辩经、受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先后有48名僧人获得格西拉然巴学位,19名僧人获得拓然巴学位。西藏佛学院将正式建成并招收学员。*转世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陆续恢复了各教派各类型宗教节日40余个。僧俗信教群众每年都组织和参加萨噶达瓦节、雪顿节等各种宗教和传统节日。

四、珍贵的经验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和平解放60年的伟大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西藏各族人民从伟大的历史变革中认识了党、选择了党,从新旧西藏的巨大对比中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西藏各族人民的贴心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领路人。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和平解放6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精神财富,

30 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进。

(三)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和平解放6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从封建农奴制度跨越到社会主义制度,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历史选择,是西藏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动西藏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西藏才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西藏各族人民才能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过上幸福生活、实现全面发展。

(四)必须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和平解放6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发展和完善,充分发挥和调动了西藏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国家主权、人民当家作主和西藏地方自治的有机结合,是西藏各族人民依法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制度保证。只有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权利,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形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31

(五)必须始终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

和平解放6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在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顺应潮流、符合民心,有力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局势稳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指导西藏工作的总纲,完全符合我国国情、西藏实际和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只有始终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西藏工作主题,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才能团结凝聚全区各族人民的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六)必须始终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和平解放6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准确把握了我区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西藏的具体运用。只有始终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西藏各族人民才能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七)必须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

和平解放6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深入揭批*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

32 上的虚伪性、手法上的欺骗性,坚决反对*集团的一切分裂破坏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是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本前提。只有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才能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坚决打赢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倒退的人民战争。

(八)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和平解放6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在西藏执政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为西藏各族人民谋解放、谋发展、谋幸福的历史。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思路上突出关注民生,在资金投入上重点保障民生,在产业规划上着力带动民生,在项目建设上优先改善民生,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各族群众更加心向党心向祖国心向社会主义。

(九)必须始终坚持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

和平解放6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始终是推动西藏发展的不竭动力,西藏各族人民始终是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离不开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也

33 离不开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只有始终坚持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化为强大动力,进一步激发全区各族人民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历经60年沧桑巨变所积累的这些宝贵经验,凝结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凝结着一代又一代扎根雪域、奉献高原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者的心血汗水,凝结着西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共同信念。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是指引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五、美好的未来

回顾6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我们为西藏的跨越发展和辉煌成就无限感慨、无比自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启了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的新征程,吹响了到2020年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号角,明确提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要更加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

34 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使西藏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明确提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的主要目标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二五”规划描绘了我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跨越式发展势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民族团结和谐,社会持续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扎实。经济保持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用电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平持续下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社会保持持续稳定,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以深入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

35 规划为标志,西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新的起点出发,我区将进入推动特色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建设的新阶段,进入民生大改善、文化大繁荣、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新时代,进入自我发展能力大提高、社会局势大稳定的新时期。西藏未来的美好前景,极大地鼓舞着全区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信心和斗志。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大好形势、十分珍惜历史经验、十分珍惜宝贵机遇,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

36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心得体会(优秀)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感想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谱写长治久安新篇章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心得体会

入党思想汇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演讲稿

西藏和平解放

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宣传提纲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宣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