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3:30: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本试卷10页,1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1)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2)

,王道之始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4)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二、选择题(每空3 分,共18分)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小,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我们读书的数量确实不多,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 B.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C.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现代文阅读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小,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阅读答案。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 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3、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庆祝仪式结束后,许多年轻人意犹未尽,大家又拉着来宾一起搞起了联欢,这些外国朋友也不再拘禁了,高兴得载歌载舞。②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③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予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④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工作作风也将有很大的转变。

⑤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哀吾生之须臾”,是啊,人生天地间,常会有千载一时的幽叹,刘禹锡不也有“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慨叹吗?

⑥面对美日韩联盟的步步紧逼,朝鲜军方常常做出盘马弯弓之态,高调军事威胁频现媒体,但少有实质性的武力对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⑤⑥

4、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6月12日,国绕“共创新机遇,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2017年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昆明隆重开幕,昆明市民开启了“逛吃”模式,满足了眼福口福。21教育网

B.适逢恢复高考40周年,今年的高考季增添了怀旧的意味。很多回顾高考恢复程、讲述个人高考经历和命运变迁的报道见诸于各大媒体,讲述了高考对国家及个人的重大意义。

C.某生活服务平台发布了《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其调在数据显示,2017年大中专毕业生期望薪资平均数为每月3100元左右,而企业能给到的平均薪资达到5628元/月。

D.面对读者的新需求和创作环境的新变化,想要把故事讲得老少皆宜,写作手段就要不断求新求变。当然,不管创作环境如何改变,网络文学创作的核心依然是要讲好一个故事。

5、

19、下列句子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介绍信:兹介绍我校李明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三、填空题(每空2 分,共6分)

6、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既然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把物质的生命延续到理想的长度,那么,

,使这有限的生命历程更有意义。人的一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朴素的真理。的确,

,那也就很不容易了。很多人常常哀叹人生苦短,却不知道人生的长短并不是只以寿命来衡量的。要知道,人的生命通过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才能从有限到无限,人生的内涵也才能从简单到丰富。所以,

,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有价值。

四、语言表达(共16 分)

7、

21、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8、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

王安石 [宋]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平头均楚制①,长耳②嗣吴吟。 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注:①“楚制”指儒服,意谓汉人穿的传统服装。②“长耳”即毛驴。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始两句道出了山行的意图,意欲描写诗人外出和来时景色清浅和苍翠的不同特点。 B.诗歌描写了诗人的装扮,借此暗喻自己在脱离官场后已俨然是一介平民百姓了。 C.诗中人着儒服骑毛驴,听着吴越民歌般的驴鸣,看似逍遥实则有掩不住的寂寞凄苦。 D.山岭佳色,已是日暮时分,林泉好音,更是冷寒时节,全诗至此呈现出一派冷瑟萧杀之境。 E.诗中“直意”与陶渊明“此中有真意”大抵类同,均可指自然中所包蕴的人生的真谛妙趣。 15.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9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宣慰使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B.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C.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D.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奴隶社会还可称为太子,但在封建社会就不能再称“太子”了。 B.布政司:明清两代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长官为布政使,掌管全国的民政、田赋、户籍。 C.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明清定谥属礼部。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成孔武有力,忠勇可嘉。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攻打镇江时,与十名勇士转战被捉,但他们最终逃脱而归。 B.顾成审时度势,受到燕王赏识。顾成讨伐燕王被俘却被释放,并被邀请辅助世子留守北平。北平被围之时,城中防御、调度都听从于顾成。 C.顾成镇守贵州,政绩卓著。他善于用兵,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D.顾成性情忠诚,谨慎从事。他在北平时常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统兵,赏赐兵器也不接受。后来受命辅佐太子监国,他婉言拒绝。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 (2)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六、现代文阅读(共26分)

10、四.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 迟到的荣誉

王老北 老刘失踪了。

那次爆炸共响了两声,第一声和第二声之间隔了一段时间。

老刘是厂里的工程师,平时铁青着脸,倒竖着眉,在安全与技术问题上寸步不让,厂领导和工人没有望见他而不发怵的。这天晚上,老刘带领徒弟抢修完三号压缩机组时,天已快亮了,本来老刘是想睡上半天的,但是想到设备老化,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家匆匆吃了早饭,骑上自行车就向工厂奔去。

老刘快到工厂时,就听到压缩机房方向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由于路上人多,他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扔,撒开双腿就玩命地往厂区跑去。没跑多远,迎面碰见了满身鲜血仓皇而逃的操作工。操作工拼命地摆手,大声喊着:“爆炸啦!爆炸啦!” “在哪儿?”老刘大声喊,“赶快处理啊!”

老刘拼命往厂房跑,操作工转身跑在老刘后面。老刘火速冲进压缩机房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当关掉最后一个阀门时,见操作工在身后,回身把操作工猛力一推的刹那间, 身边的氢气压缩机“轰”的一声爆炸了,巨大的冲击波把老刘切割得七零八落。 这次爆炸有许多人遇难。至于准确数字,好像谁也说不清楚。事后,县里的相关领导前往安抚,所有遇难者的遗体都摆放在县医院的太平间内外,由家属和车间的人前去确认,所有遇难者一律定为因公殉职。老刘的爱人也去了,焦急地在遇难者遗体中寻找老刘。工友们说:“刘工今天休息,不可能在遇难者行列。”他爱人说:“老刘在家里停了没有三个小时,就又回厂了。他平时除了在厂里,是不到别的地方去的!”科长说:“老刘昨晚加班了,今天真的没来上班!”

爆炸的当天,工厂就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严密排查,分析爆炸的原因。但是,厂房被炸得面目全非,很难找出原因。再说,各有关方面都不想把事情闹大,以免影响县里的形象,最后就把疑点落到老刘身上。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前两天,老刘与安全科长拍了桌子;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当天,老刘不但把厂长骂了,而且把省里的一份红头文件摔到了厂长的脸上;还有人说,事故发生前的那天晚上,老刘和三名工人在现场检修至凌晨五点,事故发生后,老刘下落不明,是不是在检修过程中留下了隐患,造成了这次事故?但无论哪种说法,有关部门都没有明确表态,媒体一致的说法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但是,老刘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有一天,清理现场的工人发现了一块老式上海牌手表。大家问:“这是谁的?”老刘的徒弟眼尖,说:“是我师傅的。”调查组立刻找来老刘的爱人辨认。当老刘的爱人捧着手表放声大哭的时候,全厂的人都迷惑了。 老刘不是在家休息吗?手表怎么会在这里? 调查组的人立刻赶到医院,向幸存的人了解当时的情况。庆幸的是,唯一知情的那个操作工还侥幸地活着,只是人被震傻了。调查组的人连比带划喊着问,操作工只是毫无表情地瞪着眼睛,嘴里流着哈喇子,什么反应也没有。

难道老刘是肇事者?由于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还是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最后匆匆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把事故调查结果含糊其辞地向上级做了汇报。

老刘的爱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反复到厂里哭诉,无果,只好带上孩子和亲属去政府上访。每次上访,都是在武警们的“看护”下坐等好多天,才把诉求信递上,得到的回复都是“回家等候调查结果”。

三年过去了,老刘的妻子除了得了厂里送来的两万元安抚金外,别无所获,于是心灰意冷,带上孩子远走他乡。

又过了三年,原来的厂领导还是厂领导,只是情况发生了逆转。经过几年医治,忽然有一天,操作工恢复了记忆。守护他的家人见他呜呜直哭,嘴里不停地呼喊着“刘……刘……”。

操作工的家属急忙把事情报告给厂领导,领导们立即坐着轿车来到了医院。操作工断断续续地讲述了爆炸的经过,说出了老刘关键时刻推开自己、保护大家的经过,并再三说:“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在场领导的脸色一时严肃了起来。

厂领导立刻派人寻找老刘的妻子和儿子,后来在外省的一个偏远山村找到了老刘的儿子。一问,他妈妈因为积郁成疾,含愤去世。厂领导积极发掘老刘的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他为烈士。

1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小说记叙了老刘在某厂爆炸事故中的遭遇,塑造了老刘的艺术形象,旨在表明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的道理。

B.小说中的操作工是一个单纯正直、缺乏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人,他遇到爆炸险情之后,不是在第一时间采取处理措施,而是仓皇喊逃。

C.小说在塑造正面形象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等。

D.操作工清醒之后讲述了爆炸的经过,是洗清老刘不白之冤、恢复其名誉的关键;如果没有操作工的清醒,老刘的“罪责”将永久背下去。

E.“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不但表达了操作工对老刘的感激之情,而且表达了对自己冒失的愧疚之意。

15.小说是怎样记述老刘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5分)

16.厂领导积极发掘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其为烈士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11、(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文是中国文化的长城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两度离乡,因此酿成了一缕无法排解的乡愁;他学贯中西,却坚守中文——这一中国文化的长城。“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他,就是台湾诗人、作家余光中。 “乡愁诗人”难消乡愁 记:您的一首《乡愁》在大陆堪称是脍炙人口,当年您写这首诗的动机是什么?

余:当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那个时候我离开大陆已经有20多年,看不出任何重回故乡的迹象。这是一种看得到对岸,却看不到迈向对岸的可能的乡愁。这种感觉在我的心中酝酿了20年,所以写这首诗只用了20分钟,情绪就像水瓶乍裂,瓶中水一泄而出。

记:您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的四个领域里都有所建树,但是流行最广的始终是这首《乡愁》,不知道这对您是否是一种压力? 余:我一生光是诗就写了1000多首,其中和乡愁、亲情、怀古有关的有一两百首,可是你们看到的永远是这首《乡愁》。《乡愁》能背的人极多,转载与引述的频率极高,因此有的媒体甚至评论家干脆就叫我“乡愁诗人”。这绰号给了我鲜明的面貌,也成了将我简化的限制。

记:如今您经常在两岸走动,这种浓郁的乡愁消解了吗?

余:乡愁的确是有家归不得才有的一种压力,才有一种苦闷需要倾诉.就地理而言,我不应再患乡愁;但就文化而言,大陆之日新月异并不能完全解我童年的怅惘.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去美国留学若干年再回到家乡,回来会对故乡的某些制度、风气不适应了.所以“乡愁”有一部分是时间造成的,还不完全是空间的转移.每个人都回不到童年的故乡,都有乡愁.记:现在通讯方式十分便利,不但有电话、手机还有MSN、QQ、电邮等。您觉得这种传统文化下的思念之情还有容身之地吗? 余:传播学家曾经说过,传播方式会倒过来影响传播内容。信息的灵便有着其正面意义,但另一方面也让你分心。尽管如今人与人之间可以保持高频率的密切联系,但仍旧需要有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艺术家必须默默地体会世界、体会人生。 “游子文化是一种向心力”

记:传统的古训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您认为年轻人不能畏惧外出应闯天下,这是否矛盾?

余:游子文化的核心在于孝道。在古代,父母在不远游,父亲去世要守墓三年。这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不是靠土地来生活,孝道应该有新的变通方法,不等于简单地守住双亲,而做父母的也希望子女能够有所作为。我常比喻,人好比一棵树,除了根系要吸收水分,叶子也要向上伸展、承受阳光。枝叶离根越远,这棵树才会越大。如果所有树枝树叶都守住根,那他永远是一棵小树。 记:您说过“游子文化是一种向心力”.游子是向外的,如何能够产生向心的力量?

余:现代年轻人常常离开故乡去外面闯荡,于是就会产生“怀乡”、“思念”的情感,前者是一种地理上的怀念,后者是一种人伦亲情上的靠近,这两者构成了游子文化的“纵横坐标”.现代社会经过几千年来的变迁,游子文化也扩大了。“怀乡”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怀念,“思念”是对整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怀念。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样的向心力,它的文化就难以持久。

记:在你看来,游子文化在思乡的痛苦之外,也是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

余:有的人一直待在故乡,一生没有经历*、战争,这当然是一种幸运的人生.但有所作为的人一定会向往地平线那头的世界.如果认真地创作、认真地生活,他乡会成为“第二故乡”,故乡的含义扩大了.在历史上,也的确有许多人在他乡成名,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无论是外国的拜伦、王尔德、梵高还是中国的屈原、韩愈、苏东坡都是去国离乡后成就的事业.故乡也会因为产生了伟大的游子而名扬天下.“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记:您自称是游子作家,多年在海外,为什么却一直用中文写作? 余: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在二战期间流亡美国时,有记者访问他,“你流亡到美国,不觉得绝望吗?您远离故乡这么久.”托马斯·曼说:“凡我在处就是德国”.因此,“凡我在处,就是中国”,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对于成为游子的作家,手中真正能够把握的利器就是母语.每多写一个字,从仓颉以来所有敏感的心灵都与我们同在,中文是我安身立命的精神原乡.记:您说过中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现在的中文中不断有外来词汇,还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吗?

余:我在演讲中曾戏问听众何以我们只说“张三李四”而不说“张四李三”。其实这无关学问,“张三”是平平,“李四”是仄仄,所以对仗而铿锵,如此而已.不要以为今人已经弃文言而不用了,其实平仄、对仗、简洁、凝练等等仍然是我们母语的美学生态。 中文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之长城。中文一旦沦于粗糙、混乱,中国文化必然式微。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圈,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迹可寻,中文就是它的半径,中文走得越远,圆就越大。作家的责任就在于要保持、扩大文化的半径。

记:您一直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但近年来有的学生花在英语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母语,有的习惯电脑打字,提笔就忘字.您觉得中文在下一代手里还会如此美丽吗? 余:不仅仅是中文,世界各国的语文都面临着这个困境,学英文的浪潮令我们忽视自己的母语.英文或者西方语言主要是拼音,汉字象形的成分比较多,譬如你写个雨字,中间四点就好像有那个感觉;你看到笑字,好像有一个人的笑脸;哭好像有一个哭的脸.鲁迅曾出过一个谜语:双雁归来细雨中,打一字.什么字呢?就是“两”,因为雨里面的四点变成双雁,两个“人”字,这种趣味是西方文字不能领略的.警惕西化幼稚病

记:不少年轻人受外来文化侵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产生了隔膜,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余:“五四运动”到现在已经多年,年轻人对西方文化接受到什么程度将影响到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这是文化界值得关注的问题。正如我诗里所写的:“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中文的生态一旦被破坏,中国的文化就会变质。 我与英文密不可分,但我不允许我的孩子叫妈妈为“妈咪”.现在不少主持人老是在节目中“嗯哼”、“啊哈”;留学生不学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反倒一口洋腔洋调,年轻一代更热衷于西方的节日,商业的操作推波助澜.这些都是西化幼稚病的初期表现.文化生活跟着外国走,中国的传统精神就会越来越淡出.记:如何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复活呢?

余:其实,一个节日是否属于自己的文化遗产,在于我们是否还认真地在过节,是否还在肯定甚至发扬其立节的精神,是否能刷新或美化其庆祝仪式.活的传统才真正属于我们.如果我们能就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写出动人的诗、小说或戏剧,或拍出一部轰动世界的电影,世界自然就知道这是中国人的节日.(摘自《解放日报》)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光中一生著述颇多,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的四个领域里都有所建树,《乡愁》是他最具代表性,转载与引述的频率极高的作品。

B.乡愁是指游子面对故乡日新月异造成的一种压力,游子对故乡的某些制度、风气不适应而生发出的迷惘,是漫长时间造成的,在这种意义之下,每个人都回不到童年的故乡,都有乡愁.C.信息灵便的双面意义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可以保持高频率的密切联系的同时,仍需要有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

D.余光中认为,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孝道不等于简单地守住双亲,年轻人离开故乡去外面的世界闯天下与孝道并不矛盾。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怀乡之情,是游子心中一种地理上的对故乡的怀念,甚至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怀念;思念的情感则是指一种人伦亲情上的靠近,乃至对整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怀念.这两者构成了游子文化的“纵横坐标”。

B.认真地创作、生活的游子,去国离乡取得成就会让故乡的含义扩大,并使故乡名扬天下、更有地位。

C.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今人已经弃文言而不用了,但传统文化中的平仄、对仗、简洁、凝练等仍然是我们母语的美学生态。 D.孩子叫妈妈为“妈咪”、主持人口中不断冒出“嗯哼”、“啊哈”、留学生一口洋腔洋调,年轻一代热衷过西方的节日……这些都是西化幼稚病的表现。

E.如果我们能就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写出动人的诗、小说或戏剧,或拍出一部轰动世界的电影,就能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复活。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文是中国文化的长城的原因。

七、作文(共60 分)

12、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教师不得做微商!”日前,福建晋江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违规从事微商等营利性活动的教职员工及时纠正整改,对于未整改的将调查处理,情节严重者或被开除。此举引发广泛争议。有些人认为教师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群体的道德要求比较高,决定了教师群体要以高道德标准要求和约束自己。有些人认为,教师收入较低,利用业余时间做点小生意以补贴家用,乃人之常情;教师做微商,如果只是一种利用课余时间的兼职行为,不影响正常工作,而且不面向学生、家长推销商品,跟平常的开店、经商没有任何区别,那么就不该禁止。还有些人认为,规范教师做微商,不该简化成禁止,搞“一刀切”;从法律角度说,禁止老师做微商于法无据。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名句默写

1、(1)未成曲调先有情(2)养生丧死无憾(3)朝菌不知晦朔(4)樯橹灰飞烟灭(5)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晦、朔、樯、眄、庭、柯、怡、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选择题

2、4.C 5.D 6.A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先找到选项在原文的对应区间,然后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就可以找出答案。B项过于绝对、强加关联,原文第4 段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选项却换成了“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并不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二者间构不成必然联系。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A 项扩大范围,据原文第7 段尾句可知,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选项偷换成了“传播微信的人”。“传播微信的人”包括“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也包括“看微信,也看网络、报纸”的人。

6.试题分析:D项因果倒置,据原文第7 段首句可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是原因而非结果。本题A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8段,B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6段结尾部分,C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7段,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比对,可知这三项都是正确的。

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一般为“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混淆已然未然”“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答题时注意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本题D项就属于因果倒置,把原因说成了结果。

3、17.:B(载歌载舞: 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地欢乐。平易近人:指态度谦逊温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蒸蒸日上: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千载一时:形容机会极其难得。盘马弯弓: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4、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B项,“诸”和“于”重复;C项,“平均”和“左右”不合逻辑。

点睛: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六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和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

5、

19、A【解析】A 项,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B项内容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信,应改为“感念”。C项,“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C项是询问别人的父亲今年多大年纪,应改为“令尊”。D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D项是请别人到自己家来,应改为“寒舍”。

三、填空题

6、我们就要想办法提高有限的生命历程的质量;人的一生如果能做到毫无悔恨;我们要关心他人、服务社会。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第一空从上文的“无法”和下文的“意义”判断,此处应从提高生命历程的质量角度组织答案;第二空,从前文的“悔恨”可推断此处应从做到没有悔恨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空从前文“人的生命通过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才能从有限到无限”提炼性的概括为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语言表达

7、

21、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8、14.CD

15.(1)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寂的画面。诗歌描绘了出门时景色的浅淡清新,回归时浓阴苍翠,于此景中,诗人平民装扮,骑着毛驴,听着驴鸣,暮岭山色、寒泉好音,一派清幽静寂。(2)流露出诗人悠闲满足、惬意自得、澄怀静虚的情感和心境。

【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掩不住的寂寞凄苦”理解错误;D项“一派冷瑟萧杀之境”理解错误。

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CD主要是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有误。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诗歌描写出门时景色的浅淡清新,回归时浓阴苍翠,于此景中,诗人平民装扮,骑着毛驴,听着驴鸣,暮岭山色、寒泉好音,描绘了一幅清幽静寂的画面。由此表现了诗人悠闲满足、惬意自得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9、12.A 13.B 14.A 15.(1)顾成在贵州共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数以百计,都只杀其首领,而安抚余众。 (2)殿下只须竭诚孝敬,体恤百姓,万事在天,不必在意那些小人。 【解析】

12.试题分析:“来归”的主语不是“太祖”,前面断开,“亲兵”作前句的宾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来归”的主语不是“太祖”,前面断开,“亲兵”作前句的宾语。

13.试题分析:布政司只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赋、户籍。 14.试题分析:只有顾成最终逃脱而归。

15.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渠魁”“抚绥”“孳孳”“措意”的翻译。 参考译文:

顾成,字景韶,其祖先是湘潭人。祖父以撑船为业,往来于江、淮之间,因此在江都安家。顾成年少魁梧,臂力绝人,善于骑马、持矛,并纹身以使自己与众不同。太祖渡江后,顾成前来投靠,因勇猛被选为帐前亲兵。有一次他随太祖出行,船被泥沙所阻,顾成便背船而行。随大军攻镇江时,顾成与十名勇士转战入城,被捉,十名勇士全部死去,顾成挣断绳索,一跃而起,扑倒持刀者,逃脱而归。并引军攻城,攻克后,授为百户。经历大小数十战,顾成都有功劳,晋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随军伐蜀,进攻罗江,擒获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而降服汉州,四川平定,顾成改任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获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顾成调守贵州。顾成在贵州共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数以百计,都只杀其首领,而安抚余众。大示恩德、信用,蛮人十分帖服。这年二月,顾成应诏回京。

建文元年,顾成为左军都督,随耿炳文抵御燕兵,战于真定,被捉。燕王解开捆绑他的绳索,说道:“这是上天把你交给我。”然后将他送回北平,辅助世子留守。南军围城时,城中一切防御、调度都听从于顾成。燕王即位后,论功时,顾成被封为镇远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仍奉命镇守贵州。

永乐元年,顾成上书,请求在西北边境严加防备,并及早修建东宫。皇上褒奖了他。六年三月,他应召至京,被赏赐黄金、布帛,又返回贵州。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兴兵,皇上诏令顾成率兵五万压境,田琛等被俘。于是在思州、思南分别改设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顾成性情忠诚、谨慎,广泛涉猎文史书籍。他开始住在北平,多为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统兵,赏赐兵器也不接受。后来镇守贵州,屡次平定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震南中,土人为此设生祠祭祀他。他被召至京,受命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叩首说道:“太子仁爱、英明,廷臣都很贤能,辅佐之事非愚臣所及,请求回去防备诸蛮。”当时群臣图谋夺嫡立庶,太子心中不安。顾成到文华殿辞行,趁机安慰道:“殿下只须竭诚孝敬,体恤百姓,万事在天,不必在意那些小人。”十二年五月,顾成去世,终年八十五岁。被追赠为夏国公,谥号武毅。

六、现代文阅读

10、14.BC(选对一个得2分)

15.①采用倒叙手法记叙老刘的故事。小说起笔写老刘失踪了,再写事故发生的过程,营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通过侧面描写叙述老刘的故事。如通过老刘爱人和操作工的叙述以及人们的议论来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写,使故事更加曲折有致,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用第三人称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把错综复杂的故事叙述得有条有理。④以找到爆炸事故的原因为线索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写可以使故事情节紧凑,主线分明。(答2点3分,答3点5分,意思对即可)

16.①老刘事迹感人,确实具备先进典型和烈士的条件,理应及时将事迹上报,恢复他的荣誉。②让失踪的老刘承担了事故的“罪责”,觉得愧对老刘,应该及时恢复其荣誉,还他以清白。③社会需要老刘这样坚持原则的典型人物。④厂里出现了英雄。树立老刘为先进典型,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每点2分,答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有理即可)

11、7.B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比对备选答案,文章的内容与备选答案的内容有出入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B项,片面理解。根据“乡愁”有一部分是时间造成的,还不完全是空间的转移可知,乡愁的产生是空间和时间双重作用的结果。

8.CE

9.①中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文是游子作家安身立命的精神原乡。②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其中包含的趣味是西方文字不可能领略的。中文一旦沦于粗糙、混乱,中国文化必然式微。

七、作文

12、22.

既然做了教师,就不要做微商了

近日,福建晋江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违规从事微商等营利性活动的教职员工及时纠正整改,对于未整改的将调查处理。(3月25日《海峡都市报》) 微商尚属新生事物,兴起时间不久,大概正因如此,对于教师能不能做微商,多数地方尚无明确说法。晋江市明令教师不得做微商,此举引发争议当属必然。在有些人看来,公立学校教师虽是公职人员,却不是“强势”的公职人员,没必要要求得那么严格。教师也是社会人,而且大多数中小学老师收入较低,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做点小生意以补贴家用,实乃人之常情,何况这也符合“大众创业”的时代潮流,没必要“一刀切”地加以禁止。

这些质疑确有一定道理,但任何道理都有两面,不能只说一面而忽视另一面。不妨反过来想想,如果允许教师做微商,很多教师做起了微商,又将如何? 一是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微商的特点之一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只要有部手机就行,所以,教师做微商不大可能只是“利用业余时间”,上班时间只要不是站在讲台上,便可以随时掏出手机上微信做生意,而且这种事情几乎没法管。做微商还有一个特点,要随时跟客户联系,回答客户的各种问题,特别耗时间、耗精力、费心思。如此,有些教师就不会把太多时间、精力和心思用在备课、批改作业上,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也将大大减少,势必会影响育人大业。 二是有瓜田李下之嫌并可能导致权力寻租。教师手中也是握有权力的,这种权力看似不大,但让家长们相当敬畏。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照顾,有些家长平时挖空心思讨好老师,老师一旦做了微商,就等于让家长们多了一个讨好的机会。教师的微信朋友圈里很多都是学生家长,教师卖东西,家长们岂能不捧场?哪怕不需要这些东西,有些家长也乐于掏腰包,权当送礼好了。退一步讲,即便没有这些问题,也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给家长造成压力,给教师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实际上,任何手中有权的公职人员做生意,都可能出现以上两个问题,所以,公职人员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一直为法纪所明令禁止。晋江市禁止教师做微商,依据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也是按规矩办事。 任何事情或政策都是利弊相依的,禁止教师做微商,是利弊权衡的结果。对于教师而言,做微商的确有不少好处;但对于学生、学校乃至中小学教育而言,教师做微商的弊端和害处却是难以承受之重。因此,既然做了教师,就不要再做微商了吧。相信这也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一个成天忙于做微商的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多少人相信这样的老师能把学生教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评的题目,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论述,一般为根据材料提出观点,然后分析观点,在进行深入的论证。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嘉兴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咸阳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答案

东城区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二语文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备考通知

舟山市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英语期末检测

~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质量检测

—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