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5: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公民诉讼权利的种类、法定证据的种类、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2)理解诉讼证据的内涵、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民事举证原则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的种类、诉讼证据的内涵及种类、非诉讼途径的含义及种类的了解学习,引导学生澄清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学会寻求法律帮助或援助。增强证据意识。从而提高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3.运用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主动将合法维权意识落实在行动上,学会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申请法律援助等)合适的途径,并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依法维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证据意识

这个问题的理论理解难度虽然不大,但从学生教育角度来看,尽管证据对诉讼的意义十分重大,是维权途径必不可少的内容,人们的证据意识却相对淡薄。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这一重点问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1)在教学中把握诉讼证据的内涵要注意两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不论采用哪一种维权途径,都必须以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证据意识,才能在维权时“有理说得清”。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当作诉讼证据,要注意区分诉讼证据与一般事实。

(2)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定证据的种类。帮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可以当作证据的事实,学会对证据简单归类。

(3)通过理解民事诉讼举证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中职学生最常接触的是民事诉讼,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实例讲解民事举证的原则。由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增强证据意识对于诉讼维权的重要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个问题中职学生从理论上好理解,但在具体行动落实上则容易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出现争议或纠纷时,青少年往往采取轻率、冲动、不合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容易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此外,在理解这一问题时,社会上存在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许多人通常会小事化了,能忍则忍,结果是纵容违法现象,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更大的危害;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通常会把小事搞大,结果是兴师动众,浪费自己、他人和国家的财力物力。这两种错误认识在现实生活中都客观存在,不利于人们依法维权。

无论是从学生行动落实上还是从人们对于诉讼问题的认识角度来看,依法维权都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所以,这是教学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的教学,应包含下面几点内容:

首先,要知道我国宪法和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并且有专门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法律。中职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依法维权,懂得依法维权的途径有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在不明确怎么选择维权途径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寻求法律帮助或申请法律援助。

其次,在突破维权途径的教学时,要通过案例使得学生明确无论选择何种合法途径维权,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要严格按照这些法定程序来具体维权。

最后,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中常见的非法维权的现象,可以对比合法维权的法律后果,进一步突出强调中职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从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的种类入手,提出增强证据意识,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列举了法定证据的三“性”及种类,介绍民事举证原则“谁主张、谁举证”。最后讲述如何合法维权,介绍非诉讼途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树立增强合法维权的观念。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导致生活经验不足、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某些学生往往采取不理智、不合法的方式,从而导致令人痛心的后果。因此,对学生进行证据意识的培养和多种合法维权途径的法治教育也很有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事例对比法、情境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情景创设]

某天下午放学后,13岁的杨某和黄某看见路边堆着几个稻草堆,就商议说:“我们把稻草点着了吧,让村里人以为房屋着火了,想想看,那么多人赶来救火,场面多好玩呀。”说着,他们就拿着打火机点燃了稻草堆,火势趁着北风,迅速向周围的稻草堆蔓延。幸好村民及时赶到,扑灭了火,才没有危及房屋。

村民房某截住了正要逃离的杨某和黄某,因为被火烧了的稻草堆正好是他家的。房某一气之下,对这两个孩子拳脚相加,导致两人均被打伤住院,共花去医疗费几千元。杨某和黄某的家长要求房某赔偿孩子的医疗费,房某不同意,于是双方又扭打起来,结果是房某被打伤,住进了医院。

[问题思考]

 房某在自己的合法财产遭受侵害的情况下,打孩子对吗?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杨某和黄某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被打伤的情况下,应当通过什么途径去争取获得赔偿? 教师点拨:公民在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首先要想到以合法的方式维权。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诉讼途径,也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非诉讼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纠纷,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都纳入诉讼解决的范畴。当我们处于法律困境或进入法律知识的盲区时,还可以向专门法律机构寻求帮助或援助。

阅P94-95两个镜头。事例中体现了公民有什么样的诉讼权利?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板书) (一)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板书)

公民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板书)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 诉讼代理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

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板书) 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即告终结。如果不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一审判决就会生效。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同时就是终审判决。

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板书) 对诉讼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应该回避的办案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诉讼。

阅P95案例。王某向李某借钱人民币1万元,因无借据,诉讼无效。 我国法律主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李某把钱借给王某是事实,法院为什么不支持他的诉讼请求呢?

(二)增强证据意识(板书)

1、诉讼证据的内涵(板书) 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是指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凭证或根据。对司法机关而言,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唯一手段;对普通公民而言,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则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 第一, 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第二, 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事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 第三, 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2、法定证据的种类(板书) 只要进行诉讼活动,无论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还是刑事诉讼,都存在着举证责任的问题。根据法律的规定,法定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类:

(1)物证;(2)书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阅P96-97“相关链接”。

3.民事诉讼举证的原则(板书)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一般由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如果原告不能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将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用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阅P97“互动在线”。购物需发票,借钱需借据。

(三)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板书) 阅P98图表。谈看法。大部分人选择诉讼、调解、私了。

首先,要注意澄清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其次,要知道我国宪法和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并且有专门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法律。中职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依法维权,懂得依法维权的途径有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寻求法律帮助或申请法律援助。

1.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板书) 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执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板书) 3.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板书)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不能采取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手段去应对。不要通过非法途径与对方“私了”;不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能感情用事;不逞血气之勇,不采取

以牙还牙的非法手段报复对方。

阅P99“互动在线”。民事起诉状的格式(原告、被告、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此致XX人民法院、起诉人、年月日)。学写法律文书。

民事诉讼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诉讼活动,民事起诉状等常用法律文书的书写因此成为知法、用法的起码要求。简单法律文书:如证明材料、申请书和民事起诉状等。

4.非诉讼途径的含义及种类(板书)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别人发生纠纷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非诉讼途径解决。 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是指受害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暂不需要经过诉讼程序而请求国家有关行政机关或其他有关单位处理、解决纠纷,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

阅P100“相关链接”。 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1)调解: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方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

(2)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判的活动。

(3)行政复议:认为行政机关某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向更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行政复议属于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行政行为的依法监督。

5.学会寻求法律帮助或援助(板书) 当处于法律困境或进入法律知识的盲区,不知所措时,我们还要学会向社会专门法律援助机构请求帮助或援助。

由于生存环境、经济条件的差别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一部分人成为社会中的弱者,如生活贫困者、残疾人、妇女、儿童、老人等。显然弱者最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这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救济制度。

[课堂小结]

教师以知识体系图的板书形式,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总结时,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巩固相关法律知识,深化程序正义法律意识。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体验导行】

[素质演练]《学习指导》P72 【课后作业】

1.公民有哪些诉讼权利? 2.什么是诉讼证据?法定证据有哪几类?民事举证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六、教学反思

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教案

依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职业道德与法律20——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

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依法登记土地权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优秀]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作用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069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