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将出台:高中“煎熬”中积极备战新改革(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5:06: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将出台:高中“煎熬”中积极备战新改革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将在上海、浙江开展高考改革试点,从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两地师生均在焦急等待细则中。

据悉,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将于近本周出台,但截至发稿尚未有任何官方的明确消息。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还未得到通知。

9月11日,浙江相关高中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了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部分内容,包括具体等级划分占参考人数比例、对应分数等。

除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尽早进行职业规划等好处外,受访的多名学校校长、教师等对具体问题的困惑和担忧颇多,也均表示此番改革会对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师安排、学生选课等造成很大挑战,希望细节问题能尽快明确。

目前,多所高中老师都在参加相关会议或接受培训中。 改革方案亟待公布

一周前,浙江当地媒体消息称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将于一周后公布。截至发稿,官方尚未有明确消息。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方案,此次高考改革主要集中在考试科目设置和招生录取机制两大方面。

首先,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的征求意见稿内容,学业水平考试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通过,考试成绩将按A、B、C、D、E划分。

如果将其中的一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其考试将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常规试题,分成A+、A、B+、B、C+、C„„,A+对应70分,A是65分,5分一档逐级下降;另一部分为附加题,也分A+、A、B+、B、C+、C„„,A+对应30分,A是30分,3分一档逐级下降。

按照当时规定,其中A+人数将占参考人数的7%,A则占8%。

对此,浙江省一重点高中校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学校方面最关心的是选考课程的第一次考试时间,而这将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参考学生成绩的含金量有很大影响。

他指出,学业成绩的等级是按照参考人的比例来划分,参加的人少则划到某个等级的人数也少,“假设说允许高一就可以考,那么生物这门课有的学校第一年排课,而更多学校第二年才排课,那么第一年参加考试的必然就少,结果A等的含金量肯定有区别。”

他认为,第一次考试安排在高二第二学期相对较为稳妥。

浙江慈溪中学的陈老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浙江从2011年就开始实行的“三位一体”的考试制度和此次出台的新方案类似,不少成绩较低但综合素质高的同学因此受益,他认为新方案或将增加学业水平考试的难度。

第二,招生录取机制方面,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并减少高考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另外,2015年起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学校应对挑战大

上述重点高中校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样的改革对学校方面带来的挑战至少有三:一是教学安排;二是对学校教师的安排,尤其到高三学生考完后,“说是学生还可以上其它的选修课,但对现在这样的应试环境来说,选修其它课程对学生来说压力太大”;三是填报志愿转变为选专业,学校需要及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浙江海宁中学地理老师孙月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获悉高考改革新方案后,不少老师都很迷惘,“语数英地位肯定有所上升,但对于地理这样的学科,由于可报考的大学专业不多,可能会影响选考的人数,对后续大学地理专业的招生和地理老师的就业会有一定影响。”

甚至有地理老师在听到改革风声后,为吸引学生选考地理而主动降低教学难度,但由于具体的学科指导意见还没出来,暂时还是按照老方案推进教学。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曾表示,相伴随的也会有高考科目的范围和要求的调整,以及学校课程模式的调整,学校肯定需要根据学生的选择,采取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等方式。这对学校目前师资数量和结构,也会带来挑战。

但浙江省相对有基础的是,从今年初开始,浙江全省已有杭州二中、杭师大附中、鄞州中学、温州中学、嘉兴一中、上虞春晖中学、天台中学等11所普通高中打破原来的“行政教学班”模式,实行语、数、外、理、化等“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以第一批探索“走班制”改革的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为例,该校目前在高

一、高二年级的教学中,语、数、外、理、化、史、地等学科被分为A、B两个层次,A类学习程度好一些,B类基础弱一些,学生可以先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学科层次,再在该层次中和自己喜欢的教师进行“双向选择”。 “走班制”允许所有学生在高一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上不同层次的课,其它科目只要达到会考要求就可以了。

浙江中部一县级中学吕老师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班教学”可能是较为妥当的教学模式,能否落地仍存在疑问。“在学生素质高的如省内第一阵列中学,走班式管理是可行的;但像我们学校,管理难度的确很大,班级不定,学生难管,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

杭十四中国际部数学老师则表示,“不管文科还是理科,一张高考卷子大概80%都是基础试题,只有20%选拔性试题用以区分考生,分流出最优秀的人才。从这个角度说,是否分科的影响其实并不是特别大。”

据了解,不少高中这学期开学后还是分了文理科,老师的配备设置跟高二高三一致,学校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动向,还在等待方案公布再确定是否采取“走班教学”。

高校如何衔接? 高中改革后,高校的招生专业和课程之间如何对应,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据悉,按照原先的方案,另外,高校的录取在要求对应的专业课程分数外,其它学业课程成绩由各校自己决定。

前述高中校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自主招生放到高考之后,大多数学校的理解是等高考分数出来之后,学校按照自己学校招生人数的多少再来确定自主招生的人选。最后录取的很有可能是“高校的面试+自主测试的成绩+高考成绩”的综合成绩,可能各校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具体会怎么做还有待高校明确。

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处处长吴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自主招生不再采用联考模式,意味着和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共同举办的自主测试‘华约联考’将取消,但是否允许各高校自己组织测试?方式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但他也表示,这种新的录取办法,更有利于考生在高中阶段就寻找、培养学科兴趣,而非埋头苦读3年,高考结束后,匆忙选择一个专业。

其中,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教育部门和专家一致认为的改革益处,但孙月飞也有担忧,“但有些制度落实下来可能会比较困难,比如综合素质评价就难有一个可量化的标准。”

据介绍,浙江大学现行的录取办法是,每个考生可以填5个平行院校志愿,而每个院校志愿中含有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而几位受访者都表示,未来极有可能采取的新录取方式是打破学校界限,按专业录取。即考生可以不受院校志愿限制,填报几十个平行志愿,但具体操作不易,还需要等待更细化的全省高考改革方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高考制度改革不单有考试制度改革,录取制度改革更是其核心和灵魂,是否能起到打破集中录取制度的作用,要看高考后自主招生的具体操作。

我国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改革方案上半年出台

中国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将出台

河北省年底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影响

如何备战浙江音乐高考?

山东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出台(推荐)

新高考之下的高中改革

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

国家公务员考试:近十项国企改革方案将出台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将出台:高中“煎熬”中积极备战新改革(材料)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将出台:高中“煎熬”中积极备战新改革(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