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4: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商丘市虞城第一实验小学

杨淑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很容易被忽视。殊不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说得好,自然愿听、肯想、会做。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会做不会说,爱说说不出的现象,尤其低部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更经常出现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以后的冷场现象。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根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地对数学语言进行训练。

一、要给学生创造发言的平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从学生进入小学课堂的第一节数学课开始,就可以通过师生互相介绍自己让每个孩子发言了。每次接手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课,我都要每个孩子大声地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我叫***,今年几岁,是**小学一年几班的学生。”个别较活跃的学生还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学习理想、学习目标以及对集体的寄言等话题。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到在集体中发言的乐趣,感受到在课堂上发言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是在班级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还是概念教学,都要鼓励学生动口说,大胆说,大声说。一开始,部分孩子可能说得不太好,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较长较难的问题可带着说,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学生重复说,优秀生带着说,后进生跟着说,慢慢地,鼓动全班学生都有说的欲望,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举手,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及时点评,给孩子们多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赞扬,少一些消极打击性的批评。开学几个星期后,我基本掌握了班里哪些学生的表达能力稍差,课堂上,总刻意让这几位学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地问题,只要他们大声地回答问题,我都给予表扬,如班里一位男生,开学初几个星期几乎不主动举手发言,在学习《

6、7的加减法》一课时,我让他说说怎样计算“5+1”,一开始,他站着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于是,我鼓励他:“没关系,大声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说错了不要紧,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帮助你。”终于,他大声地说出“5和1组成6,5加1等于6。”我即刻夸奖他说得好,而且声音响亮,告诉全班同学要向他学习。当时,我可以看到小男孩脸上露出的灿烂的笑容。从那节课以后,数学课上当我提出问题,这名男生经常主动举手发言。平时,我明确地告诉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时,都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半个学期过去,班里的学生已经渐渐形成爱发言、想发言、抢发言的意识。

二、要训练学生用规范、简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

数学语言具有严密、简练、科学等特性,学生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才能构建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会做但不会说,有的学生明明意会得很好,但说出来却词不达意,没法子把意思表达清楚。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一年级的教学中,特别应注重培养学生说规范话的习惯,使他们能用语准确、表达完整、条理清楚。

1、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的单位名称。

数学课上,经常出现学生用错单位名称,尤其是应用题学习时,还有学生不懂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名称。所以,我们要从学生一开始学习小学数学就教他们准确使用单位名称。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一节课《数一数》看图叙述时,让学生结合数数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如9个女孩、10个男孩、6朵花、8棵树等。平时,看图说图意时,也应强调学生准确使用单位名称。

2、训练学生把问题表述完整。

对事物完整的表述过程是对事物进一步的理解过程。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没有说完整话的意识,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几乎都习惯简单地说出答案。因此,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如,从最简单的1加1等于几开始到比多比少的问题,再到图画应用题,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等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叙述的问题,都要突出训练表达的完整性。如在下册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提出问题“54比72怎样?”几乎所有学生都只简单地答“少”或“多”,这时就应及时让学生完整地说出“54比72少”、“72比54多”。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需要从学生的最基层学习开始,否则,等学生习惯了用简单的字、词回答问题,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3、训练学生把事件说得有条理。

数学学习中,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学中培养学生叙述的条理性尤为重要。如教学《美丽的田园》一课时,通过演示,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树上有5只小鸟,空中又飞来11只,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有条理地叙述图意,列式自然不成困难。

4、训练学生准确地说数学名词术语。

学生在接受新概念时往往认识比较模糊,又由于一些方言习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出现表错语法,用错数学用语等。如在《小小养殖场》这一课中,“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差不多,我让学生反复对这些词语进行比较,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正。所以,教学中应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和不易理解的名词术语反复进行比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

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不但要注意引导,还要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以使人人都有说的机会,日常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让学生锻炼。

1、老师示范,学生跟着说。

这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环。这个年龄的学生还不懂怎样准确使用数学语言,但儿童的模仿能力都很强,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然后让学生跟着说,随后也可适当指名让个后进生说,这样,让全班学生得到了锻炼,稍差的学生也能树立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同桌互说。

说给同桌听,这一形式最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开口说。如学习加法后,完成教科书中“做一做”的题目时,我让学生先把每幅图的意思说给同桌听,再独立填写算式。巡视时,我发现平常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也说得兴致勃勃,他们会说了,写起算式来也得心应手。

3、分组讨论。

课堂中,可适当地把学生安排成几人一个小组,指导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正规的小学课堂,对于讨论这样的形式也还不熟练,老师可在他们讨论时给予帮助,告诉他们怎样展开讨论。分组讨论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接力的形式说。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把这样的形式叫做“开火车”,即让一个学生说第一句,往后的学生接着说下面的。在口算题目、数数等教学中,这种形式最为适用。如学习数的顺序,我让学生“开火车”数数,每个学生数一个数,从0数到100的时候,往下的学生就要接着倒数,在这样的锻炼中,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了,同时也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行为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正处在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小学一年级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总结

浅谈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论文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