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三下乡”支教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0: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三下乡”支教

“火红的七月,我们下乡去!”这句口号是今年学校招“三下乡”成员宣传单中的一句。我想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读师范的大学生,去体验、去尝试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感受与内心的澎湃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一件事。正如宣传单里的第一句:灼热七月无法覆盖内心赤热;火红七月点燃内心激情。是的,我们正值年轻,正值青春。有很多事情在年轻时不去体验、不去锻炼,也许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下乡、支教,这两个语汇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件陌生乃至神圣的一件事情。不过,在这即将迎来火红七月的日子里,一个个争相拿着报名表去报名面试成为下乡支教成员的我们或他们,是否静下心来问自己一声:为了什么去支教?什么是支教?支教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去年暑期去参加过“三下乡”支教活动;今年我也很幸运地被惠州学院组织的启明星支教队录取。我记得自己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被华师的下乡支教队支教过;我也还记得高考后填志愿时选择师范类专业的执著与坚持。也许,时间总会改变很多事物,包括人的价值理念与一切的沧海桑田。

在启明星支教队的个人申请表上有这样的问题与我当时自己写下的答案:

请静下来问自己,告诉我们你为什么来参加支教活动:

我的回答:大一暑假我到从化的一个小学参加了三下乡活动,给我感触颇深;中学时,我曾梦想着自己站在神圣的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并且懂得如何理性地看待这个社会以及自己或他人的人生。很显然,当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而做为一名教师或学生,虽然暂时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这制度,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读书的真谛和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人才,从而让每位学生坚守着“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至今,我是大二的学生。明年后不可能再有机会来参加下乡支教活动。此外,我的职业规划是并不是当一名教师,所以,这次暑假的支教活动也许是我这一生最后一次站在讲台上。我想,我去支教带的并不只是尝试与体验,而更多的是实现自己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以及将我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不再为“读书为何”、“如何读书”而迷惑与彷徨。

我承认上面的回答在很多人看来很单纯,甚至有些可笑。但这些却是自己当时报名申请时的真实想法。当然,很多时候,真实的并不一定是实际的。正如柏拉图的乌托邦,一个理想国的组织至今仍未实现过,即使他是一个时代的名人,即使是他灵魂深处的真实想法。

在一次支教培训会上,我很认同一名老队员所讲的一句话:“不要因为你想去见识贫困成为贫困存在的理由。”是的,我们很多人都存在偏见。也许,有些支教队所去的地方并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样贫困;也许,有些支教队所去的地方是一些队员从没见过的贫困地方。这些不要紧,关健在于一个人对待贫困的心态,更重要在于一个人是否具备人格平等的尊严与是否给他人这份尊严。

记得以前看过这么一篇文章《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这之后,支教的、助学的,天使计划、爱心行动接踵而来,以我们贫穷的名义,挤进我们的细胞,渗入我们的骨子。

在这之后,我们开始有点反感,我开始明白你们所给与的远不是我们想要的,你们的爱心破坏了我们心灵的安静,你们的奉献破坏了我们传统的善良,这些,也许你们永远无法察觉,毕竟,你们是旅游来的,你们是让这块热熟着的黄土地

见证你们的爱情而来的,你们是带着爱心寻求自我心中的安静而来的,你们是寻找呼吸西部贫瘠的空气而来的,我们以肤色的名义同意,以档次的不同疏远着。”

也许,这是让很多人接受不了的莫大讽刺。是的,很多支教队员的最初的目的往往只考虑到自己去支教的一些利益与好处。是啊,有多少人会从被支教的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对于支教,很多大学生仅是凭着一腔热血去做,这种对公益的热爱和所做的事情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加上理性、冷静的思考,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

记得有部电影叫做《天那边》,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和舍友一样将它仅仅当为一部闹剧罢了。现在回想起来,一些情节未免可笑,但有个环节不得不让人深思。剧中的原本老师并不将所有的课程交给支教的老师去教。为什么呢?因为支教的老师和以前来支教的一样,没到一两个月就走人。这些支教的老师的讲课方法是新鲜是先进是比原本当地老师的好。但当支教的老师走了后,原本的当地老师如何再让学生去接受以前的教学方法?这种落差如何处理?正如他说:你们支教的老师都是来过过场,做做戏罢了。

那么,现在再来看看,我们很多大学的“三下乡”支教的时间是多长?有超过半个月的吗?即使是半个月时间,除去一些什么户外实践、文艺汇演等活动,真正给学生上课的时间有多少?这几天、这几节课我们能给学生讲些什么?传授些什么知识?几节课里讲什么合适?

另外,在支教的过程中,难免会和学生们产生思想上、价值理念上交流与碰撞。尤其在当前的教育风气下,读书无用论在很多乡镇乃

至一些城市里泛滥,然后成灾。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读书?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应该怎么度过?这些问题,作为大学生、支教的队员,应该如何和学生们交流?

在这方面,我只能简单总结为三个引导:一是形象规范的引导;二是知识能力的引导;三是心理和思想的引导。尤其是第三点,作为支教的成员尤其要重视。苏格拉底认为人的一生都在做着这件事:认识自己。那么,站在一个神圣的讲台上时,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如何去传授他人一些道理与知识?这也是以后我不想去成为一名教师的原因之一。也许,很多人很多时候都在做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将自己系统或不系统的价值观自以为是的强加于他人。这点在支教过程中尤为明显。我想我现在也正在做着这样的一件事情。不过,我只是告诉自己与他们如何去选择,但我不会替别人去选择,我没这个权利也担当不起这个责任。我只能告诉自己与一些支教队员:尽自己的努力,将事物理性剖析,试图看穿本质,然后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培养自己与他们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已足够。

在此,我并不是反对“三下乡”支教。我只是在与大多数思想贫瘠的中小学乃至大学里一些浮躁事物保持一定距离,然后希望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能为乡镇的一些学生带来一些帮助。我承认我去一些支教地方很大程度上是为见陌生的人,看陌生的地方,听陌生的歌。但我想,既然选择了支教,就要为乡镇的学生负责,这也是为自己负责。有时,我很喜欢也很惭愧面对着一些学生单纯的眼神。喜欢是因

为在这个社会里还能看到一丝丝的纯净;惭愧的是自己只是普通地生活在这个时代,而每个时代都只是个局,我只是在局中。

作者:物理系木佑

三下乡支教

三下乡支教心得体会

三下乡支教总结

三下乡支教方案

三下乡支教心得

三下乡支教心得体会

三下乡支教总结

三下乡支教体会

三下乡支教总结

三下乡支教篇

浅谈“三下乡”支教
《浅谈“三下乡”支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三下乡支教 浅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