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富国穷》 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4 09:00: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书报告

东北亚研究院 世界史 王刚

一.本书的概况: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书名:《国富国穷》

作者:戴维.S.兰德斯【美】 新华出版社

内容摘要:第三个千年的世界我们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和危险——因贫富不均而导致的财富和健康方面的差距。如此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贫穷者如何着手?我们如何去帮助他们?作者计划从历史角度研究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二.本书的评价和观感

1.第3章:欧洲何以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主宰了之后的世界?作者认为除了我们所常见的经济的产权意识、权力和契约意识以及城市市民的自治,还提出欧洲的好运气在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及其随后的虚弱与分裂,另外,尘世与宗教的分离也起了推动的作用。作者还提到了分裂的另一个作用,这一点我觉着还是很有道理的,“分裂的优势是:由于权威非集中化,欧洲得以免于一击即溃。各帝国历史中不乏这样的突变:战败一两次,整个帝国就土崩瓦解。”换句话说就是欧洲并未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想这也就是我们大一统国家的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2.第4章:发明的发明。作者不认同中世纪是黑暗的时代,就像亚当斯密指出的:“劳动分工和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创新。”这就是中世纪欧洲所发生的事实。作者还通过举例来明,水车、眼睛、机械钟这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就连从中国传到欧洲的印刷术、火药等都经过了欧洲人的改造。作者力图说明在地理大发现后的欧洲崛起,绝不是一时的爆发,在大发现之前其他社会和地区就不同程度的落后于欧洲了。通过对东方中国古代发明的例子,作者说到:“曾经有可能超越欧洲成就的唯一文明是中国”。显然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究竟是何原因呢?作者给出了最具说服力的解释:一是缺少自由市场和产权制度,二是社会价值观,三是极权主义控制的后果。中国没有成功,那么,欧洲成功的独有的创新乐趣从何而来呢?作者认为主要是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价值有关。 作者通过东西方不同的发明来发问,对比的指出,为何欧洲成功,而中国等其他国家却衰落,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也比价清晰;但是,究其这其中的深层原因还是有待说清,毕竟这还是一个存在的世界疑惑。

3.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过程伴随着的是残暴的入侵那些原始的居民,尽管大发现对欧洲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给土著居民带来的是瘟疫、疾病和那多的屠杀,导致这些居民人口锐减,所以,有些人认为,强调哥伦布的发现,就把世界交往和交流的进程欧洲化了,这种欧洲中心主义会轻易引出欧洲必胜信念,使历史学家只看重虚假的积极一面,而忽略真实的消极一面。

4.葡萄牙是海外扩张的先驱者,占尽了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无数的船只穿梭于海外的大洋之上,反观东方,从公元1405年至1431年,中国也向外进行了多次航海的活动,其规模是当时的欧洲无法想象的,谁会想到这只是昙花一现,中国在之后放弃了海外航行,作者也不经要问,为何中国没有再多做一点努力去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大西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国人当年缺乏足够的眼力和目标,没有好奇心。航海只不过是炫耀天威,而不是看眼和学习,与欧洲人不同,他们不为贪心和激情所动,不是去寻求财富的。二是中国的航海活动是官办的,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它的脆弱性。中国就是这样孤立了自己,任世界超越了自己。

5.我们所熟知的大西洋的贸易体系,对近代的工业革命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奴隶贸易是这当中的关键部分,大西洋体系刺激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增加了英国人的工资和收入,提高了劳动分工,促进了省力设备的发明。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促进工业革命方面,大西洋体系是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或者用现今经济史学界流行的反问方式来说,倘若没有大西洋体系,工业革命是否还会发生?作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它仍会发生。能源和冶金的关键性变化大体上没有依赖于大西洋体系,羊毛纺织机械化也是如此。只不过,没有奴隶制,工业的发展会缓慢一些。

6.第9章:葡萄牙是欧洲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国,然而,葡萄牙人凭着他们的进取心和坚强的性格,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如此一个殖民帝国,在1600年后,逐渐的被荷兰和英国所取代,我们在历史的课本中往往看到只是这样的的一句话所带过:“葡萄牙被荷兰和英国所超越”,我们没有看到这其中的原因。这一章就比较详细的提到了原因。要想了解帝国的兴与衰,那就必须既要考察它在殖民地的情况,同时也考察它自己国内各种势力的消长和环境的变迁。当初,葡萄牙人政府大洋时,靠的是航海技术的领先,许多的犹太人那时都逃到了葡萄牙境内,让这个国家保持了好奇心和领先的天文和数学等科学,但是,后来葡萄牙自我封闭,迫害异教徒,昔日的那些皈依基督教的犹太科学家们都逃走了,整个民族都思想浅薄,缺乏好奇心。等到后来,国王约翰五世下令更新数学、军事和天文等教学内容时,都为时已晚。

7.第12章:西班牙是符合衰落的?西班牙的财富都是从殖民地掠夺的,不是劳动所得,这些财富反而更容易不珍惜,西班牙人选择了消费,沉溺于社会地位、休闲和娱乐,这个国度不会教导人民容忍和勤劳,工农业的工艺和劳动长期以来是与遭受歧视的少数民族如犹太人和穆斯林相联系的。到17世纪中叶,大批金条的流入终止了,西班牙王室债台高筑,国家长期进入了衰落。我觉着作者说的很对:“了解这个故事,我们引出的寓意是,意外之财对人有害无利。它表明,短期暴富将导致立即发生畸变,以后更会悔恨不已。”

时代的巨变是无情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因地理大发现而繁荣,迎来了自己的殖民帝国,很长时间里享受着财富的滋味,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崛起已经势在必然。

作者还提到英国这些工业革命国家能够持续繁荣,不会骄奢淫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像德国科学家马克思韦伯所说的新教教义,即一个人按照一定的方式生活和工作,这种方式的结果的副产品就是财富,加尔文教教徒不会受到奢华享受的诱惑,一代代坚持自己的任务,一路上积累着财富和经验。我想,我们东方所说的“富不过三代”的原因是不是就是缺乏这样一种精神,没有宗教的教义的中国,还是没有逃过这个定论吗?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8.第13章:本章用相当大的篇幅来说明工业革命绝不是突然来临的,它们必定是经过了周全的和长期的准备的,蒸汽机和哈格里弗斯的珍妮纺纱机都是经过一代代的发展而来的,如此剧烈的社会变革发展的后果是现代工业国家与落后工业国家、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就如欧洲内部:1750年,西欧与东欧人均收入的差距是大约15%,1800年,是20%,到1860年,这一差距上升到64%,到20世界,几乎是80%。这种情况在第三世界国家更为尖锐,于是两极分化了,现代工厂吞噬了国内外的老式工业对手。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自相矛盾的现象:工业革命使世界靠的更紧密了,变小了,可是这一革命又分裂了全球,使胜利者和失败者相距甚远,又把世界分成了几个世界。

9.整本书当中给我以最好奇的就是这一章:第15章英国和别的国家,我想看看当时的英国何以成为工业革命发展的先驱,为什么英国会变的强大,其他国家与之的差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这一章当中,作者不是以太系统的逻辑(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来说明了这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这原因是多方面形成的。许多给人阐述的方面还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为什么是英国?为什么不是某个别饿国家?因为英国所具备了理想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型的社会,一是它懂得如何操作、管理和制造生产工具,如何创造、调整和改进新的技艺;而是它能够向年轻一代传授这种知识和技艺;三是它能根据才干和优点为工作遴选人才;四是为个人或集体发挥企业精神提供机会;五是允许人们享受和使用自己劳动和创业的成果。我想这也是中国继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吧,但如果中国想要真正的成为一个发达的国家,还缺乏像英国那时可以成功的一下因素,这些更多的是政治和社会制度层面的:一是它保障私有财产,鼓励储蓄和投资;二是保障个人自由,不受暴政的虐待,不受私人的骚扰(犯罪和腐败);三是实施契约的权力;四是提供稳定饿行政管理;五是提供顺应民意的行政管理;六是提供正直廉洁的行政管理。

10.这本书的后续都在论述世界上追赶英国的国家和那些追赶不上的落后国家的状况,通过之前的论述我深感如果一个国家的成功,是依靠其完善的社会制度和体制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创新的、好奇的,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作者在最后一章重点说明了:我们正在走向何方?世界是不是在趋同?是否标志着国家奋斗的终结?作者告诉穷国自己应该是这么办?那就是自身的发展,还得考靠自己的不断努力。

三.最后的说明

首先,挺不好意思的,老师,没能按老师列的书单来找书,这本书是我在找老师列的书偶然在图书馆看到的,书名和前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希望老师能理解,“这本书批评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基本观点,将地理、历史、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和传统文化等因素糅合在一起,提出了人类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因其主旨宏大,思想精深,被誉为《新国富论》。”——这是本书的内容简介,我看了这本书之后,确实很多地方给了我新的启发和震撼,越是读到最后,我发现我越是没找到本书想要说明的“贫穷者如何着手?我们如何去帮助他们?”。读本书时,我有时会觉着文章很零散,可能是和翻译有关吧,所以,很多问题还是需要再去思考。

国富国穷读后感

《国富国穷》读后感

《国富国穷》读书心得

《穷囧囧》读后感

穷查理宝典 读后感

《穷查理年鉴》读后感

《查理穷宝典》读后感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

穷人和富人读后感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

《国富国穷》  读后感
《《国富国穷》 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