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宽容《序言》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6: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文中塑造了哪几个形象我们知道了,但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者所赋予每个形象的寓意理解得还不是太透彻。

二、这个寓言故事究竟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三、为什么漫游者明知道后果,在离开了之后还偏要回到无知山谷?

四、“漫游者”后来为什么又变成了“先驱者”?

五、无知人们为什么内疚?

六、全文有三处写到“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幸福”的含义相同吗?

附: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房龙

山谷——无知——死寂 小溪——知识——干涸应该宽容 老人——守旧——苦难 青年——创新——死亡

《〈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师: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幅对联,这幅对联是这么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先板书)”上联说的是江海因为能兼容并蓄不拒小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宽广。其实,我们的社会、人生何尝不也是这样呢?只有有了宽容的心态,我们的人生才能够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房龙的《宽容》这本书,通过它的“序言”去看看房龙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见解。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房龙的《〈宽容〉序言》。

师:关于作者房龙,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包括从课文注释中了解到的,或从其他课外书、上网了解到的,都请说来听听,好吗?

生1:房龙全名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籍作家和历史学家。

生2:房龙生于1882年,当过教师、编辑和记者,后来在德国、美国读书,并获得博士学位,是一个知识渊博、有思想深度的作家。

生3:他在上世纪2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作品大都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代表作主要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

生4:他特别善于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历史通俗著作。

师:这篇文章大家已经初步读了一遍,大家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宽容〉序言》是什么样的体裁呢?如果我们把它和前面所学的序言比较一下,你认为本文在形式上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生:(齐)叙述了一个故事。

生:是一则寓言。形式上它像是一篇散文诗,或是一个寓言故事。

师:对了,这篇序言和前面所学的不一样,作者没有去写自己的写作意图、创作经过,也没有直接站出来说明要表达什么。他讲了个故事,通过这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他对这个 1

问题的见解,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序言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多样性。

师:好了,咱们刚才说到它象一个故事,或者说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而故事的要素离不开情节、环境、人物,下面的时间请大家快速的小声朗读课文,注意在读的时候把文中涉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句子作上记号。 (生小声读书)

师:好了,我们已经读完了,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生:无知山谷里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描写无知山谷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并概括出它的特点?

宁静

东西南北四方被永恒的山脉围住——封闭,与世隔绝

深邃破败

缓缓流着

荒山 沼泽

并不像„„波涛滚滚——荒凉,没有活力

师:主要写了那些人物?

生:守旧老人、漫游者、村民。 ⑴村民

需求浅薄 绰有余裕 心满意足

享天伦之乐

过着幸福的生活——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⑵守旧者

被搀扶出来 对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唠叨

杀死了漫游者

并不是天性残忍

本想宽大为怀

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迷信

顽固

专制

有一丝人性

并没有自绝于新生事物

⑶漫游者

敢于离开山脚

向人们讲述山那边的故事

要带人们到山那边去——勇敢探索

不畏惧死亡

3、时间

请同学们看看本篇寓言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文章哪一部分能体现?

(最后一段)“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

师:这篇序言写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针对的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所以他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但是他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安宁的、宽容的时代。1940年,他准备出《宽容》的第二版,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时,邪恶反动势力对善良进步势力的侵犯和残害,恰如这序言中守旧老人对先驱者那样厉害;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应验了作者在序言中所提示的、所预言的:邪恶反动势力必将灭亡,善良进步势力必将胜利。在他的另一篇文章《最后一百年》中,他就表达了这种时间观念。 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里我要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哪位同学愿意试试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请尽可能简捷一些。

生:在一个无知的山谷,有着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的出现,面对一位敢于向外边的世界探险,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们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残酷的镇压,最终青年被残忍的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报应。 勇敢的先驱者,这个创新势力的代表,冲破重重阻碍,艰苦跋涉,寻找新的美好世界,一心要带领村民奔向新天地,过上幸福生活,后反而被杀死。这是先驱者的呐喊宣言。愚昧的人们,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杀死先驱者;后陷入生存绝境,才走上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内疚、醒悟。这是无知人们的忏悔书。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故事发生的地方—无知山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结合文章进行说明。 生:我从前六段可以看出,无知山谷是个宁静的山谷,而后文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里的人和外面的世界是隔绝的,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山谷,思想守旧的山谷,一个偏僻的独立的存在。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和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和规律。

师:无知山谷是这样一个浅薄、闭塞的地方,这“闭塞”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生:文章中说“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说明它是比较封闭的。

师:说的正确,其实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它的封闭。文中说“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群山把它圈起来了,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一个知识匮乏的地方。那生活在这里的守旧老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守旧老人是整天猜想一本一千多年前流传下来古书,他们是律法的执行者,如果有人违背了律法,守旧老人就要根据律法条文惩罚他们。 师:整天对着古书琢磨,说明什么? 生:守旧。

师:对。刚才同学谈到守旧老人非常顽固,固守着律法,那他们在无知山谷是什么地位呢? 生:(齐)绝对的最高统治者。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守旧老人是法律的执行者。

师:而且他们的意愿和律法是什么关系?

生:是统一的,从“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可以看出。 师:“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这里“正人君子”说谁? 生:守旧的老人。

师:嗯,不错,主要是指守旧的老人。其实这里也有相关的标书,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文章的第二章节里,说了一句话—— 生:“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就是犯了弥天大罪。”

师:对,守旧老人的意愿就是律法,律法已经融进了守旧老人的血液里面。在这篇文章中,最能激荡我们心灵的是―― 生:漫游者被杀死。

师:那我们来看看漫游者被杀的情节,看看守旧老人的另一面。

生:守旧老人是愚昧者的代表,他反对先驱者。在文中,他们残杀先驱者,表明他们有过分凶残的一面。

师:那就是说不仅仅是不允许你这样做,而且你这样做了还要惩罚你,他们的脑子里容不下异见。这就是守旧的老人,在这里呢,他们是统治者的身份出现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对文中的这么一句话很感兴趣——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如果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那该怎么办呢?这言外之意,生活资料的分配权归谁掌握? 生:守旧的老人。

师:我们再来看几处对守旧老人特别的描写“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这体现了守旧老人的人性的一面,其实是作者房龙人性的流露,是他宽容思想的体现。

师:经济上有分配权,思想上控制着人们。这就是守旧老人。那另一类人——村民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村民是很无知的,完全听从守旧老人。文章最后说村民发现漫游者讲的是实话,守旧的老人撒了谎。这说明当时的做法是错的。 师:那当时为什么会错呢?

生:守旧老人依据的是律法嘛,他们就听从了守旧老人。 师:他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主意呢? 生:他们怕得不到园中的果实。 生:那些人已经安于现状了。

师:可以说呢他们是一群可怜人的形象。但是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的“可恨”在什么地方呢? 生:无知、逆来顺受。

师:他们没有用肩膀上的脑袋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村民们的形象——麻木的大多数。文中最光彩的,最能震撼人心的形象是漫游者,如果我们给他画像的话,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漫游者”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敢于对新知识探索,勇于去寻找新事物,但是他却被守旧老人和村民们看成是叛逆者。

师:评价是正确的,如果进一步说出了自己的依据就更好了。这个形象应该是大家容易把握的,走出无知山谷很难,但是他走出去了。——走出去了干嘛又回来了呢? 生:他想让所有的村民都能随着他去到外面的美好家园。 师:从这一点来说,他不仅是勇敢,还有点—— 生:无私。

师:对,他没有想一个人过好日子去。这又为这个光辉的人物增加了一个光环。下面我们深层次的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一个无私的、勇敢的漫游者最终被人杀死了,你认为谁是杀害漫游者的凶手?

生:我觉得无知山谷里的人们对古书的守旧和自己的无知是杀死漫游者的凶手。 师:能否用一两句话阐释一下这个观点呢?

生: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对外面的世界很无知,也没有探求的勇气。所以他们只是在无知山谷里对着一千年前留下的古书去遵守它,所以得到的就是无知,因为漫游者的勇敢,到外面探求新的知识,但是他们却因为无知和守旧,不同意漫游者的观点而把漫游者给杀死了。

师:不错,言之成理。还有其他的观点吗? 生:我觉得杀死漫游者的真正凶手是他自己。因为他明知道在那个社会里那种律法是多么的严厉,可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新的生活和新的环境,所以他这种“明知而故犯”的行为是自己杀死自己的原因。

师:不能明知故犯,那你觉得他最好就安安分分的呆在那里?

生:不是,我的意思是他明知道自己这样做会牺牲的,可是他还要这样做。 师:所以你就觉得他是自己把自己杀死了?这是你的观点,不知道你是否也认为谭嗣同也是自己杀死自己的。——到底谁杀死了漫游者? 生:律法。

师:律法是死的东西,可它要人来操作,而人去操作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律法,说明了什么? 生:自私、无知、愚昧。

师:他操纵的是千年以前的律法啊。说明什么? 生:思想守旧,不能宽容异见。

师:对了,这才是杀死漫游者的真正凶手。这种悲剧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产生呢?

生:要提倡以宽容来容纳新的思想,不要扼杀别人提出来的新的思想、观点。

师:说得很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已经打动了我!太棒啦!好,下面我们来探究寓言的主题。

真理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要使真理的发展畅通无阻,就要保证思想自由,就要采取宽容的政策。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寓言主题的理解,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确都讲得非常好!那么,现在,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我们综合一下同学们的意见,概括出本文的核心思想?好,你来说说看。

生:这篇序言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这也是作者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师:有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讲宽容,基督教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人打了你的左脸,那么你应该把你的右脸凑过去让他打。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生:如果是从现在社会现实来讲,没有理由被打了左脸,还把自己的右脸凑过去让他打。 师:那是因为你不够宽容嘛。(生笑)

生:但是如果别人是无理打了你,你还让他打你的右脸吗?

师:那也就是说,我让不让你打,还得看自己有没有错,对吧?行,下面我们听听女生的意见。

生: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宽容并不代表纵容,如果一个人打了你,你没有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宽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容。 师:那你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宽容是什么?

生:真正意义上的宽容,是令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还是错误,使他自己在思想上具有新的认识。

师:这其实是说宽容还是要讲原则的。其实即使是作者自己,他也不是绝对的宽容的。在房龙的晚年,他和希特勒法西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拒绝在德国出版自己的著作,希特勒写了一本《我的奋斗》,他针锋相对的写了一本《我们的奋斗》。俗话说,对恶的宽容,就是对善的不宽容。好,前面我们探讨的是关于宽容的原则性问题,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在文章末尾说的一段话。他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请大家讲述一下你读到的或者自己身边有关宽容与不宽容的例子,好吗?

生:我给大家讲一个宽容的故事。讲的是周总理去理发的时候,理发师不小心把周总理的脸划了一点点,周总理没有怪罪理发师,反而检讨自己太疲劳,太困乏。

师:经历过*迫害冲击的人,现在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社会,这确实体现了一种宽容的精神。

生:有一个大学生发现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数学演算中的一个错误,他就给华罗庚写信,华罗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由此和这个青年结下了友谊,成为一段佳话。

师:如果说出了这个青年的名字——陈景润,陈景润就是这样被发现的,那这个论据就更有力了。

师:这是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中最高的一座,2001年3月26日,这座高达53米的大佛被塔利班武装炸毁了。知道塔利班为什么灭佛吗? 生:塔利班是信奉伊斯兰教的。

师:对,因为教义不同,所以塔利班上台之后,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灭佛行动,这座大佛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人想保住它,但是最终还是被塔利班武装破坏掉了。

我刚才所说的都是一些不宽容的例子,很高兴刚才大家说到了一些宽容的例子,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变得宽容一些。

雨果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比海洋、天空更宽阔的心灵,那么我们就可以对房龙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这样的故事不再发生了。 我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些有关宽容的句子: 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天空里,既然生存之迷深奥得只有才使人找到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彼此为敌呢?(房龙)

陆地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 的胸怀。 (雨果)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的谷粒。

往事如烟俱忘矣,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希望大家在课下,去读读房龙的《宽容》这本书,我相信这本书将使大家受益终生。下课!

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教案 课堂实录

《宽容》序言教案 实用

高一语文教案:《宽容》序言

第3课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教学教案(材料)

宽容序言实用教案2

《〈宽容〉序言》说课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