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宽容序言教案 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6: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宽容》序言

课堂实录

师:我们高二(6)班的同学一起来研究一篇文章——《序言》。在此前,大家学过不少的序言。知道序言文体的特征。可是我们读了文章后发现,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特别的,我把它称之为“非典型性”序言。它是用一个故事来写成了序言。在此前的预习过程中,我们班级同学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房龙要用一个故事来为一本书写序言。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做一番探寻。看一看他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序言有什么深意。

师: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下这个故事它写了什么。我认真看了大家的预习,整合了其中两位同学的概括。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PPT展现故事概括)

师:想问问大家,在自己预习的时候,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找到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悲伤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中的一句话:成千上万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可见先驱者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要面对困难,更在于很多时候他们的足迹是与世俗相悖的,面对守旧老人等极端的阻扰。即使后来村民们已经承认先驱者的功绩,可之前先驱者要承受不被理解的孤独和致命的迫害,让人感到悲伤。

师:好,非常感谢。在你的预习中,我看到了一个关键词。你说这个故事令人“哽咽”。原本故事不需要如此曲折,也无需浸透这么多的鲜血和牺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确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好,再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曲折”是从两个方面而言。一个是对山谷而言,从闭塞再到不断改变,发展道路曲折。一个是对于人们的思想而言。刚开始是比较传统守旧的,再到后来对先驱者觉得愧疚,他们的思想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师:非常感谢你的分享。这是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人们的思想一开始是保守僵化的,但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发展,但过程非常缓慢。

师:听了大家的分享,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样一个令人悲伤的、浸满鲜血的曲折故事能不能不发生?文章中有一句话“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那么能否就不需要经历之后的艰难困苦,直接在此处就由先驱者带领走向新世界?请大家讨论一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生:文中很多处提及“律法”、“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并且在第6段提及“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当时村民认为自己生活很好,没有改变的欲望。 师: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已经很好了,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安于现状

师:好,同学讲得很有道理,这样一群思想保守,安于现状的村民当时肯定不会跟先驱者离

1 开。

师:这位同学在刚才的发言中反复强调一个词“律法”,预习之前请大家去查询这个词义,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律法”。

生:“律法”在普通意义上可指为“法律”,但在某些宗教或集团中表示所定制的律条,更加不可违背、不可抵抗。 师:为何不可违背,不可抵抗? 生:非常极端、偏狭。

师:在这篇文章里守旧老人是把什么东西当成是律法? 生:“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和“祖先的智慧”。

师:只是因为古老就不可亵渎,然而即便是古老的智慧,在一千年以后恐怕也不适用了。好,现在再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律法。

生:律法是守旧老人维护权威的工具,是迫害工具。

师:非常好。律法成了迫害这些挑战权威,敢于有新思想的人的锐器。守旧老人是刻板的、墨守成规,用语焉不详陈旧的东西来禁锢新思想。在这样专制的老人统治下,山谷里的幸福生活只是表象。

生:我却觉得这个故事也是可以不发生的。因为书上写道,先驱者其实也有志同道合的人,如果守旧老人不是那么禁锢,也许就会有人愿意跟随先驱者。

师:同学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存在吗?守旧老人会网开一面,不那么禁锢吗?

生:我感觉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因为这伤害了守旧老人自己的利益。如果他们的权威被挑战,他们就没有过去的不工作的好待遇。所以我认为有时候必须要有革命的过程。

师:我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觉得利益不仅仅指他们可以不工作。更重要的是先驱者的回来戳穿了守旧老人的谎言。

生:为了不被拆穿谎言,守旧老人用杀戮的方法来维护权威。可以看出他们没有一点宽容心的。

生:如果说这是一个谎言,那么前提是守旧老人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样的世界,那么他们对民众所说的才叫谎言。这是一个荒谬的故事,守旧老人到底想把人们禁锢在山谷中想做什么?不知道有没有看过《楚门的世界》,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剧组里,他以为那就是整个世界,他的全部生活都在被直播,直到成年后他发现不对劲,他决定对抗这个世界,对抗幕后老板。守旧老人是不是也和这个幕后老板一样,想看看这个山谷里故事的发生。我觉得这真是一个荒谬的故事。

师:大家给予掌声。(众掌声。)这位同学看到了故事的荒谬。这个故事具有非常强的隐喻性,不是那么简单,我们也可以将之看作寓言。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都认为这个悲伤的故事一定会发生,并且在不同国界不同时代上演。那么我们概括一下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它必然发生。请看板书。可能是因为触及到统治阶层既得的利益,可能是因为涉及到人们内心的人性

2 弱点,因此它必然会发生。它虽然没有一字提及宽容,可是它揭示了不宽容会造成的严重的后果,直指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正视宽容之艰难。房龙认为,宽容是一个奢侈品,它只有在智力高度发达的人类中才能被拥有。而且,还用一个故事高度概括抽象了《宽容》这本书整体的内容。在此之前也让大家查过《宽容》这本书,请同学补充概括。

生:虽然名字叫《宽容》,但其实说的更多是不宽容,是一部宗教的历史,是一部不宽容的历史,是反讽了人类的不宽容。

师:这本书中的“宽容”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并不太一样,请某个同学来说说看。

生:这本书中所说的“宽容”不是简单的人和人之间相处的道理。而是比较开阔宏大的,比较富有历史、政治宗教文化意义上的。

师:引用房龙自己的说法,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有提到:宽容,是对别人行为和判断自由的宽恕,对个人和普遍认可的理由、观点的不同意见的容忍。他借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宽容是更广泛意义的社会心态,是自由开放的思想方法,是人类的社会理想,是一种超越固有偏见,而给一些思想应有尊重和理解。但如果这些话直接这样说,感觉比较平淡,没有这个故事生活和精彩。因此,他用这个故事很好地体现了序言应有的价值。好,接下来我们再想一想这个故事还有没有其他的打开方式。房龙用这个寓言性的、隐喻性的故事,他还有哪些深意要表达?让我们以“人们”这个角度再切入理解其深意。

师:我们有两位同学在预习中共同关注到了几个句子。为什么你会关注这几个写“人们”的句子?

生:我认为“人们”的描写是从侧面表现守旧老人统治的固化。

生:我认为非常悲惨,先驱者回来告诉人们,但是人们却没有感激,写出了人们的残忍和冷漠。

师: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残忍和冷漠? 众生:盲从?没有勇气?害怕?

生:其实我们在文章中看到“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它地方。”,其实我觉得是因为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仰社会,认为信仰是不可以违背,所以导致了他们的残忍,所以可能不是他们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

师:非常好,我也注意到了人们生活在一个非常闭塞、狭隘的环境中,而且这个环境中似乎笼罩着一层…… 生:恐怖。

师:非常好,请说说看哪里写了恐怖。

生:书上有一句“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他们只敢在深夜讲这个故事,因此他们是心生畏惧。而他们去讲这个故事可以想见他们对走向外界还是有冲动的。但是此时守旧老人的威慑大过他们的好奇心给予人们的力量。人们一直在害怕一样东西“未知”,这样东西的存在让他们把自己的

3 脚步禁锢在山谷中,屈服于守旧老人的淫威之下。这就是当时山谷里的环境。

师:大家认为他讲得好吗?(师生鼓掌)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看法,但我也想补充一下。恐惧除了来自于人性的弱点,还来自于某些统治者的权威,他们用“法宝”来制造恐惧,进行专制统治。守旧老人制定了规则,谁胆敢质疑律法,就要受众人的攻击。恐惧就像瘟疫一样在山谷里弥漫着。人生而有好奇心,但是时间长了,人们麻木了,害怕了,固步不前。非但自己不前进,还要向引领自己的先驱者举起了石头。 师:请同学来读一读以下几个句子。

生: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师:我可以听出你的语气非常的沉痛。这篇文章房龙用英文写了《宽容》这本书,我们可以看一下它的原文,大家可以进行比对。如果这个句子要直接翻译,你会怎么翻呢? 生:他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他们杀死了他,他们把他的尸体扔到了悬崖脚下,用来警告那些对祖先的智慧提出质疑的人。

师:这个翻译和我们书上的翻译不太一样。 生:杀一儆百

师:对的,原文中是没有“杀一儆百”这个词,那么这个词什么意思呢? 众生:处死一个人以警戒许多人。

师:用“杀”的方式来警戒,那么谁来杀,怎么杀?

生:人们是用“沉重的石块”杀死漫游者,能发现这是一个原始社会,用石块杀人。 师:对,那么除了原始社会之外,还有没有发现人称上的不一样。 生:我们的文章里说的是“人们”,但是英文中用的是“they”——他们。 师:对的,这点不同,那么你觉得这个翻译好不好?

生:我觉得“他们”就是“我们”,这些保守僵化,屈从于统治者威严的人们。

师:大家同意吗?我们是不是都是这样的人?我觉得要加上一个前提,如果我们怎么样……如果我们不宽容,没有改革的勇气,没有追随先驱者的胆略,那么我们就会成为这样的人。翻译者在翻译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非常精彩。

师:如果我们不拔除人性的弱点,难保我们也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现在我们再看看几年之后这些山谷人的行为,大家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 生:后知后觉。

师:哪里看出他们后知后觉。

生:人们在发现了新家园后才知道先驱者的正确。

师:人们通过实践证明先驱者是对的。房龙认为历史是要靠人们去感受,而非仅仅是去了解。人们是有力量去追随先驱者,但有时候人们没有这样做。后知后觉的人们知道先驱者是对的,

4 他们又怎么做呢?

生:人们组成了队伍回来祭奠先驱者,和智慧老人的骸骨埋在一起。

师:什么是智慧老人?“老人”这个词颇有深意。可见在这些人们心中受到尊敬的,必定是古老的东西。所以发现了吗?一切并没有改变。人们的脚走出了无知山谷,但人们的思想仍停留在无知山谷。所以这样的人们对先驱者的祭奠,很有问题。他们采用的是“感恩朝礼”。先驱者是挑战权威,质疑权威。可是现在人们却在把先驱者当作了一个新的权威。 生:我觉得这是这篇文章最恐怖之处。文章最后有提到人们希望这件事不要再发生。这种说法就像是电视剧里说的“我打完这仗回来我就结婚”,但是他再也没有回来。我觉得后来的人们可能就在智慧老人找到的新世界那里住下,然后可能又有先驱者。智慧老人就成了守旧老人,又在禁锢新思想,又一次杀害先驱者。我觉得这个故事是人类发展的缩影。人类前进的路上一定要留下先人的血泪。我们不可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顺风的,例如美国的航天飞机,还有马云最开始发展阿里巴巴,也是没有人支持他的。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无可避免的历史事实,但是我们的足迹一定会往前走的。

师:我觉得同学的预习本中有一个词用的非常好“轮回”。房龙先生用这样一个带有警世寓言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现代人不过是刚刚脱离四肢爬行的哺乳动物,是吸着雪茄坐着福特车的现代的穴居人而已,如果我们不拥有宽容精神的话,也就会是这样。我们的课就先上到这里,感谢各位同学。

5

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教案 实用

高一语文教案:《宽容》序言

第3课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教学教案(材料)

宽容序言实用教案2

《〈宽容〉序言》说课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 课堂实录
《宽容序言教案 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