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5: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含着诸多传统文化。同时,古诗文教学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将进酒》为教学案例,具体分析了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以及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 古诗文 教学 传统文化

一、引言

1.1 中学古诗文教学概况

中国古诗文以其灿烂绚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并流传了千百年。传承和发扬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责任。广大老师也应该为传承古诗文做出自己的努力,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文教学,并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改以后,古诗文占据的比例增大,这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老师也应更加重视古诗文教学。目前我国的古诗文教学主要还停留在表面阶段,老师在古诗文教学,重视的是古诗文单个词句的意思,对学生的要求也主要是背诵和记忆,没有深入古诗文的背景意义中,更没有重视古诗文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中学语文老师应该有更大压力,应正视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积极改革传统古诗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领略古诗文的美丽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1.2 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审美情趣、传统文化。中国古诗文文风婉约,辞藻华丽,具有显著的文学特色,具有现代白话文所无法取代的文学地位。古诗文精美、含蓄,流传了千百年,并将一直流传下去。古诗文不仅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反映当时宏观的社会形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且优秀的古诗文蕴藏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学习古诗文,并不仅仅是领略古诗文的美丽,更重要是领会古诗文中所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古诗文的意境常常引人深思,融合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环境。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的千年绝句,激励我们乐观看待分离,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豁达与开朗;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可歌可泣的诗句,表现出作者的英雄气概。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领悟。

二、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本文以高中的《将进酒》为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古诗文的教学,以及古诗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下为《将进酒》教学设计,主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更多注重古诗文的立意,并学习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韵律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且能够在一定程度掌握文章的立意。 (2)能够较好地理解文中有深意的句子,体会作者写本文时的感情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学习作者洒脱豁朗的精神和不为权贵所屈的贞节。 (3)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课文中充斥的浪漫主义色彩。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老师的解读。 2.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理解课文基本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诗文中出现的意象以及品味诗文的意境。古诗文重在立意。

(2)领悟诗人书写时多变的情感,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的缩影。 2.3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关于古诗文朗诵的节奏,并给学生做出示范,带领学生多朗诵课文,初步体会文章含义。

(2)讨论法。给出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鉴赏古诗文的知识来进行解答。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老师的讲解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安排学生熟读课文,并逐一理解词句的含义。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和《将进酒》的背景知识。

(2)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杜甫齐名,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的诗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个人特色浓重,诗风飘逸豪放,创造了继屈原之后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顶峰。李白还有一个美名,即酒仙,他的诗歌将诗与酒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蕴含着丰富的酒文化。

诗歌背景:《将进酒》是汉乐府的旧题,题义即为劝酒歌,虽然李白这首诗用了旧题,但是并不妨碍李白的惊人才华,一首将进酒可歌可泣,把饮酒与现实结合起来。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此时距离李白离开长安已有八年之久。期间,李白继续过着游历山水的生活,而此时的唐朝,官员腐败,百姓怨声载道,唐玄宗沉迷于女色,社会一片混乱黑暗。李白对此社会现状深有不满,无奈自己无法改变社会,颇多踌躇。这时候,有好友相邀李白,李白借此登高饮酒之际,作出这首流传千古的《将进酒》,一吐胸中豪情与积郁。

(3)初步朗诵课文。

a、首先,教师师范朗读,并指出朗诵的韵律和转折点。

b、学生朗诵。应初步掌握文意;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喜欢的原因;在熟知课文后,归纳课文主旨,划分层次。

提示:在朗诵本文的过程中,应重视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根据诗人感情来把握朗读韵律和节奏变化,不能我行我素,根据个人喜好来朗诵诗歌。 c、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作出相关解答。

阐述文中的名句。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体会诗人在这两句诗句中使用的夸张手法,以及诗人此时悲愤的心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出诗人感叹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看法,领悟诗人的无奈之意。

引导学生探索诗人的感情变化。从开头的伤感之情,到欢乐之情,再到愤懑之情,到最后的狂放之情。从文中诗句发掘诗人的对应感情,并遵循诗人的感情变化来感知诗人的心境变化。掌握诗人写作本文时的复杂情感。

(4)深入探讨课文。

本文名为将进酒,即为劝酒歌,那么是谁劝谁喝酒呢?诗人李白是客,理应是主人劝李白喝酒,但结果反而是李白劝主人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劝诫大家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金樽美酒,因为朋友相聚是人生一大乐事,李白认为大家应该高高兴兴喝酒,此时的李白已经不再沉湎于官场失意的愁绪中。

2.5 教学赏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新课改对语文的基本要求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而古诗文教学对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尤为重要。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应当重视其中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而不是停留在古诗文的字面意义上。

本文是古代诗歌的一篇优秀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将进酒》,即为劝酒歌,表现出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以及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友情,诗人豁达开朗的精神。其中的酒文化值得我们注意,中国古代诗人似乎都格外钟情于酒,并与酒结下了良缘,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都与酒有关。时至今日,朋友相聚,逢年过节,我们生活中也缺不了酒,酒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酒往往还与朋友相关,一个人是喝闷酒,而朋友之间喝酒,才显出酒的意义与价值。《将进酒》还表现出诗人李白豁达开朗的人格精神,这都值得我们学习,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这并不是消极的人生观,而是诗人在当时无奈的社会环境下的自我开解,表达出诗人的乐观精神。

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三、结语

绚丽灿烂的古诗文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时,古诗文也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重视中学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改革传统古诗文教学模式,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诗文,重在古诗文的立意,并学习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我国中学的古诗文教学概况和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出发,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将进酒》为教学案例,具体阐述了古诗文的教学过程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媛,宋兴斌.探究式教学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08):134-137.[2]唐瑛.百年来古典诗文今译的回顾与反思[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2(05):238-232.[3]滕世群.文人生命与历史使命的冲撞—高中选修《将进酒》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10(03):322-325.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传承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优秀)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新课标理念下古诗文教学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1

传统文化传承

古诗文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