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7: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姓名:段玮玮学号:103031101402

2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方面也随之发展。这不仅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体现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文化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1]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日趋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渴望越来越迫切。

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政治经济建设,还必须进行文化建设呢?毛泽东早就指出:“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又说:“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它们服务的。[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其实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虽然在某些程度上,政治经济决定了文化,但文化也可以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不同的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却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党对不同时期文化发展的要求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其内容上说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史一致的。

一、建设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1) 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它事关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兴国之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一个民族的灵魂,其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影响着整个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增强竞争力、聚集吸引力、提高凝聚力。我党一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就必须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一

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的作用和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向心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能够从思想上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因此,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只是物质上的富有或贫穷,也不是愚昧无知失去理想。而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同样严峻的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放面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性。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刻不容缓。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优秀文化发展的前沿,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二、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

文化成果。

5)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3]

6)在确立了基本方针以后,就需要着手实了。那么,应该在哪些方面进

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呢?

1、思想道德建设

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并且协调发展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表明,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的道德文化具有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鲜明特征,它渗透于各种文化领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既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基本特征,又对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

2) 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建设相对应的文化,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可以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发展教育和科学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民族的素质、社会文明进程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1)、怎样发展教育和科学

在科技方面,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把经济建设转到可以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的创新体系。坚持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把关键领域的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力争取得重要突破。教育方面,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普及义务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使每个孩子都可以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并发展远程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发展教育和科学的意义

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所以,发展好科学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有助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能够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公民教育和精神文明中,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坚持马

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以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地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理论创新,可以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利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建设和谐的文化可以培育文明风尚。积极发展文学艺术事业,使人们坚持正确的导向,弘扬社会正气。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的宣传,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三)弘扬中华文化可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与当今相适应,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同时,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文化创新可以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营造出优秀人才的文化环境。文化市场的繁荣,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在全球化的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迫切的现实需求。要认识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世界优秀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传统辩证地统一起来,正确对待各方文化,提升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人教版。

[2]

[3]○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24页,第659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第251页和2

53、254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一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作业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得体会]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得体会

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读后感

认识安全文化

谈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推荐)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材料]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