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3:04: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 欧阳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

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激趣)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

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让我们跟着骆驼的脚步来到80年前的北京城南。

2、播放视频:《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

3、刚刚同学们看到的这个小女孩,上个世纪20年代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个小胡同里,多年以后,她长大了,离开了城南,离开了故乡,回首往事,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教师动情朗读:

(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 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4、(课件出示)《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

5、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

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

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 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指着封面插图,(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三、读书方法举隅(授法)

1、由书名展开讨论

同学们都已经阅读过这本书了,你能说说这本书讲述了什么?

《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2要快速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要先读序言 师:(授法)(指书中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课件出示)“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 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冬阳·童 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师强调:只要读懂了序言,我们就好像找到了顺畅通读本书的一把金钥匙。

3、引导学生看目录 师:(授法)(指着图书)

《城南旧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目录上写得很清楚。

《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

(出示课件)

目录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

《爸爸的花落了》

师强调:目录的作用在于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本书的主要章节,便于我们有选择性 地阅读。

示课件 下面这几幅插图,你能说说对应了书中的哪个故事呢?

三、人物画廊巡游

师:还等什么呢,让我们赶快进入书中,感受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吧!

(一)英子

(视频播放)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师:学骆驼咀嚼的小女孩便是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书中是这样写的——

(课件出示) 骆驼队来了,

停在我家的门前„„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体会)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预设)生: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英子。

师小结: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在她身上有着林海音女士童年的身影——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关注她吧。

(二)妞儿

师:那时的小英子才六岁,那是一个最爱玩耍的年龄,也肯定有在一起玩的伙伴,知道她的玩伴吗?与他同龄的小伙伴叫妞儿。

(课件出示)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恩。”我说。“第几个门?”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来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A、同位两人互读

师:这段文字是小英子和妞儿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妞儿?

(预设)生:内向腼腆、寡言少语、乖巧听话的英子。

(课件出示)妞儿的照片(和英子在一起)

师导:大家看,妞儿脸上显现出凝重的神色,与一旁脸上挂着纯真的笑容英子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为什么会这样呢?她有着怎样的身世?

(预设)生:不幸、悲惨、可怜„„

师:妞儿惨的身世并没有影响到她和英子的友情。 师:英子和妞儿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吃完饭我到横胡同去接了妞儿来,天气不冷了,我和妞儿到空闲着的西厢房里玩,那里堆着拆下来的炉子、烟筒,不用的桌椅和床铺。一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

小鸡吃不够,我们可是看够了,盖上藤箱,我们站起来玩别的。拿两个制钱穿在一根细绳子上,手提着,我们玩踢制钱,每一踢,两个制钱打在鞋帮上“嗒嗒”地响。妞儿踢时腰一扭一扭的,显得那么娇。这一下午玩得好快乐,如果不是妞儿又到了她吊嗓子的时候,我们不知要玩到多么久。)

师:读了这部分文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生:我感受到了她们亲密无间的友谊,她们两个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幸福啊!

课件出示 瞧,这两个小女孩在一起多开心啊。

(三)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人物

师连接:除了英子和妞儿,书中还有不少令大家特别感兴趣的人物。

1、秀贞(课件展示秀贞的剧照)

师:惠安馆附近的住户都说秀贞是“疯女人”,大家看图片,这个把英子搂在在怀里,像搂着自己孩子的女人像是“疯女人”吗?(板书:秀贞:“疯女人”?)同位两人说说看。 同位讨论:(初步断定:精神失常的秀贞有一颗善良的心)(板书)

师小结:虽然心地善良,但为何会精神失常,大家阅读《惠安馆》这一章节,会充分了解这个人物。

2、小偷(“坏人”?)

师:生活中的小偷给你怎样的印象? (预设)鬼鬼祟祟、凶神恶煞„„ (课件出示)名著中“小偷”的照片

师:蹲在草丛中的厚嘴唇的年轻人是英子的朋友,但是最后被指认为小偷而被警察带走了。

师:你认为他是坏人吗?(生:不像,他和英子是好朋友,应该是个好人。) 在《我们看海去》这一个章节,我们会知道好人和坏人有时就像天和海一样,是分不清的。

3、宋妈 宋妈是英子的奶妈。她在英子家呆了4年了。:她对英子怎么样? 生:她对英子很好,给英子和她的弟弟妹妹们做饭,还唱歌谣给她们听。

是啊,一个勤劳尽职的好奶妈,他为什么抛下自己年幼的儿子和女儿到英子家来呢?她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女?

四、关注人物命运归宿

师:我们的小英子并不缺乏关爱,除了朝夕相伴的宋妈,还有他的爸爸在始终牵挂着他: 然而,当英子长到13岁时—— (课件出示)

师:这就是《城南旧事》这部小说的大结局。

五、总结全课。

1林海音在提到这部作品时,曾经这样说过: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的。是的,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中英子长大了,与朋友“疯女人”秀贞的离别,与和蔼又憨厚的小偷“厚嘴唇”的离别,爸爸的离去,与宋妈的告别,始终带着一切离她而去的淡淡的哀愁,却是深深的思念。 八十多年前那一个个飘然而逝的人物,那一个个淡然若清风的故事,仿佛化作了一首余韵悠长的曲子萦绕在耳际,久久不绝„„

2 今天我们交流了阅读《城南旧事的》的感受,还记得我们的读书方法吗? 课件出示

知作者,抓目录。 品文字,谈感受。 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可以让我们看起书来更轻松愉悦

3、这节课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林海音的文字来结束吧。 课件出示

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忽见柳条儿摇曳,柳絮飞扬,柳絮吹向我的脸上,鼻孔里刺痒。抚摸着鼻尖,泪珠儿沾湿我七岁的小手。……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我自己的心诉求: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提着它,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静静地想,静静地听,听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及反思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推荐课教案

《城南旧事》总结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