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结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7: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改善民生”对党员的时代要求

“关注民生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对党员的时代要求

[摘要] 古语有云:“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官为民所系,民

为官之本,民生问题作为国之根本,在党的执政道路上必然是一个绕不过的焦点问题。为关

注民生、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党员干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必然要

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将联

系日常生活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对党员的时代要求进行

论述。

[关键词] 民生、党员、提高觉悟、执政为民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来密不可分。追溯历史我们

可以发现,真正解决了人民的民生问题,才得获得人民的真诚拥护,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

向心力。事实上,我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根本目的,便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而检验党的工作的成效,就一定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民生既是治国理政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先。然而,民生多艰,伴随着我国

经济的高速增长的,是不断飙升的通货膨胀速率、居高不下的房价还有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

问题。人们在感叹就业难、读书难、看病难,他们对生活的不满渐渐积聚在社会底层,对社

会的稳定和谐形成了潜在的威胁。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也被视为一个重点工作课题。正如

中央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

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一、从理论上加强认识,提高觉悟。

古语有云:“朝有不直、毁名之臣,则民生休戚、人品邪正,谁复为国家昌言乎?”为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个人品行显得尤为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

有部分的党员只是盲目地阅读、背诵党的相关理论,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思想觉悟。这

就导致党员干部就难以全心全意的去关注和改善民生,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腐败等问

题。为提高思想水平和个人品行,党员干部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

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

作为党员干部,应当深刻理解党的基本性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明晰肩上所负的

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

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当党员干部都坚定了自身的理想信念,勇于承担起国家

赋予的责任,才能够保持我党的纯洁性,并凝聚力量、团结一致,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1.2加强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为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党员干部都应该自觉学习党的先进理论,而党的十八大是在我

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

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大会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

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有利于党员干部坚持把握民生建设的规律性和历史阶段性,把握

民生建设的科学内涵、时代要求和中国特色、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党的民生建设思想,理解

民生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实践走向和方法论特征,增强为人民建设更加美好生活的实践自

觉,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1.3掌握看待民生问题的方法论,以推进实践。

为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党员干部必须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当前的民生问题。

首先,党员干部把握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需要历史的眼光,尤其需要大历史眼光。目

光扩展和时间坐标延伸,有助于我们看清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来龙去脉和症结所在,有助于

我们以大历史的胸怀,理性认真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面对困境重重的当代民生问题,

党员干部需要从大历史的高度,对民族和国家抱持一种责任和自信。

其次,党员干部应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去看待和把握民生问题。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丛

生和突起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且在性质上基本是一种负面的发展难题。然而,与民生

问题层出不穷相伴随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来临。困难与机遇并存,挑战与责任

同在。党员干部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形势判断和对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时空意识,具有辩证把

握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自觉。

最后,党员干部应从宏观与微观的系统整合角度看待和把握民生问题。面对头绪纷繁的

民生问题,宏观分析与把握当然必要,大问题必须有大视野,这也是十八大报告阐述民生问

题的一个基本方法论特点。但党员干部在强调宏观层面总体分析和理论概括的同时,也要注

重微观层面的问题深入和具体展开。例如,在做具体分析时,既注重从社会角度详细展开对

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的论述,也要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

等多维角度的切入,展现了对民生问题鲜明的系统思维。

二、从实践上转变作风,执政为民。

“在其位、谋其政”,是对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党员干部都应把工作岗位当做展示自

己的平台,把工作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有所坚守,执着向往。然而事实是有相当一部分机

关干部只顾着摆架子、搞形式、拿官腔、说空话,全然无视党和政府下发的各项政策。一些

地方和部门的文山会海、“以文件落实文件”等现象败坏了政风;一些党员干部的“虚、浮、

奢、假”的行为败坏了党风;更有甚者,趁职务之便大行贪污腐败之事,严重损害了党在人

民群众中的形象。这样的工作作风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也是绝对无法承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的。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党员干部应做到以下几点:。

1.1严谨务实,勤政为民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毛主席曾明确指示:“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在

这种精神的指导下,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梦想得以实现;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

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此后,国家富强

和人民富裕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务实的工作和严谨的作风一步步地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李克强总理也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面对改善民生的

过程中出现的的种种困难和问题,需要党员干部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

想作风,深入基层、走进一线,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反对脱离实际

和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好功名利的歪风,真诚倾听群众呼

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且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

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一点一滴的扎实工作来关注民生、改善民

生。

1.2自持自制,廉政为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党的健康肌体容不得任何腐败病毒的侵蚀,廉洁政治的土壤容不得任何腐败莠草的生长。在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上,也一样容不得半点贪污腐败的影子。正如在中国共产党即将

成为执政党之际,毛泽东对全党党员的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风”,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诚然,党员干部总会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

从各类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育,引以为戒,并提高自律能力,在诱惑面前,要筑牢拒腐防变的

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就必须做到“不因金钱而驻足,不因美色而沉沦,不因名利

而浮躁”,对送上门的钱财和物质享受,要理直气壮地拒绝,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党员干部要做到慎欲、慎权、慎言、慎交,自持自制,以自身的清正廉洁,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引领社会正能量的发挥。

1.3集中民智,决策为民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与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问题,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广泛听

取民意,集中民智,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策前,党员干部应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向

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使决策充分体现民意,充分集中民智;决策中,要调动群众广泛参

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决策后,要回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为此,要充分发扬

民主,提高规划编制开放度。改进规划编制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扩大社会参与,广泛听取意

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成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凝聚民力的过程,实现人民意愿与国家战略的统一。

与此同时,党员干部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的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做到方案从实

际中来,办法到群众中找,把是否获得群众拥护支持作为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确

保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使每一决策在广大群众中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总而言之,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自古

以来,民生问题与社会安定和谐紧密相连。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是在发展的基础

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因此,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党员干部

应当从理论上加强认识、提高觉悟: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十八大精神的

学习,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掌握看待民生问题的方法论,以推进实践;并从实践上转变作风,

执政为民:严谨务实,勤政为民;自持自制,廉政为民;集中民智,决策为民。这便是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中,“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前进道路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J].求是.2013

[2] 周善红,侯海滨.新时期共产党员党性修养[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3] 金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杜红旗.自己心中要有个纪检委—兼谈党员的自律意识.[J] 党员之友,2007.

[5]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推进民生建设 让人民过上更好生

活,[J]求是.2013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毕业的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