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灵活运用策略,提升幼儿科学活动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0-03-04 01:13: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灵活运用策略,提升幼儿科学活动有效性

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朱丽芬

内容摘要:幼儿是天生的探索家。引导、激发、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对于培养其科学素质至关重要。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供丰富有趣、生活化、可操作、开放性、能引发幼儿探究的材料,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理清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的意识。

关键词:科学教育主动探索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讲过:“科学的方法与知识的积累,具有相当的甚至更大的意义”。幼儿科学教育以丰富幼儿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为出发点,从而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健康、自主学习行为的和谐发展。在《新纲要》中也提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经从停留在注重教师静态知识传递,转变为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环境的积极交流和谐相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作为儿童发展的“支援者”,由单纯的知识“传授人”转变为幼儿学习的“引路人”。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主动学习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器。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时,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出售方法上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游人踩出了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富有艺术性的路径,被评为世界上最佳设计。孩子的学习也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让他们能独立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有选择的,主动的进行学习。而在原来传统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过分干预,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忽略幼儿的自主操作探索活动的重要作用,轻视科学方法引导的情况。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能力,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可以提高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兴趣的源动力,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就会去观察、去探索的它的原因。在“有趣的泡泡”活动中,当孩

子们看到老师吹出了大大小小的泡泡时,就对活动充满了无穷的兴趣,他们也迫不及待地想制作出泡泡水来。 幼儿将盐放入水中,发现吹不出泡泡来了。将洗洁精放入水中,吹不出来,再加一些。啊!吹出又大又圆的泡泡来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对现象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动手探索的愿望,在他们探索尝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观察操作直到获得成功,孩子们也就越来越喜欢探索科学现象,养成了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了敏感、好奇、好问的习惯。

二、提供丰富有趣、生活化、可操作、开放性、能引发幼儿探究的材料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科学教育中,要想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合理有效的提供操作材料是首要条件。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才能把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与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经验搭起一座桥梁,而不再是空白的“纸上谈兵”。使幼儿能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主动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获取科学知识经验。操作材料的准备有以下三个重要方面。

1.紧扣科学活动目标。

许多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的时候,往往只注意材料是否丰富多样,而忽略了其目的性。幼儿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的时候,可能就把他们当成了一般玩具玩了。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幼儿实际情况,扣紧科学活动目标,为幼儿准备能激发他们操作欲望,并能通过操作能获得一定科学知识的活动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所发现、有所启迪。

2.操作材料要便于幼儿自主操作。

幼儿的思维都离不开动作。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是便于幼儿操作的,而不是一个摆设品。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便于他们操作的材料,才能使他们能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还应提供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比较的材料。在“哪种工具能吹出泡泡”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洗洁精、水、筷子、吸管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收集到的。让幼儿动手操作,从中感知空心的吸管能吹出泡泡来,而实心的筷子是吹不出泡泡来的,进一步引发幼儿到生活中去寻找还有那些材料也可以吹出泡泡来。而且提供便与操作的材料即可以放手让幼儿独立操作,又可以让幼儿自己反思活动失败的原因,激起幼儿探

索的兴趣。

3.操作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层次性。

在幼儿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的能力较弱的幼儿面对困难就不知所措,而放弃活动。而能力强的幼儿在进行了一些操作活动之后就觉得没有挑战性,而失去了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相适宜的操作材料。提供较简单的材料给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不会轻易放弃活动。而对能力强的幼儿则提高操作要求、增加操作的内容等。这样既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又能使幼儿们都能有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一些科学知识幼儿一下很难理解,那在操作材料投放的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幼儿探索的过程,逐渐丰富操作材料以及提高材料的操作难度,这样可以继续保持幼儿的探索科学的兴趣,逐步达到教育目的。

三、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给予探索的空间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鼓励语言,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

1.善于提问,鼓励幼儿多角度发现。

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能否充分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索欲望,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是否善于提问。有效的提问,由浅入深激发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教师的提问是贯穿于幼儿每次活动前、活动过程中、及操作探索之后的。在“吹泡泡”的活动中抓住时机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吹出泡泡?吹出来的泡泡为什么有大有小?怎样才能吹出更大更多的泡泡呢?一步一步的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有的时候在提出问题时,幼儿们就会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我并不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发现,每一种材料都尝试一下,在充分感知操作经验之后,让幼儿共同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2.不过多干预,给幼儿充分自由探索的空间。

在探索活动中,允许幼儿出错,多给予幼儿激励性的评价。《纲要》中指出:“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无论幼儿的想法对与错,教师都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教师的态度和言行应保持中立。” 如果我们只是随意评判幼儿探究的对与错,那么从教师方面来说,就不能很好地接触到幼儿的真实认识水平,更无法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对于幼儿来说,会使他们失去自信心,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怀疑自己的能力,而相信正确的答案只存在老师那里,而不是从探索结果和事实中寻求答案。在“吹泡泡”活动中,我问幼儿:“方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除了沈璘以外的幼儿都说:“方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方形的。”我对他们的想法没有进行立刻地评价,首先表扬沈璘很有想法。然后通过幼儿的亲身探究,他们发现方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圆的。因此我们要关注、支持和鼓励每一个人的探究和发现,对他们每一个人的观点和想法表示接纳和重视。同时也要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孩子们与老师没有顾忌,相当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敢说敢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将幼儿愉快地引进科学的殿堂。

3.引导幼儿记录探索活动,积累探索经验。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一般都是零散、粗浅、模糊的。这正是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从大量的操作活动中的出比较完整、准确的知识经验。为此,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如用图画、数字等进行简单的记录。这样幼儿在进行各种有利于他们互相交流、讨论、分享经验的机会时候就能借助这一记录资料来归纳经验。教师也能从幼儿总结经验的过程和发展水平来思考下一次的活动计划和提供什么新的操作材料,给幼儿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话题。

四、鼓励幼儿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幼儿探索的意识

“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他能使幼儿理清思路,更清晰的了解某些事。在探索过程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一种催化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的进行猜想和解释,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石头和石头碰撞可以撞出火花,争论一下也许就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如:“制

作吹泡泡工具”的活动中,沈璘小朋友是最先做好的。只见他拿到电线后,弯一弯,还会打个结。做好后,一试,成功了!他开心地叫了起来。同桌的小朋友见了,立刻有人仿照做了,一试也成功了。于是我就组织幼儿探讨交流,在对比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把两个工具的不同之处都说了出来(大小、长短、有缺口没有缺口),最后他们经过反复尝试,知道了有缺口的吹泡泡工具不能吹出泡泡来。在一次次的争论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探索和发现,“倾听”让幼儿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为我们及时调整教育行为提供依据,也为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提供了保证。

法国霍钦斯说:“教师应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教师要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真正走进童心世界,尊重幼儿、激发幼儿科学的兴趣,保护好奇心,注重动手、鼓励想象,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2.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早期教育》 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

巧用有效性策略 提升有效性教学

灵活运用教学设计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策略

提升初中音乐课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论文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灵活运用策略,提升幼儿科学活动有效性
《灵活运用策略,提升幼儿科学活动有效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