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课程标准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2: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简答题3*15 1.简述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及其意义。P23(内容+关系)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语文素养是以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的,提高语文素养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此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培养其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提高道德修养。

④意义:三维目标体系既突出了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题,又有利于优化语文课程结构,合理配置语文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⑤关系:三维目标体系,从人的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出发,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偏失,结合现代社会对语文素养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了过程与方法维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强嗲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本质。

2.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结构并作简要说明。P34 “语文新课标”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 “前言”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与内容”分为总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

“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包括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3.简述语文教材的语言历练功能。P48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程。语文教材是达成这种教学目标的凭借。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各类课文,在语言运用上都堪称学生学习的范本,学生学习和探究这些选文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可以培养语感,获得语言体验和语言运用的智慧,这就是语言历练。

4.简述语文教材的育德启智功能。P48 人的语文行为与思想品德密切相关,语文教育是言语智慧教育。“德育”是在学习语言、文字文化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与社群和谐相处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语文教材中的优秀选文,反映着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阅读这样的语言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而且有助于磨砺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

如人教版2016年版7-9年级语文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人,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5.简述语文教材的积淀语言功能。P48 学好语文,一条重要的规律是熟读记诵。这是我国古代教育行之有效的经验。熟读、背诵一部分名篇佳作,其作用并不仅仅在于记诵这些名篇佳作本身,还在于通过记诵,培养语言的感受能力,使自己掌握的字、词、语、句日益丰富来,化为我们自身的言语经验,丰富思

1 想感情,有效地传情达意。

6.简述语文教材的扩展知识功能。P48 语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语文教材应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就语文学科来说,语文教材既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又有关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百科知识。大量优秀语言作品所承载的百科知识,往往比普通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关注不同的学习领域和生活领域。

7.简述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P62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因素来源,或是指一切对语文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它是指形成语文课程因素的来源和必须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凡有利于实施语文课程目标的条件。例如:语文教材、教学挂图、师生的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教学场地、媒介、设备,乃至自然社会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

一切负载着语言文字信息且有利于提升语文素养的素材与条件皆可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8.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程资源建设要突显的六大特征。P64 ①“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 ②“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驱动了教学创新;

③“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重塑了语文课程的结构; ④“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更是对人性的尊重; ⑤“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更具开放性特点;

⑥“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与广阔社会生活的连接。

9.简述语文形成性评价关注的四个过程及其意义。P79 形成性评价十分关注思维过程、生成过程、体验过程和成长过程。

其一,思维过程更能反映出思维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因此,评价要看思维的结果,更要考查思维的角度、方式和走向,从过程中看到分歧的原因、各方的优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方法,从而保护思维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 其二,探究学习是关注知识,生成过程的学习。因此,评价要看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技能,更要考查学生是怎样探究发现、生成这些知识技能的。 其三,科学家的科研活动价值主要在研究结果,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主要在研究过程。因此,评价要十分关注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体验:过程与方法、苦辣与酸甜、经验与感悟。 其四,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复杂而特殊的。因此,评价要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分析,更要关注学生过去与现在的纵向比较和分析。

(档案袋评价,属于定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语文形成性评价不能忽视语境)

10.简述“自主学习”具有的五个基本特征。P91 ①学生参与学习目标、进度与评价标准的的设计,清楚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具有“自主”的前提;

②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思考,尽全力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具有“自主\" 的态度;

③学生能动把知识与自我、生活联系起来,转识成智,促进自己的发展,具有“自主\"的收获;

④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自主\" 的持续性; 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具有“自主”反思的意识与能

2 力。

11.简述合作学习的特征。P92 ~是指为了完成共同任务,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学习活动的互助性学习。 具有五个特征:

①有共同的任务和明确的分工;

②既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能相互支持与配合; ③小组成员相互信任,并能有效沟通;

④能在小组成员个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小组的集体成果; ⑤小组的集体成果能帮助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

12.简述探究学习的特征。P92 ~是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新的知识、能力与体验的学习形式与过程。 ~具有三个特征:

①问题性,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②过程性,探究学习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与获得新知的过程性体验; ③开放性,探究学习的目标、过程和评价都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用不同的办法解决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解决问题的成果等。

13.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型。P249+几句250的阐述 有以下共识: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师与教研的关系看,从教学的实施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

14.简述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P256+阐述 ①课堂教学能力 ②组织管理 ③教育科研 ④信息技术能力

15.简述课例研修的四个环节。P270(只答环节,不需要过多阐述) ①第一个环节是确立主题,寻找改变课堂的支点 ②第二个环节是课前筹备,共商改革的利益与策略

③第三个环节是实施研究,寻找问题解决的最优思路与策略 ④第四个环节主要是进行成果提炼,推广和应用研修成果

3

三、案例分析(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根据要求对给出的案例进行评析。其中两个案例来自刘永康教授主持的国家精品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视频。请大家注册观看。

关注阅读教学(以往惯例有文字提示,尽量看一下)

四、教学设计(共4个小题,20分) 根据给定的材料和要求,设计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析。

目标(三维不清楚/可直接写123点,还是要有一定联系) 重难点(难点2~3条左右;重点2点,与教学目标有关联)

教学流程完整、有条理(导入:以那首诗开始,直接写名字;开始—结尾,) 评价(自我的反馈)

五、论述题(共1题,15分)+举例

根据要求,结合实例论述,本学期重点考查以下内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章: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课标P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第二章:+

2.如何高效使用教材。(第三章:语文教材)P53+阐述 ①熟悉教材的编辑意图 ②熟悉课文文本

③研究文本的教学价值

④实现多种思路的沟通与融合

3.语文课程资源的构成与功能。(第四章: 语文课程资源研究)P63 ①语文教科书 ②语文助学读物

③互联网+(简单阐述怎么用互联网+) ④社会生活

4.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第五章语文课程评价研究)P79 ①定性评价 ②形成性评价 ③自我评价 ④激励性评价

4 5.情境教学法(第六章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P96 李吉林等人创立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李吉林将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概括为:“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一参与各类活动一总结转化。

创设情境:即根据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手段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

参与各类活动:指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操作等活动,在特定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各项智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总结转化:就是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学到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指导行为的准则 +选修课

6.语文课程的主要功能。(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功能与目标)P20 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功能:①语文知识的传递;②语文能力的培养;③文化教育功能 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宣讲会详细内容

详细的内容

晚会详细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语文课程标准详细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详细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