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语文详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9:4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详细教案

授课教案

第一章 1.光与色

1666年,英国的科学家萨克·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彩实验。他把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同时,七色光束通过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七色色带就是太阳光谱。

2.视觉的生理构造

人眼的形状像一个小球,通常称为眼球,眼球内具有特殊的折光系统,使进入眼内的可见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含有感光的视感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感光细胞把接受到的色光信号传到神经节细胞,再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神经中枢,产生色感。

详细的说,当物象受光线照射后,其信息通过瞳孔进入视网膜,经过视神经细胞分析,转化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产生了色彩感觉。 色彩的物理原理

锥体细胞

• 光线—瞳孔—视网膜

视神经—大 •

杆体细胞 • 脑—色感

经过了光、眼睛、大脑三个环节,才能感知色彩的相貌,从而得出色彩概念。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觉感为色彩 可以说,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受。 3.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⑴正后像: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象,称正后像。

⑵负后像: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当你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色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

⑶同时对比:指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排斥现象。

第二章 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

1、产品色彩设计应用

产品主要包括三要素:形、色、质,在某种意义上色的重要性要大于形和质,在整个设计中它能抢先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是能使产品增值的一条重要捷径。

2、包装色彩设计运用

在包装设计中色彩与文字图形、商标有机的组合可以达到很好的识别商品的效果,商品包装色彩往往是鲜艳夺目的,而一件包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 • 食品类包装设计色彩运用: 第三章

色彩的分类

1.无彩色系

定义: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至黑色。 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

2.有彩色系:

⑴定义:它是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

有彩色系

⑵色彩的基本属性

三大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一块颜色只要具有以上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 第二节 色彩三大属性 1.明度

⑴ 定义 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对光源色来说可以称光度;对物体色来说,除了称明度以外,还可以称亮度、深浅程度。 ⑵ 色彩明度的两种情况①同一色相的明暗变化②各种颜色的明暗变化。

⑶ 降低明度的方法:加黑或其他低明度色(如:蓝色、紫色等); ⑷ 提高明度的方法:加白色或其他高明度色(如黄色等) 2.色相

⑴定义 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确切地说是依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为基本色相,并形成一种秩序。 3.纯度

⑴定义 指色彩的纯净度,也称艳度、彩度、鲜度和饱和度等 ⑵光谱中的七色光都是最纯的高纯度的色光。 改变纯度有四种方法:

1、加白,纯色加白,纯度降低,明度提高,色性偏冷

2、加黑,纯色加黑,纯度降低,明度也降低,色性偏冷

3、加灰(黑白调和),纯色加黑,色彩学叫”浊色”,加浅灰明度提高,纯度降低,加深灰纯度降低,明度也降低。

加互补色:纯色加对比色或互补色,将使其纯度降低,明度也会变暗。

第三章

色彩的表示方法

一、自然表示法

(1)以自然景色命名的色彩:天蓝、湖蓝、海蓝、曙红、雪青、土黄、土红、翠绿等。

(2)以金属矿物质命名的色彩:金黄、银灰、古铜色、铁灰、铁锈红、石绿、石青、宝石蓝、宝石绿、翡翠、钻蓝、赭石、铬黄、煤黑等。

(3)以植物命名的色彩:草绿、茶绿、橄榄绿、柠檬黄、橘黄、杏黄、米黄、紫藤、栗色、咖啡色、茶色、橘红、橙红等。

(4)以动物命名的色彩:孑L雀绿、猩红、象牙白、蛋黄、蛋青、鼠灰、驼灰、鹰灰等。

二、系统化表示法

自然色表示法只能表达色彩的一般性质,精确度较低。系统化色命名法则在色相加修饰语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明度和纯度的修饰语,从而能比较精确地形容该颜色的形象。如红色系,包括黄味红、淡黄味红、极淡黄昧红、明灰黄味红、灰黄味红、暗灰黄味红、极暗黄味红、浊黄味红、鲜黄味红等色名。这些颜色名称标定系统虽然精确程度仍不很高,但在一般场合下使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三、色彩体系 (一)孟塞尔色彩体系

孟塞尔(Alhert H_Munsell)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他创立的孟塞尔颜色系,用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的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如图

(二)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体系:奥斯华德色相以8色相为基础,每一色相再分3色,共24色相,明度阶段由白到黑,并以无彩色阶段为一边,纯色在另一顶点,每边长依黑白量渐变化排成8色,形成等色相的正三角形。由于奥斯华德表色系的秩序严密,是配色时极方便的表色系统。

奥斯特瓦德色相环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三)日本色研配色体系

PCCS(Practical C0lor Cp一0rdinate-Svstem)简称日本色研配色体系。该体系的色相环由24个色相组合,每一色前标有一个数字,如:1紫味红/2红/3黄昧红/4红味橙/5橙等。为了保持色相环上的色相差均匀,经过直径两端的色相并非绝对补色。

pccs色相

pccs色立体

第四章

色彩混合 第一节 色的混合 1.三原色

⑴三原色概念:所谓三原色,就是说这三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或三基色)。 ⑵1802年生理学家汤麦斯*杨提出新的三原色理论。

⑶结论:色光的三原色即: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即: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 2.加色混合

⑴色光混合(加色混合法)色光的混合是色光量的增加,混合的色彩越多,则明度越高。

加色混合

颜色混合的规律

色光混合的规律

色相环24色加黑渐变秩序调和色表

色相环24色加白渐变秩序调和色表

⑵主要运用在光构成设计、舞台灯光设计、展示照明、景观照明、摄影等专业。

3.减色混合

⑴颜色混合(减色混合)

印染染料、绘画颜料、印刷油墨等各色的混合或重叠都属于减色混合。 ⑵ 标准的三原色: ⑶ 品红M(明亮的玫红);柠檬黄Y;湖篮C;间色: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合

复色:两种不同的间色相混合所得色。 第二节 空间混合

1.空间混合定义:色彩的空间混合也叫视觉混合,是色彩分离并置在一起产生相互的影响,在一定的空间里,产生视觉上的混合。

2.减色混合是空间混合的一种形式;它是放大了的颗粒的减色混合。

3.空间混合的规律 4.空间混合的特点

5.空间混合及与照片对比图例11张。 第三节 色彩推移 1.明度推移

⑴定义: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

⑵表现方法:通常选一种明度与纯度都较底的色彩,逐渐加白,不加其他任何颜色,依次调出明度各不相同而明度差又相等的色阶,构成明度序列,色阶越多,则画面律动效果越强烈。 ⑶同色相明度推移图例8张。

2.色相推移

⑴定义: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色相。

⑵表现方法:一般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用两色相加或模拟两色相加为中介色,使推移自然流畅,色相推移的中介色也可以使用无彩色系的黑、白、灰或金属色,任何颜色都可以推移至另外的颜色。 ⑶色相秩序推移11张。 3.纯度推移

⑴定义:是指某一纯色向无色系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 ⑵表现方法:一般使用与该纯色同一明度的无彩色灰进行纯度推移,如果明度相等悬殊,会因受明度变化影响而削弱了纯度要素。 ⑶纯明度为主的秩序推移图例 4.冷暖推移

概念:冷色极限为蓝,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可以选用中性色为中介色进行推移构成,中介色也可以选用与冷暖极限色同明度的中性灰色或金属色。

推荐第2篇:详细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重点:理解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利用导学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

列表比较:利用分类比较,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知识源于生活实际;

媒体展示:通过媒体展示,提高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

师: 1.同质量的这些食物含有的热量一样多吗?(两个学生回答)

不一样多,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常识很容易得出,油脂摄入过多的人通常都会较为肥胖,所以,图中(PPT)的食物热量不一样多。

2.当你在学校参加运动会消耗了大量体力时,你认为图中能尽快地为你补充能量的物质是什么?(喝杯牛奶?吃口红烧肉?吃碗米饭?还是吃点蔬菜水果?) 说明你的理由。(两个学生回答)

吃碗米饭。(含糖量高的食物)为什么选择吃碗米饭而不是别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师:在这节课堂中呢,我希望大家通过借助导学案能够掌握以下的内容: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PPT)

好,接下来的

分钟,大家就跟着自己手上的学案去自己的书本里去发现答案,如果有遇到困难,也可以小声的与小组成员讨论,希望大家合理安排好时间,完成自学任务。

师:好,同学们停下来了,经过

的自学,相信大部分同学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有了相当多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学案的标准答案,来让同学们测评一下自己刚才的学习效果。

学案标准答案展示

师:当然,同学们对一些知识点还存在有疑惑,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约三次,每次答疑最多两名学生回答)

师: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积极,剩下的问题呢,可以课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来办公室问老师,下课!

六、教学总结

七、教学反思

推荐第3篇:详细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

郑东新区龙子湖小学 执教教师:胡亚锋

《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课题名称: 《北京喜讯到边寨》

二、授课对象:

五年级

三、授课类型:

欣赏课

四、教学理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聆听,在听、说、唱、跳、游戏等声势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同时获得身心的享受。

五、学习目标:

(一)、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能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当喜讯传来时人们载歌载舞的狂欢情景。

(二)、通过唱、跳、听等活动方式,学生能初步感受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比较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学生能够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三)、通过乐器训练、声势活动、游戏环节,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在喜讯的气氛中。

六、学习重点:感受音乐情绪、学习音乐风格。

七、学习难点: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各主题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

学习方法:奥尔夫声势律动、情境教学法、图谱学习法、听辨法等。

八、学习过程:

(一)、视频导入 (完整聆听)

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音乐,我们先来听一首管弦乐合奏曲,看一看音乐家们的风采,欣赏的时候注意感受一下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一会同学们来说一说(出示课件播放视频)。

(二)、新授、揭示课题与背景

师:欣赏完了精彩的演奏,大家来说一说,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根据聆听感觉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的语言很丰富,(师总结出示课题名称)。

师:原来是有一个喜讯从北京传到了祖国西南边陲的山寨里来了。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喜讯!(播放动画简介,教师解说)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到1976年,带着这个喜讯走进西南边寨重现一下当时的情形(引起学生兴趣)。

(三)创设情境、分段聆听

1、聆听引子(分段欣赏)

(1)初听引子,感受形象

师:边寨人们是怎样迎接我们到来的呢?(播放音乐) 生:号角声!

(2)再听引子,感受力度

师:原来是边寨的人们吹响了号角迎接我们。听!号角声又响起来了,它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分出强弱。

师:我们能模仿一下吹号角的动作吗?(教师引导,动作模仿,结合音乐)

师:下面就由我们的号角手吹响号角,召集山寨的人们前来集会 连接语:山寨的人们听见号角声纷纷赶来,我们看看他们听到这个喜讯后,心情如何。

2、听第一主题。 (1)初听第一主题

师:他们听见喜讯后心情怎么样? 生:激动、热闹、兴奋、等。

师:引导学生图片选择情境,音乐形象具象化。 生:选择图片 (2)模唱主题旋律

师:边寨人民都能歌善舞,现在让我们用歌声告诉他们这个喜讯。(师弹琴,范唱)

生:学生模唱 师:(强调音乐情绪)

师:大家唱的真好,情绪特别的饱满,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加入这场音乐盛会,体验一下欢腾的气氛。(图谱声势律动)

连接语:你们表现的真棒,有了你们山寨才更欢腾更热闹,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喜讯到另一个寨子里看一看。(出示少数民族图片)

师:原来寨子里住着一群能歌善舞的姑娘,我们听一听这段音乐

是如何表现姑娘的舞蹈的,力度上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听第二主题

(1)初听第二主题,感受力度

师:力度发声了什么变化?音乐情绪怎么样? 生:自由回答

师:(再次揭示音乐形象)你的耳朵真灵敏,我们这边的姑娘拿起你们铃铛回应一下他们。

生:打节奏。 (2)声势乐器演奏 师:固定节奏,分组演奏。

师:现在让我们驾着轻快的马车,到远处的苗寨和彝寨把这个好消息送给他们(略讲第三主题,引出第四第五主题)。

4、听第三主题,学生做出骑马的动作,教师双响筒演奏马蹄声。师:老师的马已经准备好(敲双响筒)。 生:做牵马动作。(此乐段为略讲乐段)

5、听第

四、五主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音乐分辨音乐形象 生:学生聆听第四主题和第五主题选择。

师:来,让我们学习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加入苗寨的庆典。 生:(学习舞蹈)

连接语:你们的舞姿真美,刚才迎接我们大家的还有热情的彝族男女,我们听一听哪一个是男性形象哪一个是女性形象?

生:前边是男生,后边是女生 师:用什么样的词语描述男生的感觉? 生:健壮的、有力量的

师:你说出了男性的粗犷奔放的感觉。女生的音乐形象是怎么描述的?

生:活泼可爱。

师:你们见过哪些少数民族男女对舞的场面 生:(回答)

学生创编男女对答的声势律动。

师:你们表演的真棒!男生们表现的粗犷、奔放。女生们表现的轻盈、可爱。让我们告别热情的彝族男女到最后一个寨子去,听听这段旋律我们熟悉吗?(播放尾声)

6、聆听尾声

师:这段旋律熟悉吗? 生:熟悉,是主题一

师:是,你们记忆力真好,这段是主题一的再现,但是比主题一更欢快的速度,宏伟的音响。声音更辉煌,营造了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

(三)完整聆听,张贴图谱。

师:让我们回忆一下一路来的历程,考考大家的记忆力。

(四)、师生总结

师:我们终于把好消息传遍了西南边寨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回顾一

下一路的历程(播放ppt师生语言总结):今天我们作为带着喜讯的信使走进了西南边寨,伴着迎接我们的号角声把好消息带给他们,我们感受到了边寨人民的热情奔放和姑娘们的活泼可爱,然后我们驾着轻快的马车把消息带到遥远的苗寨和彝族山寨,领略了迷人苗彝音乐风格,和苗族姑娘与彝族男女共舞。现在就让我们边寨人民齐欢庆,完整的伴着音乐庆祝喜讯的到来(播放音乐完整表演)。

推荐第4篇:详细教案

On

holiday Step1 Greeting.

T:六一儿童节刚过,你们是怎样庆祝你们的节日的呢?

Ss:在学校看表演,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吃肯德基······

T:嗯,很好,那你们开不开心?

Ss:开心。/ 玩的不够尽兴。

T:嗯,玩的不够尽兴。那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比如说,想去哪里玩?虽然六一儿童节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暑假了,暑假你们有没有什么打算呢?

Ss: 想要爸爸妈妈带我去···

想要去旅游···

T: 那你们有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比如说海边、或者是痛痛快快的去吃一顿?

Ss:嗯,我想去····

我想去····

T:好,非常棒。那你们就要好好表现,争取期末考试考出一个好成绩,然后就要爸爸妈妈奖励你们,带你们出去玩。怎么样?

Ss:好! Step2

Presentation

T: 嗯,那么我们来看看,我们的Simon一家都去哪了呢?翻开书到72页。

T: Ok! Who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Ss: Simon、Stella、···

T: Yes! very good! Now, 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Ss: I can see mountain, beach, sun, sea````

T: Anything else?

Ss: eagle.(老鹰)

T: Ok! Read after me!

T: mountain, beach, sun, sea, shell(注意嘴型和舌头的位置)

(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Ss: mountain, beach, sun, sea, shell

T:好,下面我来指,你们来读。(老师指着图片,让学生来读单词。多次反复练习,增强记忆)

Step3 Listen and answer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repeat.And then answer my questions. Step4 Listen, point and repeat. Step5 Listen and point, sing.T: Read after me! 首先来熟悉一下歌词,跟我一起读。 T:I’m writing a new song, I’m writing a new song.At the beach, at the beach.Ss: I’m writing a new song, I’m writing a new song.At the beach, at the beach.T: Suzy’s getting lots of shells, Suzy’s getting lots of shells,.At the beach, at the beach.Ss: Suzy’s getting lots of shells, Suzy’s getting lots of shells,.At the beach, at the beach. ```````(后面的省略) Step6 Listen to the song.Step7 Ask and answer. T: Where is Stella? Where? Ss: She is at the beach. T: What’s Stella doing? Ss: She is writing. T: Yes! She is writing a song.T:OK.Where is Simon? And what’ he doing? S1:He is in the sea.He is swimming.T: Where am I? Ss: In the claroom.T: Yes, in the claroom.So, what am I doing? Ss: Teaching.T: Zhang wentao, Where is Zhou rongpeng? What’s he doing? Zhang: He is reading.T: Very good!

(反复练习句型,到熟练为止。) Step8Homework

推荐第5篇:详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课题:《黄河颂》

教学目标:

1、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

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渲染气氛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师问:同学们,刚才在上课前欣赏了一段音乐,听完这段音乐后,大家有什么感觉呢?

生答: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

上课铃响~~~~~~~~~~~~~~~~ 师:上课~~~同学们好!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激情去上我们这节课。

二、导入新课,细听朗诵

师: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践踏着我们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随着红军来到黄河边时,他看见那波涛澎湃的黄河后,在这时期创作了一组诗《黄河大合唱》。

1 师问:全诗共有八个乐章,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他的第七章《保卫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2 (板书课题)

二、朗读伴随、颂说情怀

师:从诗歌的题目“黄河颂”上看,整首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生:“颂”!

师:大家真是“慧眼识字”,没错。

师:我们这首诗歌可以分为这三部分。这三部分具体是怎么分的呢?

生:~~~

2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朗诵词吧,感受一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板书)

2 有没有一种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感觉呀。好,我们就带着这份激情去学习下面的主体部分。

师:下面,老师做个示范来读这部分。注意听时,要解决一个问题:这部分是不是都在赞颂黄河的呢?

生:~~~~~~~~~~~~~~~~

(板书:望、颂。)

1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望黄河这部分。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读一读。

1、读完后请同学起来指出问题,要怎么读才更好。

3 师:刚才几位同学提的意见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在你们小组里

3 面体验一下这种感觉,注意带着问题去读:(出示视频)望到了哪些景色呢?望有没有什么顺序?读完后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师:老师通过刚才,发现我们(2)班的同学的朗诵能力还真是~~~(伸出大母指) 看看同学们这些问题解决的怎么样了?哪位同学说说。

学生回答~~~~

5 „„

师: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内在精神,难怪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随之也油然而生。所以,后面就是在赞颂黄河,好,我们一起读读看我们作者是怎样赞颂黄河的。老师给大家作个示范,读第一个啊部分 ,然后大家就接着往后面读。

读“颂”

2 师:“啊,黄河!” 我们课文中出了几个“啊”呀?

生:三个“啊,黄河!”

师:那三个是一样读的吗?不一样又是怎么读的? 生:~~~~~ 师:在小组里面试着去读一下。注意!深情,坚定,激昂,读出它的变化!

注意要解决的问题:从哪些方面来颂黄河的呢?读完后小组讨论。

生:~~~~~~~~~从养育、保卫、激励。(板书)

师小结:就是因为黄河有着这么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所以我们诗人在呼告我们要向黄河学习,对吧。

我们一起来把它读一遍吧。

4 (板书)

师;诗人在告诉我们学习黄河的什么~~~~~~~~~~那种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板书)

小结: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堂训练、思考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

1、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什么意思?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把理由说清楚)

3、你能创作一首小诗赞颂黄河吗?(试一试吧)

四、音乐伴随、刚好下课

下课铃响~~~~~~~~~~~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

——

主体

——

尾声

︱ ︱ ︱

伟大而又坚强

学习黄河精神

︱ ︱

——

民族精神

——

执教者:刘昕欣(老师)

2009-3-4

推荐第6篇:人教版初一语文《春》详细教案

《春》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教学重点:

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

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导入: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春天给人以温暖,春天给人以力量,春天更给人以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通过预习,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朱自清呢?好,希望同学们能记住。

接下来呢,请同学们把你在预习环节当中向同学们提示的字词准备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下,看我们这节课要积累哪些字词。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多音字、形近字、难理解的词语注释等等)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提示?(酝酿 散多音 混一种读音 嘹亮-獠牙-撩拨-潦草-缭乱 蓑衣-衰 静默 呼朋引伴)

那么大家在家里面读了几遍课文?

接下来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条:

1、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准备好了吗?谁先来?这一部分写得是作者对春天的?那你能不能概括这一自然段描述的是一副什么样的图景呢? (概括、起名字)

大家看题目,本文以“春”为线索,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盼望、描绘、和赞美。

在读的时候,大家也可以感觉到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那么除了刚刚这些大家看看还有什么图面?

这部分作者用了五幅图来描绘美丽的春景。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进一步思考,刚刚你们已经读出喜欢的段落,再讨论一下,你喜欢这些段落的理由,和同学也和老师一起交流交流。 (把语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其实风是最难写的。风有什么特点呢?没有特点。无形、无色、无味,那你看作者怎么把这一段写得这样的完美?他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的?直接写风,风有特点吗?所以你看作者在这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来表现,借助其他的事物把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温暖而又和悦。大家看第一句,„„哪种感觉器官让我们感觉到的?母亲的手摸着你是什么感觉?温暖而又亲切是吧?这里也用了诗句。还有„„是从?的角度来写的。大家在春天的时候尤其去原野上有没有感受过这种体验,一种清新的味道扑面而来。除了这些,还写了鸟儿,这一部分作者是从„„角度来写的,这样子就先前的宁静一下子增添了一种热闹,通过春风中景象的描写,把无形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那么通过刚才老师这种示范性的分析,同学们想一想,再去分析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入手?

从不同的感觉器官,还可以从修辞方法,生动的词语的角度去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等等,那么这一类的写景的散文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如果我们每个段落都用同一种方法来表现,你们觉得好吗?你读起来是不是就觉得比较单一了?那刚才这一段老师帮你们分析了春风图当中作者最重要的是运用了各种感觉器官来把置身于春风中的景物描写得有声有色,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无声无色的春风也是那样的温暖、和煦、可人。

那么我们现在看看春草图好吗?你看看作者在写它的时候抓住它怎样的特点?

(钻)在哪里体现的? 多软 覆盖面是非常广的,既写出质地又写出颜色,那整个这一段你读起来是不是非常的轻快而活泼呀,因为他运用了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写出了小草生机勃发的特点。那么运用这些词语来描写写作的对象可以表现得更加生动,比如说写草生机勃勃,写人写出内心的喜悦和高兴。

接下来我们来看春花图,春花图中作者最突出的是从全方位来描写春花,可以说写得非常立体而有层次,大家看看这四个结合,„„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出他是怎么表现这四个方面的特点的?首先来看看高低结合,„„从高到低,中间有没有写?介乎他俩之间有没有描写?显得比较有层次了。虚实结合,哪些是实写?„„这些是实写,睁开眼睛能看到的是吧?那闭了眼呢?作者的一种想象,在盼望着。由春花想到了秋实,是吧?在这里面融入了作者的想象,由眼前花的争春到想象中的果实的累累,这是虚实结合的描写。来看下一部分,色味结合,有事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颜色,大家一起说哪一句?味道呢?„„这就是花的味道。最后一个最难,明暗结合,这里的明指的是明写,暗指的是暗写,字面写出来的东西,除了字面之外还写出来字面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解释一下这里怎么体现了明暗的结合,首先看描写对象,是在写野花,明写的是野花,暗写的是什么就是说小草挡住了花,那怎么还像星星呢?亮在哪?通过这句的分析,虽然没有写风却暗含了风,有层次,立体。

刚才呢,我们通过对春风图的分析,提示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感觉,抓住景物的特点

春雨这幅图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时间绵长,细密中的亮晶晶,一层薄烟,除了写雨,还写了雨中的人,„„人们珍惜大好的春光,即便下了雨,也不忍心误了农时依旧在劳作。正面与侧面的描写,景物的变化,在时间的推移下把景物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副连续的画面,写出了春雨当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给我们一种美好的感受。

最后一幅,迎春图。哪些体现人精神气儿的词?„„写出了人们在春天当中的喜悦。 那么通过以上文章主体部分“绘春”的描写,我们掌握了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在以后的作文当中呢大家可以运用:

1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可以是景物描写更加细腻

2选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生动化、形象化。(点亮你的文章) 3细心观察景物的特点,选用准确体现景物特点的动词、形容词。

文章的最后三节,连用了三个排比句,写出了春天什么样的特点?最后在赞春部分作者写出春天的新、美、力。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就像是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写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景。作者就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感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力量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推荐第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详细

《三峡》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 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古诗选集:http://www.daodoc.com/z/sanxia/index.shtml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 嶂(zhàng) 曦(xī) 巘(yǎn)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板书设计: 两岸连山

地貌特征(山) 奇特险峻

群峰对峙

大水猛涨 三峡 夏

江流湍急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 春、冬 素湍绿潭 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

有 形 有 色、有 声 有 情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目标

1、2 难点:教学目标3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三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三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班级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诵默写

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

五、佳句运用

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作业布置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4、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

【附相关资料】 【注解】

①〔交辉〕辉映;〔四时〕四季 ②〔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④〔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预习要求:

1.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4.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2.疏通文意

1) 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2) 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 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 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3.研习课文

1)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2)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4)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4.板书设计

描绘庭中月色 ——追求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5.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6.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西江月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贴图)

8.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观潮》

一、课文悟读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周密在《观潮》开篇,采用渲染手法,用“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一句先声夺人,接着由远而近,写大潮到来时的情景。当潮水远远地从海口那儿涨起时,细如“银线”,由于距离远,“犹抱琵琶半遮面”,只能望见其大致的形貌和颜色。渐渐地就会看到“海上涛头一线来”,有一条银色的横线向这边缓缓移动,像大家闺秀,身披银色条裙,姗姗而来。这时观潮人都要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翘首眺望,像是娘家人盼望着远嫁归来的姑娘。后来,大潮越涌越近,白浪滔天,就像玉砌的城堡、雪堆的山岭一样。那潮声如疾雷轰鸣,惊天动地;那气势像要吞下蓝天、淋洗太阳,豪迈恣睢,真可谓“怒涛沃日为之阴”(郑獬《观涛》)啊!作者用杨万里的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来形容大潮来时的情景,两相印证,巧作小结,画龙点睛。

钱塘江大潮已是天下奇观,而精彩的水军演习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以惊涛骇浪烘托水军演习武艺高强,水军与巨潮大浪斗智斗勇着实让观潮人捏出一把汗,不过有惊无险,宋军胜利了,:“敌船”灰飞烟灭,随波消逝。当然,这里描写的只是寄托作者故国之思而已,他写这篇文章时,南宋早已灭亡。作者未能认识到南宋皇帝偏安于江南一隅,直把杭州当汴州,声色犬马,纵情游乐,当时水军演习只是为了观赏,并没有从实战出发。后来元军南犯,宋军战船数千,舳舻相接,但不堪一击。这是作者的局限。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数百弄潮健儿的惊险表演,更让观潮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作者在这里着意刻画出人是大自然的精灵,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沿岸十余里,人头攒动,车马塞途,江潮人潮,连成一片。文章以人潮涌动反衬江潮奇美,真是言此意彼的精妙之笔。

二、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古人又称浙江大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夸张说法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学习:

第一句用渲染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提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古人称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符合实际,不是夸张,因为这一奇观举世无双。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钱塘江的江口在杭州湾的人海处呈喇叭状,向内逐渐浅狭,海潮倒灌,潮波传播又受到内江狭窄江面的约束,这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探究学习: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当它远远地从海口那儿涨起来时,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后来,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墙、雪堆的山岭,潮头之高能吞天沐日。“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文章首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方面,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探究学习: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写作贵奇,奇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满足其好奇心。《观潮》“奇”在何处?

探究学习:

文章以奇取胜,主要是形奇、神奇、意思奇、文字也奇。作者写江潮涌动时,抓住了形、色、声、力四个特点;写水军演习则主要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和动作迅速;写弄潮儿踏潮走浪彩旗不湿,奇在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至于写观潮场面,侧重写观潮人多得出奇。

5.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探究学习: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6.《观潮》既描绘了一幅风景画,又描绘了一幅风俗画。找出与其对应的段落。

探究学习:

第1、2段描绘的是风景画;第

3、4段描绘的是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增添了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

三、选题设计

1.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已是一种人文景观,试选几篇观潮诗文,研究一下不同作者的描写重点和审美情趣有什么异同。

研究方法:

(1)从不同朝代进行比较研究。

(2)对不同作者语言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3)按不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比较研究。

(4)按不同作者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研究。

(5)以诗文的不同体裁分门别类作比较研究。

(6)把相关诗文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作比较研究。

2001年9月5日中央电视台观潮实况转播光盘;

《观潮》赏析

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奔腾冲激,声撼地轴,叹为观止者由来已久。《庄子·外物》篇讲到任公子“蹲平会稽,投竿东海”,“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指的也许就是浙江怒潮。《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有始皇三十七年“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的记载。自宋以来,以浙江观潮为题材的诗文,为数不少。以笔记而言,就有周密《武林旧事》,耐得翁《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和吴自牧《梦梁录》等,其中《武林旧事》尤能绘声绘色。此书有两处写到观潮:一在第七卷,记淳熙十年(1183)八月十八日孝宗恭请太上皇(宋高宗)、皇太后往浙江亭观潮;一在第三卷,便是这里选录的。两段文字,可以参读。 本文于叙述之外,更多的是描写,诸凡浙江怒涛,水军演习,吴儿弄潮和兵民、皇室观潮的情态状貌都逼真地再现了出来。作者善于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刻意渲染,因而能凭借极经济的笔墨,勾勒出现潮的热闹场面,成为一篇短小精悍的速写小品。

本文劈头两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从大处落笔,提纲挈领,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接着,补充交代“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引出典型场面,然后转入集中描写:“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由远及近,由色相而及声势,序次井然,富有生活实感。海门,一般注家都以为镇名。但海门镇在浙江临海县东南,离杭州有数百里之遥,岂观潮人视力所能及?《淳祜临安志》第十卷引宋姚宽《西溪丛语》所录一石碑记得很分明:“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为涛耳。”原来观潮所见的海门,就是鳖(一作“壹”)子门,在府治东北六十里,它离观潮的中心位置浙江亭(旧为樟亭驿,在今杭州候潮门外)约三十来里地,江面开阔,潮初来时远望过去,仅似一痕一线而已。既而作者以淋漓酣畅的笔触,恣意挥洒,盛夸江涛排山倒海之势。“玉城雪岭”写其色与形,“声如雷霆”、“吞天沃日”,状其声与势。它跟唐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中“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相比,更是惊心动魄,有如身临其境。宋杨万里《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入境小轴·浙江观潮》诗:“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上句写江涛汹涌的近景,下句记远望所见。这里用它来收束对浙江潮的描写,显得十分熨帖自然。

教阅水军,据明人黄尊素《浙江观潮赋》说,是宋室南渡后才有的。文章第二小节叙写的就是水军演习的场面。主其事者,是“京尹”。京尹,就是京城的长官。宋室南渡,以临安(今杭州)为“行在所”(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这是不忘旧都汴梁而以临安为行都之意),所以才有“京尹”这么个称呼。从教阅(训练、检阅)水军的特点出发,作者首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艨艟战舰摆开的阵势方面,以显示出教阅场面之宏伟。“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卓诡变幻,见其调度之神速,操控之机灵。然后历数水军诸般武艺: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洪波上,竟从容悠闲得“如履平地”。一经这么映衬烘托,越发显示出健儿们本领之高强,动作之娴熟。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关注水军操练之际,笔锋又转而去描写另一画面:“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刹那间,烟炮满江,象征着“双方”接火,交战方酣,怎不令人心惊魄动!读者惊魂未定,画面陡转:“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原来,趁着硝烟弥漫的当口,诸船尽藏,不见一只,意味着樯橹灰飞烟灭,一场厮杀胜利告终。作者就是如此善于摄取水军实战演习中的特技镜头,着意渲染铺张,层次清楚,给读者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剪裁的精当和文笔的老到。

第三节,转入对吴儿弄潮的描写。“弄潮”也是宋代时行的一项精彩表演。“吴儿”,吴地少年,钱塘古属吴地,故称。“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文身,身上刺有花纹。“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寥寥数笔,便使弄潮儿激流勇进、果敢好胜的心理态势跃然纸上。接着,又写“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传神地再现了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试想,“鲸波万仞”,浊浪排空,何其惊心!而他们却履险如夷,“腾身百变”;不仅此也,挥舞的十幅彩旗居然“旗尾略不沾湿”,由此人们不难想见其技巧之熟练。“以此夸能”,意在挣钱(观潮时“豪民贵宦,争赏银彩”),而不是单纯的群众性娱乐场面。无怪乎苏轼要发出“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的感叹!与周密同时的吴自牧,在《梦粱录》里把弄潮儿斥为“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既然如此,周密又何以津津乐道,在《武林旧事》里不止一次地以欣赏的笔调极力渲染吴儿泅水的本领呢!细读下文,便可了然。 最后两小节,特写观众辏集的盛况。先写豪民贵宦车水马龙,僦赁看幕,再写宫中观潮,临了兼及都民。这里描写的中心则是皇室贵近在“天开图画”台上观潮。十里江岸,“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统统不过是“黄伞雉扇”的铺垫陪衬。在都城细民眼里,“天开图画”台,“真若萧台蓬岛”,仿佛是现实生活中的神仙世界。所有这一切,在周密心目中都是大平盛世的象征,是令人向往的。今天看来,这种景象恰恰反映了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又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已。”(《跋》)其实,周密这种思想情绪渗透全书,《观潮》一丈自然也有表露。对此,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遭际来考察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无需去求全责备。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情意目标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读提示]

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找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2、全文共两段,请简要介绍各段的大意。

3、寒冬腊月,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钟情山水的独特个性却遇上了知音人,他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默读此段,找出表现独寂的夜游者相逢的心境的词。

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还有什么深意吗?

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6、从小品文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重点难点导学]

1、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著名文学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快园道古》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炽。

2、诵读指导

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3、字词积累。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还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4、品味白描手法的妙处。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下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一种人生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助学资料]

1、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夜深人静,我雇了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浓云、远山、湖水,上下一片白茫茫。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①,与杏桃相次②开发,尤为奇观。 注解:①勒:抑制。

②相次:一个接一个。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朝烟

②夕岚:

③开发:

(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不同意思。 西湖最盛

① 今岁春雪甚盛 梅花为寒所勒 ② 尤为奇观

明确:(1)①早上的云雾

②傍晚的山气

③指花的盛开

(2)

兴旺,指景色最美之时 被,介词

① ②

大,指雪很大 是,动词 [知识网络] 线索 重点 灵魂

景中含情

湖 叙事 写景 抒情 情景交融 心 移 一痕

天空 步 一点 局部 孤独落寞 亭 时 崇祯五年十二月 全景 云层 换 一芥 有超凡脱俗的

大雪三日更定 湖水 景 两三粒 闲情雅致 看 地 湖心亭

雪 事 看雪 由大到小,突出“小字”

白描手法,如临其景 [达标训练]

一、课堂讨论:

对“西湖”诗文的认识有哪些?

二、自测题。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拿一小舟

2、下面句中加点字与“客此”的“客”用法相同的是( ) A、顾之,客请与予对局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以河为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D、有两人铺毡对坐

3、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是“一痕”、“一点”、“一芥”?

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将与本文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附达标训练答案:

二、

1、C

2、C

3、因为湖上雾浓,所以长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点”、“一芥”,形容船小。

4、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白描 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江雪》 烘托 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附[导读提示]答案:

1、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仅仅是看雪吗?还有看人)

2、第一段总写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第二段写亭中与人共饮。

3、“见余大喜”中的“大喜”既是亭中人的惊喜,也是作者夜游的独特心境。

作者落拓不羁,放浪于山水之间的高雅情调得到了应和。

4、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

5、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个字,篇幅短小,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厚。如“独”、“大喜”、“雾凇沆砀”等。

6、本文是张岱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韵味,美的语言。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

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课件、微机或投

影仪。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研读与赏析 o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l曰I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

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

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

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齐背课文

《游山西村》陆游导入新课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

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

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

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b.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

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竞背课文 抽查背诵 ■研读赏析

齐背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拓展延伸《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归田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田园后的遁世思想。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 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月》„„■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 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研读赏析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b.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

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b.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

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

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

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齐读背诵

《渡荆门送别》李 白■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学生讨论交流 a.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研读赏析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出示学生设计的图画或课件,引导学生对照赏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齐读背诵。延伸作业阅读《归园田居》其他四首。摘抄盛唐高适、岑参的著名边塞诗,并点评赏析。从四首诗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

推荐第8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田园诗情》详细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引入、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欧洲西部的荷兰,观赏了那里的田园风光,现在还能不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的田园风光呢?

(让学生简要地说一说,并简要板书)

2、(指板书)去过荷兰的人都说这些田园风光很富有诗情画意,那这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地,美美地欣赏品味荷兰的田园风光。

二、走进牧场,细细欣赏 (二)、品味,诗情在哪里

师:题目中“田园”一词,你们懂吗? “诗情”呢?

师:所以好多同学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只能读出课文的“田园”里的东西,发现不了“诗情”。猜猜看,“诗情”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谈理解。

师:你们说的有点接近。“诗情”,就是像诗歌一样的美好,充满美好的意境。有一词语叫“诗情画意”,像诗和画一样有着美好的意境。 (一)、读懂,读出意蕴来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生抢着读,读的字音正确。

师:(摇摇头)看似简单,其实没有读出真正的意思来。 一生又读。

1

2、课文读懂了吗?主要写了什么?谁再读第一段?

生:(若有所悟)荷兰是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有意思强调了“牧场”一词)

师: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因为课文主要写的是牧场,所以强调“牧场”一词。

3、这段话可不可以这样说“荷兰是牧场之国,水之国,也是花之国。

生:不可以,那就变成是主要写荷兰的花了。

师小结:对!你们看,同样是这几个内容,最想说什么,就是需要强调的,就需要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第二自然段

1、现在请你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主要写了什么?

2、你能读出“诗情”来吗?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诗情”。生: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3、你见过郁金香吗?什么样?

生: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叶子很绿。

4、而且大片大片的,看上去有什么感受?(太美了)谁再读一读?

5、渲染:“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绸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郁金香和绿色的大草原在一起,那该是什么景象啊!还有

2 呢?还有黑白两色的奶牛在来回地走动。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奶牛在吃草……我看到旅客天地间很广阔,颜色很鲜艳……

6、如果你是作家,你会……如果你是歌唱家,你会……如果你是诗人,你会……

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感受就是“诗情”啊!你感受到了吗?课文中还有吗?

继续交流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牛”的句子。

7、渲染:同学们,蓝天、碧草、郁金香,吃草的牛、思考的牛、顽皮的牛、仪态端庄的牛,真是如诗如画呀,这就是“诗情画意”。美美读一读,读出你心中的“诗情”! (三)、如果,你是一匹骏马

1、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匹骏马,你最希望得到什么?(生自由发言)

2、当这些要求和愿望都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

3、荷兰的骏马骠悍强壮,它所希望得到的,也都应有尽有。谁来读读,读出骏马的生活的自由。

生读

4、第一句怎么读啊?那一条条运河在骏马的眼里是什么? 学生练习读。

3

5、“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呀,什么样的心情?(自豪,满足。)

7、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 (四)、感悟,“忙”与“静”的和谐

1、傍晚的牧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静)

2、你读出了“静”,哪儿写出了“静”呢?

(1)、有汽笛声应该不“静”呀,怎么能说“静”呢? (2)、师范读,强调 “偶尔”、“寂静”

(3)、生:因为很静才能听到远处偶尔传来的汽笛声。 (4)、学生有感情地读

3、交流:“忙”。

(1)、“装满奶的船只舒缓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开往城市”,一边挤着一边运着。

(2)、“忙”最容易引起的时人们之间的喧闹,怎么还这么“静”呢?

(3)、忙而不乱,忙而有序,忙而有节奏!好样的!人的素质高,行为文明。这么美的环境,影响着这里的人;这里的人,创造着美的环境。

(4)、引读“当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一切又是那么安静。”

4、同学们,美好的第二天又来了。请大家再次把课文完整地读

4 一读,走进田园,感受诗情吧!

(五)、总结

现在让我们回味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吧,我们知道,说荷兰是水之国,是因为--(碧绿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说荷兰是花之国,是因为--

说荷兰是牧场之国是因为那里有---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说真正的荷兰应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个美丽的国度中畅游了一两天,天亮了我们就要回家了,想带点什么留作纪念呢?

(突出这里的特产的独有的特点。) 【板书设计】

白天:自由

田园

傍晚:宁静

诗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夜晚:平静

5

推荐第9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詹天佑》详细教案

5.詹天佑

教材分析: 《詹天佑》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创造才能。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充分体现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出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体现詹天佑的“杰出”。而开凿隧道,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隧道,很有代表性。课文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朴实通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通过自学读书,讨论交流,相信学生能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读事例、画示意图、看插图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詹天佑像 “人”字形的线路图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年 月日)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生自由读

2.师根据学生情况,抽生分段读文,检测生字掌握的情况和读文情况并及时正音。(注意:挠是鼻音,岔是翘舌音。)

3.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预设:生可能答不全,这时,教师强调归纳事件的方法,或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归纳的情况,引导学生尽量说准确、说完整。

4.此时,詹天佑在你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5.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句话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那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结。 生汇报

(应该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而且要挟清政府只能用本国的工程师,否则他们就要干涉。就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这个消息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嘲笑,而詹天佑并没倒下,而是顶住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在2──3自然段。

三、在修筑的过程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 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6.师小结。生互查勾画的关键词、句、段。

7.读勾画的句子,自己感悟句子的意思,体会爱国情感。

四、细读

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深入理解。

1.自由读

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地方。教学预设:学生可能问: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京张铁路才200公里,为什么詹天佑能凭借京张铁路成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学生还可能问: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重点句,抓住阻挠、控制、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认识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詹天佑产生敬佩之情。

第二个问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社会背景的资料进行理解。意识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帝国主义的野蛮、狂妄。从而痛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行径感到愤怒。) 学生谈感受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有理。 2.细读了这些句子,此时,你最想对詹天佑说什么? 3.带着自己独有的感受有感情地读

二、三自然段。练习

(1)写生字,对难写的字和易错的字,教师进行指导,如毅、挠、庸、劣。 (2)背

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抽生背

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二、细读四──六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

1.读这三个段的重点句,想想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和哪些地方能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我们可把这些句子分为两部分,一是修路遇到的困难,二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言、行、想法。请同学们抓住这两个部分体会。 2.小组汇报

(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塞外环境恶劣,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而詹天佑„„,体会到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在开凿隧道的时候,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又采用了中部凿井法。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方法的巧妙、设计的大胆让我们感悟到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从以上的句子和词语,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线路图或画示意图的方式理解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和中部凿井法,以及用演示方法体会“人”字形线路的巧妙。 师小结:爱国主义精神是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新设计是他杰出才能的体现。詹天佑不愧是(生读: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自主感情朗诵重点句。

4.交流这部分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试着背一背。

三、美读关键句,体会其作用

1.有感情地读所有的重点句,想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2.小结理解、体会重点句的方法。

四、课文总结

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的有利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

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100年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课题:詹天佑) 作业设计:

1.抄写喜欢的词句。2.背诵感受深的部分。

3.搜集关于中华爱国儿女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5、詹天佑

杰出 爱国

教学反思:

推荐第10篇:定**详细教案

定**

一、本词导入。

站在这儿,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堂课的工夫;加一个字,人生就是上一堂课的工夫。

类推一下:

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场雨的工夫。

一场雨,躲一场雨。 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板书:雨

前者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

后者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有了动词,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

苏轼会怎么看?请翻开教材 71页,我们一起来看《定**》。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同行(xíng)

吟(yín)

啸(xiào)

一蓑(suō)

2、教师范读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朗读指导

有点苏子行吟的味道。“何妨„„平生”,还应该读从容点,潇洒点,豁达点。----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这是节拍。调子呢,不扬不抑。

“竹杖芒鞋轻胜马”有点喜悦和豪迈在里面,可以调子略高点。但要随意、朴拙点,豪放在骨子里,在不经意间。

“料峭„„微冷,相迎”还有对人生阴晴不定、捉摸不定的复杂情绪。

„„

3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以及小序,了解〈定**〉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而且。。。。。。。。。。。 ——他没躲雨。(小序中,词中。小序作用?“故”:写作缘由,一件小事寄予深刻哲理。)

——他说风雨皆无。

——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

附高考题: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4分)

答案可在最后公布,以留下悬念。(答案: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有几分禅意了)„„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三、背景穿插。

1、苏轼出世了吗?

——没。

·你怎么知道?

——这位同学用苏轼的生平经历证明了,他一生都在仕途上。被贬到黄州还挂着个团练副使,被贬到惠州儋州也还有个节度副使、别驾什么的。预习很扎实,看得很细。( 22岁中进士,先是当判官,然后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被贬黄州,职位团练副使(自卫队副队长),出来之后,又先后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节度使副使,别驾。)

3、那大家知道他这首词写在什么时候吗?

.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好多人都记得余秋雨的这句话: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哪位同学来谈谈苏轼去黄州的背景。

——他这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和历史还有关,和政治有关。苏轼是在朝廷新旧党之争中倒的霉。(有意思的是新法当政,他发现新法弊端,故反对;旧法当政时,他又觉新法仍有可取之处,所以他不见容于两端。在新法倒霉后者苏目睹新法一些弊端,故很不同意王安石的新法。神宗即位支持变法,旧雨凋零。苏轼自求外放。就是前面说的出知杭扬等。这样持续了大概有十年,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说他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具体情况是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 坐牢 103天,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这位同学说东坡获罪?独以名太高。那是他弟弟苏辙说的。你从哪里得知?余《苏东坡突围》。很是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他从社会的文化心理角度来阐述东坡怎么倒的霉。

四、重点探究、拓展

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一):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雨骤风狂。

2.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闲适、坦然的心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起骑马,何难何易,这是不言自明的,更何况又是在雨天的泥泞地上走。可是作者说“竹杖芒鞋”比骑马轻快得多!这种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游泳》超旷达观之状可掬。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4苏轼靠什么来抵抗人生的狂风暴雨?用从某个词语中,我看到了苏轼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或者精神的句式说出你的理解。 莫听―――>超然物外 何妨―――>镇定自若

谁怕―――>向风雨挑战的倔强 吟啸且徐行 ——>潇洒闲适

“竹杖芒鞋轻胜马”,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起骑马,何难何易,这是不言自明的,更何况又是在雨天的泥泞地上走。可是作者说“竹杖芒鞋”比骑马轻快得多!这种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游泳》超旷达观之状可掬。 一蓑烟雨任平生”,点明了词中所说的风雨,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风雨,而兼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的考验。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算得了什么?一个“任”字,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见出自若、自信的胸襟。 板书:任(“徐行”)

5总结人物形象1:风雨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板书) 2:写作技巧:双关

(二):——下片

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

2, 苏轼为何喝酒?

在苏轼以前的作品中苏轼为什么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孤独)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忧愁)

:写此文时苏轼忧愁什么?注意序中日期,结合注释思考。

乌台诗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命悬一线

九死一生)

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开荒种地

生活艰难)

明确:沙湖道中风雨——人生的风雨

3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抓住哪些字词?(抓住“斜阳”“迎”)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的希望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往事,人生顺逆心中已无分别,犹如菩提本无树,明月非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抓住“萧瑟处”“风雨”“晴”)注意这里的晴与词序中的遂而已晴和山头斜照是否矛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不以物伤性”;“得失随缘,心无增减。顺和逆,穷和通,在智者的心目中,都是无所谓的。超脱,旷达自适,但并不颓丧沉沦。

总结人物形象

4: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雨后东坡——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板书)

5, 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然后完成导入时试题。)

7 关键:“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板书:无(“回首”)

这让我想到五祖的两个弟子的话:“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有一位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无风雨,颇相似,有点空蒙之感,禅意很浓了。

三总结:激凝思辨 体悟人生

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归。

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苏轼的“归去”是归向何处? 预设学生回答:

1。归朝廷 因为在苏轼的一生中,都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浣溪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江城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2.归田园。喜好庄子,纵情山水,每到一个贬谪处,都能敞开胸怀,尽情走进 深山,寻找一种解脱,在山水间,淡泊名利,皈依心灵。如《记承天诗夜游》: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归佛门。如《菩提》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 4.、“归去”——回归自我

面对风雨,谢灵运归去了工丽的山水诗中消磨个体生命,陶渊明归去了世外桃源独善其身归隐田园,苏轼的归去遵循心灵的指引,积极实现人生的关照和超越,在生命的左岸和右岸之间,独守那份朴拙、持重、超然、旷达的自我。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处处是家)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是家)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心如海天——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 :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 一心渴望退隐 ,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他不同庄子、陶潜

——。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

·苏 360首词中,归字出现 100多次。他要往哪归?

我们来看他另外几首词。

——《定**》:“„„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吾乡何在?在心安处)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像什么?飞鸿踏雪。一切皆为偶然、虚幻,无论功名利禄,还是痛苦灾难,所以还有什么可以悲喜的呢。(故欢乐不必过于欣喜,痛苦可以在内心化解,世事沧桑实属过眼烟云,求得本心清静便是解脱。和悲喜不形于色还不同,不形于色,心里有,他是化了悲与喜。(这就直接导向了对社会共认的价值系统的否定,和对苦难现实漠然处之的态度。)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 hu2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个笑话,以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头却发现他在呼呼大睡。)他的江海是什么?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100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参: shē n)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而不恨,心里装着什么,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是何等的跨越或超越!)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辈子也不明白这个社会是怎么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他是谪仙人。苏轼呢,春来春去,盛与衰,他将人生看得几清明,因为看透,所以通透。

他想归哪儿?归于心。(不同于曹操的天下归心,而是自归于心)

这位同学提到东坡为何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是因为没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而是要逃离人生。可是,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六、温故知新

我们以前读苏轼的东西是不是都是这个感觉?不是。举点例子。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壮志难酬)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但愿,千里〉(美好祝愿,人间情怀)

《赤壁赋》呢?还是有点归的味道。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任”也好,“无”也好,有风雨才有归意。我突然又想到了苏轼另一首词: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天涯处处芳草处处可归。心里有就有。墙里墙外,多情无情,面对一切悲剧,都能笑而归了。范仲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芳草是故乡。

七、个性阅读

1、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欢苏轼?不是。那请联系本词来说说。

——风雨本客观存在,他却视而不见,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慰藉。

你觉得这种慰藉不好吗?

——如果命运强加给他的这种风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应该愤怒,应该抗争,这才是真性情。

——高兴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我在网上也看到一篇文章,和你的观点很像。推荐给你:

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贬谪琼崖”的下场,是不正常的,而苏轼最终能够对这一结果接受并心平气和那就更不正常了。

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念其实只是“随遇而安”的另一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旷达”实则是一种无奈,“突围”其实是一种逃跑。

在人格的坚硬性上,苏轼不足以和中国历史上那些坚持真理而不怕杀头的人比肩而立!把这种“纯正的窝囊”演变成了一种“虚假的完美”,因而,他就“罪莫大焉”。

2、我们很多同学想跟你商榷了。那你们认为人生之雨来临时,到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

——你说

——你说

听大家这么说,我突然感觉到人生的复杂和多元了。在人生的穿林打叶声中,你到底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对得起人生这一场雨的工分,对得起容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行了。

八、学习评价

鉴赏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评价,用一句话说说他的人或他的词。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影响了无数后继者的人生模式的选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从而使他与后世的读者,建立了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王水照复旦教授,唐宋文学权威)

——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而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王灼云(《碧鸡漫志》)(课本单元标题语)

带着我们对风雨的理解、对东坡的理解我们再读一遍。

九、出题训练

我们围绕“雨”说了这么多,原文的“雨”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既是自然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么说诗中的“风雨”用了什么手法?

——隐喻义,双关。很好,如果考试,这儿很可能成为考点。最后我们来做一件入世之事:给这首词拟几道赏析题。

——“一蓑„„”刻画了苏轼什么样的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常是重点)

——“归去„„”苏轼要往哪归?结合苏轼生平谈谈苏轼的人生态度。(聪明,把上课内容变成题了)

——“轻”怎么理解?竹杖芒鞋行于泥地真比马轻?

——“迎”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抓字词来解读,很符合出题常规)

——

十.结语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

第11篇:投掷教案详细

小学二年级持轻物体投掷、投准教学案例

作者: 发布日期:2010-04-12 22:23:30 查看次数:183 次

摘 要:

泉港区第三实验小学 林春元

【背景材料】

泉港区进修学校提出的“激趣乐学,主动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被立项为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管理,将作为指导我区今后一段时间教科研工作的一个方向性课题加以实验研究推广(实验阶段:2008年9月—2010年12月)。我校作为这一课题的实验基地校,将在区进修学校的直接指导下,承担其实验工作任务。为了更好的落实研究目标,更好地发挥研究效应,提高实验质效,我校在2009年5月上旬举行的体育公开教学,本次教学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持轻物体投掷、投准教学。

本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中,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用模仿练习法、提示观察法、体验法、自主练习法、提问法、分层教学法、导学、导练,使教法为学法服务。在教学中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学会锻炼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过分强调技术动作,随时注意观察,及时设疑,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教师要多激励,善诱导,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激励。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创设学生自我学习空间,给予学生自我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提高自身思维、判断能力,开发自己的大脑。通过合作学习,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学会友好合作,并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都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练习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健康的成长。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方法,发展学生持轻物掷远、投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自我表现意识。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乐趣,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持轻物体投掷、投准

2、游戏:抛抛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肩上屈肘,自然挥臂 难点:动作连贯,协调。

四、教学准备:

1、纸飞机45架

2、沙包 45 个

3、收音机1台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

1、教师集合整队,把课堂常规教育深透于活动中,表扬快、静、齐的学生和小组。(预期目标: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2、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个军事游戏,我们是解放军空军部队的小战士、小飞行员,今天,我们要驾驶飞机飞向蓝天。

3、《飞行员出操》

预期目标:使学生身心逐渐兴奋进入运动状态 师:请同学告诉老师,飞机像什么一样呢? 生:像小鸟…… 师:好,接下来我们要像小鸟、像雏鹰一样拍着翅膀向天空飞去。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拍着翅膀飞向蓝天。

热身跑(播放音乐):模仿雏鹰飞向天空(教师带领学生模仿雏鹰热身跑) 师:同学们刚才飞得很棒,接下来我们的小战士、小飞行员要要在地面上训练基本功,准备做拍手操了。前排侧平举,后排前平举,成体操队形散开。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动作一起来做拍手操。

拍手操:教师领操,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练习。

(开始准备部分,注重对学生组织纪律、模仿能力、注意、观察、动作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精神集中、听从指挥,明白做好热身活动准备才能使身心逐渐兴奋进入运动状态。)

(二)、基本部分

1、《驾驶飞机遨游蓝天》 正面投掷纸飞机

预期目标:自觉、自主、能动、探究的学习

师:我们的小战士、小飞行员在地面上练好了基本功,接下来我们要学习驾驶飞机,老师要把驾驶飞机的本领教给大家,大家要认真学,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技术本领,才能驾驶飞机飞向蓝天。

(1)、教师讲解投掷纸飞机的要领、重点和难点并示范

正面投掷法: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右)脚在前。右(左)手持轻物体屈肘于肩上,肘关节向前,眼看前方。接着后脚蹬地,向前自然挥臂,将轻物体朝前上方远处掷出。 重点:肩上屈肘,自然挥臂 难点:动作连贯,协调

师:大家一起模仿老师的动作来做一下动作,老师看同学们有没有把飞行的技术本领学好。

生:学生模仿老师投掷动作方法,师给予指导。

师:我们的小战士、小飞行员都非常的聪明,能够很快的把飞行技术学好。接下来,我们的小飞行员每人要驾驶着一架飞机遨游蓝天(小组长给每位同学发一架飞机),大家可以先试飞,老师看哪一位飞行员的技术最高明,飞的最好。 生:尝试体验动作练习。

师:即时评价,反馈学生动作,让同学互相观察,看看别人是怎样投的,他们的动作对不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帮助。 生:观察思考、改进练习。

师:我们的飞行员之间可以互相比试,看谁的飞机飞的好。 生:自行练习,比赛。

师:接下来,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飞行技术,看大家是不是已经把飞行技术本领学好了呢。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表演,其他的同学来评一评,看他飞的怎么样,动作做的好不好。

生:展示表演、评价,教师归纳。学生改进练习。

(在学习正面投掷纸飞机练习中,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方法,使学生的投掷动作能连贯、协调。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不断提高动作技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往合作与评价能力,使学生能自觉、自主、能动、探究的学习。)

2、《空中投弹》 持沙包投准

预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性、合作性 师:吹哨,集合,现在老师接到上级的命令,发现有敌人从太平洋开着战船要来侵略我们的领土,大家说要怎么办? 生:把敌人消灭掉,把他们的船给炸掉……

师:对,我们要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我们的领土。上级命令我们的空军部队驾着飞机向敌人的战船投放炸弹,把敌人全部消灭掉。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这次任务。 生:有。

师:接下来,老师向你们布置作战计划,出示挂图,讲解持沙包投准的动作方法、要求(眼看标志,听从指挥),请同学们按老师布置的作战计划先尝试体验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图(1)

师:反馈同学动作情况及表现

师:提问:怎样投才能投的准呢?小组讨论。

生:分析交流经验(用力大小、方向目标、控制等),改进练习。

师:我们的飞行员到底炸掉了敌人的多少架战船呢,我们4个小组比赛一下,看那一小组炸掉敌人的战船最多。

生:比赛练习(学生参与比赛,展现自我)。

(在“空中投弹——持沙包投准”这环节学习中,学生能运用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方法进行投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交流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性、合作性。让学生在练习中自我展示,自我表现,促进对学生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3、《欢庆胜利》 游戏:抛抛乐

预期目标:提高动作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尝试成功喜悦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体验自抛自接、相互合作互抛互接的各种花样练习(播放音乐)

师:我们空军部队的战士、飞行员非常的勇猛,非常有本事,把敌人全部消灭掉了,把他们赶出了我们的领土。为了庆祝我们的胜利,我们准备要向空中投放礼花,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小沙包向空中做各种方式的自抛自接、互抛互接练习,看谁的花样多。 生:尝试体验练习

(2)、组织学生演示自己的专利,其他同学评价、体验练习

师:现在我们要请我们的小战士、小飞行员来展示一下自抛自接、互抛互接的技术方法,看他的方法好不好,有没有创新精神和锻炼价值。

生: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自抛自接、互抛互接的技术方法,相互评价。

师:归纳,给学生激励表扬(申请专利),让全体同学一起来感受体验这种方法。 生:尝试创新方法,体验成功乐趣

(在游戏《抛抛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勇于创新,不断体验各种自抛自接、互抛互接的技术方法,提高动作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尝试成功喜悦,在活动中自我表现、展现自我。)

三、结束部分

1、《快乐的飞行员》 放松练习

预期目标:心情愉悦

师:我们的小战士、小飞行员非常聪明,很有创新精神,想到了很多种锻炼的方法,尝到了体育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要做一名快乐的小飞行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做放松操。 师:领操、放音乐。 生:模仿放松。

师:讲评、小结、收器材。

(在放松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安全保健教育,让学生在音乐旋律中放松身心,调节心态,感受体育的快乐和心情的愉悦。让学生懂得运动后放松身心,有助于消除运动后的疲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教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思维,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中,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运用“小小飞行员”的故事情境,贯穿了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玩中创,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采用模仿练习法、提示观察法、体验法、自主练习法、提问法、分层教学法、导学、导练,引导学生"玩一玩,练一练,创一创,评一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快乐。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创设学生自我学习空间,给予学生自我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提高自身思维、判断能力,开发自己的大脑。通过合作学习,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学会友好合作,并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练习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健康的成长。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发方法和正确姿势,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

本课运用故事的情境模式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主动参与,积极创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玩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活动,自我展示。在初步学会持轻物投掷、投准以及游戏自抛自接等动作方法,我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实施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风采展示,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我知道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将有着更多、更好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让学生们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健康地成长。

第12篇:掌声详细教案

《掌声》教案

单位:马尔康县木尔宗中心校 姓名:苏蕾 邮编:624014 电话:15983728856

一、教材分析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一个“爱”字贯穿始终。《掌声》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同学们给了她两次热烈的掌声,使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阅读他们大致能明白文章所讲的故事,但仍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难以明白“掌声”所具有的内涵,还有一些词语“骤然”“忧郁”等需要结合语境理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领悟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情感的变化,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难点是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分析英子的心理变化。

五、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创设阅读动机

1、今天有好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他们的到来呢?(鼓掌)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2、掌声,给人以鼓励,给人以自信,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9课《掌声》。

3、出示:课题

4、解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2、试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采用ppt填空的方式来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文情怀

(一)、前后对照,感受变化

1、品读第一段,感受忧郁 (1)、讨论:英子在得到掌声前是个什么样的女孩?

出示:第一段

A、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B、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文静,默默地 板书:自卑 C、是什么使她这样自卑?小儿麻痹症使她落下了残疾。

D、这可怕的灾难留给英子的仅仅是残疾吗?它还让英子失去了快乐

E、英子想去操场上玩,想自由的跳舞,想去林荫大道上散步,可是,身体的残疾,使他的心蒙上了阴影,她不愿意和同学们说话,不愿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这么忧郁的一个女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出来? F、如果英子是你们的好伙伴,好朋友,你们喜欢这样的英子吗?在你们心里,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英子呢?

G、是啊,我们都希望英子能活泼、开朗点,能融入到我们的集体中来,你们真是一群善良的好孩子,你们的愿望实现了,后来英子真的变了。 (2)、出示第四自然段

A、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板书:自信 B、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让我们再一次高兴的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一个忧郁、自卑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自信的女孩,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那么大的改变呢?对,是两次掌声,掌声的力量真的那么强大吗?

2、让我们来一起来找找课文中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想想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呢?

3、课件出示两次掌声的片段 A、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次掌声出现在什么情况下的,同学们为什么给英子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出示第一次掌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齐读句子。 “理解“骤然”,可以看出同学们是不约而同的鼓起掌的,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对英子的鼓励。 3.第一次是什么样的掌声?指名回答,板书:热烈持久

4.如果现在老师是小英,你们是小英的同学,热烈持久的掌声响起来好吗? 5.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你们想通过掌声告诉我什么呢?板书:鼓励 6.请女生读读这句话,把同学们的鼓励、小英的感动都读出来吧!

过渡:同学们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在这掌声之前发生了什么事?7.请你用“ ”画出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句子。 出示:(1)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的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眼圈红红的。

(3)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 A.指名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B.自由读第二段话。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为什么犹豫?她在想什么?(英子不愿意当众走上讲台,可老师的话又不能不听,因此拿不定主意,她怕同学们讥笑她,所以她犹豫了,可以看出英子内心非常的紧张,自卑和痛苦。) 眼圈红红的,说明她快要哭了,但她哭出来了吗?可见她多么的坚强。 因此,从“忧郁”“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可以看出英子不愿意上台,因为他有病,所以内心很自卑,通过英子的神态、动作、表情让我们感受到英子矛盾的心情和自卑的心理。 E、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尽管自卑,尽管紧张,尽管难过,但她还是终于站了起来,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这“终于”“一摇一晃”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的艰难。

E、同学们,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这掌声包含了同学们对她的什么?鼓励,信任,那这时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F、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G、此时此刻,如果我是英子,我也一定被同学们深深地感动了,你们看,英子在掌声中,留下了泪水,这是怎样的泪水,包含了英子怎样的心情呢? 分析第二次掌声

那第二次的掌声又是怎样的呢?

在英子讲完故事后,教室里再次响起了掌声,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小英不但完成了这次演讲,而且完成得很出色,同学们又一次把肯定、表扬、赞赏送给了小英,那场面是多么感人啊!所以这一次的掌声除了得到鼓励,更多的是赞扬和肯定。板书:肯定、赞扬

这一次的掌声,同学们又想告诉英子什么呢? D、.再次听到这热烈的掌声,小英内心是怎样的?感激。此时此刻英子将千言万语化作了“深深地鞠了一躬” 然后一摇一晃的走下讲台去了,她把所有的感动化作了一个简单的动作,此时无声胜有声!

过渡:有了同学们的肯定,小英变得自信了。从红着眼圈走上讲台到微笑着走下讲台,小英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

同学们呢回想一下,英子曾一摇一晃的走上讲台,现在又一摇一晃的走下讲台,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她的心情还是一样的吗? 一起再来用朗读来区别这两次不同。

同学们给了她持久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对英子来说不是普通的掌声,是刻骨铭心的掌声,她怎能忘记?多年后,她依旧记得:她把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给我写的一封信里。 出示:5自然段 那封信

齐读这封信,B你体会到了什么?C、总结:从掌声中,英子终于明白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的残疾,只要鼓起勇气,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与感受,再次齐读。

(四)、回归课题,爱心显现

1、三读课题

是什么让自卑的英子变得自信乐观的?掌声

是什么能让让曾失去信心的英子,重新找回了自信的? 掌声

是什么化解了她心中深深地忧伤与自卑? 掌声 是啊!这一切都来自掌声,读到这里,想到这里,你们认为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的是掌声吗?那是什么?是爱,掌声传递了一种爱,一种别人对你的爱,你对别人的爱。

3、在课文中我们把爱化作了一阵阵掌声,送给了英子,正是这包含着爱和鼓励的掌声使英子鼓起了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五)、总结

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人人都需要掌声,人人都需要爱,特别是当一个人渗出困境的时候,我们要把掌声献给别人,也不要忘记珍惜别人的掌声。

最后,让我们再来重复那意味深长的动作:举起你们的左右手,给你的同桌或同学鼓一次掌。

(六)、板书设计

29、掌声

热烈持久

鼓励

小英 自卑 自信

热烈

赞扬

(七)、课后反思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着手教学:

一、游戏激趣,创设阅读动机

通过鼓掌这个小游戏激发起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也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课题,看到课题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同步,产生阅读期待,这样不光调动起了他们的参与性也激起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采取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试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即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提高了他们的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怀

(一)、前后对照,感受忧郁

通过学生品读、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了解到以前的英子是个自卑忧郁的姑娘,通过感悟理解第四自然段,知道现在的英子变得乐观开朗了,这时我会提出疑问?是什么原因让她有如此大的改变呢?这样自然引入了

二、三自然段的学习。(这个环节我注重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通过这样的对比读,无疑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出示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分析,引导他们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首先让学生找到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英子当时的动作、神态、表情又是怎样的,当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班上的一员,你想通过掌声对她说些什么?当英子演讲结束后,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的英子在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英子说些什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这两次掌声背后同学们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孩子们明白,第一次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与信任,第二次掌声是对她精彩演讲的肯定和赞扬,从而体会到同学们对英子的那份浓浓的爱,体会英子从掌声中找到的自信。

四、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最后我问了三个问题,更加强化了大家对掌声的内涵,点明掌声就是一种爱,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人需要掌声,水到渠成,升华了主题,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学会表达爱。

五、作业设计

最后的作业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你曾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把它写成一段话。”这样不仅深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用了简洁明了的十个字,涵盖了文章的内涵,四个箭头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英子的情感变化,中间一个爱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第13篇:秋水详细教案

《秋水》详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

2.学习本文用设喻的手法说明哲理的写法

三.学习方法

1.积累成语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2.熟读课文

以致成诵

四.作者作品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生活极为贫困。据记载他曾住过陋巷,打过草鞋,并向监河侯借粮。楚威王闻其贤,以重金聘为相,然辞谢不就,只求适己任性,以快其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大师。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来,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由于社会的根本变化,庄子的地位无法维持,这就决定他对现实极端不满。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遁世的道路。他是一个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觉得“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所以妻死则“箕踞鼓盆而歌。”因此,庄子的处世态度就是玩世不恭,随俗浮沉。他好象非常胆怯、害怕,常说“无用之用”才是“大用”。这一切都充分表现一个没落阶级的思想观点。不过,庄子的放荡不羁,蔑视礼法和权贵,以及对统治者不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他还认为圣知仁义只是供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见解。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它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亦名《南华经》,今本《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只有《内篇》可确认为庄子所作,庄子用寓言或散文表现他深邃奥妙的哲学思想,文章十之八九是寓言。

五.《秋水》全文,主要通过河伯和海若的七段对话,本意是要申述庄子齐物论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六.全文解析 秋水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关键字:时:名状,按时令。川:水道、河流。河:黄河。泾:通“径”。之:这样,如此。 译文:秋水依照时令及时来到,很多河流的水灌注到黄河里。水流是那样宽阔,在水的两边和水中的小洲与高出的河岸之间

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辨:“辨”,辨别。焉:助词不译。然:形容词缀。以:认为 竟分不清对面的牛和马。于是乎黄河神高兴地自我得意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表修饰顺连词。东:名状,向东。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地点。而:表修饰连词。 他沿着河道向东走,来到了北海;面对着东方观望,看不到水的尽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始旋:开始,掉转。

望洋:翘首远望的样子。 于是黄河神转过脸来,仰头对海神若感叹说:“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野语:俗语

百:很多 “俗语说,‘听说了许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就说的是我呀。” 且夫我尝闻少( )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且夫:发语词。闻:动。闻:名。而:并列连词。之:结构助词,的。始:当初 况且我曾经听说有人轻视孔子的学问,看不起伯夷的节义,当初我不相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之:主谓之间取独

殆:危险

现在我看到了您的博大无穷,我若不是走到您的门前,那就危险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长久,见:表被动

方:道 我将长久地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七.重、难点

1.《秋水》的文学性与哲理性 2.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

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 3.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闻道百(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句的构成: (1)动词(动宾)

① 否定句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

不患人之不已知 /忌不自信 /毋吾以也 /未之有也 /莫已若 /弗之怠也(不懈怠笔录) 我无尔诈

尔无我虞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 吾谁欺?沛公安在?毛将焉附? ③ 用“之”“是”作提宾标志

④ 方位名词作宾语时,在谓语之前 项王西向坐

北面而事之

东面而视 (2)介词(介宾)

① 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吾谁与归 ② 一般词作宾语倒装

是以谓之文也

一言以蔽之 4.文章除设喻说理之外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1)写景对比

(2)河神前后认识对比 5.附先秦诸子表 阶段 作品 作者 基本思想 艺术特点 春秋之交 《论语》

孔子弟子及再传 弟子 仁为核心 中庸、礼

德治教化,凝炼 简括警策诫人

《墨子》 墨子及其弟子 兼爱、非攻 维护手工业

有说服力逻辑性强条理清晰

《老子》 李耳本人 相素辩证法

简括有韵宜于诵读 战国中叶 《孟子》

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人 主张仁政以民为本

长于议论,富有气势,感情强烈语带锋芒,鼓动性强

《庄子》 庄子及弟子 虚无清静 顺其自然 放荡不羁

善用寓言,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战国后期 《荀子》 荀况本人 人定胜天

质朴简约,善用比喻,结构谨严

《韩非子》 韩非本人 兼道儒法 选择前期法家思想

善用寓言,巧设譬喻,深刻明切,锋利无比严峻峭拔

第14篇:乙醛详细教案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二节

详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掌握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及醛基检验方法;

3.通过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应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Cu(OH)2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缺乏社会实践,对自然界的认识有限。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醛的结构与性质及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将理论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能力。

教学方法:1.通过乙醛分子的比例模型及乙醛的实物展示,学习乙醛的分子结构及物理性质;

2.采用对比分析、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并适时设疑,进行启发引导的方法学习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列举人喝酒的事例联系前面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乙醇在加热和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投影]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C2H5OH+O2

[意图] 使学过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复现。 [板书] 第三章

第二节

一.醛基和醛

[投影] 醛基及其结构、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醛 [练习] 下面哪些是醛?

[板书]

二、乙醛的分子组成、结构及核磁共振氢谱 [投影] 乙醛的结构及核磁共振氢谱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思考] 乙醛的结构简式为什么不能写成CH3COH?——碳不能满足四个价键 [过渡] 乙醛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乙醛的性质 [板书]

三、乙醛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展示] 展示一瓶乙醛,让同学们观察并指导阅读教材P56进行总结

[过渡]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乙醛的物理性质后,下面我们重点来看看它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指导分析] 乙醛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甲基和醛基,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

[思考]

请同学们想一下乙醛的结构除了可以看成甲基和醛基外,还可以看成什么?——官能团。

[讨论提问] 请同学们推测一下乙醛有哪些化学性质? 请人回答!

[板书]

2、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

[设问]

哪位同学能说出乙烯和H2的加成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CH3CHO+H2

CH3CH2OH [指导] 分析该反应,得出有机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 [投影] 氧化反应:加氧或去氢的反应。还原反应: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板书] (2)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乙醛被银氨溶液氧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7页(实验3-5)

[投影] 实验过程及现象,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乙醛的工业应用

[设问] 试管中的银镜怎样除去?——用稀硝酸处理

[指导学生] 根据实验步骤写出化学方程式。先要学生在黑板上写 [投影]

①AgNO3+NH3·H2O= AgOH↓+NH4NO3

②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③CH3CHO+2[Ag(NH3)]OH=CH3COONH4+2Ag↓+3NH3+H2O [启发]

如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 [板书]

②乙醛被另一弱氧化剂——新制的Cu(OH)2氧化 [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8页实验3-6并写出反应式。

CH3CHO +2Cu(OH)2 +NaOH→ CH3COONa + Cu2O + 3H2O [投影]

该实验反应过程及现象、注意事项 [提问] 帮助学生分析上述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说明乙醛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醛基?——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存在。

[拓展] 乙醛能否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先猜想,后分析得出结论:能!

[学与问] (1)、写出甲醛发生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2) 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可说乙醛发生了还原反

应,为什么?

(3)结合乙醛的结构,说明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

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 对乙醛的性质进行小结。 [科学视野] 丙酮,拓宽学生的视野 [巩固练习] 见投影 [作业布置] P59

1、

2、4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二节

一.醛基和醛

二、乙醛的分子组成、结构及核磁共振氢谱

三、乙醛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

CH3CHO+H2

CH3CH2OH (2)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

②乙醛被另一弱氧化剂——新制的Cu(OH)2氧化

四、乙醛性质的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中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宗旨,从结构分析醛的化学性质,用实验来验证,这样学生容易掌握知识。

第15篇:第一次世界大战详细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详细教案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觉醒”一节内容,请问:性质(学生: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事件:(学生: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导入]在开始讲课前,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你们知不知道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据考古学家证实至少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就有了战争。关于战争是最早记载是BC2800年,从那一年到今天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有人作过统计,发现没有战争记载的竟然只有一年,但是1914年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而1914年爆发的则是一场灾难空前的世界性的大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授] 材料:学生生阅读,老师解释何为热兵器,何为冷兵器(热兵器即火枪和火炮为代表的大多需借助火药作为能源的武器,威力巨大,只要掌握操作就可使一个小孩变成“万人敌”。在其前的数千,乃至上万年间,冷兵器一直是唯一的作战工具,以刀、剑等为代表。)由材料可见:战争是残酷的,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发生战争呢?

为何要爆发世界大战呢:见书本的第一个标题: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矛盾。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又有哪些矛盾呢?我们一起来看材料:材料一可见,经济增长速度有快有慢,经济实力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材料二可得出,政治民主化发展不平衡,

一、二总的来说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三可得出,工业或经济实力与所占的殖民地不成正比,也就是出现了倒挂现象。于是产生了矛盾,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指出三对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通过刚才材料可知:根源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基本矛盾三个问题要求同学们作好笔记!

随着矛盾加剧,有共同利益或相同立场的国家便走在了一起形成军事集团,当时形成了两个直接对立的军事集团,再看第二个问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学生看书的时间为5分钟。 列强的基本矛盾:

1、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法德矛盾;来源(学生回答:普法战争的后果,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割阿尔萨斯和洛林,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法国人就想到了报仇,他们不仅想收回被德国夺走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而且还想吞并德国的萨尔煤矿区。德国当然不希望法国强大起来,并制定了在新的战争中打败法国和它的盟国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法德矛盾在一时间内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2、俄奥矛盾:(奥匈帝国:由奥地利、匈牙利在原匈牙利帝国的基础上形成,一战后解散,存在时间约40年。),其主要原因为巴尔干问题;(巴尔干问题,巴尔干半岛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原来一直被奥斯曼帝国控制。到了后来,奥斯曼帝国衰弱了,巴尔干上的一些国家开始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独立;但另一方面,列强也乘机在巴尔干半岛上扩充自己的力量,其中以俄国和奥匈帝国的争夺最为激烈。巴尔干半岛上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其中斯拉夫人占了绝大多数。俄国于是就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帜在巴尔干地区扩充自己的实力。在巴尔干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的斗争中,俄国就曾经想到了以援助斯拉夫人的解放为借口对奥斯曼帝国作战,不仅扩张了自己在巴尔干的势力,而且还以本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不断插手巴尔干事务。奥匈帝国也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在20世纪初的时候,巴尔干地区成为最敏感的地区。因此成了一次大战的“火药桶”;笔记原因—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大国干预)

3、主要矛盾为:英德矛盾。主要原因为殖民地问题。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德国人以为自己实力很强了,就不仅仅想当欧洲霸主,更想当世界霸主。德国不仅在欧洲市场上和英国抢生意,成为英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插图:反映了德国向英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发起了挑战,同时说明了英德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

原始材料就反映出了这个问题:同英国争夺海外霸权的政策,根本原因是德国的实力上升,赶超了英。

4、法意矛盾:突尼斯问题;补加突尼斯材料,在争夺中意大利战败,

5、德俄矛盾:主要也是巴尔干问题(德国在巴尔干问题上无休止地支持奥匈帝国)。

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利益,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在争夺巴尔干半岛时,德国是支持奥匈帝国的,于是在1879年的时候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同盟条约”首先订立,这也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中最早缔结的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德国跟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结了仇,而意大利又在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了,于是俾斯麦乘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这样,在1882年的时候,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字,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三国协约:法俄1892年协约,对德性质。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开始形成。 关于英国,对欧洲大陆,推行的是“大陆均势”(英国为维护其霸主地位,停靠自己怕军事和经济实力,使欧洲大陆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

政策:外交上为“光荣孤立”(正式提出在19世纪90年代,但19世纪中叶开始实行,面对各大国结盟,提出:协调欧洲大陆各国的矛盾;避免与它国结盟以防止卷入战争)。

但是,到现在再也不孤立了,原因见材料—英德矛盾激化。

1904,1907英国调整对法,对俄的政策:在1904年时英法缔结条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1917年英俄条约签定,调整了两国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同学们可以看到阅读p122页有关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内容的小字内容。这两份协约都是背着有关国家签定的帝国主义分赃协定。

英法、英德协约的签定就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成立,这样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这里我们要注意,法俄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而英法、英德协约的签定则意味着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时间—1914.6.28,地点—萨拉热窝即波斯尼亚首府,皇储:皇位继承人,皇太子)

那么一战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可分三点来答。见课件,学生回答。

探究题答案: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斗争,又说明了帝国主义解决矛盾的方式是战争。

4、由此可见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战的导火线或借口,没有这件事,帝国主义也会找其它理由来开战。

第16篇:安全教育详细教案

安全教育详细教案

(此次课堂分为课前准备、校内安全教育、校园暴力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夏天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六个个部分。校内安全教育和校园暴力教育由云镘曦授课,而交通安全教育、夏天安全教育和用电安全教育由黎秀炜授课。)

一、课前准备,黑板的布置,测试课件是否完整以及是否有缺陷及时改正,布置完事项以后,课间先与小朋友来一段简单的互动和交流。(课前准备,课间完成) 开场语(先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全小组五个人一起上台说出自己的代号,简单介绍本次要上课的内容)(1分钟)

二、校内安全教育(10分钟)

1、谈话引入。(2分钟) 开场:(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啊,我们是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院队志愿者的哥哥姐姐们,我是***”(以此类推,五人各自介绍自己)

(2)大家好,我们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主讲老师是小炜姐姐和小云姐姐(小美姐姐和小燕子姐姐),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

带头鼓掌,增加他们课堂的积极性

(3)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校园内的安全吗?我们一起来说说关于校园安全的事例好吗,来,

1、

2、3举手发言 模拟学生回答:校园安全就是发生在学校的安全事故,就像我们不能在校道走廊追逐打闹,不能再楼梯奔跑,不能和同学吵架打架„„

(4)老师:好,上面的同学讲得很好,大家给点掌声给他好不好(带头鼓掌)还有同学要回答问题吗?

(5)老师:课题引入,刚刚那位同学举了有关校内的安全的问题,那我们现在一起来上关于校内安全问题的课程。

2、、教学过程(8分钟) (1)老师:“同学们,请看下面两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了”? 模拟同学回答:他们在楼梯上追逐打闹,最后摔倒了 (2)老师:“你们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看他们打闹的后果是什么?后果是他们都受伤了,你们看旁边的小朋友哭得多么伤心啊,所以呢,我们平时在走廊不能打闹,上下楼梯一定要慢慢走,不能追逐知道吗”?

(3)老师:刚刚讲完了课室外的安全,那么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关于课室内的安全。下面大家读一下红色的字。 学生:“防磕碰”。 老师:“什么是防磕碰呢?目前大多数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饮水机等用品,所以不应再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所以大家上下课一定要小心哦,磕到桌子椅子的角可是会很痛的,严重的话就会流血。请大家读读下面红色的字”! 学生:“防滑防摔”。 老师:“请问怎样才能防滑防摔呢”? 模拟学生回答:“下雨天气要小心慢行,去厕所不追逐打闹,拖地的时候要小心 老师:谢谢这位同学,请大家给他掌声鼓励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防滑防摔的具体内容。教室地板比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倒。请同学们读一下下面红色的字体”。 学生:“防坠落”。 老师:“防坠落主要有这些,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同学们的课室在三楼,我们下课的时候不能在走廊打闹,尤其不能攀爬走廊的护栏,不能爬到窗口张望,大清洁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扶好注意安全。请同学们读一下下面红色字体”。 学生:“防挤压”。 老师:“你们喜欢在门窗那里玩耍吗”? 模拟学生回答:“不喜欢(老师:好看来你们都是乖孩子哦)喜欢”。 老师:“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该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还先留意会不会夹到他人的手。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就因为玩门口夹到手指,然后那个同学的一个手指从此废了,所以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下课的时候不要随意玩门窗,开关门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附近有没有小伙伴哦!好,请同学们读一下红色的字体!”。 学生:“防火灾”。 老师:“有同学带了火机火柴或者是烟花爆竹来学校的吗?”。 学生:“没有”。 老师:“你们知道燃放烟花要到哪里燃放”? 模拟学生回答:“要到空旷的地方,而且要申请批准才可以燃放,一定要和家长一起,平时可以观看政府燃放的烟花”。 老师:“上面的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防火灾的具体内容,不要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说完防火灾呢,我们一起看看防意外伤害哈!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使用时必须有老师指导,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同学们上美术课手工课的时候应该要怎样防止意外伤害啊”? 模拟学生回答:“(七言八语)要放好剪刀铅笔,把他们放到抽屉书包笔盒里面去,下课归还老师,不用的时候放在家里不带到学校”。 (4)老师:“看来你们都好厉害啊,大家给自己一些掌声。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顺口溜”! 学生:“课间游戏不可少,有趣正规不打闹; 要想跑步上操场,场地宽大最理想; 楼梯扶手不要趴, 掉下容易摔傻瓜”。 课室一阵笑声 (5)老师:“大家来看一下楼道安全,请看下面的图片,看了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我们要守秩序、靠右行走、主动谦让 老师:“请同学们读一下下面的内容”。 学生:校园安全得注意,

上楼下楼有秩序;

楼道安全最重要,

靠右行走不要跑;

遇上拥挤停三分,

主动谦让路畅通。 (6)老师:“刚刚学了这么多,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两张图片,哪一张是正确的哪一张是错误的,错在哪里”?

学生:“第二张是错误的,他们在推推搡搡的我们不应该这么做”!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好聪明啊,请给自己一个鼓励的掌声,来,一起来吧”!

三、校园暴力教育。(7分钟)

1、谈话引入。(1分钟) 开场:老师:“刚刚我们讲完了校园内要注意的事项,我们现在讲一下校园暴力”。

2、教学过程。(6分钟)

(1) 讲解什么是校园暴力? (2)校园暴力是指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或者校园附近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我们一起看一下以下的案例 (3)老师:“请同学们说一下看完案例之后有什么感悟”? 模拟学生回答:“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做伤害老师伤害同学伤害自己的事情”。 (4)老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大家读一下”。 学生:“ 学会宽容,得理也饶人,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切勿鲁莽行动。

要着重提高自身法律素质,自觉守法护法,杜绝自身的不良行为,特别是暴力行为。积极追求健康文明,远离低级的暴力色情文化。我们要做好校园暴力的防范工作和及时防止和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哦,有任何问题一定要找班长老师解决”! (5)老师:“最后,我们应该要远离校园暴力,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老师:好了我们刚刚讲完了校内的安全问题和校园暴力之后,我们就应该要讲一下校外的安全问题啦,校外的安全问题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哦,下面有请小炜姐姐,大家鼓掌欢迎”!

四、交通安全教育。(10分钟)

1、谈话引入(2分钟)

开场:(1)同学们,刚刚小云姐姐所讲的内容你们都记住了吗?

(2)记住了?真是乖孩子,那下面将由我继续为大家讲后半部分的内容——校外安全。

(3)在讲课之前我想问问大家都是独自一人回家呢?还是由父母接送呢?

同学们回答既有自己回家也有家长接送的。

(4)无论是独自一人回家还是有家长接送,交通安全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那下面我们开始讲课!

2、教学过程:(8分钟) (1)老师:“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看看大家对交通指示灯有什么了解”? (2)老师:红灯怎么样?绿灯怎么样?黄灯怎么样?(慢慢引导同学们一步一步跟着老师走)

(3)全班同学齐读。

(4)强调交通指示灯的重要性。

(5)互动: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存在不遵守交通的行为? 同学们回答:家长有车接送时,不带头盔;乱闯红绿灯等。

(6)老师:说了那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那你们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有什么后果?如果出现交通意外,当受伤时,不仅仅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而且会让父母很伤心。如果严重,不仅会让家里承担经济负担,还会带来精神负担,极度的痛苦所以同学们,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安全,还是遵守交通规则吧! (7)现场模拟当同学们看到发生交通事故的求助。(通过此环节加深同学们印象,考察同学们临场应变能力)

同学:“喂,你好,请问是110吗”?

老师:“是的,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吗”?

同学:“我这里发生了交通事故…….”

老师:“请问你那里是哪里呢”?

同学:“xx路…….”

老师:“那你那边的交通状况如何?有堵塞吗”?

同学:“没有”。

老师:“那好,我们现在马上过去”。 (8)交通环节部分讲解结束。

五、夏天安全教育。(5分钟)

1、谈话引入(2分钟)

开场:交通安全不容忽视,但随着天气的变热,夏天就要到了,那么夏天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那下面我们就进入夏天安全教育的学习。

2、教学过程:(3分钟)

(1)老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问在场的同学们有多少个是会游泳的?又有那些同学是不会游泳的呢”?

(2)老师:“那你们知道游泳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游泳七忌:忌饭前饭后游泳;忌猛烈运动后游泳;忌在不熟习的水域游泳;忌长时间曝晒游泳;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忌游时过久;忌无视泳后卫生)

(3)强调游泳前热身运动的重要性。

(4)互动:若耳朵进水了怎么办?(同学们演示)

同学:将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力拉住耳垂,用同侧腿单脚跳。

老师问:“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拓展同学们思维)

同学们回答后,老师接着说:“同学们可以拿棉签把耳朵里的水吸干”。

六、用电安全教育。(5分钟)

1、谈话引入(2分钟) 开场:(1)老师:“好啦,同学们了解了夏天一些安全知识之外呢,我们现在穿插一点小小的雷雨知识”。

(2)同学们齐读: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关闭手机。因电话线和手机的电磁波会引入雷电伤人; 雷雨闪电时,不要开电视机、VCD机等,应拔掉一切电源插头,同时拔掉电视天线,以免伤人及毁坏电器;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

2、教学过程:(3分钟)

(1)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室有什么有电的电器吗”?

同学们回答:“风扇、电灯、投影仪等......”。

(2)老师:“那你们知道哪些用电是错误的呢?

(3)展示ppt一些错误的用电行为。

(4)老师:“在了解了那么多错误的用电行为之后,我们来学习一些正确的用电方法,希望同学们能记住。(睡觉或外出尽量拔去电视机的插头;水能导电,勿用湿手开关电器或插头;切记不可在高压电设备附近逗留,特别是注意到学校附近的高压电线不可靠近;使用插头时不要触碰带电的金属部分,也不可只拔电线。)

(5)总结这一堂课的知识。

第17篇:劝学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2.掌握议论文写作中四种常用的论证方法 3.明确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掌握议论文写作中四种常用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检测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 课 型:文言文复习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但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他主张“性恶论”,由于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要通过后天人为的学习,努力地追求礼仪,才能出现推辞礼让,达到社会安定。因此,荀子非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荀子的《劝学》。

二、知识检测——砸金蛋

1、背诵:青,取之于蓝

2、背诵:吾尝终日而思矣

3、默写:文中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默写:文中强调学习应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6: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泥土,向下喝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呀。

7、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 A、君子生非异也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8、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D) A、积善成德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B)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学不可以已 C、蚓无爪牙之利 D、而绝江河

10、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甚矣,汝之不惠 C、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D、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三、本文写作特色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议论文是学生在各级各类应考或平时练笔中选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从考场作文评阅及平时作文批改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是因为不能恰当或综合运用议论文常见的一些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下面细谈四种在议论文写作时常用也比较好用的论证方法。

(一)、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争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 3

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二)、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1、类比法

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类比论证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情况,有的通篇都用这一种论证方法,类比到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 4

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当然,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许多议论文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臵。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在齐桓公未继承王位之前,管仲曾辅佐过他的对手公子纠,并曾用箭射中他,差点使他断送性命。当齐桓公继承王位之后,并没有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而是看到了管仲的治国才能,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才最终成就了日后的丰功伟绩。

宽容可获得友谊。《史记》中有记载,廉颇是名武将,有勇有谋,却无智。在战场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蔺相如起初并不是 5

很出众,受人几次举荐,担任使者并谈判成功,于是大王任他为相。可廉颇很不服气,“不忍为之下”。处处针对蔺相如,蔺相如上朝皆称病,路上遇到廉颇调头就走。仆人“以之为耻”,想另谋工作,蔺相如却说:我之所以这么做,“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结果廉颇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了好友,一起为国效力。

(四)、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 6

转换。

当然,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许多议论文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小结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然后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学识修养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共勉!

五、课后作业

作文:以劝勉学习为话题,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四种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

第18篇:第一册 详细教案

第一册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元月(半个月)

16节课 第一课:小快板:您早!您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形体基本功

(一):站姿

趣味表演:我是小交警

练习象小警察一样的站姿。

小朋友们进教室坐好。你们见过交通警察吗?谁敢来台上表演,看看象不象?

方法一:鼓励几个胆子大的幼儿先来学习小交警。其它幼儿来模仿。

教师再示范。

方法二:分组来比赛,学习警察的站姿,选出最棒的来给大家表演。 教师示范——集体练习——单一练习——教师指导。

幼儿表情操:花儿一样的笑脸上长着会说话的眼睛

老师引导孩子做出花儿开放的样子,双手托腮。练习面部的表情。可结合上台进行。

三、学习小快板:您早!您好!(看录相示范) 表演基本功:表情---快乐

语调---轻快

强调重点:节奏明显,轻快。表情是微笑的状态。

老师拿出快板,打出节奏,引起孩子的兴趣,老师教会孩子拿快板的正确姿势,这部分由授课老师先示范一遍再带领孩子先齐说,再逐句的教,注意节奏和表情!可以让表现优秀的孩子领读或挑出来表演。要让孩子大胆的站在台上说出来,结合一部分的上台基本功进行练习,老师再逐一点评。最后让孩子们能整齐的加动作完成整个小快板的练习并能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说一说赛一赛

1、为什么说小燕子的嘴巴最巧?

2、问候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最好听?

3、你还会说哪些问候语?

先让孩子们复习表演小快板,再提出问题让孩子们思考。此部分是和上面的内容是衔接的,老师可以把此部分穿插在教学中或教学后,让小朋友们自己回答,以此来加深对上部分内容的理解。

集体表演,再找出容易打错的节奏进行纠正。

二、快乐游戏:

X X X,你最棒!„„大家好!我是„„,谢谢(

)老师„„!希望大家„„!

鼓励每一个幼儿上台来介绍自己。

以游戏的方式锻炼孩子的胆量。可由老师先点名 ,让最大胆的孩子先上台。然后可以让小朋友去点名,鼓励幼儿们上台。

第二课 故事:老师老师你真好 (第一课时)

1

一、小明星形体基本功:走姿 趣味表演:小交警上岗

小朋友们进教室坐好。 可先鼓励孩子们尝试自己去表演,再由老师指导纠正错误的姿势, 学会精神的走上台,并站立好,不乱动。表情自然大方得体。口令:一二一,一二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如果没走到舞台中间再继续数一次口令。用正确的姿势去表演小交警上岗,在趣味表演中巩固正确的上台基本功。

二、幼儿口部操:我是( 说出自己的名字)

你是(说出对方的名字)

我是我,你是你,

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

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好,用手掌向上的方法对指对方。不能用

食指单指对方,那样不礼貌。可以让小朋友们依次换组进行练习。

三、听故事学说话:

老师老师你真好(视频教学)

故事

(一)叮

铃铃!动物幼儿园开学了!

熊猫老师笑着说:“大家好!我们来做个自我介绍吧!”

小鸡说:“叽-- 叽--叽

我是小鸡,爱吃虫子!”

小猫说:“喵—喵—喵,我是小猫,爱吃小鱼!”

小狗说:“汪—汪—汪,我是小狗,爱吃骨头!”

小羊说:“咩-- 咩—咩,我是小羊,爱吃青草!”

小朋友们,动物幼儿园开学了。老师来考考你们,小鸡爱吃什么啊?是小虫子吗?小鸡是怎么叫的?叽叽叽还是嘎嘎嘎?小猫....小狗...小羊...让小朋友们先一起说,再轮流说或把小朋友们分组,小鸡队...小猫队...小狗队...(老师课前可准备头饰或手偶,配合教学使用)。 (第二课时)

一、学习故事

(二)

到了最后,只有小兔躲在墙角不说话,大家笑话它胆子小。(嘲讽)熊猫老师摇摇头,说:“每个动物的特点都不一样。我们要相亲相爱的象一家人。”(鼓励)小兔蹦蹦跳跳的上了讲台给老师鞠了一躬,好象在说:“老师老师你真好!”(精神抖擞,语调上扬)

注意语气和语调,老师对幼儿做引导,不敢上台的小朋友就像故事中的小兔子一样,老师要给与鼓励,最后这只小兔子敢大胆的上台了。小朋友们不可以像其他小动物一样嘲笑同伴。

表演基本功:表情—高兴

眼神---感动

二、说一说赛一赛:

1:故事中有几个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2:小兔为什么要给老师鞠躬?

3:如果你是小兔,你站在讲台上最想说什么? 上述部分完成后,向幼儿提问,,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锻炼幼儿说完整的句子,如: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xx,因为......

三、动手操作游戏:折纸----小兔

2

第三课:经典古诗:咏鹅 (第一课时)

一、形体基本功:坐姿

趣味模仿:龙虾和白鹅

练习不同的坐姿,两组分加表演,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二、幼儿表情操:高兴地唱歌

生气地瞪眼

给幼儿增加情景,如:小朋友们,让老师看看,你在唱歌时高兴的表情;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你最心爱的水彩笔弄坏了,你很生气瞪着他

三、古诗欣赏:咏鹅 (视频表演)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向小朋友们解释这首诗的意思,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背诵。

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相传诗人写这首诗时还只有七岁。

字词解释:①曲项:弯曲的脖子。 ②拨清波:划水。 注意孩子的字词发音。要求孩子用标准的普通话背诵。

(第二课时)

一、配乐朗诵再学习唱诵这首古诗。

二、汇报表演时,分级有唱的,有说的。可单独也可集体。

第四课

我敢来比赛

主持人(每人都是): 大评委(嘉宾分组): 颁奖嘉宾(五人):

活动方案:让我们的小朋友每个人都能当主持人,评委和颁奖嘉宾。老师课前准备好小礼物和评委举得牌子,这节课老师主要负责组织纪律,并对幼儿做出指导和点评。

一、每个幼儿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表演内容,然后由老师分配主持任务。每个小朋友都要轮流给其他的小朋友报幕,主持节目时要鼓励幼儿说自己想出来的主持词,要求声音宏亮,胆大自信,上台不紧张。

二、请小朋友来做评委,五人一组,轮流来做。手中拿一个举牌,两面分别为红和黄,根据红

牌的多少决定是几等奖。

三、请小朋友来做颁奖嘉宾。分别上台给获不同奖项的小朋友颁奖。

第五课

故事:奇怪的邮包 (第一课时)

3

一、舞台基本功:微笑

复习上台基本功,注意站在台上时的面部表情,微笑,注视前方,老师做示范,再带领孩子们一起做,纠正错误的姿势和表情。

二、幼儿口部操:母鸡母鸡老母鸡

初步练习爆破音,说母字的时候要练习不一样的发音方法。

三、精彩故事:奇怪的邮包(视频指导)

小猴搬进了新楼房,嗬!真漂亮!

一楼住着熊猫,二楼住着山羊,小猴就住在最亮堂的三楼。

有一天,熊猫发现院子里到处是瓜子皮,这是哪来的呀?抬头一看,三楼的小猴正坐在阳台上吃瓜子呢! “喂!三楼的,请不要乱扔瓜子皮!”“哼!”小猴进屋关上了门。

没过几天,刚下楼的山羊被飞来的香蕉皮打中了眼睛,抬头一看,小猴还在笑他呢!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邻居们都无可奈何了,怎么办呢?

小朋友们坐好,小朋友们想听故事吗?想听故事应该怎么坐?孩子们手放腿上坐好,以此来控制课堂秩序,或者可以做一个安静的手指操游戏。老师可以用头饰或手偶讲这个故事。注意语气语调,动作眼神。问问小朋友们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下节课,老师讲剩下的故事,告诉你们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

一、故事教学

(二)

终于,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过了几天,邮递员长颈鹿来了,“三楼的小猴,请下来拿你的邮包。”小猴一听,连蹦带跳地下楼了,他接过邮包,急不可待地打开一看:“啊?”羞红了脸的小猴低下了头,他对熊猫和山羊说:“对不起,我错了!”你们猜这个奇怪的邮包里是什么?

小朋友们坐好后,老师复习提问上节课的故事,引出故事的后半部分,要求同上 小朋友们,你们猜猜邮包里是什么啊?

基本功训练:表情---难为情

语调---疑问

二、说一说想一想

1、邻居们想出的是什么主意?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猴听说有个邮包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后来呢?他是怎么想的?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游戏表演:相亲相爱一家人。

练习家庭对话,讨论一个话题,我们去哪秋游,每个人发表不同的意见。 老师组织幼儿有秩序的讨论,别的小朋友在说话时,要学会倾听,不能吵闹,等别的小朋友说完再举手发言。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要求说完整的句子,如:我想去xx秋游,因为......

第六课

儿歌:我的小手 (第一课时)

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都是小明星,那么站在舞台上要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

一、舞台基本功:鞠躬

一看观众、二看脚尖,三抬头面带微笑

4

复习之前的上台基本功并加上鞠躬这个动作。

二、幼儿表情操:

情景模拟 如:害怕地要哭:一打开门,啊!一只大狗站在门口伸着舌头!

开心地微笑:妈妈,我又得了一朵大红花! 教师对幼儿给予引导并对他们的表情进行点评。

三、快乐学儿歌:我的小手

(视频教学)

爸爸瞧,妈妈看,我的小手真好看。

爸爸瞧,妈妈看,我的小手看不见。

爸爸瞧,妈妈看,我的小手又出现。

表演基本功:眼神---微笑

表情---快乐

要求:声母发音清楚有力,语调欢快跳跃;眼神灵活可爱,根据内容变化有情趣;动作形体表演优美自然、大方得体适当。

小朋友们坐好后,师:请你把手这样放(老师可以随意把手放在腿上、头上或举起,多做几组)

幼:我就把手这样放

.

.

.老师带领孩子齐读,可选出优秀的领读。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儿歌,引出问题

一、说一说赛一赛:

1、你有几只手?都是什么名称?

2、每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

3、你的小手还有什么本领?

4、为什么干净的小手人人都喜欢?

二、变一变小游戏:

小手变成小白兔;小手变成小黄狗; 小手变成小老鼠;小手变成小花猫。 “啊呜”一声大老虎,吓得动物全没了!

小朋友们可围成一圈,放音乐,带领孩子做手指游戏。

第七课 手指游戏

五个好兄弟 (第一课时)

加上之前的上台基本功一起完成。

一、舞台基本功:亮相

鞠躬后,面带微笑,上前一步。 每个孩子都要上台。孩子多的话,可分组上台。

二、幼儿口部操:老鼠老鼠„„(10个)

老鼠怕什么?(即兴游戏:猫怕什么?)

三、手指游戏:手指兄弟

孩子坐成一排或围成一圈,放音乐。老师给孩子做示范并带领孩子一起做

5

(先将双手藏在背后) 大拇哥在哪里? 大拇哥在哪里?

我在这!(伸出左手翘翘大拇指) 我在这!(再伸出右手翘翘大拇指)

大拇哥,今天你好吗?(摆动其中一个拇指) 我很好,谢谢你!(再摆动另一个拇指)

我走啦,我走啦!(左手放回背后,然后右手放回背后)

食指哥在哪里?

(依次按上面的来表演) 中指哥你在哪?

无名哥你在哪?

小弟弟在哪里?

全家人在哪里? 全家人在哪里?

我们在这里!我们在这里!(伸出双手) 哥哥好!弟弟好! 大家感谢你!

(第二课时)

一、说一说想一想

1、五个手指分别叫什么名字?

2、每个手指的形状你来说一说吧!

二、延伸游戏:神奇的大树

把一组五或十名小朋友排成纵队,分别听口令伸出各个指头。

老师发出口令,小朋友们听口令把手举起。如:大拇哥,小朋友们举起双手伸出大拇指。 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动作最快最整齐。最好的一组老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八课

班会小主持

小主持(两人):

两人一组,分设多组主持。

小评委:(五人一组)

五人一组,分别举起手中的红牌或黄牌。主持及时宣布是哪个奖项。

颁奖小明星:(五人一组)

五人一组,上台颁奖,一定要学会说一些鼓励的话,获奖小明星要回应一句感谢的话。 老师负责组织、纪律。 第九课

数来宝:认字 (第一课时)

摆好话筒,老师从上台开始,做完整的示范。对孩子的姿势加以点评和纠正。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表扬和奖励。

6

一、舞台基本功:学会用话筒

(一)

指导幼儿上台后面对话筒要有一步远的距离鞠躬,不能碰着话筒。不能乱*摸话筒。

二、幼儿表情操:着急的小狗

为难的小猫

情景模拟: 着急的小狗:天黑了,大操场上小狗找不到主人在哪,急得大叫。

为难的小猫:小猫把花瓶打翻了,为难的发呆。

三、数来宝:认字(视频教学)

老师上课我认真学

“小猫”两字黑板上贴。 不说念啥她先讲解, “这个大家都喜欢, 它和我们最亲切。 嘴上长着长胡子, 身上皮袄最特别。 最爱吃的就是鱼, 经常洗脸爱清洁, 走路轻轻步子小, 睡醒懒觉伸伸腰。”

课前准备

:“小猫”图片

“小猫”字卡

“爷爷”图片

“爷爷”字卡

一、(第二课时)

没等老师先说完,

有个小朋友发了言, “老师老师我知道,

这两个字念:爷爷!”

表演基本功:表情---好奇

眼神---激动

将上节课的内容连起来完成,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出示图片和字卡比较。

二、说一说想一想:

1、这个小朋友的表现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从中你应该学会什么?不学什么?

三、趣味游戏:听声音找答案?

请一个幼儿坐在小椅子上,背对大家,小朋友一个一个上台来学习各种动物的叫声,让这个位幼儿来猜是什么动物。

第十课 国学诵读:弟子规—入则孝 (第一课时)

一、舞台基本功:学会用话筒

(二)

如果是没有支架的话筒,需要用手拿着时,不要离嘴巴太近,

二、幼儿口部操:你说我说大家说,

开口说话本领大。

三、弟子规:入则孝(视频教学)

父母呼

应勿缓

7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先读一遍,让小朋友们知道正确的发音。给小朋友们解释这段弟子规的意思:

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要马上回答,不要慢吞吞地没礼貌。

爸爸妈妈让你去做什么,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拖拉拉或推辞偷懒。

爸爸妈妈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认真的地听,所话记在心里。 做错了事,爸爸妈妈批评时,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不可强词夺理,让他们生气、伤心。

基本功训练:发音清晰、归音到位。熟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说一说,想一想

1、你在家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2、你会帮助其他小朋友这样做吗?应该怎么说?

二、交流沟通:我爱爸爸和妈妈

请每个幼儿说一说你爱爸爸妈妈的表现有什么?

如:给爸爸妈妈做饭,给父母洗脚........同时复习上台基本功,让幼儿大胆自信的站在台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十一课

绕口令:狗和猴 (第一课时)

一、舞台基本功:学会用话筒

(三)

如果是戴在身后的耳麦,如果不掉,不要用手动,如果不太合适,轻轻动一下,如果掉了或很不舒服,请老师来帮忙。

一、幼儿表情操:

情景模拟:课前准备:老虎头饰,狗熊头饰。

饥饿的老虎:三天没吃饭的老虎来了!(无精打采,揉肚子)

吃饱的狗熊:今天去美餐了,哎呀,走不动了。(挺着肚子,笨重的样子)

三、绕口令:狗 和 猴 (把韵母OU音发准,发完整。)

树上卧只猴, 树下蹲条狗。

猴跳下来撞了狗, 狗翻起来咬住猴, 不知是猴咬狗, 还是狗咬猴。

基本功训练:吐字清晰 归音到位

老师先做示范,带着幼儿一起说,吐字清晰后,加快速度。 (第二课时)

一、说一说想一想

1、这个绕口令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觉得是狗咬了猴还是猴咬了狗?

二、表演游戏:猜猜我是谁

8

请一人蒙上眼睛背对着小朋友,其他小朋友轮流上来说一句话,猜猜是谁。

(用跟平时说话不一样的声音)。猜对了,被猜出来的小朋友再去猜。猜错了,换人继续猜。

第十二课 我是小明星

小主持(每人都来做主持):

小评委:(五人一组)

颁奖小嘉宾(五人一组)

代表发言(两人)

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以孩子的角度写下孩子这段时间在家的表现及进步(因孩子太小,无法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同时可以促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让孩子背会。教室布置成舞台的样子,让每个孩子轮流当主持人,为其他的小朋友报幕。小评委五人一组,老师课前准备评委用的红黄牌。颁奖嘉宾五人一组,老师提前准备好小奖品。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台,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次当主持人、演员和评委的机会。也可将此课作为对家长的示范课。 第十三课

故事:狐狸送爱心 (第一课时)

小朋友们的上台基本功都已经练习很长时间了,今天,我们练习表演完节目后下台基本功。

一、下台基本功:说完谢谢再后退

注意:在鞠躬或后退时不要说话,动作做完后对准话筒再说话。

二、幼儿口部操: 森林里要举行唱歌比赛了,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小朋友们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每个小朋友模仿一个小动物的声音即可,不要重复。对表现突出的小朋友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精彩故事:小狐狸送被子(视频教学)

北风呼呼呼地吹着。小狐狸住在温暖的家里,想到了那些好朋友,小狐狸担心他们会不会冷啊?

于是,小狐狸抱着被子来到了小青蛙的家:“小青蛙!小青蛙 !天冷了,我送被子来了!”

小青蛙听到喊声,伸出了脑袋:“小狐狸,谢谢你。我们住在地下室,不冷不冷!” 小狐狸放心了,又抱着被子跑到池塘边:“小鲤鱼!小鲤鱼!天冷了,我送被子来了!” 小鲤鱼抬起脑袋,感激的说:“小狐狸,谢谢你!池塘里结了冰,我们一点儿也不冷。”

教师准备小狐狸、小青蛙、小鲤鱼头饰或手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小朋友,我们是不是该像这只小狐狸学习呢?它有哪些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故事表演、小狐狸放心了,又抱着被子来到麦地里:“小麦苗!小麦苗!你们冷不冷啊?可惜我的被子太小,这可怎么办?”

小麦苗笑弯了腰,他们摇着头说:“雪花盖在身上,像条大厚被,我们一点儿也不冷。”小狐狸放心了,抱着被子回家了。

可让孩子分别扮演小狐狸、小青蛙、小鲤鱼、麦苗。老师说旁白。教师对幼儿的对话表演给予点评和纠正。

二、说一说想一想:

1、狐狸分别给哪个好朋友送被子了?

9

2、这些动物为什么不要小狐狸送的被子?

3、你喜欢小狐狸吗?为什么? 第十四课

看图说话 (第一课时)

一、下台基本功:鞠躬自然有分寸(注意鞠躬的要领,1目视前方2低头看脚尖3抬头面带微笑)

二、幼儿口部操:葡萄皮儿(儿化音要发准)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没有技巧,多读多练,在发音标准的情况下,加快速度。

三、看图说话: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丰富想象。

第十五课

配乐散文 :雪花 (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朋友是最棒的,所以要抬头挺胸,大胆自信的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复习上台下台基本功,要求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一、下台基本功:胜利成功有信心

二、幼儿表情操:远处的大山:

近处的小河

训练孩子的眼神,向远处眺望,向近的地方看。眼神的区别。为讲故事眼神的变化做训练。

三、配乐散文:雪花

(视频教学)

你看,千朵花万朵花,

开在蓝天下,

飘飘飘洒洒洒,

飞向大地妈妈,

温暖着地下的,

许多嫩嫩春芽,

为孩子带来了,

无数冬的童话。

语气开心愉快,面带微笑。老师先做示范,再齐读,可分组进行练习。 (第二课时)、

一、说一说想一想

1、一年有几个季节?都是什么?

2、你喜欢冬天的什么?

3、冬天的童话你知道多少?

二、快乐游戏:寻找冬眠的朋友

找出资料一起来讲一讲,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第十六课

喜迎新年到

(各种操作形式和前面一样,经过多次活动的演练,幼儿已熟练掌握一些基础的主持内容)

小主持(每人都来做主持):

开幕致词:(四人)

小评委(五人一组)

颁奖小嘉宾(五人一组)

代表感言(两人)

以喜迎新年为题办一场小联欢会。教师对此次活动做出总结,并对表现突出的小朋友给予 10

表扬和奖励。

第十七课

综合训练

精彩排练

每个幼儿 有一个最精彩的表演节目,在排练中重点来强化训练成精品。重点还要有两个全体参加的大型 节目,不突出个人,但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让幼儿感觉到参与表演是件快乐的事。

第十八课

小明星大舞台

每个幼儿可与家长商量,挑选一个最拿手的节目。请家长来做评委,每表演完十个就进行一次颁奖,开场时请幼儿、和家长分别发言。整个表演过程请幼儿参与并鼓励幼儿来指导工作。

第19篇:教案详细提纲

梅林庙变电站讲课提纲

一、变电站所有设备的基础知识

(110KV架空线路、110KVGIS系统、10KV设备、变压器、SVC所有设备、继电保护、电力电缆、低压配电柜、避雷设备等)

1、110KV架空线路

⑴、架空线路结构及其作用 ⑵、架空线路的巡视

⑶、架空电力线路常见的故障和反事故措施

⑷、本站的两条架空线的(门梅线和苏梅线)参数

2、110KVGIS系统

⑴、高压配电装置接线分为哪几种,梅林庙变电站属于那种运行方式,优点和缺点?

⑵、有汇流母线的接线

⑶、SF6全封闭组合电器由哪些元件组成?有何优缺点? ⑷、本变电站运行方式?及系统图的画法。

3、10KV设备

⑴、高压开关柜的结构分位小车式和固定式。具体分析手车式开关柜 ⑵、断路器

⑶、隔离开关及安全技术(2.265) ⑷、高压熔断器

4、变压器

⑴、变压器结构 ⑵、变压器分类

⑶、变压器运行及巡视 ⑷、变压器原理及作用

5、SVC所有设备

⑴、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包括什么? ⑵、电容器 ⑶、电抗器

⑷、晶闸管阀组 ⑸、日常巡检项目? ⑹、补偿装置的投退

6、继电保护 ⑴、基本原理 ⑵、基本任务

⑶、什么是主保护、后备保护、电气二次设备和电气二次回路? ⑷、变压器的主保护、后备保护、非电量保护有哪些? ⑸、线路的差动保护和距离保护? ⑹、母线保护?

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通则有哪些? ⑻、故障录波装置作用? ⑼、变电所操作电源及蓄电池 ⑽、中性点接地系统

7、电力电缆 ⑴、型号

⑵、基本结构 ⑶、种类

⑷、电缆常见的故障 ⑸、估算电缆载流量口诀

8、避雷设备

二、倒闸操作及运行怎么样防误操作

1、刀闸操作原则 1)、单电源线路停送电的操作顺序 2)、双电源线路停送电的操作顺序 3)、变压器的停送电的操作顺序 4)、110KV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什么时候投运?为什么? 5)、倒闸操作注意事项(2.265) 6)、五防?

2、工作票与操作票(2.249) 1)、填写变电所第一种工作票有哪些? 2)、填写变电所第二种工作票有哪些? 3)、在电气设备工作,保证电气工作安全组织措施有哪些? 4)、在全部停电和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时,必须完成的技术措施?

⑴、安全距离?

⑵、验电的目的?验电方法? ⑶、装设接地线的方法?

3、变电所的两票三制 1)、两票三制的内容?(2.271) 2)、交接班包括哪些? 3)、巡视检查?变压器的特殊巡视?

4、事故处理 1)、常见的事故 2)、处理事故一般原则? 3)、变压器故障的处理?

三、工器具的使用

第20篇:负数详细教案

认识负数

河南睢县实验小学 孙敬

一、引出负数

师:刚才一上课,老师说了两个什么词?(起立、坐下)这两个词意义怎么样?(意义相反) 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做个游戏:我说一句话,你们说出和我意思相反的一句话,看谁反应最快。(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向上看(向下看)

向后走200米(向前走200米) 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去银行取出1000元, (

) 北湖水上升0.8米, (

) 今天温度下降5度,(

爸爸今天炒股盈利3000元, ( )

师: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意义相反的量

接下来我再和大家说几件事,请同学们把你所听到的意义相反的量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关键是你的记录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9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3000元,三月份亏损2000元。

③ 足球比赛中,上半场赢了3个球,下半场输了3个球。 师:(幻灯片)下面我将几位同学的记录展示给大家。(请三位同学逐一讲解自己的表示方法) 你们觉得谁的记录更简明易懂呢?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3的前面写上“+”表示赢了3个球,添上“-”表示输了3个球(板书:+3 -3),……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的表示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师:像“-

6、-

3、-2000”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三。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像“+3”

是一个正

数,读作:正三。我们可以在3的前面加上“+”,

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3)。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一个快速抢答的游戏:我说出一个数,你们判断它是正数还是负数:+5.8、-0.9、-、+

1、24……(板书)

师:同学们的回答完全正确,你们还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正数与负数吗?同学们,你们能把正数与负数写完吗?看来正负数是互相对应的,也是写不完的! 师:接下来大家来看一些有关负数的小知识(幻灯)

看完这些小知识,你心中有什么想法?……

二、认识负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正负数的有关知识,你能找出一些

吗?……

师:对,在温度的知识中也有负数的影子,大家请看,在生活中我们是用这些来测量温度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温度计,(幻灯)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温度计,也了解了如何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现在请大家看看北京、上海、南京某日的天气预报(幻灯)请读出这些温度。你们会表示出这些温度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师:同学们,这三个城市中,哪个城市的最高温度用正数来表示?(上海)哪个城市的最高温度用负数来表示?(北京)+5与-5表示的意义一样吗?……那么南京的最高温度0度用什么数来表示?(0)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幻灯)

0度是不是没有温度呢?……(幻灯)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

强调:以0℃为分界点,比0度高的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比0度低的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所以“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强调:0度不是没有温度,瑞典的天文学家最早规定,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课件)

师: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五、理解生活中的其它负数

2.教学例2 师:认识它吗?(课件)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

师:从这一组数据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数据? 生:—500,600,1000,-3500等。 师:上面这些数据,你可以分为几类呢? 生:……

师:这些数据各表示什么呢? 生:……

师:从这些数据的意义来看,你认为-500、-3500与600、1000的意义怎样? 生……

师;零下用负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还有什么情况可以用负数表示呢 生:……

师:生活中只要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我们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四 回归生活、应用负数

师: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吧。

一、基础练习

1 (课件)出示电梯按键图

同学们李叔叔要去5楼开会,王阿姨要去地下2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

2、同学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为88

44、43米。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比海平面低155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二、形成性练习

三、拓展性练习

想一想:(出示图片)

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这里的“风速为每秒-0.4米”表示什么含义呢

全课小结 :

同学们: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负数,其实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地方运用到了负数,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他们,发现他们,然后写一篇有关负数的日记《负数与我的生活》作为今天的作业。

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语文详细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