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文《小学数学课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朱志伟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数学课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安阳市安阳县洪河屯乡崔未炉小学朱志伟联系电话:13526147380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探索,我国的教育现状有了很大改观,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反馈交流、合理评价”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知识是在问题中产生,在问题中升华,在问题中收获的。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愿望,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探究性学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这个问题通过探究可以得到答案;

2、采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

3、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述答案或探究成果。5\"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区别在于从问题出发;

6、重学习过程;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各有所获。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并会学,已经成为共识。但如何组织教学才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使学生逐步学会这种学习方法呢?经过不断地尝试,我认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反馈交流、合理评价”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探究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我要学”为核心目标,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一种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展现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案的制定选择过程以及探究数学结论的发现、论证过程,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技巧,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方法,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一、创设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创设情境,启发和激励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创设情境就是由师生共同去构建一个“认知平台”,以情境的创设,

去激活学生探究学习。它要做到使学生有问题令人困惑,有悬疑引人思索,使学生带着困惑和悬疑兴致盎然地在不断观察、研究、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寻求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满足他们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习者卷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思维最活跃,也更能激起学生探索学习的愿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为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经常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创设情境。这些问题有些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有些是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可以来自生活,可以来自课本。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有的同学通过原有知识知道了直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时,同学们就提出: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这里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他们想提的问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需要,那就是急于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正是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下面的探究活动才显得更具主动性和思考性。

有了明确的问题,学生就有了探究学习的目标,这种学习就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求,能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愿望,学生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探索过程,这样的探究就更有意义,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在游戏中,创设情境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为教学所用,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开放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探索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学则自己喜欢的游戏,并根据游戏的人数等条件设计对每个人都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

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起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三)、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商不变的性质”在小学阶段是很重要的的内容,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背,但不会灵活运用。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在课上我给大家讲了下面这个故事:有一天,饲养员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对小猴子们说:“我这有100个桃子,平均分给10只猴子”,小猴子们听了很不高兴,嫌给的桃子太少了。饲养员想了想又说:“给你们200个桃子,但要平均分给20只猴子。”这下猴子们高兴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都笑猴子太傻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老师巩固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在轻松中对“商不变的性质”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为今后的运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获得思维方法。

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思维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深入思考,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掌握学习知识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探究学习方法”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为实现某种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一些相对系统的学法和措施,它是由多种具体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体系。因此,在自主探索的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探究策略的指导,并逐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方法,为学生将来的探究和创造打下基础,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

数学教学是在观察、实验、推理之间寻求发展。将观察实验法引进数学课堂,把一人演示众人看的方式,变为人人参与实践、个个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学

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满足,创造的潜能得以发挥。

2、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对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引导学生个体独立探究,解决问题。例如:证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时,引导学生独立对新知进行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发给每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个,要求同学们通过撕拼、折叠、度量等方法独自操作,独立思考。从而证明自己的猜想。

(2)、合作探究。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独立探究遇到障碍或无法解决时,产生合作探究的愿望,进而实行群体合作。在合作探究交流合作中,个人可以得到启发,克服思维的障碍,开拓思路,促进思维创造性的发展。

例如:学习“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学生用不同长短的三条边组成三角形时,学生会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有的拼摆、有的记录。通过合作,将探究时的所有发现进行汇报,老师再进行引导小结。这样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应明确指出:尽量独立探究,当独立探究不能解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不是孤立的,学生在独立探索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合作,力求个更好的解决问题。总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在教改中不断探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肥沃的土壤,学生探究学习的幼芽才能够茁壮成长,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在“探究学习”中交流。

探究学习离不开交流,课堂交流十分必要。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听的技能、说的技能、交往的技能、策略的技能。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学生在这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中得以不断打开自己的思路,反思自己的思路,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每个学生点点滴滴的思维火花成为

大家共享的资源,从而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学生再创造的状态。

三、实践运用,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 ,进而将现实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习了小数四则运算的,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小数,通过学生在超市买东西的经验,让学生运用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编出教师规定的应用题,并互相解决。学生们兴趣极高,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了游戏公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规则。这样一些开放性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替、循环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在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排斥包括接受式学习在内的其他学习方式。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使教师角色由过去的“台前”走到现在的“幕后”。只有安排好适当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由观众变为参与者。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亲知,而不是闻知,是切身的感受,实质的理解,是可以凭此而参与科学探究的知识,而不仅是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因此,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

1:《新课程标准》

2:《新世纪中国教育文论》

3:《创新教育文荟》

学习朱志伟心得体会

学习朱志伟事迹心得

学习朱志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探究性论文: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论文

定稿朱志超论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论文《小学数学课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朱志伟
《论文《小学数学课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朱志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