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语文课堂“节外生枝”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5: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语文课堂“节外生枝”

【案例背景】

我教的三(1)班是全校有名的“活跃”班级,上课时学生喜欢插嘴、捣乱,教学常常被打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对此可谓“痛心疾首”,尤其是张祥和樊亮这两个学生(均为化名),见了他们就心烦,以致我上语文课的心情越来越坏。但我还是一直想寻找机会改变一下。

【案例描述】

案例一:

教《敬业与乐业》时,我正在和学生们一起分析“为什么要敬业”这一问题。我说:“在梁启超先生看来,职业并没有高下之分。当木匠的做成一张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当挑粪的把马桶„„”“胡说八道!”我又一次被这“可恶”的张祥打断了,他接着转向身旁的同学说,“我爸在南京搞装潢,一个月只挣2000多块,而姚明一个月挣20多万美元,这难道没有高下之分吗?”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我心中的无名业火“腾”地涌上来,原来打算两课时把这篇文章上完,这下悬了。我恨不得冲过去拧住他的耳朵把他扔到窗外去。其实,我在备课时,读到此处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现在学生居然也想到了,难道就因为提出想法的学生是平时我“不太喜欢”的,就不予理睬吗?想到这儿,我感觉我的怒火似乎被什么东西抑制住了。

看着学生们仍说得热火朝天,我意识到很多学生一定也和他的想法一样。如果我此时惩罚张祥,那不等于在堵全班学生的嘴吗?那不是在搞“话语霸权”了吗?想到这,我赶忙说:“张祥同学说得很有道理!”教室内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也许对我第一次表扬张祥感到意外,张祥也愣住了,盯着我。我接着说:“这篇文章是7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给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所作的演讲,请问,面对这些即将走上社会选择自己职业的莘莘学子,梁先生希望他们有怎样一种择业观?”“不要‘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调皮的张祥紧接着说。我走到他跟前,拍拍他的肩头,然后又对全班同学说:“张祥说得对,也就是希望这些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后,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到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当然,如果换了时间换了地方看梁先生的观点,确实也有问题,而今天张祥同学很快就看出来了,这说明他思维敏捷,不迷信权威,让我们为他的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鼓掌!”

教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祥的脸略带笑意,显得很不好意思。

案例二:

上《变色龙》,我在导入时问:“变色龙有什么特征?”一阵翻书声之后,后排突然站起一位学生,原来是樊亮,只见他诡秘地笑笑,大声回答道:“变色龙,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白天在草丛里活动,夜间住在洞穴里。它以昆虫、蜘蛛等

1小动物作为食物,追捕食物非常敏捷„„”我一边听,一边慢慢走到他跟前,只见他窥视着抽屉里《动物学》,正读得津津有味,露出一脸得意的神态。

从语文课扯到生物课,顿时,教室里一片哗然!

有意干扰课堂!这不由得使我怒形于色,而同学们则面面相觑,似乎在说,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这个调皮的樊亮平时活泼好动,也不乏机灵,就是脑子不肯用在正事上。上语文课经常插嘴,我早想“治”他了。今天可好,自己送上门来了。此时不“整”,更待何时?正当我准备感情用事时,我看到坐在他不远处的张祥正笑嘻嘻地看着他,仿佛在说:“哥儿们,这回看你的了!”教育理智突然提醒我:与其简单地训斥,何如因势利导?终于,职业的理智抑制了感情的冲动。我迅速扫视了教室,平静地对他说:“对,你说得不错,变色龙的特征是这样。可见,你学得活,能把动物学的知识与学习语文贯通起来。”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也许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然后,我把话锋一转,转向全体学生:“很可惜,你锤子没有敲到鼓上,只要认真读这篇课文的同学都不难看出,”我故意把“认真”二字加重了语气,“幽默大师契诃夫正是借用这种动物‘善变’的特征来比喻„„”我故意停住了,急切地扫视着全班同学。几秒钟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课文中的‘变色龙’形象地揭示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奴才特征„„”在热烈的课堂讨论中,我有意把视线落到樊亮的身上。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教学终于被“拨乱反正”了,我不禁为自己刚才的“忍耐”而庆幸。如果感情用事,恐怕早就“砸锅”了。

“好吧,刚才发言的同学抓住了要点。下面,请大家再仔细看看课文,作者是通过什么事件,怎样表现‘变色龙’性格特征的?樊亮同学,欢迎你继续发言。”在我明显表示谅解的目光注视下,他红着脸,专心致志地默读着课文,他看书似乎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

【案例分析】

类似于以上两则案例的课堂“节外生枝”很多,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我对如何恰当处理它们进行了反思。

1.语文教师要避免对学生的人际知觉失真。

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知。教师人际知觉,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我常常反问自己,上课提这些问题的如果是平时我“喜欢的”“成绩好的”学生,我会是怎样的态度?也许我会认为这是一种有利于教学的积极因素,那为什么换作那些所谓的老师“不喜欢的”学生,就认为他们是在影响课堂呢?可见,我对这些调皮的学生,是有“偏厌”心理的。

其实,教师每天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学生,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学本就如此,这是正常的。而教师可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或比较调皮,或在师生中的口碑不好,往往会对他们的人际知觉失真,总觉得他们是故意捣乱。如案例一案例二

中的两位学生的行为,其实是由他们生性活泼、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决定的。即便是学生故意“横生枝节”,它也只是学生平时对你有逆反心理而借机实施的一次“可爱”的报复,教师大可不必动怒,因为造成他们逆反的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他们的“偏厌”。所以说“师生贵相知”,“解铃还需系铃人”。

2.语文教师要善于机智的解决课堂冲突。

课堂冲突也叫课堂偶发事件,是一种课堂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正常现象。课堂上,学生一声怪叫,一个打岔的问题,一个小小的恶作剧或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善良发现,都可能演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令教师受窘。从辩证的观点看,只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处理得当,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案例二中,对“变色龙”问题的处理,自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教师及时正确的处置,学生也受了一次教育,教师的宽容使师生间的心灵得以沟通。语文教学是需要智慧的,而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正反映了他的教育智慧。

当然,教师课堂上不能完全依赖教学机智,还是应在课前认真仔细备课,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尽量做缜密的思考,来增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以减少“节外生枝”。

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是冲突不断的,也是动态生成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以博大的心胸包容学生,以多变的机智化解冲突,以积极的心态转化生成,不怕“节外生枝”,语文课堂就会变得开放和谐,智慧灵动。

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瑕不掩瑜

节外生枝成语

节外生枝应有度

节外生枝好处多

节外生枝也是景

节外生枝也美丽

节外生枝的意外收获

课堂中“节外生枝”处理心得体会

节外生枝让课堂更加精彩

当语文课堂“节外生枝”
《当语文课堂“节外生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