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通州区水资源现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9: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通州区水资源现状的

调 研 报 告

二OO九年四月

关于通州区水资源现状的调研报告

通州区作为北京市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区,承担着未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的职能。近年来,在建设“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功能定位的指引下,通州区的水环境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河道治理、水网建设为“滨水宜居新城”打造了基础框架。通州区的水资源状况如何?水环境状况如何?能否为构建创意、活力、和谐、滨水宜居新城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 障?带着这些问题,我于4月11日至25日对通州区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调研。期间,查阅了区水务局存档的有关资料,与各基层水务所进行了5次座谈了解,并到主要的河流、沟渠进行现场察看,深入田间地头、用水单位走访了许多农民和用水户。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通州区水资源现状 (一)水资源紧缺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地处永定河、潮白河河洪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总体走向为西北高、东南低,北部有些坡岗地,南部有少量盐碱低洼地,平均海拔20米,总面积906.28平方公里。在通州境内,有北运河、潮白河两大水系共13条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其中一级河道有温榆河、北运河、潮白河3条,二级河道有通惠河、小中河、凉水河、

1 港沟河、凤河、风港减河、运潮减河等10条,年均径流总量约1.18亿立方米;全区有排灌沟渠主、干、支流共计180条,均与河道相通,全长约745公里。

通州区的水资源大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外来客水及经使用后的废水;地下水可分为“浅、中、深”三种类型。浅层地下水,是孔隙裂隙、砂姜盘砂层中的水,水质较好,水量较集中,埋深度距地表面一般10米左右,容易得到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分布较为普遍,水量较为丰富。但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易污染。中层地下水,也是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并且与地表水有着紧密联系,埋深度一般距地表面30米左右,水质优良,水位较稳定。深层地下水,水量较为丰富,水位稳定,一般埋深度距地表面300米左右,水质优良,它是封闭的承压水,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不易补给。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容易,取之方便,沿河沟、坑塘均可建固定站,也可建流动站或不建站即可取之。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1、沟河塘的水温与作物需要灌溉温度相适应,灌后不会因温差影响作物生长。

2、沟河水绝大部分来自地面径流,无形中把地表一些肥料冲入水中,因此沟河水的含肥量要比一般井水含肥量高。

3、沟河灌溉进水池来水面大,要比用机井灌溉水位下降缓慢或稳定,对提取单位水量来

2 说,要省工、省时,省钱。抽水扬程低,能耗小,抽水成本低。

4、在正常年份沟河水位距地面仅有2米左右,一般离心泵均能适用,在机泵的选择上,不受水泵的扬程和机电种类的限制。

5、对于砂姜黑土地和红淤土质的土地来说,久旱不雨时裂缝纵横交错。在同等条件下,同时用沟河灌要比用井灌浇灌的透,浇灌的快,保墒时间长,省事、省力,工效高。

6、若经常大量取用,又可通过向沟河内渗透来缓解沟河中的污染,以达到良性循环。所以说要充分利用地表水,反之,只有蒸发渗透和跑漏,久而久之到大旱时期仅存一点污水,即无法养殖,又不能饮用,臭气难闻,一污染环境,二把花了大批经费建设的涵闸白白浪费。

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要想解决好农业发展和人畜饮水的需求,就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合理的开采地下水,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开发地下水要实行“浅、中、深”相结合,分层取水、互相隔离、各为一体,这将是必然趋势。要优先开发浅层地下水,积极开采中层水,慎重提取深层水。要以开采浅、中层水为主,挖掘深层水为辅,井深要科学,井距要合理,严禁集中取水和井距过小。不能说是井越深越好,越密越好,以免地下水形成漏斗或地面下沉。

通州区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秋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00毫米,降水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年内集中;多

3 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815.5毫米,蒸发强烈。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410立方米。根据通州区水资源评价资料,全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为3003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总量平均为1036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4452万立方米,地表水入渗补给量为278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入渗补给量为3610万立方米,年可开采量约为2亿立方米。据1998年有关资料统计,全区总需水量为40100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需水1975万立方米,农村人畜需水1928万立方米,工业需水4018万立方米,缺水10068万立方米。多年来,由于需水大于供水,因此不足部分只有靠加大地下水开采量来谋求解决需水量的不足。1980—2004年,通州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据全区地下水观测井资料,1980年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8米,2004年地下水平均埋深为7.61米。事实上,由于地表水资源的短缺,加上地下水多年超量开采,地下水亏损严重,致使水井出水量逐年减少,根据核算,供水量逐年减幅为7%左右。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的需水量以9.3%左右递增。因此,通州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口逐年加大。

(二)水污染严重

目前,通州区境内所有河流水质均为劣质V类。受其影响,河流两侧的浅层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质超标现象。

4 经过对北运河和凉水河沿岸40眼水井的水质监测显示,其中20眼深水井水质较好,基本能达到地下水Ⅲ类,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而20眼浅层井水质均达不到该标准,其中部分水井的部分指标已达Ⅳ类、V类水标准。

二、水资源短缺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一)通州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1.自然地理条件是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先天性原因。通州区水资源主要源于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3亿立方米,降水产生的径流量0.65亿立方米,且由于降水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年内降水集中,区域内地处平原,现有水利设施对降水资源调蓄能力有限,致使降雨产生径流后白白流失掉;再加上高温天气多,蒸发严重,使汛期雨水损失很大,难以控制利用。

2.人为因素是导致全区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认识不足,没有对全区水资源做一个严密、科学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有盲目性,使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水资源的状况很不协调;由于水的价格长期偏低,导致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如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废水排放量较大;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比偏低,蒸发渗漏损失大;服务行业中洗车、洗浴、娱乐项目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浪费的水量也很惊人,用饮用水冲洗车辆、冲厕所、绿化等现象还存在。

(二)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的原因

1.入境客水污染,使通州的水环境被动承担负面效应。通州地处九河下梢,承担着全市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任务,连续11年的干旱虽然使降雨明显减少,但是通州河流的来水量却不减反增,说明承接上游污水的比重明显提高了。在通州境内的13条河流中有11条均为北运河水系支流,北运河水系是北京市最重要的一条排污河道,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70%的污水经北运河水系进入通州后出境。据监测,北运河通州段水体在起点北关闸入口处就已为劣V类。因此,通州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是由其水环境功能和所处地理位置决定的。

2.境内再次污染,使负面效应再次放大。尽管入境客水已经为劣V类,但是通州区内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也要通过这些河道排放出境,进一步加重了污染。

(1)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污染。全区工业企业年产污水占全区污水总量的33.75%,主要集中在潞城食品园区、东方化工区及张家湾工业园区,尤其是区内的118家化工企业,年产污水400余万吨,这些污水携带难以自然降解的有害物质直接或经简单处理后排放,污染河道;全区有各类养殖场约180个,其中位于河道1000米范围内的有27个,养殖污粪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接入河,导致部分河段水质黑臭。

(2)生活污水和种植污染、垃圾污染。目前,通州主

6 城区未纳入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主要集中在通惠河北部,该区域现住人口12万人(常住人口6.7万人),日产生活污水5万吨,直接排入通惠河后进入北运河;种植污染主要来源于种植用农药、化肥,在雨水淋洗和传统灌溉的过程中流向河道或渗入地下,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另外,由于在一些村镇对医疗、生活垃圾等无害化处理的能力有限,倾倒在河道、废弃坑塘里未经处理的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随雨水渗入地下,也会对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3)污水处理能力不够。目前,通州区城区生活污水主要由碧水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乡镇有污水处理厂5座,农村污水处理站25个,覆盖率比较低;工业污水主要由4座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或由企业自身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简单处理,由于企业环保意识及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多数工业污水处理不达标或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三、通州区水资源现状带来的主要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由于水资源的紧缺和水污染状况的加重,对通州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影响,特别是水污染问题更是显得日益突出,它会威胁生命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制约经济发展。

(一)地表水的直接污染,制约了“滨水”生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多河富水尤其是运河特色是通州新城“滨水宜居”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撑,地表水严重污染,使“滨水”要

7 求难以实现,没有清洁的水环境,就难以让通州新城具有吸引力。

(二)地下水的间接污染,制约了“宜居”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区内地表水的严重污染已对浅层地下水造成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全区的饮用水安全。饮水安全是民生问题,是群众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一旦受到威胁,其它便利、舒适的生活和社会人文环境就失去了基本支撑。

(三)水资源的紧缺和重度污染,对工业企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阻力,直接影响优质经济资源的入住,对发展区域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四、对解决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的思考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牵扯着千家万户、方方面面,水是决定人们生存的关键物质,因此要千方百计为水所想,为水所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新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强化水法制意识,不断开展对水法和水利法规及我市制定的有关发展利用、保护水资源条例的教育和宣传活动,要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采取各种形式,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使广大干群提高对水资源危机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

(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分层和分散取水,以保持水资源的正常供给。

(三)要加强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管理。采用行政的、工程的、经费的及法律等手段,鼓励、强制性节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因地适宜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要达到建设规划化、级别系列化、模式多样化、配套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供水商品化的格局,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四)以水污染治理为突破,构建循环水务,开发再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紧抓全市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的契机,以北运河为水污染治理的主战场,实现全区水体还清的目标,流域内主要河段达到“不黑不臭无水花”,基本解决地表水受污染的问题。

2.加强对重点工业区污染源的治理,实现达标排放;规模畜禽养殖粪污实现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的目标;主要河段1公里内无垃圾堆放;污水处理厂出水可用于乡村水环境、农业灌溉及一般工业用水。

3.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逐步完善、规范再生水的利用,做到生活污水零直排,雨洪水源不流失,特别是要解决当前存在的生活污水处理后水质太差不能用的问题,雨水直排后重新被污染的问题,实现雨污分流,增加雨水的回收率和入

9 渗率。

4.采取生态治理河道,使河流水体自然净化,加大湿地绿化面积,充分吸贮水分,建立良好的生态水环境。

市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市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水务局对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水务局对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水资源调研报告

水资源调研报告

水资源调研报告

尉犁县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水资源及水价现状调研报告

水资源利用现状调研建议

关于通州区水资源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州区水资源现状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