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朗读者》素材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1 18:07: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朗读者》素材整理

《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遇见

【节目卷首语】: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节目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董卿。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观众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朗读者第一季第一期,我们的主题词是遇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那么,《朗读者》遇见了你们,又会怎样呢?

第一期朗读者:

濮存昕:不忘初心,感恩遇见。

眼前长胡子、白头发的濮存昕,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濮存昕曾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外号濮瘸子。他说没有宗月大师,就没有老舍;没有荣国威医生的拯救,就没有今天的濮存昕。他把此篇献给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恩人荣国威医生,献给那次改变命运的遇见。

他积极行善予人帮助,濮存昕遇见了感恩,不忘初心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蒋励:遇见生死,不悔付出。

遇见生死,不悔付出;生命有禁区,救援无国界。蒋励曾是一名无国界医生,也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三年前,他和同事前往阿富汗接生新生的婴儿,三个月达到了几千人,并无一例死亡。他在国外救援最大的触动,是帮助那些在战争中诞生的孩子,《答案在风中飘扬》——献给在战争中出生的孩子。

柳传志:遇见失败,爱意满满。

“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柳传志的父亲曾对他说。柳传志,一手缔造了庞大的联想帝国。

柳传志在朗读前讲述了自己遇见的成功和失败,讲述自己十七岁往事,分享生命中的首次失败。他朗读致词《给儿子的信》,“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便是信中最感动的一句话。

殷洁&周小林:遇见爱情,一生太短。

“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徐志摩之于林徽因,杨玉环之于唐明皇,杨绛之于钱钟书,遇见爱人,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董卿曾幽默的说:没读过情诗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他们年过半百,但依旧一如初见,这是周小林与殷洁夫妇。 妻子殷洁曾愿望一个小花园,婚后26年,丈夫周小林用十年的时间为她编造了一座1200亩的中国最美花园“鲜花山谷”。

这对夫妇写日记读情诗,花前说读情诗是生活的常态;他们朗读的是朱生豪《朱生豪情诗》

张梓琳:遇见成长,亦是荣幸。

一段成名经历,一份个人成长,一段内心独白。她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超模,更不用说世界小姐冠军了。一场意外,让她越发理解到美丽应该成为一种能力。

许渊冲:遇见文化,赤子情怀。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虽有96岁高龄,但谈及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依旧滔滔不绝。说到动情时,依旧热泪盈眶,眼神里流淌出智慧的光辉。

他翻译的第一首诗,是因喜欢一个女同学,情到动情处,依旧热泪盈眶,现场他朗诵了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别丢掉》。

当谈及热爱的翻译事业依旧激情满满,他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100岁前翻译完莎士比亚所有作品。

有网友晒出了许老先生翻译的静夜思,先生说,人活着,都是在创造美和发现美。即使他被断言直肠癌,可他仍然投身于文化翻译中,过好

《朗读者》第二期主题词——陪伴

【节目卷首语】:

为什么是陪伴?其实我们每一期的主题词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有时候为了一个主题词会反反复复讨论很长时间,但是陪伴是最早确定下来的主题词,而且从来没有改变过。

我想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的朗读者,郑渊洁、乔榛都谈到了自己,夫妻之间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在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杨乃斌,一个在八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听力的孩子,为了能够让他像健全人一样的成长。他的母亲,在他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学。

所以,我觉得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所以希望这一期以陪伴以主题词的节目也能带给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节目开场白】: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

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说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第二期朗读者

乔榛:我的命,都是国妹给的

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的声音曾陪伴我们走进许多经典影视作品,《魂断蓝桥》、《廊桥遗梦》、《安娜·卡列尼娜》、《加里森敢死队》、《哈利波特》等影视剧中都有他出色的配音。

但或许您不知道的是,从1985年开始十几年间,乔榛曾三次被确诊癌症。“没有妻子,我根本活不到今天。”乔榛一直这样说。“我生病那时,她暗自神伤,在我面前却强颜欢笑。我看到她这样,也很心酸。”今晚,经历过“九死一生”的他携妻子来到《朗读者》,讲述彼此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陪伴。 蒋雯丽:我陪伴艾滋病患儿长大

蒋雯丽,中国内地优秀女演员。她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从2002年开始担任预防艾滋病宣传员,至今已有十五年之久。

“与他们相处中,我意识到了他们的敏感和脆弱。但是他们似乎又比别人更坚强不屈”,蒋雯丽如是说。

郑渊洁:“父亲”的涵义,是榜样

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大灰狼罗克„„“童话大王”郑渊洁笔下的角色们曾陪伴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但学生时代的他却并非“乖孩子”,还曾被老师开除。此后他的父亲郑洪升便在家教导他。父亲的言传身教,让郑渊洁从小对文字和看书产生了向往之心。

杨乃斌母子:16年的陪读

杨乃斌八个月大的时候失聪了。但是母亲不想让他去聋哑学校,而是希望他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成长。所以整整16年,杨乃斌的母亲都带着一个小板凳,坐在儿子的课桌旁陪他上学,将老师的讲授通过唇语再转述给他。杨乃斌虽然听不见,但他却通过朗读,把对母亲的感激与爱大声说出来。

林兆铭:一个人的动物园

不论是《瓦尔登湖》,还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些与动物不期而遇、而后又相互陪伴的故事令人神往也似乎遥不可及。现实中,这样的人却真实存在着。

林兆铭,18岁开始就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一个人怎样照顾300多个动物?为什么,他独自陪伴着它们?

《朗读者》第三期主题词——选择

【节目卷首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在我们这期节目当中,你会看到的是,徐静蕾选择了挑战和变化;耶鲁村官秦玥飞选择了希望的田野;红丝带校长郭小平,选择了呵护与守望;最让我感动的是麦家,曾经叛逆的他,如今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节目开场白】:

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选择。人这一生,要面临多少次的选择,小到今天我们吃点什么,大到在一些关键时刻的决策。

有一年,法国的一家报社举办了一个有奖竞答,其中有一道题目是,如果卢浮宫着火了,你选择救哪一副画?最终,获得金奖的答案是,我选择离门口最近的那一幅。所以说,选择是一种智慧,而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

第三期朗读者

王千源

爱跟自己较劲,让他获得影帝的电影《钢的琴》,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了演好《解救吾先生》中的华子,他又做了哪些“跟自己较劲”的事?刚毕业的时候,他在儿艺演太阳、石头和大树。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顿悟了演员的真谛,从此他决定全身心投入。

郭小平是校长,也是父亲,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这里的孩子,都叫他爸爸。

徐静蕾

从被动到主动

为什么徐静蕾要选择当演员?是什么机会使她决定导演一部电影?导演不同类型片子的背后,她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最放不下的是奶奶,这又给她带来怎样的影响?

麦家 存在合理但不一定合情

麦家的儿子曾经关了3年的房门。3年,1000多天。但是麦家选择坚持陪伴,坚持教育,不放弃开导儿子,不放弃对他的培养。他为儿子读了一封信。小心翼翼的话语里是沉甸甸的爱。 著有《风声》、《暗算》的作家麦家,怎样看待儿子的独立与父母背后的扶持之间的关系?

他为什么告诉儿子:“少喝鸡汤”呢?

理查德·希尔斯

美国汉学家。一个美国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国汉字来源演变,为此常常陷入穷困潦倒,心气却一如少年,他被网友亲切地叫做汉字叔叔。“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时,我会打电话给朋友说再见;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无疑问我会电脑化《说文解字》。 1994年,汉字叔叔44岁时,一场严重的心脏病让他走到了生命的边缘,让他对毕生一定要做的事情有了清晰的判断。

秦玥飞

热爱脚下的泥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玥飞的故事就不仅是他自己的故事了。 它成为一个独特的大学生村官的故事,一个群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故事。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

《朗读者》第四期主题词——礼物

【节目卷首语】: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在我们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家和教授,虽然他已经在五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所播种下的一颗善的种子,是留给这个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礼物。

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节目开场白】:

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礼物。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那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个色彩各异,却同样充满情感的礼物。

第四期朗读者 朗读者:倪萍

为什么主持1999年的春晚让倪萍非常痛苦?又是什么让倪萍离开了她热爱的主持事业?

主持了几十年的节目,重回舞台又是什么让她打起了退堂鼓?面对质疑,她沉着应对,她坚持做一个真性情的人,在《朗读者》的舞台上,她笑谈,老倪又来了。几十年的主持生涯她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是给观众最好的礼物。 朗读者:单霁翔

他自称是故宫博物院的看门人,5个月,踏破布鞋20多双,他走完了故宫九千多间房间。

600年只有两个人做到了,他就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你绝对想不到,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有多么惊人的数目,他自豪的说故宫里的东西都是干净的,他说故宫不仅仅是一座文化的殿堂,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的绿洲。

朗读者:赵蕊蕊

风雨中坚强的玫瑰,她曾抱怨过上帝的不公,又是什么让她拥有了坚持的勇气?训练的伤痛没有将她打倒,奥运梦想是她前进的动力,卸下奥运冠军的光环,是写作让她回归了生活的平静。而那些磨砺心志的经历,何尝不是生命的礼物,她把青春献给了排球,赵蕊蕊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是女排精神!

朗读者:李亚鹏

女儿是上天给我最好的礼物

他曾经是一位青春偶像,现在他是嫣然天使基金会的创始人,女儿在情人节送给了他什么礼物让他倍感幸福?女儿的生日贺卡又写了什么让李亚鹏感到不好意思?他告诉女儿上帝给了你这伤痕,我要让这伤痕成为你的荣耀。

朗读者:胡玮炜

唤醒了人们心中的“单车情结”

做了十年的记者,为什么胡玮炜产生了摩拜单车的创意,她又有怎样的“单车情结”呢? 摩拜单车是胡玮炜送给这个城市的一个礼物,似乎在无形当中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这个城市好像节奏太快,偶尔骑一次自行车,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想想也挺美好的。

朗读者:赵家和

他是第一位无法来到现场的嘉宾,当他得知自己肺癌晚期的时候,他决定捐出毕生的积蓄,死后又将遗体捐献了出去。清华老教授用什么办法攒下这么多积蓄?又是什么事情让他的女儿觉得父亲很伟大?虽然他无法来到现场,但他的信仰他的仁爱之心影响了在场的所有人

他燃尽了自己,了无遗憾,他的精神,烛照世界,永不熄灭

《朗读者》第五期主题词——第一次

【节目卷首语】:

我们这期的主题词是第一次,人这辈子,要遇到很多很多个第一次。

就像这次记忆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像刘震云,第一次给《安徽文学》投稿,拿到了七十多块钱的稿费,立马就请女朋友去吃饭。

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拥有了属于他自己一场音乐会,但是他为这一天等了三十年。

王学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当导演了,可是这部电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个人,让他欲哭无泪。

这都是非常宝贵而难忘的第一次,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说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

所以说,如果你的人生,能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

【节目开场白】:

我们今天这一期的节目的主题词是“第一次”。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难忘而又宝贵,它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其实细想来,每一个人都是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

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可复制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第五期朗读者

朗读者:王学圻:中国著名演员、导演。

王学圻说,1998年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杨丽萍请他这个从没有导演经验的演员,去做她的自传体电影《太阳鸟》的导演。

隔行如隔山,没有导演经验的王学圻克服了重重困难,让电影《太阳鸟》从前期筹备到最终成片,一下子花了5年的时间。坚持到最后的时候,剧组仅剩三人。最终,来源于杨丽萍真实的生活阅历的影片《太阳鸟》终于在第十五次的剪接后审核通过。这部电影获得了第二十二届蒙特利尔电影展评委会大奖、第五届大学生电影节艺术创新奖。

时隔近20年,王学圻在舞台上与大家分享他第一次当导演的故事时,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神情凝重,时而滔滔不绝,时而陷入沉思。

“这是自己第一次做导演,在这5年里,我几乎放下了其它所有工作,期间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对于我来说是一段痛并快乐的经历,记得每次送审甚至连出租车都不敢打。”王学圻坦言道。

杨丽萍之所以选择王学圻,正是看中了他的坚持。而王学圻把第一次导演给了杨丽萍,也是看中了杨丽萍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王学圻给大家朗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选段,并把它献给《太阳鸟》的所有的摄制人员。

“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为梦想奋斗,为人生每个第一次努力! 朗读者:柯洁,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浙江丽水人。

柯洁六岁开始学棋,1997年出生的他,未满20岁就拿下4个世界冠军。被誉为天才棋手,同时也是在世界第一位之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中国棋手。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第二名这种说法,如果不是第一,就是失败。

今年1月,谷歌宣布推出真正2.0版本的阿尔法围棋。对人工智能来说,围棋一直是一个禁区。

柯洁说:人工智能是没有经历过棋手所经历的苦,它不知道从排名倒数第一到世界冠军的感觉,没有积淀,没有感情,也就没有传承的意义。专业棋手背负的是一种责任,传承这种传统文化的责任,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棋手的原因。

柯洁并不畏惧与阿尔法围棋的对弈,他说:“就算阿法狗打败李世石,但它打败不了我。” 2017年4月,柯洁将于浙江乌镇挑战AlphaGo,进行人机大战。

最后,柯洁给大家朗读的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篇的其中一段,用来献给未来更加强大的自己。

朗读者:许镜清,86版的《西游记》总作曲人。

那首百听不厌的《敢问路在何方》就是出自许老之手。这是他第一次为大型电视连续剧作曲,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西游记里上百段配乐也全部是他创作的。

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难忘的第一次。对于许镜清先生来说,人生最深刻的第一次莫过于举办音乐会,2016年12月,这首伴随着无数人成长的曲子在人民大会堂里两度响起,拉开了作曲家许镜清“2016《西游记》主题音乐会”的大幕。这场音乐会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是在网友的众筹下与大家见面的。 为了这场音乐会,许镜清先生三次落泪,第一次是心脏病发住院时,那是伤心的眼泪;第二次是音乐会当天在台上,那是感动的泪水;第三次是音乐会举办完,回到家嚎啕大哭,那是欣喜的泪水。

虽然他人生的第一场音乐会来的晚一点,是在70岁那年。 但他说:这是我辗转了30年的心愿。只要我活着就不晚。

许镜清先生朗读的是巴金先生的散文《灯》,谨以此篇文章献给所有热爱《西游记》人们。

朗读者:刘震云,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2016年,刘震云的两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电影版上映,掀起热潮。

《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第一次创作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电影《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与女儿刘雨霖的第一次合作。刘震云的两个第一次都为他带来了成功。

台上,刘震云讲了:第一次作品发表在《安徽文学》,70多元的稿费,用在了请女朋友吃饭上。那个女朋友就是现在的太太,两人浓浓的情意,使得现在的家庭十分和睦。刘震云开玩笑说,现在家庭和谐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啰嗦。

他还讲了和女儿相处的故事,称女儿为雨霖导演,女儿叫他刘老师,就是在家也是这样。 他说:他和女儿基本上不嘘寒问暖,很喜欢和2分钟内能搞定事的人打交道。 从节目舞台上我们还看到了这位中国优秀作家、编剧鲜为人知的睿智又风趣幽默的另一面。

最后,他为大家朗读了自己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选段,送给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和这部电影的观众。

朗读者:王珮瑜,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位京剧老生,是京剧余派的第四代传人。 王珮瑜被人们誉为小孟小冬。

她16岁就得到了京剧前辈的赞赏和提携,23岁拿到了全国戏剧梅花奖,25岁出任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副团长。在如此完美的履历当中,在众多的第一次当中,她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如今,王珮瑜更多时候是以京剧文化推广者自居。不仅在各地开办公开课、清音会,还走进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校园里推广和普及京剧。前不久,因为在某档网络综艺上的惊艳表现,王佩瑜还曾引发过网友的热烈讨论,被称为“京剧推广第一人”。

王珮瑜朗读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致献京剧前辈孟小冬。

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王珮瑜的念白更是朗读出这恢弘气魄、豪气意韵。当传统诗词遇见国粹京剧,竟是这样一般绝妙风情。

朗读者:杨利伟,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的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舞台上,杨利伟分享了他难忘的“第一次”飞行。他说:“其实这个第一次绝不仅仅属于我,它属于我们共同奋斗的航天人,属于在座的以及电视机前的每一位炎黄子孙,它属于我们深爱的国家和民族,甚至属于全人类。”

当董卿问到当时是否会担忧风险问题时,杨利伟坦言道:“我们身为军人,本身就准备风险和牺牲,存在风险是载人航天的正常现象,这不会动摇我。”

同时,杨利伟表示特别想借《朗读者》的舞台,表达对战友、同事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背后的每一个人的敬意。最后,他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学生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天地九重》。

是啊!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难忘而又宝贵,他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其实细想来,每一个人都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能忽视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朗读者》第六期主题词——眼泪

【节目卷首语】: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主题词选择的标准,首先是它的情感张力,我希望所有的观众在听到这个主题词的时候,都会有很丰富的生命联想——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比如说眼泪。

这期节目当中,张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争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说:她过去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昂起头,不让眼泪流下来;导演陆川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爱流眼泪,所以有时候,他会抗拒眼泪;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眼泪的优秀的演员,这一次在我们的现场,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属于她自己。

眼泪是无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着最丰富的生命的色彩。 【节目开场白】:

我们本期节目的主题词是——眼泪。说到眼泪,你会想到什么呢?

软弱?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忏悔、有时候是宽容;有时候是羞怯、有时候是勇气;有时候是失败、有时候是成功。就如同每一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而当我们要谢幕的时候,也将会在别人的泪水里告别一样。

那今天,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水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 第六期朗读者 朗读者:陆川

2016年,陆川导演拍摄了《我们诞生在中国》,这不电影刷爆朋友圈、微博,为了拍摄这部自然电影,导演陆川经历了非常难忘的艰辛日子,然而这不是他第一次拍摄自然和动物相关的电影,早在十几年前,他拍摄了再中国电影领域还属于空白状态的自然电影的《可可西里》。陆川说,在电影拍摄杀青时,剧组所有人都哭了,在第一次剪辑时,陆川把中磊哭的镜头剪辑掉了,他说“可可西里不相信眼泪”,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说出如此绝望的话? 朗读者:斯琴高娃

她是《归心似箭》中的玉贞,她是《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她是《大宅门》的白家二奶奶,她是《康熙王朝》中的孝庄,她是斯琴高娃。完美的荧屏形象与淋漓尽致的演技征服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在观众眼中,她是“大女人”,如此刚强,坚毅,即使在现在生活中,他也是有泪不轻弹,即使是拍戏受伤,三次从马上摔下来受伤,变成半残废,依然没有流泪,这世上多少男儿也望尘莫及,然而在母亲的眼里,却成了永远让妈妈最牵肠挂肚的女儿。这位同样坚毅的母亲,没有因为60年代后的各种各样生活困难流泪,她反倒没有那么多哭泣,但却会因为想念孩子落泪,看到《康熙王朝》中老年扮相的斯琴高娃而落泪,他不希望看到女儿比他老。这便是母亲。

朗读者:张家敏

1994年到2017年,年近80岁的张家敏,经历了2次乳腺癌手术,她与乳腺癌整整抗争了23年,意志坚强的她积极抗癌23年,在自己和癌症的过程中,也在帮助和援助别人的抗癌过程,1995年,张家敏将自己家的座机电话,改为热线电话,接听乳腺癌患者的咨询,至今,已经接待了近2万名病友的来电,帮助乳腺癌患者树立抗癌信心。是什么是什么给他触动,最后走上志愿者的道路。 2012年张家敏发起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至今,服务队探访患者超过8000人次。如今78岁的张家敏一直行进在乳腺癌防治宣传的道路上。

朗读者:丁一舟 赖敏

一对年轻的患难夫妻,患有家族遗传性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的赖敏和对她不离不弃的丈夫丁一舟。

他们以梦为马、以爱为舟,用一个三轮车、一只狗,把家筑在了行走的万里旅途中。在中国的版图上开始心形的爱情之旅。

丁一舟说:“我只是用我人生当中的一段,二十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去陪她,她却用她剩下的所有的余生来陪我,对于我来讲是不可辜负的一件事情。”在拉萨城,赖敏策划了一场求婚,他向这个对她不离不弃的男人,献出格桑花,两人幸福的结合了。然而在旅途中发生的一个“意外”,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也让他们流下了泪水。

朗读者:张鲁新

作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唯一的首席科学家,带领他的科研小组,解决了青藏铁路沿线将近五百五十公里的冻土难题,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青藏铁路。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几乎一辈子和冻土还有钢铁打交道的人,看似和眼泪是没有关系的,也有他落泪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情形下,才会让这样的男子留下眼泪。信封中的证物,记录下在青藏的生死,是什么?

《朗读者》第七期主题词——告别

【节目卷首语】: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 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 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 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节目开场白】: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同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琬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第七期朗读者: 曹文轩

一个喜欢孩子的人是心地善良的,一个坚持为孩子写作的人是内心纯净的。作为儿童文学家,他用精雕细琢的诗化语言撰写童年,让优雅的思想内涵启蒙未来。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他桃李天下,培养了刘震云、陈建功等一批优秀学生;作为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主编之一,他用行动催生着阅读的成长。曹文轩,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具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作家。而他多年创作的根基、引路人是自己的父亲。在《朗读者》,他要讲述儿时与父亲的回忆、告别家乡的父亲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姚晨

她是“微博女王”,“时髦孕妇”、“时尚辣妈”。她勇敢的秀出自己的幸福,自信、踏实、快乐写满她的笑容。回首青春的过往,从《武林外传》到《潜伏》,从舞蹈到电影,从福建到北京,一路走来,一路精彩!她将怎样告别生命中萍水相逢的人?

朗读者:维和英雄

别人都在问“为什么是我?”的时候,他们在问“为什么不是我?”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不仅参加了联合国从筹划到成立的全过程,而且在推动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自1990年以来,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数万人次。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中国军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做事拼命、认真是他们的习惯;“绝不放弃为祖国和军队去战斗的机会”是他们的誓言。又是谁,怎样用生命中最后37秒,挽回了战友们的平安?

朗读者:程何

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剧中文版,像《音乐之声》《猫》《妈妈咪呀》,几乎全部都是经由她之手翻译而来的。程何是一位年轻的译者。而她翻译的对象,是近些年逐渐被大家熟悉并喜爱的艺术形式——音乐剧。她被保送清华生物学博士,却放弃了这条道路。她告别安逸,选择冒险:音乐剧这条路看不到结局,但“要为心而工作,而不是为生活”。

朗读者:王蒙

时代裹挟着一颗不老的心灵,困苦折不断梦想的翅膀。历经苦难后的永不言败是他的个性,乐观、风趣、激情、睿智,令人感佩。风雨后的一唱三叹,腾挪跌宕中的沁人心脾,他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呐喊着《青春万岁》;他经历了伟大也咀嚼了渺小,品透了《一辈子的活法》,八十多岁《这边风景》依然独好,他就是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

告别北京,告别新疆,再告别妻子,79岁的王蒙回头打量39岁的自己,也让他思考在新疆度过的16年时光。他觉得今天的作家王蒙与那16年大有渊源。“维族人有句极端的话:‘人生在世,除了死亡以外,其它都是塔玛霞儿(玩耍)!’”他说,“这样的人生态度,对我影响深远。”

朗读者:李立群

李立群是受到戏剧文艺青年们顶礼膜拜的大师,会说相声、能演小品,电影电视拍了无数。他是活跃在荧屏上的不挑戏、不等戏的拼命三郎,也是在西餐厅做过表演秀的影帝,他说“酸甜苦辣都是享受人生”,面对告别,他又会与我们分享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朗读者》第八期主题词——勇气

【节目卷首语】

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

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 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节目开场白】 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赞美勇气。莎士比亚说,有得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失去了勇气那将失去改写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位又一位朗读者身上的勇气。

每一天,在东西方文学中架起桥梁,硬生生地把寿命延长到了现在。 第八期朗读者 汪明荃 罗家英

在香港影视圈,有这样一对传奇的夫妻。相识十余载,在六十岁的年纪,“阿姐”汪明荃与男友罗家英忽然决定结为夫妻。他们塑造的舞角色脍炙人口。他是《大话西游》中爱碎碎念的唐僧,她是《万水千山总是情》的热血爱国女学生。她们的爱情更被人惊羡。

翟 墨

在当代的中国,有这样一位航海爱好者,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他是翟墨,他本是一位艺术家,内心深处的自由却偶然被唤醒,从此,海洋成为他永远的眷恋。

秋爸 秋妈

孩子的出生本应充满欢声笑语,对她们来说却是一片寂静。2004年,秋爸秋妈忽然发现,已经两岁的双胞胎儿子还不会说话,眼神空洞。经检查,两个儿子均被确诊为孤独症。这个家庭的天塌了。2011年,哥哥秋歌又被确诊为白血病,这个家庭在寒冬中又颤了一颤。但是秋爸秋妈凭借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苦苦支撑,给孩子重新撑起了一片天。

江一燕

她给自己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 江小爬love ,她拥有很多不同的身份,她是演员,摄影师,支教老师。是一位老师让她从孤僻的小女孩蜕变。斯人已逝,精神却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延续。每年她都会拿出半个月到一个月去支教,将勇气的种子撒到更多孩子的心田。

樊锦诗

人们叫她敦煌女儿,可她生在北平,长在上海,她叫樊锦诗。25岁那年樊锦诗前往大漠深处,一去便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2014年,樊锦诗筹划30余年的“数字敦煌”档案落成。从此人们可以直接通过数字平台欣赏敦煌莫高窟历史悠久的文物,莫高窟得以通过电子的平台传播的更快更远。

李宁

28年前,他从获得世界金牌最多的“二十世纪最佳运动员”转型成为了一名商人,从熟悉的赛场走上了未知的商场。28年来,李宁公司走过了风雨和剧变,每次巨大的挫败都需要“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乐观和超越常人的勇敢才能重新站起来。

《朗读者》:让文学与人生进行一场围炉夜话

文学自诞生以来,即与美好结缘,和感动相伴。文学即人学,文学与人的关系密切,并影响人的一生。可以说,中国人所拥有的善良、诚实、自信、勤奋等品性,不像西方人取自宗教信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读过的文学作品。正是在此意义上,继《中国诗词大会》后,由央视独创推出,董卿首次转型制作人并主持的《朗读者》 ,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潜移默化的意义和价值。

《朗读者》有意将文学切入人生,让两者进行一场暖心的围炉夜话。首场的主题词是“遇见” ,让各界精英嘉宾根据主题词去诉说自己的人生故事。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选择哪一段故事放在节目里面,这段故事跟后面朗读的美文有着怎样的关联?这是颇为考究的,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不是朗读者喜欢哪篇文章就读哪篇文章,须做到故事与朗读文本丝丝相扣、水乳交融。

比如演员濮存昕朗读的是老舍的《宗月大师》 。宗月大师乃为世家子弟,出家前富甲一方,后家道中落。老舍大约9岁时遇见他,是他供老舍上学,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文学大师老舍。大师与大师的传承关系是由善来缔结的。濮存昕坦承,他生命中也有这样一个贵人。濮存昕曾罹患小儿麻痹症,小学时外号很伤自尊,叫“濮瘸子” 。后来他遇到荣国威大夫,是荣大夫治好了他的脚,也帮他找回了尊严。所以朗读老舍对宗月大师感恩的文字,濮存昕就很有感觉,会浮想联翩,会感同身受。

《朗读者》的朗读文本大都是经典,但也并非全部如此,有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朗读汤显祖的《 〈牡丹亭〉题记》 ,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周小林为妻子殷洁吟咏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 ;有商界精英柳传志饱含深情亲笔写下的《写给儿子的信》 ,也有无国界医生蒋励携三位同伴朗诵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 ;还有“世界小姐”张梓琳朗诵的刘瑜散文《愿你慢慢长大》 。节目间隙穿插的人物访谈,看似与《艺术人生》 “撞衫” ,但与后者差异显然。如果说朗读是美文重温,那访谈就是从人性的角度阐扬美文的意蕴,两者乃是一种“互文”“互证”的关系。

从视听效果看, 《朗读者》的美文与人物情感结合得相当紧密,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达成了完美的默契和统一。诚如董卿所言,在选择嘉宾方面不蹭热点,对演艺界人士的选择尤为慎重,不以其当红与否作为选择标准,更重视人格和口碑。之所以如此,就是希望朗诵者和故事讲述者能够产生一种和谐共振,让大家想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想听他们朗读的那些美文。

节目中的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像来自四川成都金堂县的一对夫妻,结婚26年一直保持着为对方读情诗的习惯。妻子殷洁偶尔说“何时我能有自己的花园呢? ”丈夫便当真尽一切努力卖掉广州的房子,砸锅卖铁为她开垦打造了1200亩的鲜花山谷,如今鲜花山谷四季花开、美不胜收。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情感丰富、乐观勤奋、可爱可敬的老人,许老在现场讲述了他与林徽因长达半个世纪的情感故事,说到动情处老人甚至潸然泪下,感动了现场的观众和主持人。

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彰显了中央电视台作为权威电视传媒机构的高远情怀和善美追求。作为这档节目的始作俑者,董卿的创意初衷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许多普通人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应该有一个契机,让大家安静下来。如今的年轻人,拼搏一天下来想看点好玩的、好闹的,但这样的节目现在太多。央视开播《朗读者》这样的节目,并非只是想让大家读几篇美文,而是希望透过朗诵文本,引领人们重新进入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让他们“遇见”不一样的美好,沐浴沁人心脾的文化甘霖,从而使内心变得宁静一些、纯粹一些、脱俗一些。

《朗读者》所阐扬的人与美文的熔融关系,让笔者想到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为人,不止因为他有情感思想,尤在他能以语言文字表现情感思想” 。试假想人类根本没有语言文字,像牛羊犬马一样,人类能否有这样光华灿烂的文化?文化可以说大半是语言文字的产品。有了语言文字,许多崇高的思想、许多微妙的情境、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流传广播,由一个心灵出发,去感动无数心灵,去启发无数心灵的创造。朱光潜先生认为,情感思想便是人的生机,生来就需要宣泄生长,发芽开花。有情感思想而不能表现,生机便遭窒塞残损,好比一株发育不完全而呈病态的花草。文学是情感思想的表现,也就是生机的发展。世间有许多对文学不感兴趣的人干枯浊俗,生趣索然,其实都是一些精神方面的残废人,或是本来生机就不畅旺,或是有畅旺的生机因为窒塞而受摧残。所以,在笔者看来, 《朗读者》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激浊扬清、拯救灵魂。

放眼当下荧屏,时常被真人选秀、玄幻穿越、古装宫斗等虚无、功利、犬儒内容所充斥。对比之下,央视推出的《朗读者》 ,如同一股清流,沁入观众的心田。当然,“清流”出现,绝不意味着“唯我独尊”或“自命清高” ,而是让观众有了别样的选择,让他们在选择中比较,在比较中选择。换言之, 《朗读者》作为一档文化娱乐类节目,只是给观众打开了另一扇窗子,让观众透过它看到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人生,走进美好的文学世界。而其最终目的,显然不在于比赛朗诵艺术,也非经典文学普及,而是引领大家透过那些崇高优美文字来体验人生、弘扬美善。

《朗读者》作文素材

朗读者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朗读者开场白

朗读者

朗读者

《朗读者》

朗读者

朗读者

《朗读者》第二季素材整理第一期

“朗读者”中的作文素材

《朗读者》素材整理
《《朗读者》素材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