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1: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

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抑制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发布会,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位列成为各大行业首位,为什么几年前的老问题现在更加严重?产能越调越多,结构越调越乱,问题越说越多,原因到底在哪里?

有关分析认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与审批、金融、环保、质量、资源五大“门槛”形同虚设有直接关系,而这五大门槛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背后原因是,中国钢铁业内部长期存在四大误区:结构调整变成单纯提高“板带比”、淘汰落后只看装备水平、联合重组越大越好、产能过剩缺乏科学预测。

四大误区未厘清

2005年钢铁产业政策已经过了四年,现在来看已经与目前的钢铁产业发展实际不协调,而且政策的误导作用已经产生。

产业政策一味地强调“板管比”,导致“听话”的大钢厂一窝蜂上板材项目,加上淘汰落后标准只看高炉转炉的大小,直接带来热轧产能短期迅速扩大,形成严重的过剩产能,出现长期以来“高附加值”的热卷价格卖不过低附加值的螺纹钢、线材。淘汰落后标准还带来一个后果,大大小小的钢厂都拼命上大高炉大转炉,怕落单被淘汰。实际上大量的钢厂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提高环保标准来谋求发展,而不是单纯上项目扩产能。好在目前,工信部已经认识这个问题,开始着手作一些政策修订。

“联合重组越大越好”已经成为政策的导向,事实上这个提法科学性有疑问。它忽视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与边际效应,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出现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甚至强制要求企业必须达到千万吨甚至亿吨的目标。

产能过剩是事实,但过剩多少?合理过剩值在哪里?何时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需要权威部门认真研究,科学决策,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否则的话,按照3亿吨就过剩的调控政策,中国现在的钢价早已飞上天了。

五大门槛难作为

在上述四大导向性问题出现误读的背景下,钢铁行业控制产能的门槛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非常难。当然,这里还有其他原因在起作用。

理论上的钢铁产能扩张,资源、资金应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倾斜,但实际上执行时已经走样。

钢铁产能要扩大,第一关是审批环节,但我们的审批时间严重滞后于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等到批文下来的时候,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又来了,企业承担不起,只能偷偷上马,搞“先斩后奏”。民营钢厂这样做,国有钢厂也如法炮制。因此,审批环节阻止不了钢铁项目乱上马。

项目通过审批,银行才会贷款;实际上没有审批的项目,银行也会贷款,新项目上马与GDP戚戚相关,地方政府自然会大力支持。所以,今年粗钢产量叠创历史新高,库存居高不下,就是没有人减产,为什么呢?有银行撑腰,钢厂现金流充沛,能挺住。在这个背景下,更没有哪一家地方环保部门会冒得罪“父母官”、掉乌纱帽的风险,来监控钢铁企业的干净生产。

质量门槛取决于政策标准,但中国钢铁产品绝大部分属于低端产品,提高门槛有一个渐进过程。而水、电、矿山等资源的配臵基本上由地方政府来支配,地方钢铁企业毫无疑问有地缘优势。

上述五个门槛,实际上环保、质量门槛应该由政府来监管,但项目的审批、资金的使用以及资源的整合应该是市场行为,但政府的决策者的行政思维意识一直没有改变过来,迈不过这个“槛”。

中钢协:抑制产能过剩也须控制板材项目盲目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在新近召开的“2010年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发出警示,抑制钢铁产能过剩、推进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将是2010年中国钢铁业的首要任务。钢铁产品结构性过剩是不断变化的,目前板材产能过大问题须引起注意,在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板材项目的盲目发展。

戚向东说,虽然我国已建成比较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并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但在行业发展中存在一哄而起、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生产力布局不合理、设备落后等问题。去年我国钢铁业在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河北钢铁整合上市、山东钢铁组建、宝钢重组宁波钢铁、鞍钢重组攀钢。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高炉、小转炉、小焦炉被拆除。不过,钢铁业抑制产能过剩等方面的任务依然艰巨。

中钢协相关负责人说,企业产品结构能否适应市场需求,始终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金融危机给钢企提出了新课题:产品结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归纳起来有4个方面:

首先,钢铁产品结构调整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不能过高,过高就会有风险。

其次,要充分考虑中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城乡差别、东西差别和南北差别虽有改善,但其差距仍然较大。

再次,我国正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完成这个任务至少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需要什么样的钢材正是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最后,随着工业化进程,产品结构调整也要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要以国内市场占有率和自给率为标准,按供需基本平衡进行调整,调整投资方向,调整供需关系。国家已制订规划,今后几年以三级螺纹钢替代二级螺纹钢,这是必然趋势,符合国内用钢行业的发展方向。 国家拟出台严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指向钢铁等行业

记者日前获悉,国家拟出台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协调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央行等诸多部门,以严厉措施,重点完成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焦炭、造纸、皮革、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权威专家透露,拟出台的通知有三个特点:第一,这是少有的从国家层面具体部署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第二,多部委“联合作业”;第三,举措严厉。

拟出台的重点举措包括:对产能过剩行业将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等量臵换”或“减量臵换”的原则;严禁向落后产能和严重过剩产能建设项目提供土地;抑制高消费、高排放产品市场需求,严格限制出口。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通知拟提出一些新的强有力的经济手段,重点包括:对落后产能执行差别电价,扩大差别电价执行范围,还将研究实行差别水价、差别天然气等措施;研究开征环境税等税收措施。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

在执法和处罚上,举措可谓十分严厉: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可暂停该地区项目环评、核准和审批,实行“区域限批”措施;对未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不予办理产品生产许可,吊销排污许可证,可依法停止供电。

钢铁新政或年内出台 大型集团化钢铁格局逐步清晰

由工信部牵头对《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调整和修订的工作已近收尾。日前有权威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目前该修改草案正在征求部门和企业意见进行讨论和修改,或将在今年年底前公布。新政或将改变过去单纯以设备规模为淘汰标准的“一刀切”模式,而将标准覆盖到整个生产线上,综合考虑装备水平、能耗、环保等指标对企业进行考核。同时,国家将更加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对跨区域整合将给予优惠的税收、贷款等鼓励政策。

可以看出,和以往的“一刀切”相比,新的政策将更加具备可操作性。政策调整的同时也为产业兼并重组提供了新的机会,宝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和河北钢铁集团的整合将成为后期关注的焦点,以大型集团化为主的钢铁格局正逐步走向清晰。

工信部征求钢企准入意见 年产不够百万吨钢企“关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就现有钢铁企业准入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对钢企污染物排放及能源消耗等作出规定,在生产规模上要求2008年度普钢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特钢50万吨及以上。工信部公布钢铁行业准入条件,全国约500家钢厂中年产百万吨以上的仅八九十家。

此举旨在针对钢铁行业产能增长过快、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管理,此次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截至日期为12月16日。

征求意见稿称,高炉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转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电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不含特殊钢电炉)。

征求意见稿并提出,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吨钢污水排放量不超过2.0立方米,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不超过1.0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8千克。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在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焦化工序能耗115千克标煤/吨、烧结工序能耗56千克标煤/吨、高炉工序能耗411千克标煤/吨、转炉工序能耗0千克标煤/吨、普钢电炉工序能耗92千克标煤/吨、特钢电炉工序能耗171千克标煤/吨,且吨钢新水消耗高炉流程企业不超过6吨,电炉流程企业不超过3吨。冶金渣利用率不低于95%。

新材料:结构性过剩与核心技术缺失难题待解

河北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方案

产能过剩

钢铁大省如何化解过剩钢铁产能?

李克强:率先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

钢铁产能30年来首现长期过剩

客运安全管理难题待解

探析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分析

救市措施失灵 煤炭重蹈钢铁产能过剩覆辙

强化措施化解过剩产能

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推荐)
《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