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3: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第一课时。主要是使学生在掌握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了解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材安排上,在原子结构后,元素周期表前,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过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如碱金属、卤素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今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如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学习。因此,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同时,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掌握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了解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能力目标:

通过对元素核外电子、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总结,使学生掌握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3.情感目标:

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且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 教学难点:原子半径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型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

三、教法分析

鉴于高一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采用“启发诱导式“展开教学 ,为增强启发性,教师不是直接给出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出周期律,并对比大量数据和事实,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把一堂理论课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分析、讨论、总结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

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整个课堂设计以问题为切入点,体现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特点。 四.学法分析

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引路灯来探索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巩固,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

给出条件让学生自行画出并排列质子数1~18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随后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然后再向学生提问: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已学过的碱金属和卤素按上述规律应排入表格的什么位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在小结时指出:如果对质子数大于18的元素继续研究,同样可以发现,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也会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象Na到Cl一样从1个递增到7个,最后到8个电子的现象,从而揭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普遍性。

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

首先探究影响原子半径的两个因素及电子层数多少和核电荷数的大小,他们是怎样影响原子半径的大小的?再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不同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的大小?同一电子层数不同核电荷数时原子半径的大小?然后对照教材表5-5,对有关数据进行验证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最后再拓展离子的半径应怎样比较的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练习。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

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到F、Na到Cl的主要化合价。然后组织学生对照教材表5-5,验证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并完成教材表5-8。

六、布置作业 06 化教

史凤莲 06210120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反思

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反思

山东教师招聘高中化学面试说课稿《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