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乡村旅游脱困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1: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乡村旅游脱困

122411130 王洒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乡村旅游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贫脱困、吸纳农民就业以及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乡村旅游现状综合分析,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

关键词: 发展现状 旅游脱贫 应对措施 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又被称为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绿色旅游、田园旅游、生态旅游等。乡村旅游从西方开始,18世纪后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可识别的旅游活动在欧洲就出现了,到了20世纪,乡村旅游变为一种更加广泛的、享受型的活动。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才有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及现状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现有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有:

1、森林公园模式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环境优良、景色秀丽、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园。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和科考的理想会所。

2、度假区模式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3、观光购物农园模式,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此乃国外农业旅游最普遍的一种开发。满足了人们休闲放松、回归自然的需求。

4、民俗文化村模式是指农村某些地方具有特定的民俗风情、文学艺术、园林建设、文物古迹,如衣着、饮食、礼仪、婚恋、丧葬、节庆、禁忌、喜好、歌舞、戏剧、音乐、绘画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城镇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民俗文化村,举行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以招徕游客观光、度假和休闲。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5、休闲农场模式是一种供游客观光、度假、游憩、娱乐、采果、农作、垂钓等。这是一种体验农民生活、了解乡土风情的好方式。

6、农业公园模式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开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能够促进城市人对乡村农业的了解。

7、租赁农园模式是指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市民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的园地。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以休闲体验为主,而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标。多数租用者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则由农地提供者代管。租赁农园所生产的农产品一般只供租赁者自己享用或分赠亲朋好友。这是体验乡村农耕生活的有效的方法。

(三)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脱困表现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乡村旅游是一种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依托的资源主要是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是农民。乡村旅游强调当地社区和农民的参与,通常一个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 历程就是当地农民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

2、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极不充分,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总量剩余,也有季节剩余。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可以让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再业。例如,在节假目展开的乡村旅67睁活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居民周末生舌不可缺少的部分。既保证了农民在农月羁时也能够获取收益,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也消除了不安定隐患。

3、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农村第三 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植根于农村,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可以跳过流通环节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适时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化中购 销体制不畅等难题。旅游需求还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提高了农业附加值,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4、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大部分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接待服务水平旅游接待地居民态度等方面十分关注,尤其是对卫生与安全的要求更高。这必然促使乡村旅游景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如给排水建设、美化洁化、道路改善、住房改造、卫生厕所建设、活垃圾处理等生活细节的处理,从而使当地居民客观上享受到现代化生活。

5、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在旅游过程中农户必然参与到游客的高品位精神神追求中去,从而丰富目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有些地方为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接待礼仪、外语口语会话和其他旅游服务知识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6、有利于保护原生态文化乡村旅游中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的最初动因保持和突出农村自然特色及其原始、淳朴的风情是乡村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也是村民的首要职责。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

目前我国发展乡村旅游还很不完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经营者缺乏经营理念、产品开发程度低、层次浅、开发模式单一;乡土文化城市化,缺乏特色;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管理混乱,品牌效益差;资源开发破坏性大„„针对目前的乡村旅游现状市场,有以下的措施:

1、长远规划,科学策划,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

2、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3、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4、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 。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一般乡村旅游很难带来高收益,因此国家除给乡村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5、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确实增加农民的收益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五)小结

乡村旅游将成为未来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亮点。同时也将会是发展农村的一大主力军,促进乡村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脱困,走上致富之路。也许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不断的走向成熟。发展时不能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才能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数据

乡村旅游市场前景

乡村旅游介绍

乡村旅游演讲稿

乡村旅游脱困
《乡村旅游脱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乡村旅游发展 旅游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