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修身古代名言名句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2: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代名言名句

《诗经》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3、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4、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礼记》

1、来而不往非礼也。

2、张而不驰,文物弗能也,驰而不张,文物弗为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8、好学尽乎知,力行尽乎仁,知耻尽乎勇。

《论语》

1、言必信,行必果。

2、是可忍,孰不可忍。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省也。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三军有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2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孟子》

1、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而笑百步,则何如?

1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荀子》

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3、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老子》

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水》

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

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左传》

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汤赋》

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5、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6、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

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战国策》

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人。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5、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以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孙子兵法》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是,知有所不明。

《楚辞》

5、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狱中山书自民》

1、失之毫里,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史记·商君列传》

4、仓禀实而知礼节,衣实足而知荣辱。

《史记·货值列传》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7、不飞则已,以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

8、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史记》

9、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史记》

10、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3、非学无以广识,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纂要》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1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2、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朱舜水《伯养说》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争报仇》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杂说四》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5、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

8、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9、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1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司马迁《训俭示康》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1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1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17、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张傅《五人墓碑记》

1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19、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清钱鹤滩《明日歌》

2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古代名言名句

古代史记的名言名句

古代名句

古代名句

修身名言

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

名句名言

修身古代名言名句
《修身古代名言名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