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莫言1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8: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莫言的生平、成就、评价

莫言的生平及作品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 。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江龙泉县(南接福建)迁过去的,2010年8月,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亲口表示,“我应该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这类作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某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成名作品:发表于1985年春天的《中国作家》,在作品中,莫言通过小说人物黑孩诉说了他少年时代吃过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的那一段时光。当时冯牧先生主编《中国作家》,为这篇作品,该刊召开过一个规模很大的讨论会,连汪曾琪先生都与会说了不少赞扬的话。莫言曾坦言:“我发现《透明的红萝卜》有一种朴素的、原始的东西——那时说完全不懂文学夸张了一点,可以说几乎不懂文学,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靠个人生活的累积和对艺术的直觉写出了这样的作品,所以它是朴素和浑然天成的。”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5年, 在《中国作家》第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5年,再次失手于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6年,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7年7月14日,出版《说吧,莫言》。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长篇小说《四十一炮》入围第7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

2011年,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杰出成就:中国作家首获诺奖:

颁奖词

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

颁奖典礼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按照诺贝尔奖有关规定,所有获奖者将在12月10日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摩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纪念1896年去世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福冈亚洲文化奖肯定了莫言对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成就,认为莫言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据悉,莫言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红高粱家族》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瑞典文、挪威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等;《丰乳肥臀》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西班牙文、波兰文、葡萄牙文、塞尔维亚文等。 获奖后的各方反应(即评价) 【作协贺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元勇:莫言获奖是水到渠成

没有什么意外,莫言获奖是水到渠成。我最早认识莫言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世界级的大作家。莫言的风格是复杂丰富的、有张力和想象力的,能触动到人心灵的最深处。应该说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中国读者乃至世界文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雷达:莫言获诺奖燃起我对文学神圣感的热情

莫言的成功取决于几个方面: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特语言的开创和运用、人物性格的叛逆性、艺术结构的大胆构想,这也许是莫言的成功,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的喜好,但这更是中国文学的巨大的进步。

王蒙:莫言获奖说明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世界关注

瑞典文学院揭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著名作家王蒙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已经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法兰克福书展主席祝贺莫言获诺奖

2009年中国作为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时,莫言曾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出席多场活动。书展主席于尔根·博思得知莫言得奖后告诉记者,祝贺莫言获诺奖。

海外评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月11日称,在今年文学诺奖结果揭晓之后,中国人的国家自豪感在互联网上喷涌而出。一位网友在诺贝尔官方网站上留言称:“中国正在崛起。”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留言

终于颁给了莫言!!!虽然我还没看到他的书,但电影《红高粱》超棒!为他骄傲!(Sharon)

祝贺!世界文学的胜利。(Thomas Tien)

祝贺。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我们所有亚洲人都为你骄傲!(mayeen uddin jahed.bangadesh,ctg)

有网友留言:莫言得了诺贝尔奖,我的论文《诺贝尔奖离中国还有多远》该怎么写下去啊!!! 莫言回应

第一反应

据媒体报道,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文学奖宣布者对记者说,当他电话告知莫言获诺贝尔奖消息时,莫言的反应是:he was overjoyed and scared。(他狂喜并惶恐) 父亲反应

莫言先生的父亲今年已经有90岁了,老人家身体很硬朗,当谈及自己的儿子可能今天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时,老人家很淡定,表示如果获奖当然非常高兴。

莫言在开奖前回到了老家高密,在获奖后他在高密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他表示对自己的主要作品比较满意,称“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奖项,但不是最高奖项,只代表评委的看法。”他还说自己至今仍用纸笔写作。

莫言二哥管谟欣在奖项宣布前曾接受媒体采访,他说“获不获奖真的无所谓,高粱地里走出来的庄户人不奢求这个,平常心对待就好。他是个老实务实的人,希望他能老实写作,创作出更好的大众喜爱的文学作品。”莫言的父亲也表现得很淡定,只说如果能获奖会很高兴。

莫言的二哥还说,莫言每周会给家里打电话问父亲的身体状况,每次回家都会和父亲讲自己的见闻,但是从来不聊写作的事情。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表示,“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莫言说,接下来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莫言的二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弟弟得奖自己“很高兴”。当被问及是否计划全家共同庆祝时,他平淡地答道:“这很平常。”

莫言在高密开发布会的话语

“朋友们对我的一些看法,有挺我的,也有批评我的,挺我的也好,批评我的也好都对我是一种帮助。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才有这种可能性,而在过去平面媒体时代,一个作家不可能知道这么多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知道有这么多的人在喜欢你,也不知道有这么多的人在厌恶你。最近一个时期围绕我跟诺贝尔奖的争论,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事态人情,也照出了我自己。”

“《红高粱》是1987年写的,当时比较年轻,写的时候激情澎湃。这部小说表达了我当时对社会的看法和认识,也许有偏颇的地方,但基本代表我人生态度、社会态度。”

“村上春树也非常优秀,他的能力足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之言

“诺奖授予我最主要是因为我作品的文学素质,因为这是文学奖,授给我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文学表现中国人民生活,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情,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写人,超越了地区和族群。”

“我感谢网上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让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中一次。这次持续半个月的网络大赛,我知道了自己缺陷和不足,也知道了自己有哪些宝贵的需要坚持的东西。”

我们应该看到其实还有很多像莫言这样的作家在为了文学而写作,不是为了市场而写作,是为了良心在写作,不是为了外部的声誉或者读者叫好在写作。——莫言在北师大文艺论坛上演讲

我曾经被文学评论家贴上许多文学标签,他们时而说我是“新感觉派”,时而说我是“寻根派”,时而又把我划到“先锋派”的阵营里。对此我既不反对也不赞同。好的作家,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创作,他甚至不去关心读者对自己作品的看法。

——莫言在日本京都大学演讲

“作家在对话交流时,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文字必须抓住社会热点,否则文字就是一纸空文。”“文学揭示了人类的普适价值。歌德晚年提到世界文学的概念,世界文学也是文化交流,了解各种文化观念。今日我们发现,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已经突破了文学的范畴,多样性的思想是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这也是对歌德文学理想的实践。”

——莫言在法兰克福书展发言

获奖意义

莫言获诺奖拉进中国和诺贝尔奖之间的距离

此次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莫言拿诺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里程碑的意义,更了中国人的一桩心愿,拉进了中国与诺贝尔奖之间的距离。

自从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就从未颁发给中国作家,因此,这成了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纠结。当然中国作家没能获此殊荣,并不是说中国缺少传世的作品,也不影响中国名著流行于世。

同样的道理,那些获得此项桂冠的作家,比如克莱齐奥(法国),也未必在中国深入人心。但是一个国家的作家,不能在这个影响深远的评奖中崭露头角,就只能说明这个国家作家的文学感召力,至少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所以无论如何,诺贝尔文学奖的首次拥抱和零的突破,是一件值得我们热烈庆贺的事情。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现实意义: 一是了却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诺贝尔文学奖是国人一直以来的梦想,是多年未了却的心愿。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帮助国人了却了这桩心愿,让国人如释重负,大快人心,莫言获奖可以说是众盼所归,今后,国人也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也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二是说明了中国作家的实力

不可否认,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作家们的最高冲击目标,此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改写了中国作家无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也证实了中国作家的实力。 三是诺贝尔文学奖靠的还是作品实力

2009年,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进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视野。确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值得高兴和庆祝,但获奖只是一个符号,无论什么奖项,代表的是作家过去的水平,是某一部作品的水平,因此,我们不能沉浸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自我陶醉中,再次冲击诺贝尔文学奖,再次出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才能显示中国作家的实力,也才能代表中国文学的水平!

莫言获诺奖,让人们有了重新审视中国文学现状的机会,有了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文学成就的机会,有了重新认识中国作家及其作品的机会。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从认真阅读和研究开始。

莫言获诺奖掀起的文学热,让文学重新走近普罗大众,走进现实生活,是大好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获没获奖都在那里,只是我们非要等到获奖才会重视。

热爱文学吧,一个知识丰富、品格健全的人,不能缺少文学修养;一个经济大国,也应当成为一个文学大国! 对我们的启迪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们更该反思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对于中国民间和舆论对今年诺奖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这反映出一种急于被西方主流文明认可的心态。中国人愿意把诺贝尔文学奖看做是一个代表最高级别认可的奖项,因而产生对它的崇拜,这就可能走进误区。我们应保持心态平衡,得不得奖绝不影响中国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莫言代表作1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1
《莫言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