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莫言热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1: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由“莫言热”想到(10.20 王德仁)

10月11日,斯德哥尔摩时间下午一点,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中国作家莫言。这在中国乃至全球引起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掀起一股“莫言热”,在瑞典起印1000本的《红土地》、《大蒜民谣》卖了10年都没卖完,开奖之后,全部售光,在中国各书店莫言所著书籍售罄,并且还未到的加印书籍较以前普遍提价十到二十元,一时呈现洛阳纸贵之势。

不管以前是否听说过莫言,但至少现在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因为一个叫莫言的人,中国终结了一直以来没有诺贝尔奖的尴尬。面对突然出现的“莫言热”,是来自对莫言风格的喜爱还是来自对诺贝尔奖的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这一事件,文学并不是人人都喜爱,就因第一个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而追捧莫言,是对莫言的一种扭曲解读,是对中国文学的一种侮辱。(此处作为第二段开端,只因人们追捧莫言就说„„,过于片面及武断)和莫言一同获得提名的作家,文学水平相差无几,可是他们呢?所著书籍被疯抢了吗?老家被媒体包围了吗?没有。有谁能比接到获奖通知的莫言更激动?可是他在几个小时后的央视电话采访时就已经冷静了下来,我们还有什么平静不下来的呢?在“莫言热”过后,又会留下什么?人们又能记得什么?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整个沸腾的民族都需要冷静下来,如鲁迅先生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时的回信中所写:“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需要先生那种冷静的思考。

但我们需要冷静但不是自卑,鲁迅先生所说的话有他特定的背景,反观现代乃至今天就单以文坛而言,许多作家与诺贝尔奖如此接近,鲁迅,沈从文,老舍,巴金„„(此处只列举中国作家吗?可你上面意指当今世界,我认为最好也列举一些国外的。)

中国一次次接近诺贝尔奖,评委们也一次次让中国人叹息,近几年来,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节似乎渐渐淡化,国人渐渐学会了遗忘,对诺贝尔奖(的)渴望似乎消失了,其实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更极端。2006年有记者采访莫言问他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莫言回答说:“这个没必要再谈了吧。”后来,他在私下里解释,不愿多谈此话题是因为只要他一张口谈诺奖马上就会有人来攻击,很多人在批评中国作家有诺贝尔奖焦虑症,对他这种批评就更多了。其实并不需要如此,单论诺贝尔奖,它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奖项,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是一种终身的荣誉,但是它并不能准确的衡量文学,这种在特定环境下产物的准确价值,并且评委都是西方人,对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又有多少了解,没错,可以通过译本来解读,但是这又何尝不是视翻译为作者的一部分?所以中国缺席诺贝尔奖这么多年,与其说是中国人的遗憾不如说是诺贝尔奖的损失。就作家而言,得了奖很好,可以成为像海明威一样具有世界认可水平的大作家;得不了也没什么,可以和鲁迅、巴金、老舍等中国知名作家为伍,所以无需纠结。

诺贝尔文学奖得或者不得,中国文学水平就在那里,不升不降。中国文学在等待,等待世界来发现„„

此篇新闻观察的主要问题:

1.首先是态度问题,对于格式应该在第一周例会就已经说明了,应该为宋体、小

四、1.5倍,并且在题目后面用一个括号,然后写上名字及日期。

2.此篇文章上下文连接不够流畅,从第一段到第二段到第三段都是如此,以后注意一下。

3.现在你们所写的新闻观察在描述好一个事件之后,然后客观地展开自己的评论,此篇文章的前三段描述了一个事件并展开评论,即前面那件事情——莫言得奖国内疯狂。但从第三段开始评论的方向就产生了变化,即前面那件事情还未评述清楚,就开始了下一方向的描述与评论。

4.以后要着重注意文章中句子是否通顺,是否为病句,写完之后认真检查一下,下次不要出现这么多的错误。

好好看一下,加油!

莫言热

莫言热(全文)

社会“莫言热”

冷看“莫言热”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热
《莫言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