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三思想政治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0:01: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二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重点: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法:

对比法、讨论法、材料事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5分钟复习:第一框重点知识: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什么?

2、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出发点、改造的对象、完成的时间、意义?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4、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

5、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是什么?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图片:1997年三峡实现长江截流、申奥成功万民奔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同时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主义好!这是亿万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和高度责任感。社会主义给我们祖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讲授新课:

二、翻天覆地的巨变 阅读教材:p50——52,了解巨变表现在哪些方面?生答,师归纳、补充并讲解:独立、民主、富强、统一(p54)

1、独立——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

展示资料:近代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六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或: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片段)

说一说:看了这些,你有何感想?回顾历史,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不平等的条约?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近代的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被迫割让的领土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近代的中国,国家四分五裂,人民贫困交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片段;阅读课本p51,“恢复联合国席位” 说一说:看了这些,你有何感想?

生回答,教师归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驱散了近百年来因饱受外国欺诲而笼罩在我们民族心头的阴霾。我们的祖国终于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的人民终于站了起来,扬眉吐气,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2、民主——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忆一忆:在阶级社会,广大的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如何? 学生阅读p51楷体字,“人民制定宪法”。

图片: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正在按表决器,行使神圣的权利。

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忆一忆:结合初二思想政治课中学过的内容,谈谈我国是怎样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我国人民依法享有哪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3、富强——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图片展示:我国的经济、国防、科技实力,和工、农业等产品在世界的领先情况。

顺口溜:关于20世纪我国看时间的方式有这样的说法——60年代在天上(看太阳高低), 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传呼、手机)。= 说一说:请学生谈谈,20多年间,你们的家庭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哪些日用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从他们所听到自己家人的生活经历,更能深切感受到新旧社会的不同和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快速发展,从而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4、统一——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状态。

出示图片:澳门、香港回归(或播放录象:香港、澳门回归盛况) 想一想: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巨变表明了什么? 生答,师归纳并指导学生在课本上做笔记: 根本原因:社会主义本质。

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历史性的转折

说一说:回顾历史课上所学的,谈一谈以下阶段的历史情况。

1、十年探索、曲折前进。 图片资料:《公社食堂大锅饭》、《石油工人欢呼探井喷出油流》

说一说:看了这组画面,请同学们结合初二学过的历史知识,想一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1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了怎样的发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956年——1966年,这十年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纠正“左”的错误,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十年。其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曲折中前进。

2、十年浩劫、缓慢发展。 图片资料:《大字报铺天盖地》、《红卫兵任意抄家、查封私宅》

说一说:看了这组画面,同学们想起了什么?

读一读,想一想:阅读教材p52-53相关内容,思考:“*”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怎样的重创?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正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的时候,中国却出现了“文化大革命”——十年*。那是一个“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疯狂年嗲,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的年代,是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文化遭受空前浩劫的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相当曲折的弯路,发展相当缓慢。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党严重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正当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重创、陷入危难之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我们的祖国又迎来了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3、改革开放的光辉标志 多媒体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实况片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片段》(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或:展示有关图片资料,邓小平同志的介绍) 读一读,写一写: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的时间:(2)确立的思想路线:(3)确定的工作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现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a 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b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c 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d 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读一读:p54“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等图表, 想一想:从图表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教师归纳小结:(播放背景音乐《走进新时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共和国历史上不朽丰碑。它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起点,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我们正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努力吧,同学们。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第二课 第二节 第二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堂练习:

一、辨别题:

1、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 )

2、社会主义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002贵阳中考试题)( )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广州市2001年中考试题) a实行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 b保障人民享有民主和自由 c尊重和保障人权 d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标志是( ) a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 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d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3、在近代中国,独立、统

一、民主、富强,是亿万人民的百年梦想。今天,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梦想才终于变成了现实。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表明( ) (2002呼和浩特中考试题)

a 中国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b中国已经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从根本上看,这体现在( ) (2002南京中考试题)

a设立国家奖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 b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人 c五十六个民族成一家 d工农群众占我国人口大多数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这一论断的是( ) (2002南京中考试题)

①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 ②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7.3% ③“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④中国政府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三、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括号内。如果漏选得1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能得分。

1、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 1919年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d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2、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 ) a 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实行改革开放

3、十一届三中全会(

a 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b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c 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d 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4、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表现在( )(2002长沙中考试题) a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 b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状态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d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四、简答题: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我国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情况表 (单位:元) 年份 1978年 2001年

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 134 2366 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 343 6860

(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

(2)运用所学的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4分)

2、简答题:

某地居民人均年收入情况如图所示。看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图中反映了该地二十多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列举家庭或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证明这一变化。(2分)

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们的历史选择 第二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活动课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教学方法:

自学、材料事例分析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p54-56,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施?

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主体又是什么?

4、“一国两制”的意义?

5、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状况,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生答,师分析并指导回答。

二、阅读材料:上网查询

1、有关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的。

2、台湾人民对祖国统一的看法。

3、“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主要观点和可耻行径

4、中国政府对台的有关政策课堂分组讨论

选择下列问题进行讨论(每一组选派一名主要发言人):

1、从有利于祖国统一富强和世界和平稳定等方面,说明“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针;

2、回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过程,说明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够顺利回归祖国;

3、结合香港、澳门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说明中国政府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立场。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与台湾的某些人的“特殊国与国关系”的主张,其根本区别在于:

a台湾能否保留自己的军队 b台湾能否具有独立的司法权 c台湾能否具有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d台湾能否保留现行法律

2、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澳门驻防部队从珠海的基地出发,几百名解放军将士分乘70辆军车缓缓经过悬挂有“驻澳部队是最可爱的人”等横幅的街道,驶向与澳门连接的珠海拱北口岸,当天正午进驻澳门,澳门回归祖国。我国顺利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这是 方针的伟大胜利。( )

a 三个代表 b 一国两制 c 一个中国 d 两种制度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 a 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b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d 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4、下列说法符合“一国两制”基本含义的是(

①“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有自治权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它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③ 统一后的中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特别行政区与中央人民政府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④ 统一后的中国,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奥、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境内外部分“东突”势力公开宣扬,要通过暴力手段达到在新疆建立伊斯兰国家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至2001年,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在中国新疆境内制造了至少二百余起恐怖暴力事件。中国政府对“东突”恐怖势力所从事的暴力恐怖活动坚决依法予以打击。我国政府的态度表明( ) (2002青岛中考试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地方政府要服从中央的统一管理 d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分裂国家政权

6、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三大任务之一,其基本方针是 ( ) (2002南京中考试题)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两岸直接通商、通邮、通航 c尽快实现高层互访 d实现两岸产业全面分工与合作

(二)、不定项选择:

1、国务院《关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时升挂使用国旗的规定》指出:

一、方国旗和区旗同升挂、使用时,应当将国旗置于中心、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

二、凡国旗和区旗同时或者并列升挂、使用时,国旗应当大于区旗,国旗在右、区旗在左。

三、列队举持国旗和区旗行进时,国旗应当在区旗之前。这个规定的政治含义是:a、“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香港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下的特别行政区

b、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c、香港之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两者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d、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abc)

2、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始终致力于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这是因为( ) (2002河北中考试题)

a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公民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c祖国统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d“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课后练习:小论文:结合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写一篇论文,阐述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和行径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

初三思想政治

初三思想政治考题

初三思想政治联考试题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教案

七年级思想政治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教案

初三教案

七年级思想政治 教学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案

初三思想政治教案
《初三思想政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