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0个别有一番意思的词语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6: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0个别有一番意思的词语

如果你告诉别人你的工作环境太“狄更斯流派”了,你的朋友就会明白你说的是你工作的地方灰头土脸、破烂不堪,或者不管怎么着都不能忍受。这个用法是从19世纪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衍生而来,他经常在他的作品里提到他糟糕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但是也有人说这个用法是不正确的。从狄更斯的小说来看,如果把某样事物称作“狄更斯流派”的话,那么它可能是伤感的或者是有着传奇色彩的,抑或是其间的任何意义。这里并没有定论。 当用“狄更斯流派”描述一个破败失修的办公室时,可能这个词用得只是部分正确。还有其他很多名垂青史的词语我们都用错了,比如“涅槃”。我们中有许多人都拿“涅槃”来代指天堂或者天国,但是这个佛教词实际上指的是从轮回转世中超脱出来并获得绝对意义上的幸福,而轮回中的生命通常是充满苦难的。涅槃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它会使我们从个人欲望和悲伤中解脱出来;涅槃可能是一种天堂中才有的境界,但它跟天堂可不一样。还有其他被你们用错的词语吗?且听我慢慢道来。 10.享乐主义

要是你在网上搜索“享乐主义(Hendonism)”,第一个映入你眼帘的就是“一个牙买加的天体营”。对于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而言,享乐主义意味着沉溺于某种乐趣中无法自拔,特别是那种羞羞的事情。确实,享乐主义的同义词包括沉湎酒色、放荡不羁、耽于声色以及风骚浪荡等等。 但是把享乐主义和沉湎酒色等同起来却是错误的,实际上哲学家们把沉湎酒色称为“庸俗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这个词是从希腊语中的“快乐”衍生而来。从最根本上讲,享乐主义是一种生活信条,意思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只有快乐和痛苦。快乐本质是好的,是有价值的,而痛苦内在就是坏的,是应当被避免的。但是快乐的范围实在太广泛了。快乐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读一本好书;快乐也可以是利他的,比如帮助你的邻居;快乐还可以是感觉上的,包括性行为,但也包括揉搓脚丫子。享乐主义的一些表现形式同样提醒我们要注意的是,与痛苦相比,如果短期快乐不能带来长期愉悦的话,那么它就是不合适的。 9.享乐者

美食家们通常自称为“老饕”,意思是那些拥有挑剔味觉的饕餮之徒。“老饕(epicure)”这个词是从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271年)的名字衍生而来。所以人们常常猜测,没准这个家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食家。尽管伊壁鸠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显著的享乐主义思想家,但是当下“老饕”和“享乐者”这两个词的用法却被引入歧途了。

古代的享乐主义者,就像上文提到的,相信让人快乐的东西是好的,让人痛苦的东西是坏的。伊壁鸠鲁被认为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享乐主义者,这类人认为你觉得好的东西就是你自己本身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你妈妈喜欢的,或者是你最好的朋友喜欢的,抑或是你们班上最聪明的人喜欢的。生命——在高尚道德的基础上——只有当你用你自己的方式享受它的时候,它才有价值。有意思的是,自我的享乐主义者也认为应当适度控制欲望,不管是美食、美酒、性爱乃至权术。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纵欲过度,那么他就有沦为欲望之奴的危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伊壁鸠鲁还活着,他一定不会羡慕现在的这些“老饕”们。 8.斯多葛主义

斯多葛主义与享乐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你的爱人不幸英年早逝,留下你和四个孩子,你认命,迎难而上却不怨天尤人,一个人独自拉扯四个孩子长大,那你的行为就可以称为“斯多葛主义”。因为这就是斯多葛学派的主张——接纳发生在生活中或好或坏的事,不抱怨,形不露色。除此之外,其他对斯多葛主义的解释都是不正确的。

最初,斯多葛主义是由斯多葛学派的学说演变而来的。斯多葛主义思潮运动于公元300年在希腊兴起,盛行于罗马帝国时代,其思想以冥想、念力和自我反省为基础,为业者提供理论的训词和鼓舞人心的文字思考。从本质上说,斯多葛主义有点宗教的色彩,它与基督教神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那么“stoic”这个词是怎么演变成无情的意思呢?斯多葛学派花了很多精力思考死亡的意义,他们认为死亡是最能检验一个人品质的时刻。他们也确信恐惧、嫉妒、热情,爱这些情感会导致错误的决策,所以真正的斯多葛学派人应该拒绝这些情感,远离爱恨情愁是通往高大上之路(善良是幸福之路)。 7.犬儒

希腊人背后隐藏的另一个意思就是玩世不恭——犬儒。今天,犬儒这个词通常形容一个人自私自利,愤世嫉俗。但最初“Cynic”的意思是指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哲学家。犬儒学派主张道德至上,认为自我约束、苦行和贫穷是成就道德的惟一途径,享乐则是伤风败俗。

第欧根尼(Diogenes of Sinope)是犬儒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了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第欧根尼所做的超过其他大部分的犬儒学派人,他摒弃舒适的生活和社会习俗。比如,为了让身体适应寒冷,他赤脚在雪地上行走。如果发现自己的同胞朋友寻欢作乐、奢靡成性,第欧根尼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劝诫他们苦行为乐。

虽然公元1500年“Cynic”这个词是犬儒学派的意思,但很快就演化为“犬儒”现在这个意思了(还改为小写“c”)。有可能是第欧根尼影响了这个词义的转化,民间流传在宴会中人们像狗一样嘲笑他,向他扔石头,然后第欧根尼当场撒尿来反击他们。 6.卡夫卡式

如果想从政府机关获取信息,却被几个部门相互推脱,你便会说自己陷入了 “卡夫卡式”的境况。这样说是否正确呢?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是20世纪著名作家,来自布拉格,现如今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他的小说大多在其死后出版,书中角色都与某种无所不能的权利作斗争,这权利大到足以摧毁一个人。如在《变形记》中,男人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大虫子。在卡夫卡最成功的作品《审判》中,主人公约瑟夫·K为自己辩护,他推测自己被认定了有罪,却不知罪名是什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东欧受到共产主义国家的镇压,“卡夫卡式”这个词语突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接着被人们误用。人们挥墨写下这个词语,用其形容麻烦却无害的处境,比如冲出门赶公交却发现司机罢工。但“卡夫卡式”其实是一个令人极度畏惧和崩溃的词汇。 作家弗雷德里克·R·卡尔(Frederick R.Karl)曾写过一本全面的卡夫卡人物传记,他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解释道:“‘卡夫卡式’是说你进入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世界,这世界中你的控制模式、你的计划、你做事的方式都瓦解了,你发现自己在一种不能以理性和逻辑去解释的境况中挣扎”。你没有放弃自己,你没有躺下等死,你用尽全力去反抗。但当然,你没有任何取胜的希望。也许,“卡夫卡式”是你经过了政府机关折磨后的真实写照。 5.业力

有时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一段对话“:今天我在施粥场那里帮忙,累死了。”“是啊,但这种行为会给你带来善业的。”也许在公路上你遇到了一个抢道的司机,一英里后他的车追尾了,你会想“你遭恶业了”。我们所知的“业力”的意思是,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是我们应得的。我们做了好事,得到了福报,或是由于不好的行为造成了负面影响,遭到了报应。但这并不是”业力”的含义或是其运作方式。

“业力”是印度教和佛教的用语,它教导你如何做事,通过前世轮回来影响你的命运。从本质上讲,业力是种因果报应;此生的行为会使你在来世受到惩罚或是得到奖赏。业力是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它也没有根据,游离于轮回之外。因为业力作用于很长的一段时间,超过了一生一世,不是我们此刻能够感受到的。 4.勒得分子

英国王储查尔斯(Charles)曾被称为“勒得分子”,原因是其公开反对转基因作物。小说家乔纳森·佛兰芩(Jonathan Franzen)因为严厉批评电子书籍和推特也被视为“勒得分子”。“勒得分子”长期以来用于形容过去那些藐视当代科技发展的人,特别是在谈到工作场所时,这个描述是完全不正确的。“勒得分子”原来是一群从英国诺丁汉郡来的经验丰富的织布工人。19世纪初期,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由于公司开始用自动织布机替代工人工作,所以这群织布工人因此动怒。他们聚集在一起,戏称自己是卢德将军也称卢德王后的“勒得分子”,卢德将军是一个传说人物,他穿过舍伍德森林(Sherwood Forest)以英国人勒得命名自己,而卢德据说在十年前毁掉两个织袜机。

由于工会下令禁止,勒得分子唯一可以做的对抗公司的事情就是骚乱。这些工人损坏织布机,烧毁工厂,甚至与英国军队发生冲突。总共有25名勒得分子被处以绞刑,另外有63名被运往澳大利亚。勒得分子不是反对技术,他们是保护自己的工作和薪酬。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词才用于指代科技恐惧者;现在,这个新定义出现了。 3.宁录

“宁录(Nimrod)!”这个贬义的用词用于表明你认为别人愚蠢或是一个混蛋,也或许两者兼而有之。但是,宁录曾在《圣经》中被提及过,《圣经》并没有把他描绘成一位不可靠的人。宁录正是诺亚(Noah)的曾孙,是哈姆(Ham)的孙子。他是一名威武的战士和猎人,是他建立了巴比伦,而巴比伦成为了灾难性洪水过后的第一大帝国。

作为一位叛逆者和领导者,人们认为是宁录建造了巴比伦塔,这是一个巨大的建筑,顶部有一座寺庙。据说宁录建造这座塔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追随者与上帝一比高下将其毁灭。根据《圣经》和其他古老的文献记载,上帝创造了不同的语言,阻挠了人们的计划,这样他们便因为语言不通而开始分散各地。

所以“宁录”这个名字是如何用来形容一个人脑子反应慢的呢?这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许多人声称这多亏了20世纪40年代兴起一时的巨星总动员兔八哥(Bugs Bunny)。“bugs”曾用于取笑倒霉的猎人红花盗侠(Elmer Fudd ),他被人嘲讽是昔日的好猎手“宁录”。 2.奥威尔现象

这名字让人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奥威尔现象”(Orwellian)经常用来指代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其小说《1984》中所描述的景象,这本书描绘了未来极权主义国家的思想控制和政府监控,奥威尔在书中竭力美化这些让人痛苦的词语,使它们听起来比事实更好一些。《牛津英语词典》早在1950年即该小说出版的第二年就首次使用了该词。此后,当要表达含贬义的情况时,人们就会信手拈来“奥威尔现象”一词。举些例子,2003年被众环保人士指责不过是变个法子让发电厂能肆意污染空气的“清天法案”(Clear Skies Act)(该法案最终没有通过),以及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暗自收集公民手机信息的这一举动。 重点来了,奥威尔的作品不止一部。除了作家,他也是社会评论家。前小十听好多人说,他还是个不错的男人(捂脸)!其实“奥威尔现象”应该只用来表示崇拜奥威尔作品和思想的人,《牛津词典》也解释说这只是一个单义词,可惜是人们没有将它表达其本义。搞笑的是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大家都喜欢用“奥威尔现象”来代表与自己对立的政治观点。抱歉乔治,让你承受了太多本不应承受的重。 1.法利赛人

“一群不要脸的伪善者!”这是大部分看过《圣经》的人对法利赛人(pharisee)的评价,于是“法利赛人”便成为了“伪善”的代言人。该解释其实不准确。“法利赛人”指的是独立个体或独立派,属于古时候恪守犹太传统及宗教活动的犹太教门派,圣经使用的也是其原义。然而同一时代的其他教派则怀疑其对犹太律法的真心:这些万人赞颂的法利赛人居然全都是平民还想布道摩西律法?!(他们的对手撒都该人(Sadducee)则大部分是贵族或神父。)而且法利赛人也没有对恶心的罗马权势俯首称臣。

那么他们真的伪善吗?一方面《路加福音》提到,法利赛人对耶稣在安息日(Sabbath)还帮助手臂瘫痪的人治疗感到很是生气。另一方面法利赛人谨遵信仰,严格执行主的指令。圣经对其的刻画也细致入微,绝非难入观众法眼的轻描淡写,如《使徒行传》就有法利赛人的代表——尊敬的迦玛列(Gamaliel),奋救审判门徒一说。被奉为仅次于《圣经》的犹太法典《塔木德》(Talmud)也出自法利赛人之手,可他们却仍遭虚伪的骂名。法利赛人是公元70年犹太教在耶路撒冷沦陷后唯一幸存的门派,今天的犹太人便源于此。

翻译:牛大力导语+10+9 瓶子7+8 豆儿5+6 小静3+4 王大1+2

词语意思

词语意思

常考词语意思

根据词语意思造句

四字词语及意思

三上四字词语意思

3下各课词语意思

五年级上 词语意思

根据意思写词语练习

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10个别有一番意思的词语
《10个别有一番意思的词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