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研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11:49: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秀水镇第二小学五(1)班

数学教研心得体会

秀水镇第二小学 马敏帮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书写教学随记,教学案例两方面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教师课后都能做到三个自评:教案自评,课堂教学情景自评,学生活动设计自评,根据三项自评情况书写教学随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采取补救措施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竞争策略,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景,如设计“插红旗、上光荣榜、建立智慧星簿”等形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 “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

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

2015年6月22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四 (1)班 数 学 培 优 辅 差

工 作 总 结

秀水二小 马敏帮

本学期本人根据四年级学生的情况,对个别优生进行培养,发挥优生的所长,并对差生进行教育,提高差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校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地,有内容地开展工作,巩固他们的学习基础,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 1.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的同时,也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充分让学生感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并随时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初步得到成效。

本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辅导方法。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2.坚持“好差同组、合作交流。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培优补差过程中,我做到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走进课堂,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

4.每章进行一次“章末测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三)在培优补差中还应做到: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首先我做到真诚,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宽容,即能从差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差生经常会出现作业没做好的情况,经过调查、询问 ,大多数是懒惰造成的,有的是其他原因。比如①学生自己不会做.②不敢向同学或老师请教.③不认真,马虎等等。我在教学中都尽量找到学生不做作业的真正原因,从而 “对症下药”的帮助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会努力去学习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搜集整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及时反馈矫正,耐心辅导。

在本学期的时间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四(1)班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秀水二小 马敏帮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⒉ 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⒊ 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⒋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⒈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⒉认识射线。

出示图,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了解射线。

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的图形,叫射线。

教师画一条射线。提问:射线是怎样得到的?

射线有什么特点?学生画一条射线。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射线。 ⒊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有哪些特点?

提问:怎样画一条直线?学生试画。 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关系。

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⒌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⒍出示一个点,让学生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和线段。说明: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出示两个点,让学生分别画过这两点的直线。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⒎完成想一想。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第17页“想一想”插图,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二.认识角

⒈导入:(出示角的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名称是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⒉认识角及其名称。

⑴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 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

⑵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示范画角。

⑶学生练习画角。(画出不同方向的角) ⑷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⑸提问: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能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⑹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

学生写五个,并举例写成“∠1”,读作“角一”。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数一数图上有几个角。 三.布置作业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四(1)班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秀水二小 马敏帮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小学数学教研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数学教研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