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物教师进职称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0: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生物教学中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中可通过学习方法指导、实验教学、思维启迪、营造创新氛围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学习储存新知识和迅速适应社会职业转换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谓创新型人才,简单地说,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应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使命,在教学中要自觉地、有意识地适时引导学生科学地思维、推理、想象,并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创设情境,诱发创新的动机

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一般来说,动机分为内因与外因,而教师发挥主导的地方便是要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以提高学生思维兴趣与动机。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这一做法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的内容的特点,提出具有思考性和延展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这一教学方法在新课的导入和课堂小结时尤为重要。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教师的导言能否有悬念,让学生不受定式思维的限制,打开思维的大门,有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望,是教学过程的关键。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的时候,设计的导言为:“(1)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细胞数量的增加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细胞数量的增加过程中,保持子细胞与母细胞的一致性?”又如,在讲解细胞吸水和细胞失水时,设计的引言为:“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少,这是为什么?”这些悬念性问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引发思考,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通过讲授和讨论,使学生迅速理解有关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化了学生的思维,为思维创新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悬念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结束新课,使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知识。

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是教师利用标本、模型、实物、多媒体等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触的境界。例如,在讲减数分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减数分裂的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再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又如在讲解自然选择时,可以介绍达尔文考察过的克格伦岛,使学生沉浸在昆虫与风暴搏斗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考,主动进行创新活动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创新意识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今世界知识更替周期日夜缩短,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始终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学会学习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创新品质。 在学法指导上,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二是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学答”转变为“学问”,变教师的“问”为“导”,即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勤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是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对学生的提问,无论其正确与否,质量如何,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做出合理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意在改变学生只知做“学答”的习惯,以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问题提出后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问题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培养顽强的创新意志,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 在问题情景中诱发创造性思维活动。如光合作用需要光及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能形成氧气及糖类等,在原理及方法正确的条件下,实验设计可以各抒己见;再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DNA是遗传物质证据的研究过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两大遗传定律的过程等,都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和尝试发现知识。对学生进行知识发现的学习指导, 既可以让他们了解科学家在科研中付出的艰辛劳动及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和科研方法,由此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置疑、善于钻研、主动积极学习的欲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突出生物实验地位,创造创新的机会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过程不仅要动手、动脑、而且还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种极好的途径。在实验教学前,应让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器材的准备、实验材料的采集和培养等工作,让他们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在参与中得到升华。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 还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理论背景, 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思考,提出改进实验的措施并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 使学生能充分展示自我,增强创新的意识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实验不过是被当作提供感性材料来验证书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形式多为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究与创新内容,绝大部分学生实验也只注重实验结果的观察,而不重视实验背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这些实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改变实验条件、替换实验材料、改变实验步骤及实验药品等, 将会有什么 样的结果,学生是很想通过实验来探究的。生物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投身到对问题的探究中。例如,教材中的渗透实验装置,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以及将此实验装置用于探究性实验,如研究碘和淀粉能否通过半透膜、分辩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出实验成功的方法,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把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并允许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任课教师要与实验教师要相互沟通,为学生提供 相应的实验条件,要允许学生创新,允许学生失败, 允许有不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要给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启迪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科学思维的主要渠道。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有多种结论的问题,然后创设情景,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思考问题,如探究实验的结论,一题多解的问题,一个实验因条件的变化可能出现的多种结果等。近几年来,高考也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察,如理科综合考试中,许多题都是以某一问题为中心进行拓展性设计,学生只有思路新颖,思维发散得开, 解题时才能得心应手。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中, 利用综合性复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通过细胞可以把生物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内容涉及到生命的物质、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衰老、癌变及细胞工程与应用等 方面,在联系与拓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而且复习效果也不错。二是开导思维的通畅性、变通性及独创性。通畅性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快速、顺畅。变通性就是指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独创性就是思维方式、方法及结果与众不同,有一定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能随机应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快速地表达,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例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关于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过程时,可以让学生在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各种假设 相互对照,互有补充。对一个问题提出合理假设越多,发现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联想思维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五、浓郁教学民主气氛,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在学习中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是保护和激励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面,创建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就是营造出了一种创新的气氛。怎样才能创建出浓郁的民主气氛呢?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爱的空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激发学生创新的源头,教师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扬的眼神,都是一种对学生的友爱和肯定,在这种充满爱的空间里,学生的心理不受任何压抑,感情得到释放,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在知识世界里翱翔。其次应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把教材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如多媒体、教具、各种感性材料等,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学得好,也才能有一种继续探求不断创新的精神;再次是要营造疑问的氛围,“思维开始于惊奇和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问题情景,更要把这种情景发挥出来,激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是一种有益的创新尝试。教师应倡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想象。同时要尊重差生,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对于能够提出具有 新颖性、创造性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教学活动中,要确实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下教师的“权威性”,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我,展现自我个性。

总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也是新世纪教育的必然走向。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教程中,教师应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热情主动地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使创新教育成为教学的主导思想,使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参考书目:

1、《新世纪教师素养》张行涛, 郭东歧,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生物教学艺术探索》梁秋英,陶铭,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生物学教学》2014年第6期,

4、《新课程怎么教》吴效锋,沈阳出版社

5、《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职称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

教师晋升职称论文鉴定

生物教师发言稿

生物教师工作计划

生物教师考试

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生物教师岗位职责

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生物教师进职称论文
《生物教师进职称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