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14:44: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体会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手段之一。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握整合过程的实质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提高整合效益,实现化学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对加快课程整合步伐,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课程 整合

正文:

在现代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将成为一个中坚力量,对课程改革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化学教学中,是我校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活动,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好处。下面谈谈我们学校化学学科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如何把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一、什么是“整合”

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信息技术工具的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整合具有以下含义:

⑴整合以化学学科为中心。化学课程是整合的主体,以化学学科教学为中心,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与学。整合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

⑵整合是新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既是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研究工具。整合引起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传统的传授式、接受式学习,强调指导性、探究式学习。

二、对整合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为新型课堂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构个别化学学习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营造协作化学学习氛围。

⑴整合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能克服传统化学教学中语言描述具有不确定性、文字说明比较抽象乏味、实验演示只能给学生以结论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整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特定的接近现实的情景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⑶整合更适于创设探究情境。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式学习。

⑷整合落实了因人施教原则。借助人机交互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能对教育信息及时收集与反馈,使表现方式和节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从而为实现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因人施教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⑸整合凸现化学教学开放性。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网络能使教学过程从局限在课堂中的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围绕同一课题组成小组进行网上合作学习。网络还为学习者提供了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如何进行“整合”实践

⑴内容的整合是关键

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在化学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化学现象,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依照化学知识点在网上找到相关网站,把站名提供给学生或在网页上提供相关链接,让学生上网浏览,便可以从小小的窗口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不但搜集到了和书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而且搜集到了许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满足的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发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这也正好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所以整合对新的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⑵方法的整合是核心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是:内容呈现多媒体化;学习过程互动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学习资源开放化;学习形式全球化。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学生学习方式比较单

一、被动,缺乏自主、合作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内容。我们力求在每一节化学课中都安排了分层的课堂练习,在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逐步深入。计算机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显示在大屏幕上。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也可使教师从中获得众多的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⑶形式的整合是创新

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以传统的教学形式为主,尝试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认识和思考,我们建立了以特定知识点为核心的“主题网站”,如用网页形式制作的课件——《原子》化学教学网站,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主题网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到“主题网站”去学习。学生接受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实验后,将真实实验和网上虚拟实验相结合,使传统媒体和信息媒体优势互补,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实验结论,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网站上的资源丰富,整合把化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生活,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整合的反思

⑴通过“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味着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

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观念和模式。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是更多地利用光盘、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⑵通过“整合”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习过程走向探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中,进而意识到他们自己所学知识与科学发展、社会生活的关联。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从而达到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技术工具和环境氛围。工具软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辅助工具。如《仿真化学实验室》(南京金华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究问题的模拟实验环境,学生面对问题时,可以使用它们自己去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化学规律。网络虚拟实验环境还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为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探究学习内容提供帮助。信息技术是课题研究的研发工具。网上资源为化学课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不但可以看到、听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入学习内容中去,去处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课程教学中,可以不定期地公布一些由课本中问题转化来的“探索研究”的课题,以激励学生试着去设计实验、解决特定的问题。如“生活中的盐”、“农田里的化学变化”、“生活中的化学小常识”等,使课堂探究性学习得到延伸。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等,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释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

⑶通过“整合”使化学课程资源更加丰富

课程资源倾向多媒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着传统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单是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文本印刷品,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环境和数字化资源中获取知识;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也不单是教师,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网络资源的突出优势在于知识更新速度快、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课堂教学知识容量。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一种有效的策略是依据学科教学任务,组织人力收集与之相关的知识信息,尤其是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本校知识资源库。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方便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比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学软件、知识素材、学法指导、疑难解答、生活化学等等。若教学资源库不能满足要求,则可通过导航链接进入Internet网,以寻找更多的资源或信息。

五、“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滞后。

这一点,在农村学校突出,在老教师中突出。他们不太愿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当心不能成功,没了面子又影响学生的成绩。或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理解为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移植”到网络上去,由“人灌”变成“机灌”,或将课程整合仅仅理解为课件的制作和课堂上的演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体现不足,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观念的滞后不仅影响到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而且必将对新课程改革形成障碍。

2、教师的课程整合的技术不高。

就农村的目前状况而言,教师的信息素养制约着整合的进程,不解决好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就不会落实好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也就不能真正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个认知工具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技术的整合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手段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工具整合到对各学科的学习中去。因此,农村学校引进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对加速课程整合的进程很有益处,这将关系到即将全面推进的新课程改革。

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观,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更加关注学习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同时也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真正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对学习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学习总结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教学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体会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