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政治小论文—柏拉图教育思想与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02 17:04: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柏拉图教育思想与当代意义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任课教师

柏拉图教育思想与当代意义

摘要:在人类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详尽性、完备性是罕见的。其详尽性、完备性主要表现在:将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以及政治学等方面内在地贯注于教育思想中。本文首先对柏拉图教育思想进行概述,简述教育与理想国家建构之间内在的必然关联。然后论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特征,最后总结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当代意义。

在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时,需要时时的回溯并梳理柏拉图的经典教育思想,对于推进文化教育理念,加快社会主义发展步伐,以及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相当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教育思想;理想国家;当代意义; 正文

一、柏拉图的政治理想

在柏拉图丰硕的著述成果中,反映其教育思想的文献主要是《理想国》和《法 篇》。在这里,柏拉图阐明了教育为国家培养保卫者——哲学家和军人的观点。他所阐述的教育思想基于经过深入思考的人性论,基于他对人的心理的理解,基于对人格结构的分析。这一教育思想体系的内容出自他对实在的终极性质的理论认识,出自他认识阶段性的理论认识,这个认识的阶梯结构使人从影像世界上升到对最高价值即善本身的直观变得可能。他为人所规定的这一教育的目的是双重的:将国家主义教育和个人主义教育融为一体,促成个人的身体发育以及道德和理智的进步和提升,造就具有履行国家职责所需要的个人素养、身心能力、态度和性情、技巧和知识的统治者和辅助者等级。

在叙拉古,柏拉图遇到狄翁,他向狄翁讲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狄翁迅速热情地接受了柏拉图的政治理想:“把道德看得比享乐和奢侈更加重要。”“这种信念是通过理性获得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凭借自己的理念追求有道德的生活,并且认定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就能够在整个国家产生一种真正幸福的生活方式,而无需发生流血和屠杀一类的不幸”1。这是一个团结、正义、和谐的完善的国家——理想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或者是哲学家获得权力,或者是统治者成为哲学家。这就是柏拉图的政治理想。

二、教育与理想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家的基础是个人,离群索居的个人能力不足以生存,因此个人必然结合成团体而共同生活,在团体中各个个人又被分担不同的职责以达到生存的目的,于是产生了国家。

一个理想完善的国家由三个不同的阶级构成:统治阶级(护国者)、卫士阶级(保国者)和生产阶级(供给者)。每一个阶级都有不同的职业,统治权完全掌握在护国者手中,供给者无参政的权力。另一方面生活资料完全由生产阶级提供,其他阶级不得私营和自产,也就是说,经济权属于供养者。其中护国者即督护整个国家和妥善谋划国家政事的人,这种人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保卫者又称卫国者,即御敌卫国、维护社会秩序的军人,他们是国家统治的辅助者。供养者即专门从事生活资料的生产、制造和贩运的农民、手艺人和生意人等体力劳动者。这就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组织,这样的国家就是完善的国家。

如何使这样一个政治权和经济权分配不均的国家完善?那就是通过教育将政权和智慧聚积一身——造就哲学王。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认为:“只要让真正的哲学家,或多人或一人,掌握这个国家的政权。”1他们就会最重视正义和由正义而得到的光荣,把正义看作最重要的和最必要的事情,并通过促进和推崇正义使自己的城邦走上轨道。教育一方面防止优秀的天性遭受摧残,沦为奸恶,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优秀的天性,使它得到智慧以实现理想的国家。具有爱好智慧性情的人诚然很少,然而实际世界里却依然还有;优秀的天性若得不到适当的教养,那么其产生的恶果就会不堪设想,因为大奸大恶的事迹从不出自庸才。

解决人的问题是城邦政治学的首要因素,这个问题不解决,根本谈不上城邦 1 柏拉图:《第七封信》,参见《柏拉图全集》(第4 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81-82 页。

1 柏拉图:《理想国》540D-E,郭斌和 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第310页。 2 汪子嵩 王太庆编:《陈康:论希腊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年版,第59页。 理想的政治和理想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模式。柏拉图的政治理想使其最终把自己的目光注视于人,改造人的道德,重新塑造人的内心世界和灵魂是其哲学最根本的目的。他在《普罗泰戈拉篇》中提到,人之为人,最重要的是应该具备虔诚和正义的德行,而城邦正常运作的根本也是这两个因素。它们的获得是借助教育从根本上使人的灵魂转向,使人的灵魂不沉溺于物欲,而是潜心追求真、善、美,以逐渐回忆起灵魂在天国时所获得的真理。“柏拉图的正义概念,超越了一切人类的制度:它返回到灵魂中正义的起源中去。哲学家所说的正义,必然建立在人类精神最内在的本质之中。”2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三、柏拉图教育思想基本内涵

柏拉图认为,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正义都是最高的德行。尽管正义关系到国家的危亡,关系到个人的危亡,但是却从来没有人歌颂过真正的正义。首要原因就是荷马和赫西俄德的史诗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已经深深地渗入希腊人的性格中,其作品也被誉为希腊人的“圣经”而成为城邦护卫者的教材。但是,这种教材必须修改,否则将会使整个城邦进一步败坏。理想的人格不是天生的,而是教育产生的。幼儿的心灵是最稚嫩、最容易接受陶冶的,这时你把他塑造成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因此,教育必须交给他们真实的东西即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些现象的堆积。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的前提和最深层的根基就是他的灵魂学说尤其是“灵魂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 3.1 灵魂回忆说

人是有灵魂的,而且人的灵魂中蕴涵着某些普遍的原理,概念。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逻辑概念——如相似、相等、存在与非存在、同一与差别、统一与杂多等都是先天所有的。人的灵魂是不死的,是可以轮回的。灵魂和身体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并且灵魂是理念——不纯粹的理念,包含着向往身体的因素(“顽劣的马”)。灵魂和身体的结合虽然是一种堕落,但却是符合灵魂状况的堕落,具有某种必然性。灵魂在未堕落之前,与理念领域相毗邻甚至同一,包含着天赋的知识。灵魂在堕入身体之后,由于身体的干扰或“污染”而忘记了过去曾经观照到的东西。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才能使它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因此,学习或者教育就是回忆。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乃至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哲学家们真正关注的问题,主要不是自然哲学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尤其是人的善行及相关问题。因此柏拉图所说的认识先于一切尘世经验,主要指人的绝对相——善的相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相的先验性。从柏拉图开始,道德的形而上学已经完成。黑格尔认为:“柏拉图哲学的特点,在于把哲学的方向指向理智的、超感觉的世界,并且把意识提高到精神的领域里。”1而精神的核心当属道德的、善的相,是人世间价值判断的绝对标准和依据。可以说:“苏格拉底所开始的工作,柏拉图完成了。他认为,只有共相、相、善是本质性的东西。”2 3.2 灵魂转向说

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哲学王和护卫者,一要看天赋,二要看教育。缺乏天赋固然不可造就,而有天赋没有相应的良好的教育同样不成,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天赋最好的灵魂受到坏的教育之后就会变得比谁都坏。教育不是靠从外部灌输知识,而是帮助人认清方向,让他们朝正确的方向走,即帮助他们实现灵魂转向,让灵魂的视觉朝向正确的方向,这实际上就是通常说的灵魂革命。

柏拉图的灵魂转向论也包含转变立场、转变方向的意思,但不是指政治,根本不是指政治等外部事物,而是指灵魂本身内部的转向,包含三重含义:

一、灵魂转向的基本任务是帮助灵魂中学习部分,即灵魂三部分中惟一可能有视觉者,端正学习方向,让这部分的能力增强,视力充分发挥,确立其在灵魂中的统治地位。

二、灵魂转向的实质是要求人转离变化世界,进入理念世界,从关注生灭事物转而关注永恒事物,向永恒事物学习,最终达到善的理念。

三、灵魂转向要态度坚决,行动彻底。要“以正面观看实在”,为此要求“整个身体改变方向”,即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坚持从本质上看世界,坚持“向上看”,而且要在行动上以最彻底、最坚定的态度实践这个转向。

灵魂转向的最终目标是看到实在,看到善。任何个人,如果一开始就让自己的灵魂转向实在,并坚持终生,他心灵的学习部分(爱智部分)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部分就能在心灵中牢固地占领统治地位,他的学习效果就会达到最大,并能创造出最大的个人成就。如果不是在一开始时而是在较后的时间实现灵魂转向,也会让他此后的人生充满光明。对培养哲学王和护卫者来说,教育者的 1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贺麟 王太庆译,三卷本,1981 年版,第153页。 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贺麟 王太庆译,三卷本,1981 年版,第178页。 任务“就是要迫使最好的灵魂达到我们前面说是最高的知识,看见善,并上升到那个高度”1,这是灵魂转向的最高目标。

四、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特征

4.1 教育的内在目标——整个人性的提升

教育的功能在于均衡而合适地发展灵魂的各个部分,也就是发展整个的人性,而不是“单向度”地只提升灵魂中的某一方面。只有整个的人性已经提升了,才能有和谐的灵魂,进而有有德性的个人,有正义、和谐的国家。“一个人在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却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2。在柏拉图看来,一个人的行为是由教育决定的。一种良好的教育,会使国家的人性得到改造和提升,人们“就能成为事理通达的人”,按部就班,依法行事,甚至连法律上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的种种事项,也会按正确的原则处理好,而具有健全性格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会变成更好的人而胜过他们的祖先,这样一代比一代越来越好。国家机器就会象轮子一般,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前进。

理想国家的实现、道德的完备、人性的提升,完全依赖于适当的教育。因此,国家主义教育和个人主义教育彼此之间融为一体。培养勇气的、满足情欲的、探求知识的教育并不是各不相容,而是成为整个教育计划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4.2 天赋与教育

柏拉图承认每个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个人天赋如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人之优劣,除决定于个人的先天天赋,还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过腓尼基人的一个传说:国家的公民“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此是最可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和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复杂,不一而足。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守护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的灵魂深处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该把他们放到恰如其 1 柏拉图:《理想国》519C-E,郭斌和 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第279 页。 2 柏拉图:《理想国》425C-D,郭斌和 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第140 页。 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们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1柏拉图用这样的一个故事象征性的说明这样一番道理:

1、个人的天赋很重要。

2、天赋是通过遗传获得的,但遗传是错综复杂的。

3、好的执政者,最重要的是了解哪些人适合做官吏,哪些人适合做军人,哪些人应成为生产者。

柏拉图还强调指出,个人天赋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得到的是不合适的培养,那么最好的天赋就会比差的天赋所得的结果更坏”2。柏拉图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任何种子和胚芽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养分,季节,地点,那么,它愈是强壮,离达到应有的发育成长程度就愈远,因为,恶对善比对不善而言是一个更大的反对力量。”3

五、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5.1 教育要从基本规范抓起,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公民

柏拉图强调教育要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抓起,如:年轻人看到年长者来到应该肃静;要起立让坐以示敬意;对父母要尽孝道;还要注意发式、袍服、鞋履;总之,体态举止,以及其他诸如此类,都要注意。他不仅强调公民应当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强调城邦中的公民应各司其职,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我们今天的教育,一定要避免过于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和说教化,应当从细微处入手,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着眼于公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公民。

5.2 教育应为国家强盛和社会和谐服务

柏拉图将教育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联系。他认为,德性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是公民个人获得“善生”的品质,更因为它是维持一个共同体所必备的品质。“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这一点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1 柏拉图:《理想国》415B-C,郭斌和 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第128-129 页。 2 柏拉图:《理想国》491D,郭斌和 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第240 页。 3 柏拉图:《理想国》491D,郭斌和 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第240 页。 4 柏拉图:《理想国》415B-C,郭斌和 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第133 页。 公民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古代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充分反映了个人道德修养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国泰民安、家庭和谐的基础。只有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公民,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

我们今天的教育应当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要着眼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为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服务。

5.3 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

尽管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有很强的血统论和等级观念,但是他提出的教育要充分尊重人的先天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思想,以及教育必须从儿童抓起,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和基本教育规律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同一个教育对象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在认知水平、个人情感、性格意志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时,必须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这种差异,使我们的教育更适合和满足于人自身的需要与发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不顾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在教育方法上盲目追求整齐划一,这样的教育必然缺乏针对性,自然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教育自身的规律,符合个体的不同特点,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4 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柏拉图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在加强学生学科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师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特别应当重视在各门课程和教育管理中渗透道德教育内容,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总之,柏拉图作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探讨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的人,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其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方法独到,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阶段和各个方面。尽管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因受其所处时代和所属阶级的局限,有些思想如今看来比较幼稚和过于理想化,带有强烈的阶级性、血统论、等级论和唯心论色彩,但是,他提出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看来依然珍贵,对于我们当前加强和改进教育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全集》(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2]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3] 《柏拉图论教育》郑晓沧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年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年 [5] 《柏拉图哲学述评》范明生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 [6] 《柏拉图传》赖辉亮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年

[7] 《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8] 《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法)莱昂·罗斑著,陈修斋译,段德智修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 《希腊哲学史》(第二卷)汪子嵩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年

[10]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著,贺麟 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年

[11] 《陈康:论希腊哲学》汪子嵩 王太庆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年 [12] 《西方哲学简史》赵郭华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3] 《古典思想》(美)特伦斯·欧文著 覃方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4] 《理解柏拉图》(英)戴维·梅林著,喻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 年

[15] 《超越神话——古希腊哲学智慧》曹兴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 [16] 《古希腊哲学探本》杨适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

[17] 《人性的曙光——希腊人道主义探源》杜丽燕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

[18] 《伽达默尔论柏拉图》(德)H-G.伽达默尔,余纪元译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小论文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较

柏拉图论文

柏拉图论文

柏拉图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论文

形势与政治小论文

形势与政治小论文

政治小论文—柏拉图教育思想与当代意义
《政治小论文—柏拉图教育思想与当代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