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劳技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1: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劳技教学

谢林芳

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特征,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培养热爱劳动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二是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小学生抽象思维尚在初步建立阶段,加上当代学生的劳动意识淡泊,缺乏体验,这就从从身心特点和现实状况决定了劳动课的技术要求不必过于深入。

信息技术能展示情感教育的广阔领域,能开发制作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劳动教育素材。切合学生的身心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营造直观生动的课堂氛围,既有利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知识的火花。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生动、新奇的事物激起求 知欲。抓住这一心理特征,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无疑为学习劳技打开了大门。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用丰富的声、像导入新课,激活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为学生塑造一了个直观、生动的课堂前奏,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电扇的使用与保养》课中,教师设计了一组这样的课件:图1秋天到了,窗外树叶飘零,一台电风扇站在墙角,扇盘设计为面部,表情孤单落寞,沾满灰尘;图2一个小朋友走过来了,电风扇开口说话:“别不理我!给我擦擦脸好吗?”;图3小朋友把电风扇拆卸下来,小心地擦干净灰尘;图4小朋友把擦干净的电风扇重新装好后,电风扇又对小朋友说:“冬天就要来了,给我穿上衣服好吗?”;图5小朋友给电风扇罩上防尘罩,电风扇面表情变为高兴,并说“谢谢你的照顾”。通过这一组课件的展示,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怎样保养电风扇,并且记忆非常深刻,有的小朋友还把这一组课件用简笔画画出来了。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劳技课中,有些技术操作点因为其抽象的缘故,很难通过单纯的讲解示范

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而多媒体技术却能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用声像、图文为学生再现一个可知可感的演示平台,以直观生动的画面来解剖这些操作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如在学习《立体纸动物王国》这一课时,教师示范操作的可视范围很小,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学生如果没有看清楚让动物站立起来的操作点,那么将会大大降低操作的合格率。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把制作立体动物的过程进行分解,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制作过程,同时为突破让动物“立体”这个难点,把操作画面进行“放大”演示,学生观察清楚了,自然在制作中就少走了弯路,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审美和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心灵正直、心地、感情和信念端正。”手工劳动教学实际上是美化学生心灵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创造美的能力也是劳技课教育的一大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情境,使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获得对美的体验和感悟,接受美的熏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水果拼盘大王》这一课中,教师搜集了大量的水果拼盘造型,并把它们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呈现到学生的视野中。这些想象奇妙,造型独特的水果拼盘让学生大开眼界;这一件件宛如精美艺术品的作品,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了美的事物,更为他们自己的创作提供了素材,打开了思路,学生们在赞叹奇巧的构思之余,也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冲动。最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拍摄下来,再用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们一边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果盘,一边欣赏着各自的“艺术品”,收获的不仅仅是劳动的喜悦,更是一种美的感受和熏陶。

四、巧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搜集整理能力

巧用信息技术,不仅只局限于课内,局限于教师单项的操作,更应提倡应用于课外,让学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资源共享的优点,通过网络搜索所要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在上《灯笼》这一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关于灯的知识:灯的发展、传统的灯文化、历史上著名的灯等等。学生们接受了这个

新鲜的挑战,在活动中查找资料时,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广阔无垠的灯的世界,眼界大开。经过一番准备后,大家带来了各种形式的资料:文字、图片、幻灯片。 尤其是制作了幻灯片的同学,不但在搜集到资料后,把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使资料图文并茂,更是在课堂上以播放幻灯片的方式直观地向大家进行了展示。在小组与小组间交流资料,评价的过程中,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灯的神奇魅力。

可见,在劳技课中优化信息技术,不该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让学生也主动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由学生来“唱主角”,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巧用信息技术以评价促发展

劳技教学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教师除了采用“多元化评定”的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还可利用电脑记录下学生成长的点滴,如为学生制作“电子档案袋”,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搜集到的电子资料、制作的成果,以电子资料的的形式存入档案袋,为学生建立一个更加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开放的评价体系。

劳动课上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动手能力和创新才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搭建,关键看教师有没有心去营造。如果教师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这个一味讲解和操作的枯燥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相信学生一定能在这个教师尽心创设的情境中轻松学习,乐于劳动,勇于实践,最终获得真知。

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小学劳技工作计划

小学劳技教学计划

小学劳技工作计划

小学劳技教案

小学劳技论文

劳技

劳技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劳技教学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劳技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