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宁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9: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长宁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雷敏

长宁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缘山丘地带,幅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辖8乡10镇269个村,总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38.7万。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四川省中医药条例》,围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思路,通过采取推进中医药体制改革,大力改善中医药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认真做好中医药基础性工作等措施,切实加强了中医药工作,提高了中医药的普及性。

一、我县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全县现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4个,乡镇卫生院18个(其中中心卫生院6个),村卫生站288个,个体医疗机构98家(其中中医医疗机构62家,占总数的63%)。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15人,其中中医药人员632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44.66%。在全县村卫生站中,有乡村医生615人,开展有中医服务和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占乡村医生总人数的90%以上。全县病床总数1110张,其中中医病床394张、占病床总数的35.5%,中医病床达每千人0.9张。全县中医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50%以上,近三年来中医医疗业务收入年均递增23.5%。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2010年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二甲”中医院零的突破。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近年来,我县着力推进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试点工作。2010年,我县完成了18所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并配备了5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今年,我县正努力

争取中央专项资金中医院建设项目,拟计划总投资1900万元(地方配套和自筹13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县中医院建筑面积将增加16000平方米、床位增至360张,中医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县18个乡镇医院均设有中医科,能够开展针灸、火罐、推拿、小针刀、熏洗药浴、中医康复、中医药预防等多种特色服务项目;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诊断和中医方剂治疗疾病的基本中医药服务,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二)努力培育特色专科,中医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目前,长宁县中医院的妇产科已列入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其骨伤科、肛肠科、中医肝病科已建成为市级重点专科;针灸理疗科、心内科、治未病中心已列为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通过抓专科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临床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学科和专科初步形成,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重大疑难疾病,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我县中医院年门诊量达13.6万人次、县人民医院中医门诊量达3万余人次;全县18个乡镇中医门诊服务量达8万余人次;年住院1.5万人次,年人均门诊费用37元、较综合医院低12.3%,年人均住院费用2376.2元、较综合医院低14.2%。

(三)加强人才培养,中医药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是中医药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关键。我县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突出“名医”效应,在2008年开展了“长宁县名中医”(第二届)评选工作,以名医带动和促进中医药人才建设。二是开展师承教育工作,鼓励支持老中医带徒,选拔有悟性、爱学习、能吃苦、有一定工作经验医生做弟子,传承老中医丰富的临床经验。我县已有1位省名中医先后带徒3人,其中1人经考核合格已出师。全省第二批师带徒工作已完成,第三批师带徒工作现正在实施当中。三是推进农村卫生人员中医药专业学历教育工作,鼓励尚无正式学历的乡村医生及有意愿从事村

级医疗保健工作的人员参加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教育。自2005年以来,全县共有256人参加了中医中专学历教育,通过学历教育培训,近100人已考取中医助师执业资格。四是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知识培训。自2007年我县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以来,筛选出具有“简、便、验、廉”和“安全、实用”的26项推广项目,本着“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原则,利用县内培训基地共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训中医药人才700多人次。同时,根据省上《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我县从基层选派中医专业技术骨干参加了省、市举办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学习班,为中医实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四是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工作。按照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温习中医四部经典著作的要求,我县制定了《长宁县“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实施方案》,在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开展专项教学辅导,并在2009年、2010年开展了两期辅导班。五是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我县将中医学知识列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必修内容,要求中医人员每年学习四大经典、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学的继续教育学分达到5分以上,否则视为未完成当年继续教育学习。

(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一是着力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县中医院按照“以人带科、以科带院、发展专科、科技兴院”的思路,大力实施“三名、三进”(名院、名科、名医和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学科建设方面,县中医院根据群众健康保健需求,按省级标准设立专病门诊,开展专科特色服务,全力塑造“名科”品牌形象,促进了全县中医医院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县人民医院着力推进中医药试点工作,将中医科设为医院一级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4个,设立中医病床30张,规范设立了中药饮片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等功能科室,常用中药饮片品种

达到450种以上。各乡镇卫生院大力推进中医科和标准化中药房建设,目前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能开展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和针灸、理疗、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二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自实施新农合以来,我县就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诊疗项目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制定了含有中药、中成药的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和中医诊疗项目的新农合基本诊疗项目目录;在政策上提高了新农合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标准,将报销标准较一般标准提高了10%。三是注重中医科研和中医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创新。积极鼓励中医药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医学论文,开展中医技术创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中医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优先使用中医新技术、新项目。近3年来,我县共完成中医药课题研究4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获得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创新治疗方法1项;引进、推广中医新技术19项。

(五)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已人工种植金银花、青蒿、板兰根、淮山、杜仲、黄柏等20余种中药材。2011年将完成1200亩金银花种植,同时形成“花下养殖、产品加工、观赏旅游”等全方位、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链条,预计实现综合产值1000万元以上。

二、我县中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因受到历史、地域和经济发展因素的限制,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医药技术骨干力量薄弱。中医药从业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农村中医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基层实用型人才缺乏,分布不平衡。中医人才断层,一批

五、六十年代的老医师基本到退休年龄,而新的人才尚未成长起来,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农村基层中医治疗手段相对单一。限于基础建设、设备投入、群众认知感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乡、村两级中医药服务还以中药方剂(饮片)治疗为主,中医适宜技术的普及和一些先进治疗方法的推广尚有待时日。

(三)中医药科学宣传普及不够深入。一部分群众对中医药缺乏认识甚至并不认可,导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误解、否定和排斥中医药的现象。

(四)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经济基础薄弱,对中医药事业的总体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中医宣传普及力度。组建优秀的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队伍,大力拓展宣传普及渠道,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及各种有效途径,大范围地、深入地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知识和科普文化需求。大力宣传中医药方针政策和发展成果,增强社会对中医药的普遍认识与认同,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深入到机关、学校、企业、乡镇、村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科普讲座、中医健身方法演示、义诊、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人们从中感受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争取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抓好宣传平台的搭建,加强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重要宣传媒体的合作,创新中医药科普宣传方法。

(二)进一步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省、市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班、中医在职学历教育、师承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骨干力量,不断提高中医药人员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为传承和发掘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建设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持续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对中医技术人员进行能力提升。持续推

进中医药师承教育,大力支持和奖励名老中医药人员传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制定保障农村中医药人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政策措施。完善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制定为农村免费定向培养中医药人才方案和面向基层中医药人才招聘计划。力争将农村一技之长中医药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完善基层中医药人员资格准入、职称评聘和相关保障制度,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待遇。对在岗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技术,达到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非中医药类医技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面向农村、社区基层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中医服务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加大对我县农村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的投入。加强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硬件建设,中医科中药房面积要达标,空间布局合理,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专用设备, 优化中医药诊疗环境。加强卫生院中医药优势特色建设,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中医全科服务,强化专科、专病建设,设立中医康复治疗室,配备中医药人员,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把乡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切实抓好,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认真抓实,作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事抓出成效,促进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打好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使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基本中医药服务。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实施方案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中医药事业发展发言稿.06 .08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惠安县“十五”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总结

中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长宁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长宁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