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厦门市旅游经济运行简析

发布时间:2020-03-04 00:53: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 年厦门市旅游经济运行简析 来源:资规处 2012-02-07 2011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厦门市旅游业的软件和硬件有较大的改善,游客增长迅 速,厦门旅游人气指数近年来始终稳居全国排行榜前列,也获得很多荣誉。 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2011 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厦门市摘取“最浪漫休闲城 市”殊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乐途旅游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公民旅游关注度报 告》 ,鼓浪屿在“旅游服务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和在“20 大最受关注国内景区”中排名第一。 2011 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网公布的“最受欢迎境内自由行目的地”前十名榜单中,厦门 位居第二。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 2011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国 50 个样本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 报告中,厦门游客满意度位列全国 50 个重点城市第三位和旅游投诉处理满意度全国第一, 厦门市入选“2011 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 200 强”。

一、厦门市旅游总体运行情况 2011 年 1-12 月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3522.94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42%。旅游总收 入 453.4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8.12%。其中,接待过夜游客 1738.78 万人次,占接待总 人数的 49.36%;一日游游客 1784.16 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 50.64%。 接待入境游客 189.49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38%,其中过夜入境游客为 130.32 万人次, 同比增长 16.19%,一日游入境游客 59.17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79%。接待国内游客 3333.4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42%,其中过夜国内游客为 1608.4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02%;一日 游国内游客 1724.99 万人次, 同比增长 16.80%。旅游创汇 12.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21%; 国内旅游收入 373.6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0.39%。 厦门 2011 年地区生产总值 2535 亿元,增长 15%;厦门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 重已超过 9%,成为厦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厦门旅游运行的主要特点

1、客运量增长迅速,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厦门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城市,厦门作为旅游目 的地、集散地、两岸旅游热点城市的地位日益凸显,在近几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 发布的黄金周和小长假期的人气排行榜中,厦门一直稳居境内旅游目的地前两位。2011 年 厦门也被评为“最受欢迎境内自由行目的地”第二, 说明了厦门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巨 大吸引力。 随着高铁和城际快运线路的不断拓展延伸,公路、航空、高铁、邮轮、海上直航,连接 两岸、辐射南亚、通联周边省市,便捷的交通环境让厦门旅游中转枢纽地位更为突显。1-12 月,厦门市客运量为 4469.37 万人次,

比增 15.60%。其中,航 空 761.99 万人,增 19.9%; 铁路 999.5 万人,增 34.26%;公路 2749.66 万人,增 9.62%;水运 196 万人,增 12.16%。

2、打造海峡西岸旅游龙头城市,厦漳泉旅游同城化成效显著 打造海峡西岸旅游龙头城市。 立足闽西南大都市圈建设, 着眼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大局,建立更为紧密的区域旅游协作关系,努力实现海峡西岸旅游的协作联动、资源互补和 客源互流,构筑辐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厦门旅游龙头城市。2011 年厦门加入 15 个城市的东 海旅游城市联盟;继续推进闽西南五市、闽粤赣十三市、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等层次的 区域旅游协作,不断强化厦门在海西区域内的旅游集散中心地位。 2011 年厦漳泉旅游同城化工作迈出实质步伐。随着以厦漳泉旅游同城化为核心的海西 区域旅游协作逐步推进,以及三地景区一票通取得明显进展,三市资源共享、线路共延、品 牌共筑。通过厦漳泉三市春节、国庆黄金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2011 厦门自驾旅游节等 旅游节庆活动联合举办等形式,整合三市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在节假日 期间,厦漳泉居民城市间串门旅游极为平常。未来 5 年,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五 市间的交通、机场、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将实现共建共享, 协调共用旅游公共服务资源; 建立五市旅游投资项目库, 各市出台相应优惠政策, 鼓励本市企业或个人到其他市投资旅游 项目;制定完善五市旅游行业管理协议,推进旅游质量监督、旅游投诉和应急事件处理的全 面合作,落实异地管理协同办案制度,联合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3、把握海峡旅游契机 厦台双向旅游攀新高 厦门市加强对台港澳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组织我市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业者推介团 参加海峡两岸台北旅展、台北两岸观光博览会、海峡两岸台北旅展和香港国际旅游展等旅游 推介促销活动,推介厦门及周边地区旅游;联合厦门的旅行社邀请台湾、香港的航空业者、旅行商和新闻媒体来厦门及周边地区踩线采风;联合金门、澎湖、基隆旅游部门和旅行商赴 外省、市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利用多种新闻媒体进行厦门对台旅游宣传。承办台湾特色庙会 活动, 厦门人和路台湾小吃一条街 9 月正式开街营业, 台湾小吃被原汁原味复制到厦门落地。 在保持与金门、澎湖、台湾中部四县市、台南市、高雄市旅游合作的同时,与基隆市旅游部 门间建立了常态化的合作关系。 积极践行先行先试,赴台游实现新突破。国家旅游局、国台办赋予我市省外来厦暂住人 员赴金游、厦门市居民赴台个人游等多项先行先试政策,

市旅游局借助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 会工作平台,大力简化双方办证手续,提高通关便捷性。成功举办第三届海峡论坛,开通厦 门直航台湾的多条空中航线,建成对台邮件处理中心。将进一步争取开放航权、优化航路、增辟航线、增加航班。加快建设五通码头改扩建工程,打造两岸海空运输综合枢纽。2011 年厦金航线运送旅客 139.60 万人次,增长 8.40%。 2011 年 1-12 月,大陆居民经厦门口岸赴台湾旅游为 20.82 万人次,比增 25.93%。其中 大陆居民经厦门赴台湾本岛旅游达 6096 团 16.82 万人次;赴金门、澎湖旅游共 1922 团 3.99 万人次。 在经厦门口岸赴台湾本岛旅游团队中, 省外游客占经厦门口岸赴台湾本岛旅游人次 的 68.27%。同时,台湾来厦过夜游客也呈现继续增长趋势,2011 年 1-12 月,厦门接待台湾 来厦过夜游客达 52.19 万人次,比增 12.46%。 2011 年,厦门市旅游局等部门大力扶持发展厦门—台湾旅游交通。以厦门为母港的“海 洋神话号”豪华邮轮开通了厦门—台湾航线,标志着以厦门为母港、连接两岸三地的邮轮旅 游项目正式启动。新开通的多条厦门到台湾的空中航线.直航台湾的“中远之星”客滚船,以 及被誉为海峡两岸黄金通道的“小三通”厦金航线,2011 年乘坐率均大幅提升。 2011 年厦门获得省外来厦暂住人员赴金游、厦门居民赴台个人游、福建居民赴金马澎 个人游等先行先试政策。省外来厦暂住人员赴金游,自 2011 年 6 月 13 日启动至 2011 年 12 月底实际成行 24992 人次; 厦门作为三个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之一, 厦门居民赴台个人游自 2011 年 6 月 28 日启动至 2011 年 12 月底,实际成行 3299 人次;厦门旅行社组织福建居民 赴金马澎个人游自 2011 年 7 月 29 日启动以来至 2011 年 12 月底,实际成行 1447 人次。

4、旅游主题节日活动持续不断,促进厦门旅游的发展 今年元旦、春节、清明、五

一、端午假期,厦门市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特别是有车 族的日益增加、燃油附加费上调和短假的影响,进出厦门市的短途游客明显比往年增多,一 日游游客比重明显增加。来厦游客多以华东、华南地区为主,客源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 地区。统计显示,仅春节黄金周和五一假期,厦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 154.40 万人次,同比增 长 54%;旅游总收入 14.94 亿元,同比增长 34%。 上半年,厦门市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海峡两岸元宵民俗文化节、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中国旅游日”活动、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等精彩纷呈的大型体育旅游、宗教民俗旅游活动。 尤其是 6 月 10 日举行的海峡论坛“台湾特色庙会”,是最能代表台湾特色及旅游文化的活动 之一,为

期 7 天,有 200 多种台湾特色小吃及近千种特色产品任选购,共吸引了 160 多万人 次居民和游客参加。 下半年举行了同安青岛啤酒节、旅游购物节、厦门观音山沙滩文化节、厦门博饼旅游节、厦门旅游企业文化节。9 月举行第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有 5 万多名客商莅临旅博会。2011 年国庆黄金周,厦门共接待中外游客 136.94 万人次,比增 28.78%;旅游收入 13.87 亿元,比 增 36.33%。 11 月举办第四届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帆船展览会、厦门(海沧)玛瑙文化旅游节、小嶝首届紫菜文化旅游节、第 4 届厦门国际动漫节;12 月海峡两岸(厦门同安)温泉文化 旅游节、首届厦门大嶝两岸特色旅游购物节和厦门自驾旅游节,促进了厦门市旅游的发展。

5、突出海洋特色,打造鼓浪屿品牌,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厦门的城市宣传口号是“海上花园,温馨厦门”。厦门着力打造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海 峡旅游三大品牌,做足做好海洋文章,深入挖掘海洋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滨海休闲旅游、努 力构建“蓝色”滨海休闲旅游带;加快邮轮母港、滨海休闲、高端商户、康体养生、文化娱乐、色彩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建设,着力提升厦门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 鼓浪屿作为厦门旅游的金字招牌,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国家 5A 景区之一,因其独有 的中西多元融合文化享誉海内外,被誉为“音乐之岛”、“万国建筑博览”,是厦门、福建乃至 中国的名片,是中国走向文明的桥梁,是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见证。鼓浪屿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我市将加快推进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鼓浪屿的文化,使 鼓浪屿恢复往日的风貌,以更好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吸引全世界的游客前来参观。

6、会展活动迅猛发展, 景区接待人数持续增长 今年我市会展活动发展迅速,共举办台交会、海峡论坛、石材展、汽博会、投洽会等各 类会展活动 2433 场,同比增长 60.49%;其中展览 149 场,比增 1.36%;会议 2284 场,比 增 66.84%;会议总人数为 49.83 万人,比增 28.33%。会展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全年景区接待量持续增长,A 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892.09 万人次,比增 12.94%。其中, 鼓浪屿景区接待游客 302.38 万人次,比增 23.38%;园林植物园接待游客 119.41 万人次,比 增 25.23%;胡里山炮台接待游客 150.12 万人次,比增 21.00%。

7、旅游业发展迅速,品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环境、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营销和旅游质 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城市形象持续强化,旅游集聚功能进一 步提升,城市旅游特色凸显。

截至 2011 年底, 厦门市共有国家 A 级旅游景区 10 个, 拥有星级饭店 69 家; 旅行社 182 家,其中出境社 19 家,赴台游组团社 4 家。厦门建发国旅、厦门旅游集团国旅和厦门春辉 国旅三家全国百强旅行社。截至 2011 年底,在评的酒店有 6 家,还有一些高星级酒店也将 陆续开业、评星,如威斯汀酒店、凯宾斯基、帝元维多利亚等。不久厦门的五星级酒店将超 过 20 家。

8、坚持完善旅游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素质 今年,厦门市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原则,标准化管理、品牌建设和市场整规工作 三管齐下,全面推动全市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坚持“以客为本”,不断加大旅游公共服务体 系建设力度,积极构建,完善了旅游服务质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和市场监测 五大保障体系,努力提升全市旅游服务质量,工作初显成效, 2011 年厦门获得了游客满意 度位列全国 50 个重点城市第三位和旅游投诉处理满意度全国第一。 在抓跨越发展的同时狠抓服务保障, 加快旅游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突出 市场监管、安全保障、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四大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市场监管体系 由质量监督向品质保障转变,旅游安全应急体系、保险体系、预警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 设施、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作用日益明显,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机制持续优化。 2011 年,市、区两级旅游质监机构共接到游客旅游投诉和信息咨询 783 件。其中正式 受理旅游投诉 171 件, 投诉件数比上年减少 99 件, 同比降低 37%。 全年共检查导游人员 19572 人次,导游人员被检查率 483%;导游人员违规率仅 0.6%,比降 31%,导游员 IC 卡管理工 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对 1 家旅行社和 10 名无证导游实施行政处 罚,有效遏制了零负团费、承包挂靠、合同签订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全面推行“诚信旅游服 务管理系统”,对旅游团队行程安排实行电子派团单制度

三、厦门旅游的发展趋势良好

1、国内游客占绝大多数,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几乎是对半分 厦门市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中, 过夜游客占全部游客高达 49.36%, 一日游游客占 50.64%, 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几乎是对半分;国内游客占全部游客高达 94.62%, 入境游客占 5.83%, 国内游客占绝大多数。 厦门市接待的国内游客中一日游占 51.75%, 国内过夜游客占 48.25%, 过夜与一日游比重基本上对半分。 厦门市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中,国内游客占全部游客高达 94.62%,入境游客占 5.83%。 国内外游客过夜游客占全部游客高达 49.36%,一日游游客占 50.64%。厦门市接待的国内游 客中

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报告

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旅游局旅游经济运行情况总结报告

经济运行

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发展预测

一季度贵州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厦门市旅游工作会议材料

关于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师宗县旅游局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关于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厦门市旅游经济运行简析
《厦门市旅游经济运行简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