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比较文学简答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20:10: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比较文学定义: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为特征的独立的文学研究学科,它以直觉的笔交易时和综合多种学科的方法研究民族文学之间和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事实联系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及学科交叉关系,以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解释人类文学乃至文化的基本规律,促进民族文学发展,推动文化交流. 比较文学的主体意识: 1.要求通过主体定位确定研究对象.2.要求研究主题的介入以达成汇通性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的可行性是能够被比较研究的特点、特性.可比性原则:是指从事比较文学研究必须坚持的一种原则或标准,即被纳入这种研究的对象之间必须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原则的比较文学研究眼球对象间的内在关联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关键和基础.可比性因素,是指具有可比性的成分或事物,它是比较文学研究所指涉的对象. 可比性因素的特点: 1.可比性因素必须同时具有文学性和跨越性两种属性.2.可比性因素必须是两种以上的文学现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而不仅仅是对它们之间表面上的相似点.3.可比性因素必然是主客观的存在,只有研究之体去激活它们,它们才能可能真正转化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比可行因素的种类:1.事实关系.法国学派最先把它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的范围.2.类同关系.美国学派针对法国学派的狭隘眼光和武断主张而提出的平行研究的主要对象.3.交叉关系.指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相互孕育、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关系.4.互补关系.指异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现象之间的一种互识、互证和相容关系,中国学者和海外华人学者对异质源文学现象之间的互补关系尤感兴趣. 比较文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1.实证法:最先采用和常用的方法.是用具体的事实材料来证明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存在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的方法.所指涉的对象的有事实联系的两会中或多种文学现象.2.批评法是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不管它们之间有无事实联系)之间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所具有的类同的美学价值的方法.3.阐发法:是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来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或作品的方法.4.比较法:又称异同比较法,异质比较法,是在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总运用的既求同又辩异,从求同出发而探究异质的一种方法.5.对话法:是批围绕文学领域内的共同问题,各文化体系的诗学共同协商并提出自己的解答和看法的方法和过程. 影响的种类:就影响产生的效应来看.1.正影响:指外国文学使本国文学受益和发展的影响.2.负影响:指吸收外国文学来反对本国文学传统的影响.3.反影响:指批判与否定外国文学,从反面支持本国刘幸的艺术理论和实践.4.超越影响:指一国的作家作品在国外的影响,超出在本国的影响.5.回返影响:指一国的作家作品先影响到国外,再返回来影响到本国的影响.6.虚假影响: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造成了影响,而这种影响已经变形甚至歪曲. 梵第根将渊源分为: 印象渊源:作家在国外旅游或侨居时所得到的感受.口传渊源: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笔述渊源:见诸文字的渊源.平行研究的注意事项: 1.立足本国.2.要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可行性评估.3.收集资料,拟定提纲. 主题学研究内容: 1.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作家手中发生变异,特别是不同民族作家对同一题材处理的手段和形式.2.大兴源流研究,研究传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何人撰写的文学著作.3.进行母题、主题、意象和套话的研究,从而整合出人类的共同规律. 母题:指文学世界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宇世界的概念.1.具有客观性,不带任何倾向性.2.具有不可再分性. 比较诗学研究的特点: 1.视野开阔,研究领域广泛.2.比较诗学研究更强调理论穿透力.3.比较诗学研究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构成了比较诗学的独特优势. 比较诗学的目的: 1.强调建立”共同诗学”2.研究和探索东西方文学的差异以及文化根源. 阐发研究的特征: 1.强调东西方文论对话沟通的平等地位,力图打破西方文学中心论.2.建立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这就是的比较文学学者有可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沟通和良性互动.3.阐发研究风行东西方文论双向交流,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的价值取向. 宗教对于世俗文学的影响: 1.宗教为各种类型的文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题材.2.宗教对古今中外文学的主题表现与思想内容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3.宗教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形式与体裁的产生和演变.4.宗教对于各个民族的美学观念与文学观念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宗教对于世俗文学的表现: 1.道德诉求,这是传统宗教关注人际关系的最为很重要的表现形式.2.无论何种宗教在其宇宙观上总是会预设两个世界,一个此岸世界,一个彼岸世界.3.宗教对于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划分,是因为大凡宗教都认为宇宙之间有一个终极实体存在.4.宗教心眼与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吸引信众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心灵与神圣存在沟通. 宗教对文学形式的影响:宗教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形式与体裁的产生和演变,宗教对于各个民族的美学观念与文学观念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比较研究的基本途径: 1.对文学与艺术所处共同风气的考察.2.对文学从艺术中借鉴方法与结构方式的考察.3.对文学与艺术关于同一题材不同处理方式考察.4.对文学与艺术关于同一概念或观念的不同涵义的考察. 语言的深入研究对文学创作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的文学观 2.转移了文学研究的重点.3.对文本的分析有了根本性的变化.4.提供了某些创作方法. 中西诗学比较: 模仿论形态:注重研究作品与世界的关系.表现论形态:注重研究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客体论形态:把作品当成一个自足的、独立存在的客观来研究.实用论形态:以读者为出发点.最基本的是模仿论和表现论. 中国诗歌传统特色: 1.中国的诗歌传统同音乐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同官方的倡导和推介息息相关.2.中国诗歌传统带有极强的理想色彩和情感色彩,也就是孔子说的”诗言志”.3.中国诗歌在审美方面强调以”风骨”作为艺术标准,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中西小说表现手段有何异用比较: 早期的中西小说都是重情节轻人物,即以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吸引人,人物并不是作家要表现的重点.如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如西方薄伽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巨人传》,也重在描写故事情节,而缺少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发展渐趋成熟,西方小说开始重视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中国古典小说表现人则是写行动重于内心,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分不开. 对待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矛盾: 1.要努力促使二者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2.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即反对文化割据主义.3.要”心底无私”地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4.在把我”差异性”的基础上努力开辟沟通渠道.

中山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docx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名词术语解释

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

四川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招生简章

汉语言文学(本科)班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比较文学简答题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比较文学简答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