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收获,在“意外”之后

发布时间:2020-03-01 21:14: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收获,在“意外”之后

那是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我和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父母的疼爱》一课。

这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中的第二课。教参上列出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体会家庭的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课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对学生的家庭状况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备课时,我一度犯难。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五六个大人护着宠着,蜜罐里泡大的他们能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苦吗?知道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吗?曾经有人评价这一代孩子是“最没有责任感的一代”,要让他们体会到父母长辈的疼爱,并落实到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又谈何容易。再说,每个孩子的家庭是大不相同的,怎样使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感受到父母长辈的爱„„一个个问号在我的脑海中此起彼伏。思忖良久,我决定,这节课先从歌曲欣赏开始,以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揭开教育主题,等学生进入状态、打开话匣之后,再过渡到讲一讲在家里真实发生的父母疼爱自己的故事,最后通过家庭情景剧表演,教育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上课时,教学按照我的预设顺利进行。果然,音乐一放出来,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面露喜色。“这首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也会唱。”几个胆大的孩子当场喊了起来。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神情,我心中窃喜,这正是我要的效果,干脆,来个顺应民情:“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吧!”音乐声再次响起,孩子精神饱满,歌声洪亮。

“老师,她刚刚没唱。”踩着音乐的最后一个节拍,“小快嘴”发言了。 她叫香,是个没有母亲,只有养父的女孩。教室里一片安静,同学们都睁大眼睛注视着我。

“同学们,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没有母亲。但她又是幸运的,有一个疼她的父亲。”我想通过我的诉说唤起别的同学对她的谅解,同时提醒她,她还有一个好父亲。

“哦——”孩子们仿佛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我灵机一动:“我们也来当回词作家,把歌词改一改,世上除了妈妈好,还有谁好?”

“还有爸爸好!”

“还有爷爷好!”

„„

“我们来唱唱你认为最好的人。”我提议。这一次,除了洪亮的歌声,还多了一些嘻笑声。我注意看了那个女孩,她仍旧紧闭双唇,由原来的端坐却变成了趴在桌子上。我心中充满疑惑,她今天是怎么了?

课有条不紊的进行到第二个环节——讲一讲在家里真实发生的父母疼爱自己的故事。由于课前我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回家向父母了解自己小时候的事,所以讲故事活动非常精彩:有的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一家人外出郊游的愉快情景,有的介绍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是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还有的讲述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吃肯德基的故事„„我不断地走到各小组去倾听同学们幸福的故事,分享大家的快乐。有一个叫郑瑾的孩子别出心裁,讲述了妈妈怀胎十月的那一段故事:“为了能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我,妈妈每天步行上班,爸爸把烟也戒了„„”她还例出了一串令人震惊的数字:“在我一岁那年,我看了10次病,妈妈给我洗了几千块尿布,我吃掉270多只苹果、300多只鸡蛋,吸了几万毫升奶粉,拥有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玩具。我1岁那年,爸爸妈妈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往日各自最自豪的美好时光。只有那个叫香的女孩一言不发,似乎连听的兴趣也没有。我走到她的身边,轻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是不是不舒服?”她连头都没抬起,只是默默地摇了摇。这时旁边一个小组有人站起来说:“老师,她家里穷,没啥说的。”“还骗我们说她有一个好妈妈。”另一个同学补充道。她一下子扑在桌子上,小声地抽泣起来。哭声并不是很大,却足以惊动那些正沉浸在幸福回忆里的孩子们。大家都把狐疑的目光投过来,有几个人开始窃窃私语。此时,我的心突然一颤,这该是一节充满爱的课,她却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教室里原本热烈的气氛骤然凝固了,天哪,我犯了一个怎样的错误!一时间,我慌了手脚,不知该是先把课停下来安慰她,还是继续上课。稍顷,我决定采用最传统的办法——“下课后再说”。我说:“香,老师知道你一定有难过的事,不过我们现在正在上课。等下课后,我们再谈谈好吗?”她哽咽着点点头,竭力制止了自己的抽泣。

接下来的家庭情景剧表演她也没参加,其他孩子说的说、演的演,热闹非凡,仿佛都忘记了她的存在。

丁零零,下课铃声终于响了!课后,我急忙跟香单独交流,她低着头,小声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同学们不知道我没有妈妈,我一直骗他们说我有一个疼我的好妈妈。”

“对不起,对不起,老师不知道。不然,老师绝对不会说的。你能原谅老师吗?你放心,别的同学老师会去跟他们解释的。”我慌不迭地道歉——尽管为时

已晚,但起码能让我心里好受点。

她走后,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这迫使我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节课。细想整个活动过程——我从积极创设情境出发,先从情感上去感染孩子,让孩子融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父母的疼爱,再通过小品表演落实到实际行动。从表面看,教学设计合情合理,孩子们也是一直激情满怀,但是,这节课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这个叫香的女孩在这节课里并没有感受到爱,而是伤痛!当别的孩子揭发她没唱时,我不经细想,用“爱的语言”揭穿了这个小女孩美丽的谎言,一丝丝撕开这个孩子用心层层包裹的伤口,让她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为了渲染感人的气氛,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忽略了这是一个心灵受创的孩子,打碎了她用心编织的梦,给我的教训是惨痛的。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课堂的互动也不应该仅凭教师的主观判断,而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现实和内心体验,——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更深入、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然,教师的良好出发点取得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作为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当别的孩子指责她骗人时,当别的孩子说她家没钱时,当别的孩子自顾自表演情景剧置她于不顾时,我又做错了——错失了一个教育孩子做人要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良机,错失了一个帮助她走出没有母爱阴影的良机。这个女孩不就是一个真实的生活案例吗?不就是一个鲜活的课程资源吗?如果我能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她哭的时候,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她你会怎样想?假如你就是她的母亲你会怎样做?先从情感上理解她,化解对她的误会,再动员全班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为她献爱心的方案,并落实到行动,让她真切地感受到同学的关心和老师的关爱,对其他孩子来说,也可能会是足以影响一生的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让我们牢记:教育是爱,爱是艺术。

收获意外

意外的收获

意外收获——黄龙洞

意外的收获

意外的收获

一波三折 意外收获

意外的收获

意外的收获

意外的收获

意外的收获

收获,在“意外”之后
《收获,在“意外”之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