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追踪日全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6: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追踪日全食》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在教学价值取向上,本节课基于辨别“追踪日全食”信息真伪的情境,让学生自主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探究和交流,关注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时的对话和高层次思维活动。

在教学技术取向上,一方面通过内容的选取,有机地整合了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科学证据意识及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低技术门槛应用,让技术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思想。

从探究过程来看,整节课分为问题,推测,明确研究方向和方法,搜寻证据、整合信息、分析,集体论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充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科学学科特征。

从时间分配来看,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地运用平板电脑的相关软件进行探究,让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从学生发展来看,本节课紧密结合学生的前概念,运用前概念迁移应用并辅助信息技术探究本节课的问题,能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的能力。同时,本节课中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的

第 1 页 相关软件找寻科学证据辨别信息真伪,能培养他们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以及信息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日食与月食》延伸出来的一节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的科学探究活动课。教材中的《日食和月食》一课主要是学习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而本节探究活动课主要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日食的成因解决问题,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同时也结合了六年级宇宙单元以及五年级地球运动单元的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地球的自转公转、月球的自转公转有了一定了解,并对日食的成因有了一定了解,本节课就是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设计出的一个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问题探究的内容。情境是让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知识加上网络查找相关数据,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一步步揭开“追踪日全食”的神秘面纱,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日食、日全食的形成过程,以及日全食的观测地区。

第 2 页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日食的前概念对“追踪日全食”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辨别“追踪日全食”信息真伪的过程中,不仅能抓住信息中的核心要素获取科学证据并进行相关科学解释,还能够根据自己找到的数据表达相应的观点;在解决辨别“追踪日全食”信息真伪的情境中,能够自主了解全食带以及有关地球自转速度、月球公转速度、月球距离地球距离等天文数据,并能够用相关数据进行换算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自由探究的乐趣,形成基于批判性思维基础上的科学证据意识;能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能够在辨别“追踪日全食”信息真伪的情境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够在找寻充足的科学证据的过程中,形成求真、求实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活动iPad投影在屏幕上动态展示一个追踪动画,并提问屏幕中大圆片以10厘米/秒的速度沿着固定的轨迹、方向移动,你要怎样移动小圆片才能使它一直待在运动的大圆片里(如下图)?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第 3 页

教师活动①追问假如现在小圆片的速度是5厘米/秒或者20厘米/秒,你要怎样移动小圆片才能使它待在大圆片里的时间最长?②请学生小组合作在平板电脑中的Educreation工具里面完成解释问题的示意图。③请学生投影分享示意图。

学生活动①小组讨论。②在平板电脑中的Educreation画板工具上画出示意图。③投影分享自己的示意图。

设计意图①从一个追踪问题的提问导入,希望学生能将问题里面的科学原理迁移应用到后面事件的分析中。②图文并茂地画出来是为了让学生在分享时更加形象直观。

2.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①用iPad在大屏幕上展示不同寻常的事件请学生阅读1分钟(用iPad计时器进行计时)1973年6月30日日全食期间,一个天文学家团队为了延长日全食的观测时间,乘坐一架协和式超音速客机追踪月球的影子,使得日全食的持续观测时间超过74分钟。②提问你觉得这个事件真的可以做到吗?

学生活动用1分钟的时间在电子书上阅读事件并思考这个事件是否真的可以做到。

第 4 页

设计意图情境性的问题引入可以充分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推测

教师活动①请学生在平板电脑iTeach上做出选择,平板电脑自动统计结果。②请学生汇报推测的理由。

学生活动①对事件的可行性做出推测。②陈述推测的理由。

设计意图①正因为学生对此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才使得后面的探究活动显得有价值。②让学生有理由进行推测。

(3)制定研究计划

教师活动①提问如果你想准确地判断这个事件到底是不是可能发生的,你需要找哪些信息来帮助你判断呢?②请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思考问题并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和梳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找证据,避免了其盲目地查找信息,为他们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打下了基础。

(4)搜寻证据

教师活动请学生根据自己提供的证据,用平板电脑上教

第 5 页 师自主设计的日食主题网站以及开放的网络查找具体的证据所需要的信息,并图文并茂地显示在Educreation画板工具上。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寻找证据,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集体论证

教师活动请学生对事件的真假再次作出判断,学生在平板电脑iTeach上再次做出选择,平板电脑自动统计结果。

学生活动在iTeach上作出判断。

教师活动请同一小组的成员进行证据的交流和梳理。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请持不同观点的团队利用投影进行证据的交流汇报。

学生活动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①再次对事件的真假作出判断,有利于前后形成对比,让学生观察到自己观点的变化。②让学生的思维在集体交流中互相碰撞,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合理。

3.总结与反思

教师活动①教师小结集体论证。②总结本节课。

第 6 页

学生活动倾听与反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倾听与反思中体会本节课的真谛。

4.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①让学生将课上的证据进一步完善并上传到教育云。②课后请学生在日食列表里找到一个即将发生日全食的时间,设计一个自己追踪日全食的独特方案。

学生活动①课后上传资料。②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设计意图课后的拓展延伸有利于学生将课上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做到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反思

1.教学方式的改变被动接受――主动探究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被动地接受教师设定好的教学环节进行学习,而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自主地进行团队协作,选择辨别信息真伪所需的证据,利用平板电脑中的日食主题网站和网络搜集证据,利用画板工具整理证据,以及通过无线投影的方式与其他小组进行集体论证式的展示证据。

2.教学取向的改变

(1)科学知识――科学素养

第 7 页

本课在设计上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个科学概念,而是利用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辨别“追踪日全食”信息真伪的情境中,迁移应用“日食”的前概念去解决信息真伪的问题,运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寻找充足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是某个知识,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迁移应用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证据意识以及信息素养,最终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2)封闭式学习――开放式学习

在以往的探究中,大多数是依托于教材,探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而在本课的探究中,虽然内容上依托了日食成因的概念,但在形式上利用辨别信息真伪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进行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互联网开放性的探究环境,让学生有了更多可以创新的机会。

(3)既得利益――长远发展

学生在本课的探究中,收获的不只是一个小的知识点或者探究问题的方法,还在自主探究和集体论证中,形成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一种批判性思维。并且通过大家的证据展示发现自身证据的不足,从而认识到辨别信息真伪需要充足、

第 8 页 有效的证据的信息素养,以及科学研究需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点评

初次听到熊曳老师的教学陈述就感觉到其课程的含金量不低,而复看课堂实录时,除了惊叹他的课堂设计之精巧外,更惊叹六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该说这是一节接近完美的科学探究课。

在课程设计上,熊老师注重了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探究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技能。

本节课探究的过程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导入环节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看似单纯的数学问题,实质是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成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后,接着引发第二次探究过程,把看起来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又转化为数学问题来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围绕“真假”“能否”“为

第 9 页 啥”等问题适时利用网络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条件进行信息的搜集、甄别、处理、求证,信息技术成为思维训练、科学探究的有利工具。学生们自主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不迷信权威,不迷信网络,不拘泥于现有资料,积极求证,科学论证,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引领者和指导者。这种课堂是一种有活力的生态课堂,无论是对课程设计理念还是对知识的建构过程,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统编教材的原有知识之外,跨学科整合了天文、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其难度和对学生的要求远远超出课标,能在一节课内毫无意外地达成预期目标,虽可凸显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也要避免用技术手段完全取代学科活动,探究类课堂既要有活动特色,又要有学科特色。

第 10 页

日全食观后感

追踪氧气的足迹教学设计

追踪古代巴比伦文明教学设计

日全食 阅读答案

日全食小学生日记

审计追踪

追踪两会

热点追踪

《爱情追踪》

观看日全食六点总结

《追踪日全食》教学设计
《《追踪日全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