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记叙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19:54: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记叙文写作教案

一、理论准备

资料之一

高中记叙文的“三味”

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已是再熟悉不过的文体了。但有时很困惑: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档次,也未曾为跨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上档次?高中记叙文应具备的“三味”。 其一,“哲理味”。 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懒汉不思成材,懦夫不敢成材,庸人不善成材,成材是强者的事业。

2、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3、我要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4、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5、那一段充满阳光、鲜花和赞誉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它已被我紧紧地收藏在心灵的最底层,因为我明白,它很难成为自己成功之路的一级级台阶,却往往会成为通往成功的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使自己在享受心灵的满足时,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走向后退。 人们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小学生、初中生一般是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其二,“散文味”。

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韵味之一来自“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凭着它取胜的多乎其多。正如年幼时弹琴只能弹准音符,而长大后可以在音符中传达无尽的意味一样,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叙说事件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 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韵味之二是语言的意味深长。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时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每一句叙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 请比较以下几组文章的起始句:

第一组:

1、我没有故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

2、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第二组:

1、“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为考试的失败而带来的伤痛。

2、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第三组:

1、五年前那个云霞灿烂的傍晚,在我的一生中是那样暗淡无光――不幸的车祸降临到我的身上。

2、五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不幸遇到了车祸。

以上三组的每两句话,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相差甚远。第一句的表达不仅给人一种文学韵味十足、语言优美的印象,而且能立时扣住读者心弦,激荡起读者的情感。

其三,“小说味”。

就是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鼓吹让学生来虚的吗?其实高中生的认识能力,远比初中时候强,他们已不再是只会就某一具体的事件认识点滴的生活真意,而是能以较为合理的、综合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初中生可以不明白文学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道理,可以不明白将张三的鼻子、李四的嘴巴、王二的额头、孙五的眼睛合成一个人的写法,高中生却必须明白,而且也能做到,这是对文学有深入认识的表现,也是具备了一定文学素养的体现。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高中记叙文若做到“三味”俱佳,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乘之作。

资料之二

了解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1记叙文选材的原则

要想写好文章,选材是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材料,靠积累。要积累,靠观察,靠收集。占有材料,途径一般有三:

1、从生活中汲取。沸腾的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热爱生活,关注人生,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

2、从书籍中收集积累。人不能事事经历,书籍为我们体味生活,理解生活提供了又一渠道。

3、整合生活素材,或在原材料基础上,借假设推理而生发出新的材料。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

一、材料要真实。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意在告诉我们,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这个真实,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是耳闻目睹(自己作为旁观者)。尤其要选取真实的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二、材料要典型。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

二、三件事以上。

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典型事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化。

2、不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一般至少有一件事要详写。

3、多个典型事例的安排上应注意衔接、过渡。通过什么方式来组接这些事例也要注意技巧。

三、材料要新颖。

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1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 写出好作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材料要切题。就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需要尽量剪裁,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记叙文选材四字诀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都为材料的选择而苦恼:有的同学缺乏对生活的敏感,觉得生活平凡而枯燥,没啥可写;也有的同学有一大堆材料,却不知道从何写起;还有的同学积累了相当多的材料,但不知道哪些材料是可用的,哪些是不可用的;或者哪些材料用了之后效果更好,哪些材料用了之后效果正好相反。其实,材料的选择,是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的。但在材料的选择上,却有四个字需要特别注意,可以作为学生作文选材的原则来强调一下。 一是“小”

很多同学写作文,老想写大事,觉得小事不值得写,写了也没有多大意义。可是,我们都是些平平常常的人,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有那么多“有意义的大事”可写。其实,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因为以小见大,本身就是文章最好的写作方法,几乎所有的大作家都是这样写的。朱自清写《背影》,那么大的作家,也只是写了一件父亲买桔子的小事。莫泊桑写爱国主义这么个大主题,也只是写了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与在学校上课的见闻(《最后一课》)。这些成功的例子不可能不给我们很多启发。

二是“真

选材要真实可信,不能胡编乱造。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到了作文课上,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信笔写来。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不要说不能打动别人,恐怕就是自己读了也要反胃,当然更不会以情动人了。比如有的同学写老师关怀学生,总是写下雨了,老师借雨伞雨衣给学生,自己淋着雨回家;或者在路上,自己的自行车坏了,过来一个老师,拿出工具修好了;或者自己病了,老师冒雨来给自己补课,自己很感动。其实,大家都知道,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少的,而且即使有,也并不见得就能深深的感动学生。任何时候都要牢记,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写作文时,不仅要有真实的故事,还要有真实的感情。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三是“新”

首先,所写的人和事,必须是新的,别人没写过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的。俗话说,“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别人写过的材料,自己再写,本身就有“瓜田李下”的抄袭之嫌;再说,原作者肯定对那个材料作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和挖掘了,要想达到人家那个水平,也许本身就需要花费好多功夫,万一弄不好,赶不上人家,岂不是费力不讨好(当然,如果

能超越原作者,也不是完全不能借鉴)?再说了,“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肯观察,用心去注意生活,就一定能发现有意义的、新鲜的材料。所以,要尽量写自己观察到的,别人没注意的事物——在平常的事物中有不平常的发现。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和事,才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有阅读的兴趣。

四是“深”

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让读者明白所写材料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实现写作的目标。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当然首先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大师的作品都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多读一些这样的作品,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比如杨朔先生的很多作品,是很适合开始学着写作文的初中学生学习的。其次,要想写的深,还离不开自己的思考。任何时候作者都要对自己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语言、形式等作科学的安排,反复推敲、反复斟酌,选用最合适的表现手法,选用最恰当的句式,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要能像唐朝诗人卢延让一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相信就没有写不深刻的材料了。 2记叙文组材的方法

1、截取精要法。

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能做成得体的衣服。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心突出。材料的截取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1) 叙事的文章截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2)写人的文章选取人物经历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思想,能多侧面表现人物的材料。(3) 写景要截取景物状态最鲜明的片段。

2、舍本逐末法。

它是选材中寻求新颖的反映角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选取事物中似乎是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以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深刻的主题。它贵在表达角度新、依材料“芥末”挖掘有价值的重大题材,常有三种方法。(1) 避开过程的叙述,截取事情的开端和结尾。 (2) 避开主体的记叙,选取事情的细枝末节。(3) 避开本体的正面叙述,选取事件侧面的蛛丝马迹。

3、以小见大法。

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世界。具体做法常有两种:(1)从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2)借助日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视出本质意义。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的本质。

4、移花接木法。

把别的事物、人物、故事转借到自己作品中,借别处的题材表现人物性格,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移花接木法。材料不一定是生活素材的原版,但要符合艺术的真实。它可借自己的直接经验,将体验过的事物特征转借到类似的事物上,使描写符合真实,以篇2:高中作文训练教案

高中作文训练教案

铜梁一中 黎建军

教学课题: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1)、共鸣引出真情;

(2)、细节引出真情;

(3)、假意引出真情。

教学难点:在写作中以共鸣、细节、假意等方式引出真情。

教 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课间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氛围。

上课,互致问候语。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到可爱的高一(2)班!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tàntǎo)高中作文。)

一、导入

同学们害怕写作文吗?(学生回答)其实,我们每位同学都是一本书,一把钥匙,每天都用鲜活的生命抒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歌,下面我们玩一个游戏:

提问:请写出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五样,可以是人、物、习惯、爱好等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提问:因种种原因划去其中两种。(学生独立思考划去两种)

提问:因生活有点波折,义无返顾地划去一样。(学生独立思考划去其中一种)

提问:命运要求只剩一样,再划去一样。(学生独立思考)

提问:为什么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要求写出理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3分钟时间后,教师叫多名学生回答:万琴琴、柏平、陈龙、陈鸿敏等)

点评:有了真情实感,但苦于表达,效果欠佳;那么我们在写作中该如何表达情感呢?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引出讨论话题)

二、探讨中心话题——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1、以共鸣引真情

(1)、(教师放幻灯片)运用生动例文引入,在一首法国诗中有这么一个亲情故事:一个母亲宠爱她的浪子,浪子所(suǒ)求,无所不应。有一天浪子回家,说他的情妇要他母亲的心,母亲立刻拿了一把刀,把心挖出来,交给(gěi)了他。高兴的浪子提着母亲的心,狂奔着去讨好他的情妇。在路上不小心跌diē了一跤,正要爬起来走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微弱而挚(zhì)爱的声音焦急地说:“哎哟!我的宝宝,你摔(shuāī)坏了没有?”

提问:这段文字凭什么打动人?(教师叫多名学生回答) 点评:这段文字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写到了我们伟大而可敬的母亲,人人都有母亲,母亲的一道皱纹,母亲的一丝白发,母亲关爱的眼神,无不激起我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母亲是风雨中的一把伞;母亲是我们前行的路灯;母亲孕育了你们,也孕育了我们;每天上学时妈妈总是不烦其烦地叮嘱“路上要小心”;在餐桌上狼吞虎咽(yàn)时,妈一边拍脊背一边说:“慢点慢点,别咽着”;当离开家的时候,母亲留给我们片片嘱托和殷殷的期盼。此时此刻,我请求所有的朋友在心中都默默地问候自己的母亲:妈妈,你还好吗?一见着写母亲的文章,为什么就有说不完的话语、抒不完的情呢?这源于共鸣。(穿插《白发亲娘》歌曲) (2)、教师播放音乐《送别》,并打出歌词,学生伴唱 《送别》 李叔同作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提问:这首歌自1914年问世以来,差不多将近一个世纪,一直在人民(特别是青年)中流行、传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力量使它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它又凭什么打动人呢?(学生讨论,叫三名学生谈感受)

点评:歌词中长亭、古道、芳草、垂柳、夕阳以及泛荡的晚风,呜咽的清笛,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表现了游子对故土的深深怀念,抒写了游子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送别》由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演绎后,至今仍是广大学生用以唤起离别愁绪、触动心灵深处的送别歌。之所以能打动人是我们有同样的离别,有同样的感情抒发,这就是共鸣。

小结:以共鸣引真情。

2、以细节传真情

(1)、(教师放幻灯片朱自清《背影》)

背影

作者: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提问:这段文字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打动人?(教师朗读,学生仔细体会) 点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先交代了这次分别时的家庭境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旧债,又借新债办丧事,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出外谋事,儿子离家读书,真是一次悲伤的离别。然而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却处处表现出来,时时表现出来,在这种背景下父子间却演绎出一场令人震动,催人泪下之戏,如写父亲亲自送儿子到车站,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使那真挚而灼热的父爱情深达到了最高点。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这伤感的离别之情也同样拨动着我们的情弦,我们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同样激发我们的情感,也会随着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产生这样的效果源于采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由此得出结论:以细节引真情。

3、以假意引真情

教师提问:除了细节描写可以引真情,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

(1)、(教师放幻灯片《上邪》)

上 邪(yé)

汉乐府民歌

上邪! 冬雷震震, 我欲与君相知, 夏雨雪,

长命无绝衰。 天地合,

山无陵, 乃敢与君绝!

江水为竭,

译文:天啊!(指天为誓)我想与你相亲,我要使这种相亲永远不绝不衰。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品评: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本诗采用荒谬离奇的方式抒发情感,这就是假意引真情。

2、教师放小诗《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让学生体会。

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

作者:云亮

父亲老了

站在对面

像一小截(jié)地基倾陷的

土墙

国庆节我从单位赶回老家

父亲混在村头的孩子中间

固执地等我

父亲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像个孩子

我和父亲说话

父亲总是一个劲地点头

一时领会不出我的意思

便咧开嘴朝我傻笑

我和父亲一同回家

胡同口的人都扭脖(bó)子冲着我俩看 有一刻

我突然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

给他买最好的玩具

天天做好饭好菜叫他吃

他上学,一直念到国外

果有人欺负他

才不管三七二十一

撸(lū)起袖子

揍(zòu)狗日的一顿

诗歌的标题《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就给人一种惊奇和讶异,“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不仅不是一个貌似不恭的问题,而更严重的是一种超越人伦常理的语言和行为,是属于大逆不道的,细细地读完全诗,人的心里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是作者充分地运用了貌似反常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礼拜和歌颂的。作为下一代人为了表达对上一代父辈的哺乳和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作者也就有了“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这样的“反常”之举动与心理,在作者梦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的时候,他就开始希望以父亲当年抚养、照顾、爱护和培养一样的行为来回报父亲(这是一个代称,他应该包括了所有的上一代人)。作者这些行为,甚至是近似疯狂、变态的举动,不可思议地又被我们有条件无条件地接受了下来,我们不仅不去责怪去非难作者,我们还会以一种欣赏的眼光老看待这种行为。这样一来看来,这种反常手法,这种“心理变态”的诗句只是作者的宣泄情感,抒发情怀,这就是假意抒情,以此来表达对父亲深深的爱。

教师总结:以假意引真情。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引发情感的方式有共鸣、细节、假意,下面请大家采用所讲的三种创作手法中任何一种进行写作“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学生思考写作,教师巡视,5分钟后检查作业)

教师小结:实际上你们在生活中处处在写作文,同学们,请用鲜活的语言抒写青春吧,以动人的旋律谱写一曲曲生命之歌吧。放飞你们的梦想,祝同学们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完毕!

高中作文课教案(简案)

课题名称:作文的开头

授课班级:临泉一中高三(49)班

授课时间:2008年12月24日

授课教师:(略)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顺畅地成文。

2、掌握几种常用的作文开头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五种开头的技巧及训练。(重点)

2、“题记”的作用及拟写训练。(难点)

三、教学设想:

1、重视训练,精讲精练。

2、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提到作文,有的同学便会柳眉紧蹙,杏眼无光,叹息道:“老师啊,一到作文,我眼前尽是山重水复的困惑和烦闷,全没柳暗花明的豁然与惊喜。”有的同学会说:“作文呀。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同学会叹息:“作文也,你让我爱来你让我恼,爱你无选择,恼你没商量。”还有同学发出感慨:“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让我闻听凋朱颜——” 同学们,难道作文果真那么可怕吗?难道我们真的让作文给吓倒了吗?老师再一次告诉大家,其实作文并不可怕。同学们,请和我一起大声说一句:“作文不可怕!”信心有了,可作文还得一步一步地写。同学们写作文时最感到困难的问题是什么呢?恐怕是如何开头吧。

(二)、作文开头的技巧

请问,什么样的文章开头算是好开头呢?

1、下面是古人一些有关文章开头结尾的独到见解—— a、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唐代诗人白居易) b、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明代学者谢榛) c、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清代文学家李渔)

元代文人乔梦符把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分别比喻为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开头要点睛明目,要干净利索,要美丽奇秀。我们可以将它归纳为“三要四不要”,具体如下:

(1)、三要:一要开门见山。国学大师梁启超说过:“文章最要让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容易动人。”对于考场作文来说,更是如此,就得一上来要想到点题。

二要短小精悍。开头宜短不宜长,宜简不宜繁。千万不能拐弯抹角,拖泥带水,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也要在略加修饰之后,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这不仅因为短的空间,能在视觉上引起读者的注目,还因为几行文字要求我们必须把问题提得明确而集中。

三要引人入胜。“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不舍得释卷离去。”精彩的开头,确实能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索然无味的开头,谁还会读下去呢? (2)、四不要:一不要重复命题材料,浪费笔墨,劳而无功。

二不要肤浅的叙述自己的故事,缺少厚重感。

三不要空洞抒情,矫揉造作,华而不实。

四不要引用人们熟知的故事,让人见首而知尾。

2、怎么才能写好开头呢?下面我介绍六种方法。

(1)、单刀直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开头方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直接进入正题。这种方法干净利落,简洁明快,易为读者接受,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

(2)、设置悬念法。文章一开头就设置疑问,能吸引读者往下看,让读者找出答案。

(3)、先抑后扬法。这种开头适用于散文,先借其他事物来抑一下,是为了后面更好突出所写事物的特征,进而更好地扬。

(4)借助修辞法。文章开头,适当运用

一、两种恰当的修辞格,可以给人一个非常的深刻的印象。

(5)、引用名言法。开篇1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添文采。

(6)、添加题记法(下面再说)。

(7)、结合文体法。可以借助一些文体的格式来开头,同样让读者觉得巧妙。 a、巧借书信开头 b、巧借日记开头c、巧借章回体小说开头d、访谈录开头e、演讲词开头

3、题记的作用和写题记的注意事项

(1)、题记的作用。题记是写在题目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题记写的精彩,常常能够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题记的作用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五个作用: a、创设情境,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b、阐释题意,展示主要内容。 c、交代写作目的,揭示文章主旨。 d、引出正文,昭示全文的走向。 e、张扬个性,展示才华。

(2)、拟写题记的注意事项。a、题记“五要”:一要简洁精练,二要蕴涵哲理,三要饱蘸情感,四要优美精彩,五要切合文章(最重要)。 b、既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自己拟写。 c、结合题记的目的,来选择拟写方法有点题式、映衬式、注释式、悬念式、交代式五种常见

d、题记的格式是开头空两格,题记内容写完后,另起一行靠右写上“——题记”。

(三)开头写作训练

练习

一、给作文《给感情一把尺》(2003年全国卷)拟一个开头。

练习

二、给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2004年全国卷ⅲ)拟一个开头。 练习

三、给作文《拒绝空白》(2006年福建卷)拟一个开头。

练习

四、给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2003年全国卷)拟一个开头。 练习

五、分别给下面两篇文章各拟一个提记。

1、题目:天籁(原文略)

2、题目:风雨中,请侧耳倾听(原文略)

(四)教学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通过作文的开头的教学,知道了作文开头的重要性,掌握了七种开头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训练中重视。篇3:必修一记叙文作文教案

苏教版必修一 第 1 页

苏教版必修一 第 2 页

苏教版必修一 第 3 页

苏教版必修一 第 4 页

苏教版必修一

第 5 页 篇4: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

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

徐国严(深圳市南山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客观来讲,高中记叙文写作现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老师在教学中不太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在记叙文写作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原因有哪些呢?怎样突破高中记叙文瓶颈?我想就这几个问题来谈谈我的思考和几点意见:

一、高中记叙文与初中记叙文的区别;

二、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高中记叙文写作的基本目标;

四、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着力点;

五、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高中记叙文与初中记叙文的区别

虽然学生在初中学过记叙文,但是高中的记叙文与初中相比有很大不同,现在之所以学生到高中阶段对记叙文不感兴趣或者说写不出高水平的记叙文,这与我们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是有一定关系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拉开距离,要把这两者拉开距离,我认为关键一点就是要深刻认识高中记叙文,那么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点: 1.初中记叙文:初中记叙文:属于简单记叙文。简单记叙文遵循“生活真实”,所记叙内容基本上是客观生活的反应。

高中记叙文:复杂记叙文。要求的是“艺术真实”,除了客观生活的记叙,还有主观情感、理性批判和嫁接、想象、虚构的渗透。 2.初中的记叙文:重在要素的完整,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地交待,比如写事,需要完整的表现事情的来龙去脉。

高中记叙文:有更多特写镜头,片段叙述。比如写人,几个特写,可以多角度凸显人物某一特点,也可以立体的展现人物的多元个性。 3.初中记叙文:往往从一件事,一个生活场景去表现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常常把一件事从头写到尾。

高中记叙文:内容更丰富,表现生活的视野更开阔,情感更饱满,思考更深入。 4.简单记叙文:好比是长镜头,在连续的时空里相对完整地展现事件和人物。

复杂记叙文:可以使用蒙太奇,打破事件发生的本来时空链条,通过时空的穿插,把多个时间、地点并不连贯的素材按照表达主题的需要灵活组织在一起,以此构成合乎逻辑的有节奏的完整的内容。 5.简单记叙文:所记叙的内容客观性更强,记叙内容多是作者直接的人生体验,或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复杂记叙文:偏重间接人生体验,有更突强的主观性,写作中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更加突出,作者在记叙中,常常把别人的转述、自己的想象以及阅读收获带入文章。

以上是从内容、构思这些角度来看两者之间的区别。

从语言来看,简单记叙文的语言重在清楚明白,复杂记叙文的语言用词更富于变化 句法迂回灵活,表情达意更细腻,画面感、场景感、代入感更强烈,语言的艺术性增强,想象空间更大。

所以,要突破高中记叙文的写作瓶颈,提高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效率,确实提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水平,关键是我们在教学当中要加深对高中记叙文的认识,只有我们加深了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写作教学。

二、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写作知识陈旧,高中记叙文写作知识的教学仍停留在静态的文章学知识层面,具体的说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要素知识阶段,除了记叙六要素,倒叙、顺叙、插叙,描写等以外,其既没有明显高于初中的内容,也没有新的突破,因而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记叙文教学应该跳出初中狭义记叙文的范围,渗透广义记叙文的知识。广义记叙文包括日记、游记、参观纪、回忆录、传记、年谱、大事记、生活随笔以及年表、世系谱;还包括现代的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速写等,文学作品中的散文也涵盖在内,还包括叙事诗、虚构的小说等文学作品(张玉新等,2011)。打破实用文与文学作品的隔膜,调动文学作品写作知识为记叙文写作注入活力,同时写作知识的拓新必然会带来写作教学面貌的变化。 2.没有抓住记叙文写作的根本来教学。高中记叙文写作困境也源于教学关注点只在写作结果即写出来的作文优劣上,没有关注学生在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需要的指导是什么,可以说是“结果的教学”而不是“过程的教学”。高中生写记叙文最大的问题还不是

“怎么写”的问题,而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遇到的技巧问题是表面的问题,对物、人、事的情感、态度、认识才是深层的决定性问题,可是很多人认为那个情感、态度、认识不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因而遭到忽视。花大力气解决表面问题,在根本问题上却重视不够,是舍本逐末的教学。

我们在写作教学当中也有一个不好的传统,总觉得写作是学生感悟出来的,总觉得是学生去大量的练习以后,自己练出来的,而忽视了教师在写作当中对学生所起到的应有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3.写作教学被高考异化为文本制作,这在高中阶段表现的更为明显。在高考的束缚下,写作教学沦为得分技巧教学,教学内容除了应试技巧就是满分作文欣赏。写作教学是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规律的认识,把对写作规律的探求窄化为写作技巧的灌输,其实质是教学功利化的表现。高考指挥棒的阴影下记叙文写作教学教的是如何写题记,如何开头,如何在每段段首点题,如何针对事件发议论,如何增加文采等等,因而,写出来的记叙文没有真情实感,是很难打动人的。

三、高中记叙文写作的基本目标

当然不是说,高中的写作中只有记叙文写作,记叙文写作是高中写作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还有议论文教学,应用文教学甚至抒情文教学,我们强点前者,不是要忽视其他的写作,我们也不是说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要达到一个像作家一样很高的不可企及的目标。

高中记叙文写作有几个基本的目标,首先要达到这几个基本的目标,然后再追求更高的目标。

1.记叙要素要清楚。人物、事件、地点、原因、结果等记叙要素虽然不需要每个都做交待,但是要有必要的交代,事件虽然不必写的有头有尾,交代来龙去脉,但要具体明白,事件的前后联系要清楚。 2.结构层次要清晰。时空转换要遵循事理,合乎逻辑;事件的勾连重叠要分清主次,轻重分开;人物的出场也要妥当安排;景物选择转换有次序。分清主线副线,围绕主线安排副线。 3.材料安排要清白。能够依据表达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叙述材料。事件写出它的典型性,人物要抓住个性特征。对中心事件或最能突出中心的,详细叙述;次要的,少写或不写。

这几条是首先要把握的,或者说高中生这几条是要过关的。这几条过关之后,才能去追求更高的技巧。

四、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着力点

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切身感受,现在的高中生写作要么很幼稚,要么很虚假,要么内容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或者千篇1律,看不出对事件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认识,这背后是什么原因?背后有一个情感的问题,有一个认识的问题。情感和认识上不来,我们又怎么希望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更不能奢望写出有思想含量的文章。 文章是作者生命的表现,不必开口闭口就拿“三皇”,“五帝”,“老子”,“孔子”说事,写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形成情感到认识到思想的循环。我想,这是我们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不能放弃的,也不可以放弃的目标。所以,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要培育学生对生活的情感,对世界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去关心他人,关注生活,有一颗悲悯的心,友爱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生活当中那些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精彩的素材,慢慢地加深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认识上来了,作文的思想就出来了,不用担心枯燥了。

还有一个着力点,训练学生的叙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平常要引导学生发现有意义的值得写的生活故事,引导学生写好日札、随笔、周记,帮助学生确立捕捉细节,探寻价值的有效途径,随机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黎锦熙先生提出“日扎优于作文”,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引起思索和争议的事件,引导学生及时用笔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抓住机会,把学生的思维、认识水平向前推一小步,推一大步,长期这样引导促进,那么学生就会慢慢进步。只要捕捉能力、认识水平提高了,然后再形成和养成一种用笔表达自己的情绪、见解、思考的习惯,那么就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五、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就是关注写作的过程,写作的思维,写作的技巧。三个方面有时候很难区分,写作的过程一定是有写作思维参与的,写作思维表现为写作过程,写作的思维有时候也表现为写作技巧,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分开思考相互的关系。反过来说,我们有时候也要选择一些对学生确实有益的技巧,通过这种训练,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写作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这一点在国外的教学中比我们做的好,特别是英美国家,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视写作的过程、写作程序,他们的基本观点认为写作是可以教的,可以教出好文章,他们就是紧紧的抓住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程序,通过这些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

讲一讲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在高中记叙文写作策略上与初中要拉开距离,要有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能够学得到,学得会,有新鲜感,有兴趣学,让学生感觉到用这些策略写

出来的作品明显的优于初中的记叙文。可以尝试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这里,我主要讲以下几种方法:生成波澜、双线结构、制造悬念、视角转换、开篇入境、呈现细节等。 第一,生成波澜。写事件一定要有波澜,才有吸引力,切忌平铺直叙的记叙文。这方面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在引导学生写有波澜的记叙文的时候,做的不是很好,我们总是告诉学生写作的时候要有波澜,但是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办法怎样去生成波澜,我们只告诉学生结果,并没有告诉学生具体怎么操作。我觉得英国的母语教学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值得我们借鉴。英国的作文教学中,也非常重视生成波澜,认为开头要有悬念,要有伏笔,要有照应,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才有波澜。他们研究出一个操作性很强写作模式,叫“大卡车(bigcar)”写作模式,就是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一个新的单词,有六步。第一步,beginning,在开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第二步,introduce a problem,要抛出麻烦事,第三步,cather pace,要营造紧张情绪,第四步,crisis,要陷入危机,第五步,adjustment,要开始调整,第六步,resolution,解决麻烦,这是英国训练学生生成波澜的模式,同样一个故事,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发生了变化,可读性很强,写作起来也很有味道。这就叫“生成波澜”。所以,我觉得要改进我们的写作教学,很多时候要向外国学习,操作性要强,要一学就会。其实不应该反对写作模式,特别是学生在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有些模式是很有效的,模式的背后是一道程序,程序的背后是什么?思维方法,我们需要写作模式,只要不模式化就可以了。掌握更多的模式,学生就不会模式化。

第二,呈现细节。 1.摄取细小动作

《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杨二嫂顺水拿走灰中的盘子及手套之类东西的动作,阿 q 画圆圈的动作,孔乙己用手罩盘子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2.抓住细微的痕迹

相同的食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区别来。如《鞠躬尽瘁》中写焦裕禄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个相当典型而传神的细节,他办公的藤椅右边的扶手上被顶穿了一个洞(肝痛时用外物给顶住)。再如果戈里《死魂灵》中泼留希金的形象:“脖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这一形象便因其典型而独一无二。

3.勾勒细小的景物篇5: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探究

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探究

作者:陈金丽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0期

摘要:对高中生来说,记叙文是熟悉也是重要的文章体裁,而写好记叙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写好记叙文,需要从材料的选择,情节的构思和内容的主题上下功夫。这三点对记叙文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记叙文 选材 内容 构思

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记叙文的写作。可以说,高中生对记叙文的写作是很熟悉的,但熟悉不等于精通。通过多年的作文批改,我发现高中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往往题材陈旧,结构简单,情感模糊化等。如何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下面我从三点来说明如何写好记叙文。

一、材料的选择

1、从课文中寻找材料

学生任用的教材里所选的文章都是典范中的典范,它们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和一切积极情感的陶冶。可以说,教材里的文章所用的材料都是很经典并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把这些材料拿来,学会灵活运用,会使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2、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中寻找材料

从某方面说,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积累和收集到更多的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书籍,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多读书,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故事和积累更多的材料。诚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诚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多读书,多读好书,这会有利于我们的写作。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对某个领域不了解,上网查阅是方便快捷的方式。电视、网络上的热点故事和新闻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关键是我们要会运用,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

3、通过合理的想象来加工和创造素材 写作不是对生活的一种简单描述,它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在不脱离生活基础上,写作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诚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们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自己的文章形象化,生动化。为此,我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为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插上翅膀,这样才能写出富有个性和内涵的文章来。

二、情节的构思

1、巧设悬念

设置悬念就是把事情的结论或结果放在前面写,设立一个关卡,使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从而引起读者的深思;现代汉语中叫做卖关子,有的也叫埋下伏笔;悬念的设置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也可以在文章的中间,一篇文章可以只有一个悬念,也可以有多个悬念,但设置悬念,必须解开悬念,悬念在前,解开在后。 设置悬念,与相声中的抖包袱差不多,把之前设置的悬念揭出来,或者把之前铺垫酝酿好的笑料关键部分说出来,比如笑话,最后一句可笑的,点睛之笔,就叫包袱。

好的文章总是波折起伏的,文似观山喜不平。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文章,很难打动读者。好文章需要用心构思,如果你写起文章来随心所欲,不加思考,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当然,高考作文,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是无法做更多的思考的,但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养成谨慎并爱思考的习惯,培养自己对文章的敏质感和敏锐力。

2、以小见大的构思方法

以小见大就是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写小的事件,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小的事件,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的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

如李雪峰写的《捡吃餐桌上的饭粒》,作者通过写种粮大户捡吃餐桌上的饭粒这件小事,表达了种粮大户对父母浓浓的大爱,文章很能打动人心并给人以震撼力。

3、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如《战国策》中写的冯暖客孟尝君,文章先写冯暖无爱好,无能耐,爱发牢骚......作者可谓把冯暖贬到了最低,但作者笔锋一转,写他为孟尝君如何经营三窟,这就是扬。

三、内容方面的写作技巧

1、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好文章,我们就要善于观察生活。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和独到之处,我们灵感的火花往往是在认真观察生活中迸发出来的。作为高中生,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提炼素材。

2、情感要真美浓

文章的情感要美。美,最重要的一点是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是衡量作文内容好坏的很重要的标准。在情感方面,考场作文的主弦律就是讴歌和追求真善美;鞭挞丑恶,激浊扬清。

文章的情感要真,是要我们写真事、抒发真情,使作文给人以真实感。文章的情浓是指不做作,不艰涩难懂,作文表达的主旨情感鲜明,浓烈。

3、中心突出,主题鲜明

记叙文的写作需要鲜明的主题,要能把中心突出出来。如果主题不鲜明,中心不突出,文章就会失色。我们写文章不是简单的有感而发,是有一定的启示、启发和教育意义的。特别是高考作文,更要注意突出写作的中心,这样才能避免失分并拿高分。

4、要善于创新,不拘泥于旧有的模式

记叙文写作的新颖和创新,有时并不是靠故事的奇特和新鲜来实现,而是把叙述模式换一下,如把记叙文写成书信体、小说、童话等形式,这样新颖的效果就出来了。

综上所述,记叙文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亲练笔,亲思考。在热爱写作的基础上,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写作才有可能提上去。

爬山记叙文高中

高中记叙文写作

高中优秀记叙文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

高中记叙文事例

高中记叙文写作

优秀高中记叙文

高中优秀记叙文

高中记叙文作文

高中优秀记叙文

高中记叙文教学
《高中记叙文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