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皇家园林造林手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2: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皇家园林造林手法

摘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帝王统治的皇朝,也是在此之间,中国皇家园林艺术发展到巅峰状态,“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等,这些都是在“康乾盛世”的基础上建立或完备的,而在现存的皇家园林中,乾隆皇帝于1750年主持并修建的颐和园又为皇家园林建筑群的瑰宝。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造技术的超高水准,以及历代以来(特别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造林手法。

关键字:造林 颐和园 乾隆帝 皇家 手法 因素 江南 威仪 正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曾没落,直至今日仍旧影响着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此之中,建筑艺术乃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艺术之一,精妙的园林建筑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闪耀千载,是为华夏文化的骄傲。

在中国园林建筑的体系之中,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北方的皇家园林以其威仪与磅礴之势,集园林文化于大成,反映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高超水平,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建筑。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帝王统治的皇朝,也是在此之间,中国皇家园林艺术发展到巅峰状态,“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等,这些都是在“康乾盛世”的基础上建立或完备的,而在现存的皇家园林中,乾隆皇帝于1750年主持并修建的颐和园又为皇家园林建筑群的瑰宝。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造技术的超高水准,以及历代以来(特别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造林手法。

一,水中花光与山色

曾有明代 文人对颐和园的地形独特赞道:“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观。”的确,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它的前身名为清漪园,从它原有的名字并可窥知此园与水的渊源之深。颐和园总占地面积295公顷,其中山地占三分之一,水面却占三分之二,实实在在的是一个以水面为主的大型山水园。

《道德经》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为万物之源,在皇家园林的造林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可谓无水

不成园。颐和园有两大主景,万寿山和昆明湖。而昆明湖拥有清代皇家园林里最大的水域面积—湖长1930米,宽1600米,浩瀚宽广,极具磅礴之势,是万寿山的山前主要之景。在山后则为后溪河,河水弯弯,涓涓潺流,花团景簇,源源不绝的曲觞流水就如时光之河,倒映出世间的美景,使园中景色呈双重美感。

而“一池三山”这种古老的皇家园林的营建传统也体现在了颐和园的建造中。南湖岛的建成不仅使昆明湖的整体景色更添光彩,也与西面两块水域中心的治镜岛和藻鉴岛互相映照,形成了三岛鼎列的布局,体现了历代皇家园林所追求的”一池三山“的仙境模式,给人以和谐,统一的园林空间感受。

二,一线划开天家仪

民间楼台亭榭的建造向来以意境与独特造型而别具一格,但与素雅清致的江南民间园林不同,皇家园林中采用的多是宏达的宫殿或宗教建筑作为建筑主体,以此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讲究的是大气与巍峨的气势。

因此园中多是规整的左右对称式布局或突出轴线的形式,这样不仅突出了园林中主宫殿的气势,在那一片黄瓦红墙中高屋上昭显的更是傲视苍生的皇家龙气。从而在院中,大到院楼分布,小到树木栽种,无不以对称形式分布和建设。

颐和园中万寿山的景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突出佛香阁主轴线建筑的同时,西侧布置了罗汉堂与宝云阁,东侧为慈福堂与转轮藏,分别构成两条次轴线,更加加强了中央轴线的气势,突出表现出帝王世家唯我独尊的天家威仪气势,与江南园林的小巧玲珑秀美,形成了鲜明对比。

皇家园林的严谨统一就如“一”这一字一般,看似无所变幻奇特之处,但那起笔的雄迈,及落笔的千钧势下,正是天家气质所在。 三,江南风景旧曾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香山居士的一首《忆江南》述尽了乾隆皇帝心中对江南的缠绵留恋。江南就如一位深闺的千金,清婉而妩媚。在一低头一回

眸里,一遇已是倾城色。北方固然有佳人,然始终是不如烟雨,朦胧中所触碰到的那一眼在帝皇的心中,来得深刻。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君王之手富握四海。而“康乾盛世”的富足给予了这位帝王极大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也是他能够修建颐和园和其他园林的经济基础所在。为了能时时看到江南风光,在修建过程中,乾隆皇帝就派遣大量能工巧匠去江南“采景”,绘制了众多实景地图,带回京城,于是在那将要大规模修建的北方园林里,江南风韵也成了皇家园林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而众多的大型皇家园林里面的许多景点,都是对江南园林的主体再现。在颐和园中,长岛小西泠一带,既是模仿扬州瘦西湖四桥烟雨,在南湖岛上望蟾阁,是仿照武昌的黄鹤楼。更著名的是颐和园内仿江南无锡寄畅园所修建的谐趣园,以及那富有江南民间乐趣的买卖街等。它们都是假山易水,在北方平原上画出的江南水墨画。但在那一笔一划的勾勒中,添进去的又是北方的水色,绘下的还是北方的风韵。

不得不承认,在园林建造的精巧之上,北方园林始终不如江南园林的那种追求极致之美,但是多元化的融合与南北山水景观的合一,却是江南风景远无法比及的一点。这怕也是帝王万里江山尽揽袖中之梦的一次较为圆满的实现罢。

四,千家院落不为赏

前面已经说到,乾隆在修建颐和园时,为满足自己的江南梦,因而将大量的江南景观复制在北方大地上,而除了江南风景之外,皇家园林的修建过程中还包容了众多其他因素,使得园林的建造不仅只是为了观赏而建,还多了其他多更复杂的意味。

首先,为表孝心而修楼建院。《清史稿》中记载道:“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养,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国体。”由此可见乾隆对于其母钮祜禄氏的孝顺程度。颐和园中的佛香阁是仿造杭州六和塔筑造,不仅是全园的核心建筑,在整体气势和建造工艺上也具有代表性,是全园的点睛之笔。而此园的修建正是为了笃信佛教的太后所建。另一面,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留下无数逸事传说,其中就有太后的授意南巡。但因太后年事已高,无法领略江南秀美,乾隆帝为除母亲心中之憾,便在颐和园中以仿苏州一河两街的形式建筑了买卖街,让母亲能在遥远的北国体会到江南民间的乡风野趣,使其少些遗憾。而听鹂馆的搭建,则更是乾隆帝专门为母亲看戏所建。在其他皇家园林,如避暑山庄中的“嘉树

轩”,则是乾隆帝为纪念祖父康熙帝培育之恩而建筑。不可不说,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世人都对乾隆帝对长辈的孝顺表现大加赞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汉族百姓对满族皇家的认同感,有利于满汉融合与清朝统治。

再二,众多佛楼的修建,尽管与乾隆帝尽孝有关联,但更大程度是乾隆帝为巩固与西藏地区的统治而大规模修建。在颐和园的后山后湖的主要景区,即有以须弥灵境为主构成的一组庞大的具有宗教功能的佛寺建筑群。在须弥灵境南部高起10米处事一组“藏式”建筑,中心建筑是高约25米,象征须弥山的“香岩宗印之阁”,内供铜体像大悲菩萨,四十二臂菩萨各一尊,在阁的周围有许多造型丰富的藏式建筑物和喇嘛塔,具有浓厚的藏族色彩。须弥灵境的汉族和藏族两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设计上吸取藏区山地寺庙和内地汉式寺庙的传统手法,又把宗教的功能和园林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以园林的手法来烘托出佛国理想境界,显示了清朝政府坚定的宗教理念,这是王朝统治阶级以标榜自己尊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为目的而实行的政治手段之一,由此可以团结各少数民族达到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以及,凡与皇家帝王有着直接联系的建筑无不利用其形象和布局功能作为一种象征的艺术手段,如宫殿,坛庙,陵墓等。位于昆明湖东南岸的廊如亭,是乾隆帝有感于清朝以马背夺天下,为不忘传统的生活方式,所以在皇家园林里,建起了这种木结构的大亭子,就像一个大帐篷的形状。

因而,皇家园林尽管是换地居住游玩的场所,是归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但在皇家园林的发展史中,尤至清代,皇家园林在注重建筑美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理念的融入和文化政治的传达功能,使得那千家院落也不只为观赏而建了。

结论

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历史的发展过程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其造林手法和艺术特色上而言,可总结概括为:独具壮观的建筑规模和磅礴大气的气势,精致非凡的审美理念,江南构林理念与北方风情的结合,丰富多样的建筑形象及象征寓意。这些是清建筑颐和园的构林手法,也是皇家园林共有的特色所在。正是因为这种种因素的糅合,使得皇家园林焕发出独特的艺术之美,绽放出千古光芒,仍让今日的我们为它们的辉煌与壮丽而倾倒。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酒店知识竞赛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异同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古典园林的典型营造手法

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区别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手法

皇家珠宝

皇家凯歌

皇家园林造林手法
《皇家园林造林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