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7: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陆继明审核人:符秋霞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2013.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9题,

1、

2、

3、

4、

5、

6、

9、

10、11题为选择题,其余为非选择题。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部分的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到机读卡上),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摭拾(zhí)粗犷(kuàng)折本(shã)遒劲有力(jìng) ....

B.发轫(rân)悄然(qiāo)悲怆(chuàng)鲜为人知(xiǎn) ....

C.犄角(jī)勉强(qiǎng)矿藏(cáng)按捺不住(nà) ....

D.恣意(zì)巷道(xiàng)诳语(kuáng)溘然长逝(kâ) ....

答案:C(A粗犷guǎng/B悄然(qiǎo)/D巷道h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马英九昨日过了一个高调的情人节,在其facebook主页留言感谢夫人周美青。马英九叙述了周美青早年含辛茹苦地支持他出国留学和从政,称“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

B.今晚19时35分,第21轮中超将先战一场:广州恒大客场挑战长春亚泰。虽然亚泰队濒临降级,但恒大队主帅里皮昨天还是提醒队员:不要对对手妄自菲薄,掉以轻心。 ....

C.自出现在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发展一直与海洋休戚相关。但是直到今天,整个地区海洋....

中的95%依然没有人类涉足的痕迹。

D.广石化凭什么能够如此牛气冲天?在废水废气污染“双超”的情况下,三年来竟然无动..于衷,惟一的表示就是向环保部门交罚款。 ..

答案:B(B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A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受尽辛苦和吃尽苦头。C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D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57岁的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其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李克强总理与印度总理辛格会谈后共同会见了记者,双方领导人都表达了要充分利用此次访问推动中印关系翻开新篇章。

D.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中国结、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底蕴,为“文化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答案:D(A项,成分赘余,“多年来”与“夙愿”重复;B项,“这一点”指代不明;C项,成分残缺,在句尾加“的愿望”。)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________”,则雪

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④③②①

答案:B(因为涉及诗歌赏析,有一定的难度。注意几句诗的同中之异,因为,既然这里用这句而不用那句,说明这句与那句有不同之处,即更合语境。例如只有“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兼及雪月梅。)

5.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A.木直中绳(合于)纵一苇之所如(任凭) ..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到则披草而坐(分开) ..

B.知不可乎骤得(骤然、突然)假舆马者(凭借、利用)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就)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往、赴) ..

C.驽马十驾(驾车)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拿起)山川相缪(连结,盘绕) ..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居是州,恒惴栗(忧惧不安) ...

答案:A(B乃,竟然;C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D曾,竟。)

6.选出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其曲中规其皆出于此乎 ..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C.故为之文以志作《师说》以贻之 ..

D.蟹六跪而二螯耳得之而为声 ..

答案:C连词,用来(A代词、大概;B的、取独;D表并列、表承接。)

7.《想北平》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结构相似的句子。(4分)

例句:我是一条漂泊他乡的船,家乡是我宁静的港湾。

答案:我是一只离巢的燕子,家乡永远是我温馨的乐园。

我是一支飘荡的风筝,家乡就是那根长长的丝线。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3分)

答案:(1)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

(2)示例1: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示例2: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梅花岭①记(节选)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②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

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

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

【注】①梅花岭,扬州(今江苏扬州)广储门外的一个土山,山上梅树很多。②史忠烈公:即史可法,明末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崇祯时进士。崇祯皇帝自缢后,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即帝位,史可法任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清兵南下时,自请至扬州督师,孤军抵抗,兵败殉国。忠烈是他的谥号。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用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克:战斗取胜 .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旧:故交,老交情 .

C.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审:审问 .

D.承畴大恚恚:恼怒 .

答案:C(审:确实;真实)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刚勇忠烈的一组是(3分)

①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②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③忠烈大骂而死④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⑤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

⑥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④⑥

答案:C(②为交代后事,当时还不是表现;⑤是传闻;⑥与刚勇忠烈无关。)

11.下列有关对原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即扬州城)被清兵围困,情势危急。史可法知道局势难以挽救,心中已有以身殉国之意。

B.有人说,史可法没有死在城中,又有传言说,史可法没有死。这些说法,都表明人民群众对史忠烈公的敬仰,希望抗清英雄仍活在人间,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

C.德威答应史可法的请求,在城陷的紧急时刻,为免于落入敌手,帮助史可法“成大节”,但最终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没有下手。

D.作者用“梅花岭记”作为标题,既是因为梅花岭是史可法所葬之地,也是因为作者要用“梅花”来象征和歌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忠勇气节。

答案:C(“最终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没有下手”错误,是因为不忍心。)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3分)

答案:(1)我要写信给母亲,将你列入族谱的孙辈之中。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答案:(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答案:(3)本来是当时的英雄,可是现在在哪里呢!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答案:(4)(我)因此认为只要是这永州的山水中有特点的景致,我都游览过了,然而却不曾知晓西山(景物)的奇异特色。

附:参考译文

顺治二年四月,江都被包围,情况很危急,督师扬州的宰相史可法知道局势难以挽救,就召集众将告诉他们:“我发誓与此城一起殉难,但仓促之中我不能落到敌人手里而死,谁能到时帮助我完成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慷慨地应允。史可法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以同姓的身份做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给母亲,将你列入族谱的孙辈之中。”

二十五日城陷落了,史可法拔刀要自杀,将军们果然争着上前抱住,史可法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流着眼泪而不忍拿刀,于是史可法被将军们簇拥着走了,到小东门,清军的兵士像树林般密密麻麻地来到,兵马副统帅马鸣騄、扬州太守任民育、以及众将如都督刘肇基等都死了。史可法就瞪大眼睛对敌人说:“我就是史阁部。”于是他就被抓住并带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来称呼他,劝他投降,史可法大骂敌人而被杀。当初史可法曾留下遗言:“我死后,应把我葬在梅花岭上。”到此时,史德威找他的尸骨却找不到,就把他的衣帽葬了。

有人说:“当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到史可法穿着青衣戴着黑帽,骑着白马出了天宁门投江而死,未曾死在城里。”自从有了这一说法,在长江南北两岸,都传说史可法没有死。不久,英山霍山的抗敌义军迅猛发展,都假托史可法的名义,好像陈胜托称项燕之名一样。苏州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押送到南京,经略洪承畴过去同他有过交往,问他:“先生在军队里,可详细知道原来扬州的宰相史公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死呢?”孙公回答道:“经略从北方来,可详细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统帅洪公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死呢?”洪承畴大怒,急忙喊叫部下推出杀了他。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①,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②。

【注】①长安:这里借指被金人占据的北宋故都汴京。②鹧鸪:传说鹧鸪飞必往南,而不北往。

⑪这首词写了哪些“愁余”的景象?(3分)

答案:⑴①郁孤台下滚滚的清江之水(答“战乱中离开家园的行人”亦可);②阻隔词人与故都的重重山峦;③鹧鸪凄厉的叫声。(每点1分。照抄诗句得2分)

⑫“青山遮不住”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3分)

答案:⑵比喻(1分),“青山”比喻“敌人”或“险阻”或“南宋权贵的苟安思想”(2分) ⑬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⑶①担忧百姓疾苦;②心系朝廷,主张抗金而困难重重的痛苦;(或壮志难酬的凄苦)③抗金必胜的坚定信念;④对不思复国,苟且偷安的南宋当局的担忧。(每点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⑦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⑧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

⑨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15.从全文看,“今生今世的证据”可分为哪两类?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4分)一类是曾经拥有的事物和熟悉的东西,一类是过往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丰富情感(或:能见证内心生存的种种情感)。(每点2分。若学生将“‘过往„„”答成“‘快乐、孤独、

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之类的情感体验”,亦可;若只是抄录原文句子而不加概括,抄录正确赋1分)

16.文中第2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呼告、排比的手法,(2分。答出任意两种辞格,即可)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对生命证据的珍爱之情,对自己当初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的追悔之情。(4分)(思想感情,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

17.文中第

5、第7节画线处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⑴慢慢松开的骨缝:“慢慢松开的骨缝”借指一个人慢慢走向衰老、消亡的过程。(2分)⑵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一个土坑漫长等待是什么”暗指土坑等待着从土坑里出来被筑成墙的土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最终又回到土坑。(2分)

18.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节这句话的深刻意蕴。(6分)

答案:当家、家乡那些外在事物消失而不可复得或被我们遗忘甚至故意遗弃、背叛之后,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历史也就必然成了一片虚空,不仅精神必然因此而没有了寄托与归宿,而且生命也必然因此而迷失通向未来的方向。这句话,不仅透露出作者对“家园废失”使人们的生命陷入虚无状态的深切忧虑,而且传达出作者对人们不忘生命过往,守护精神家园的殷殷期待。(正确解读出“家园废失”的含义,2分;正确解读出“家园废失”的后果,2分;正确解读出“踏踏实实”在文中对“迈上了虚无之途”的必然性、无可逆转、无法回避意味,2分;正确解读出两种情感中的一种,2分。意对即可。满分6分)

六、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

1.“沿途”强调的是过程,可实指,也可虚指,如成长的过程中。

2.“风景”可以理解为①自然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物。

②人文风景:指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美好的)(足以令人感动的)(使人心灵受到教化)的事物,这是对“沿途的风景”的进一步引申,比如:落日余辉中老两口相互搀扶、蹒跚前行的身影;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挥汗如雨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的身影„„

③象征生活中所遭遇的所有的美好事物,比如:亲人无私的关爱,家乡人情的淳朴,朋友一直以来默默的付出„„

④是那些提高人们提高道德思想水平帮助人修身养性的精神财富,比如:忠贞爱国守信重诺的美德,永不放弃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信念,以及永不满足永不停止的追求等等,在这个层面上立意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落实到某一个“形象”上,这个形象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该定格为某一画面或某一镜头,即应该让人能够与“风景”联系起来而不能脱离话题。

主旨评价:(1)单纯写“自然风景”比较肤浅,这样的作文很难得高分(42-48),(2)如果把第一种与第二种结合起来写,文章就有一定的深度也能体现一定的层次感(48-55),(3)如果把立意定位到第

三、四种理解上,又能落到实处,就能体现作品的思想性,反映了学生的认识深度(56以上),因此单就立意而言,同学们不妨取第三种立意。

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答案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案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